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针对中风病患者血液流变性、血脂、载脂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红星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观测头针对中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结果经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有明显改善.结论头针治疗可以通过调整血液流变性及血脂代谢而达到治疗目的.

  • 中风病瘫痪上肢早期中医手法康复护理研究

    作者:李平;牟善芳;赵振萍

    中风病瘫痪上肢的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偏瘫的康复护理中亦是个难题.我院对1996年10月~1999年7月收治的106例中风病瘫痪上肢进行康复护理,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

  • 化痰息风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病案分析

    作者:赵李琳;刘方

    著名中风专家张学文教授认为因虚致瘀、瘀阻脉络为中风发病之根本,是中风发病的重要机理,并贯穿病变之始终[1].风痰瘀三者相加,引发中风,故临床多以化痰、息风、活血法进行辨证论治.

  • 四神聪在中风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梁印

    中风病是以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扑仅以口(喁),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本病发病急骤,死亡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中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大体分为2种:心烦易怒,头晕目眩,手足拘挛甚者骂罹毁物等肝阳暴亢证;神情呆滞,嗜睡,迷蒙,言语减少等肝肾阴虚证.临床上应用针刺四神聪穴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中风病 四神聪
  •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两则

    作者:苏映雪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罹病后极易死亡或致残.患者多表现为猝然昏仆,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等症.笔者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化裁治之,取得较好效果.列案介绍如下.

    关键词: 中风病 补阳还五汤
  • 活血化瘀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30例

    作者:庞家善;陈国锋

    1998年11月~2000年12月,我院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中风病)患者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均有高血压史,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8~78岁,平均59.2岁;发病1~3d入院者78%,3~7d入院者22%;血压24~26.5/13.5~17kPa;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嗜睡16例次,浅昏迷2例次,肢体软弱无力9例次;肌力<Ⅲ级者16例,<Ⅳ级者9例,Ⅳ级者5例;病理反射阳性17例;全部患者无出凝血机制障碍;入院时血糖均正常.30例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入院后24h内死亡或手术治疗者不作为选择病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21例,丘脑出血2例,脑叶出血6例,桥脑出血1例.出血量:按多田氏血肿计算公式:T(ml)=π/6×L(长轴)×S(短轴)×层面(cm),计算所得出血量多为43.2ml,少为4.5ml.中医辨证属肝风内动证18例,阴虚阳亢证12例.

  • 醒脑开窍针刺法急症应用述要

    作者:陈匡;郭卉;刘学政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我院院长石学敏教授创立的、旨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一套针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大力推广的技术项目之一.醒脑开窍针刺法外延很大,运用亦相当广泛,除中风病以外,在急病方面还可应用在昏迷、休克、惊厥、癫痫、痛症等多种疾病.兹就其在急症上的应用要点略加讨论,望同道斧正.

  • 瘀阻脑窍治验两则

    作者:李敏远

    1暴哑曾某,女,53岁,1997年11月1 8日初诊.失语伴头昏、心悸、食少半月.半月前某夜间,患者在睡梦中突然从床上摔倒于地,其听觉、思维、肢体感觉、运动功能皆正常,而不能言语,遂至某中心卫生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半月(具体诊治情况不详),仅血压降至正常,余无改善.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素体肥胖,其母10年前病逝于中风病.刻诊:Bp 16/10kPa,HR 75次/min.心电图示左室肥厚.

  • “中医康复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超蓉;郑超英;黄旭;曹祝鸣;顾红

    目的 评价中医康复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为“康复卒中单元”治疗模式,治疗组为“中医康复卒中单元”治疗模式,疗程21d,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改良Rakin量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等.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临床NDS、BI差别不大(均P> 0.05).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组改良Rank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差别不大(P>0.05).经过21d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第90日差异更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血、尿、粪常规和心、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无异常.结论 中医康复卒中单元模式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高楠;马海波;张宪忠;宋卫;左加成

    目的 观察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和对照组(吞咽障碍治疗仪),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估及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89.80% (P< 0.05);且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与吞咽障碍评分均有改善(P<0.05),而以治疗组改善为优(P<0.05).结论 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

  • 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朱根福;谭玉群;赵静;程敏宜

    目的 探讨岭南地区治疗中风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对近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中风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48篇文献中,急性期文献28篇,恢复期20篇;药物类别排名前5位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平肝息风药、清热化痰药、化湿药.药物使用频次中前15位分别为地龙、川芎、黄芪、红花、桃仁、赤芍、石菖蒲、当归、水蛭、钩藤、大黄、甘草、丹参、天麻、白术.结论 岭南医家治疗中风病用药是以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同时结合岭南地域特征,辅以清热化痰药及化湿药进行辨证施治,并适当佐于开窍药、泻下药等.

  • 中药泡洗治疗中风病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赵超蓉;郑超英;周芸;黄旭

    目的 观察中药泡洗治疗中风病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99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中药泡洗,21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评定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和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NRS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泡洗对中风病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从转化医学角度谈中风病中医综合方案的转化应用研究

    作者:阚保红;高颖;周莉

    加速中风病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是中风病防治的重要研究内容.在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下,中风病中医综合方案的转化应用需重视方案的实施与评价方法研究,将方案优化、标准操作流程构建和实施过程评价作为3个关键点.

  • 解毒通络法治疗中风病研究概况

    作者:夏振威;魏江磊

    中医自古有“风、痨、臌、膈”四大难证之说,而对于其中“风”即中风病的研究从未间断,形成诸多理论.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当前中风病表现出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故将其与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1].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历史悠久,理论详尽,但依据传统病机认识形成的治法方药疗效欠佳,促使医家对其重新思考.其中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毒损脑络”学说将中风病的认识带入一个新的领域,并且在其认识指导下形成的解毒通络治法经历近10年探讨研究,日益成为医家治疗中风病的共识.现就解毒通络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 祛瘀生新法治疗中风病的经验总结

    作者:金远林;王晓彤

    中风的发生是由于患者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结合经典和临床实践,笔者将“痰阻、气郁、血瘀”的病机合而为“瘀”,提出了祛瘀生新法,即祛除“恶血”以扶持正气,祛郁气以调气机,祛瘀阻以生津精,祛瘀血以生络血;创造了祛瘀生新方及祛瘀生新针法进行临床运用及实验检验,疗效颇佳.

  • 中风病病机理论的再探讨

    作者:刘晓婷;宋立公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瘀阻,临床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謇语涩、偏身麻木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起病急骤、变化多端,与风“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类似,故称为中风.早在《内经》中就有对于中风病的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位、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认识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不同时代、甚至同时代的医家对于本病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不同,其致病因素的广泛性、病机理论的多样性是其他疾病所不能比拟的.

    关键词: 中风病 病机探讨
  • “治风先治血”应用于中风病的理论探讨

    作者:张腾;聂志玲

    1 中风病的发病机制中风的发病虽然有外风与内风之说,但其病理性质乃属于本虚标实证,其中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阴虚阳亢,风火痰瘀相互为患,一遇诱因激发,阴阳严重失调、气血逆乱,导致卒中.中风病的发生病机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虚(阴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血瘀).

  • 脑的经脉联系与中风病痉挛性运动障碍针灸治疗思路探讨

    作者:程永

    本文从《内经》、《难经》相关篇章、条文出发,分析脑的经脉气血联系、脑内循行途径、神主导气途径、中风病痉挛性运动障碍的机制及针灸治疗思路,并针对该机制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思路.

  • 略论风痰证与中风病

    作者:安佰海;尤可

    本文旨在探析风痰证的病名概念,认为应将风痰证分为外风触痰证与内风痰扰证两大类,探讨其病因病机、与中风病的关系及证治,指出<中医内科学>中风痰证治不足之处,以期对中风病的风痰证治有所裨益.

    关键词: 风痰 中风病 概念 治法
  • "肝肾同源于脑"与中风病机关系探讨

    作者:孙剑虹;徐串联

    本文依据中医学文献强调"肝肾同源于脑"学说,并根据现代实验研究结果作"肝肾同源于脑"的相关性研究归纳,结合中风病病因病机研究,认为"肝肾同源于脑"学说有助于临床对该病的治疗.

972 条记录 40/49 页 « 12...37383940414243...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