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金针王乐亭治疗中风病经验

    作者:王桂玲;程金莲;孙敬青

    王乐亭先生师从针灸名医陈肃卿,临床治疗中风病经验丰富,其针灸组方被广泛应用,是其学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王乐亭先生分别针对中脏腑、中经络、后遗症的不同情况提出了以“中风十三治”为代表的手足十二针法、纠偏法、十二透刺法、开闭醒神法、回阳固脱法等多种针灸治疗法,临床疗效颇佳.

  • 化痰祛瘀汤对中风病急性期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凝血-纤溶系统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锐;朱宏勋;胡文忠;李京

    目的 评价中药化痰祛瘀汤对中风病急性期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62例同时加服化痰祛瘀汤.疗程均为14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改变.并对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选择不同时间点检测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同型半胱氨酸(tHcy)、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血栓调节蛋白(TM)、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D8项指标,并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122例患者PAI前后差值与痰证前后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TM前后差值与血瘀证前后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DD前后差值与血瘀证前后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治疗组对于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NIHSS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AI、P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痰、瘀证候与西医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化痰祛瘀汤对中医证侯有改善作用,能够升高患者血浆中的t-PA水平(P<0.05),降低PAI水平(P<0.01);改善PC、PS水平.

  • 中风病急性期"毒损脑络"相关性实验室指标研究

    作者:屈静;邹忆怀;张冬梅;吴爱明;孙逸坤;吕晞滢

    目的 探索中风病急性期"毒损脑络"生物学指标的共性特点和存在形式.方法 对65例发病72 h以内的缺血性中风患者,观测其发病72 h、14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白介素-6(IL-6)、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指标.进行实验室指标间及年龄、性别、病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的Spearman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Hs-CRP、IL-6、OX-LDL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Hs-CRP、IL-6、OX-LDL、MMP-9与NIHSS呈正相关.Hs-CRP、OX-LDL与 MMSE呈负相关.结论 Hs-CRP、IL-6、OX-LDL能反映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智能损伤水平,指标之间具有很强关联性,可做为中风病急性期"毒损脑络"特征性大样本观察的实验室指标.

  • 补肾壮督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举隅

    作者:卢海涛;卢晓峰;杨丽莉;宋爱青

    例1 张某,男,52岁,干部。1993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突患脑卒中,在某县医院住院治疗月余。经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出院后仍遗留下左侧偏废无力的后遗症。左上肢肌力为0级,臂不能抬,手不能握,左侧……

  • 补阳还五汤对246例中风病血液流变学改变疗效观察

    作者:邢春清;李京

    近年来我们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病,采用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补阳还五汤加减以治疗,观察总结了治疗前后血流变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46例患者全部为我院中医科住院病人,均具有高聚型血流变学异常改变,病……

  • 中风病证候的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司维

    近20年来,中风病证候的研究在中医领域倍受关注,并引起了广泛重视,现代医家对中风病证候的研究从单纯的经验论逐步走进依据医学群体调查,利用统计学手段对大样本病例进行科学验证的阶段.

    关键词: 中风病 证候 综述
  • 中风后认知障碍不同状态中医症状的对比分析

    作者:牛焕敏;张允岭;金香兰;陈宝鑫;侯小兵;赵建军;曹晓岚;田军彪;王少杰

    目的 分析中风后认知障碍不同状态症状的差异,探讨认知功能下降的病因病机.方法 多中心协作纳入中风患者共2 614例,分为无认知障碍组1 319例、认知障碍组1 295例,其中认知障碍组又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553例和轻度痴呆组742例,通过标准化四诊信息采集,观察并比较中医症状及舌象、脉象情况.结果 与中风后无认知障碍组比较,认知障碍组乏力、神疲、夜尿频多、多梦、气短、齿摇、视物模糊、目涩、咳痰、肢倦身重、头晕、麻木、口唇紫暗、腰膝酸软/痛、面色晦暗、耳鸣、舌暗、舌苔腻、脉沉等出现频率增多(P<0.05).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组和轻度痴呆组间神疲、咳痰、肢倦身重、齿摇、口唇紫暗、目涩、便秘、视物模糊、气短、面色晦暗、舌红、舌苔腻等症状或体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后认知功能的下降与元气耗损、肝肾阴精亏虚密切相关.提示本病早期防治应注重补益肝、脾、肾,兼以化痰开窍、活血祛瘀.

  • 从整体平衡体用辨证角度探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

    作者:彭家柱;曾锋;黎致宏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防治认识源远流长,至今,中医药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仍占有重要位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病的治疗方法和用药得到了很大的拓宽.然而,根据WHO近几年组织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几乎对大多数的药物效果持否认态度.可以说,除了用微创、介入、溶栓的病例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外,对于绝大部分接受保守治疗的病人来说,其疗效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现代医学对脑血管意外的病因、病理学的研究已经很深人,但对发病后整个病理生理变化的全过程,尚缺乏综合的认识[1].

  • 蛭龙胶囊对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

    作者:张瑞彬;武宏;贠建业;刘兰印

    目的 观察蛭龙胶囊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方法 所选1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基础疗法治疗,治疗组再加服蛭龙胶囊,对照组加服消栓通络胶囊,一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 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生活能力评分变化上,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变化具有更显著的积极意义,P<0.05.结论 蛭龙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胆蒲通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作者:亓慧敏;边俊莉

    目的 探讨胆蒲通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影响.方法 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急性脑梗死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病人121例,采用随机原则,依次编序,以查随机表法随机分成两组,除常规抗聚、调脂稳斑、改善脑代谢等治疗外,治疗组予胆蒲通脉胶囊口服,对照组予同等量的淀粉胶囊口服,治疗4周后复查Hcy,比较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胆蒲通脉胶囊在4周内较明显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急性脑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脑脉泰胶囊治疗气虚血瘀中风病172例

    作者:朱彤;江培春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类中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脑脉泰胶囊组172例,每天12服脑脉泰胶囊(红参、三七、银杏叶、当归、红花、丹参、山楂、鸡血藤、石决明、何首乌、石菖蒲、葛根等组成),每次2粒(1g),每日3次;与偏瘫复原丸组48例,每天口服3次,每次9g.两组均以服用4周为1个疗程,随访3个月.结果:脑脉泰胶囊组总有效率90.3%,偏瘫复原丸组总有效率83.3%,二者相比P<0.05.提示:脑脉泰胶囊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病疗效明显.

  • 浅谈中风病的病因:痰湿与瘀血

    作者:廖志成;蔡扬;王闰平;沈涛

    中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痰湿与瘀血在中风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从二者角度出发探讨其与中风病的关系.

    关键词: 中风病 痰湿 瘀血 卒中
  • 脑中风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作者:宋正良

    脑中风病位在脑,与五脏密切相关,但脾胃功能失调在脑中风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其致病因素的基础.据此提出培植脾土,畅利中焦,使脾胃得健,元气得充,阴阳得调而中风病自愈.

    关键词: 脑中风 脾胃 中风病
  • 谈中风病康复护理

    作者:高洪欣;田美欣;董玉琴;张爱梅

    目前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着重治疗轻预防;重药物轻康复,重西医轻中医,重肌力改变而轻正确运动模式的再学习的倾向[1],使许多病人未得到早期康复,致使后遗症、致残率的发生率仍很高.据统计其致残率为86.5%,其中25%的病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中风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焦海花;王晓玲;游金华;邓菊花

    目的 研究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中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共收治中风病患者6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中风病患者而言,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且有助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中风病人的家庭护理

    作者:王改英

    目的 探讨中风病的家庭护理.方法 通过实施医疗援助,对106例中风病病人及家庭成员进行指导,改善家庭治疗环境,进行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护理,情志护理,及出院指导,对病人实施家庭护理.结果 通过对106列中风患者实施家庭护理,一年内病人住院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实施对中风病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和改善中风病反复发作,预防并发症,明显减少病人年住院次数.

  • 试论中风患者的中医日常护理

    作者:高震雷;张根明

    中风病的主要病机是是阴阳失衡,气血上犯于脑,导致血溢脉外或者脑络痹阻,其主要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本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目前世界医学界把它与冠心病、癌症并称为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科学规范的护理工作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自理能力,终回归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以下从预防并发症以及肢体功能康复两方面试论中风病的中医日常护理.

    关键词: 中风病 中医 护理学
  • 浅述中风病护理要点

    作者:张根明;高震雷

    中风病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关键词: 中风病 护理学
  • 中风病人便秘的护理

    作者:王淑芳

    中风病人便秘者甚多,中医常把便秘分为热秘、虚秘、气秘和冷秘.中风偏瘫病人多见热秘和虚秘,热秘多发生于中风偏瘫的早期,虚秘多发生于中、后期.临床上我们对此类便秘者实施辨证的饮食护理,配合针灸按摩术,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中风病 便秘/护理
  • 脑出血的中医分期辨证论治现状与思考

    作者:向艳南;黄碧群;周德生

    中医对脑出血病因病机认识得到共识,各有侧重,并逐渐重视脑出血各期的证候及演变规律,体现了分期辨证论治的必要性,建立脑出血分期论治的标准有利于对脑出血更进一步的研究.

972 条记录 2/49 页 « 12345678...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