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AF方案和CTF方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罗秀丽;谭晓云;李金彩;张丽

    目的比较CAF和CT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97例Ⅲ~Ⅳ期乳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A组53例,用含阿霉素(ADM)的CAF方案治疗4~6周期;B组44例,用含吡柔比星(THP)的CTF方案治疗4~6周期.结果 A组CR 5例,PR 23例,有效率53.8%;B组CR 5例,PR 20例,有效率56.8%.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中白细胞下降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脱发及心脏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TF方案疗效与CAF方案相当,但患者更易耐受,特别是脱发和累积性心脏毒副反应要远低于CAF方案,因此THP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是高效、安全的.

  • 106例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谢春伟;金晓华

    目的通过新辅助化疗提高局部乳腺癌的手术切除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10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取CMF方案,B组采取CTF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肿瘤、腋窝淋巴结的变化,为手术切除提供较好的条件.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64.2%,其中A组有效率为50.0%,B组为78.9%.A、B两组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DF5)分别为37.1%、65.5%和25.9%、55.8%.结论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均有效,为根治性手术和保乳手术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CTF方案效果优于CMF方案.

  • THP与ADM用于可手术乳腺癌术前化疗的近期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王晓薇

    目的对比以THP为主及ADM为主的两种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85例临床Ⅰ~ⅢA期乳腺癌中49例术前应用CTF方案(CTX+THP+5-Fu)化疗2个疗程,36例用CAF方案(CTX+ADM+5-Fu)化疗2个疗程,观察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化疗后1周内手术.结果THP组有效率为71.4%,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3例,轻微缓解21例,无变化14例,无临床进展病例.毒性反应:白细胞减少20例,心电图异常2例,脱发7例,胃肠道反应15例,肝功能异常7例.ADM组有效率为69.4%,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轻微缓解17例,无变化11例,无临床进展病例.毒性反应:白细胞减少27例,心电图异常7例,脱发28例,胃肠道反应28例,肝功能异常6例.结论THP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理想药物,其毒性反应较轻,尤其是白细胞减少、心电图异常、脱发的毒副反应较轻.

  • ET二周与三周方案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作者:阚士锋;贾锋

    目的 观察对比表阿霉素联合泰索帝(ET)二周与三周化疗方案术前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的有效率(CR + PR)、病理完全缓解(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无浸润癌残留,Pcr)率、保乳率、术前等候时间以及毒副反应.方法 共有90例患者入组,随机分为ET二周组(48例)和ET三周组(42例).ET二周组治疗方案为:表阿霉素40 mg/m2,ivdrip,d1,2;泰索帝60 mg/m2,ivdrip 1 h,d3;2周为1周期,共化疗3周期.ET三周组方案用药不变,以3周做为1周期,共化疗3周期.完成3周期新辅助治疗后10~14 d行手术或改其他治疗方案.结果 ET二周组(48例)病理完全缓解6例(12.5%),总有效率89.6%,行保乳手术14例(29.2%),术前中位等候时间53 d;ET三周组(42例)病理完全缓解3例(7.1%),总有效率69.1%,行保乳手术5例(11.9%),术前中位等候时间76 d.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程度不等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两组无一例患者终止治疗,均未发生药物所致的死亡.结论 ET二周密集化疗方案术前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疗效优于三周常规方案,缩短了术前等待时间,且耐受性好.

  • 动脉插管介入注射联合用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作者:林建勋;胡伟琦;钱融冰;邹银鸽

    目的观察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动脉插管介入技术注射吡柔比星等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股动脉行Seldinger法穿刺插管进入患者乳腺癌供血动脉,注射联合化疗药物治疗3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单次用药剂量:吡柔比星60~80 mg,顺铂60~80 mg,氟尿嘧啶1000~1500 mg,静脉推注亚叶酸钙300 mg.结果初治组有效率为85.6%,复治组为61.2%,初治组疗效明显优于复治组.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及周围血像数略有下降.结论联合化疗药物采用动脉插管技术介入治疗晚期乳腺癌是安全有效的.

  • 紫杉醇联合吡喃阿霉素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作者:刘冬生;肖莲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吡喃阿霉素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19例转移性乳腺癌应用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吡喃阿霉素4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3周为1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治疗.结果可评价疗效19例,总有效率为68.4%,其中CR 2例,占10.5%.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关节肌肉痛和心脏毒性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紫杉醇联合吡喃阿霉素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毒性可以耐受.

  • 改良CTF方案与经典CTF方案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比较

    作者:李孟圈;胡荻;苏静

    目的 比较改良CTF方案与经典CTF方案对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11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采用改良CTF方案,对照组采用经典CTF方案,分别行6个周期术后常规化疗,于第4~5周期评价化疗不良反应,于术后1,3年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改良CTF方案较经典CTF方案有较轻的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及肝脏损伤,且二者在术后1,3年总生存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改良CTF方案较经典CTF方案化疗不良反应少,且无严重长期后遗症,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18 F-FDG PET/CT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价值

    作者:贾丽;于金明;王仁本;巩合义;李金丽;焦玉红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34例初治乳腺癌患者,采用标准CAF方案化疗2~4个周期,平均3.64周期,于治疗前、第一周期及第二周期化疗结束时共行84例次PET/CT检查,比较大标准摄取值 (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max)的变化.化疗结束后行手术,以病理结果作为PET/CT预测疗效的金标准,分为大体残留病变(gross residual disease, GRD)和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两组.采用第一周期化疗后SUVmax是否降到基础值的52%作为评估MRD和GRD的标准.结果第一周期化疗结束后GRD组和MRD组的SUVmax变化差异有显著性,SUVmax比值预测病理反应的准确性为89.0%,预测GRD组和MRD组特异性分别为83.0%和90.0%.结论 18F-FDG PET/CT在第一周期化疗结束后即可准确鉴别出化疗有效的病例,从而避免对新辅助化疗无效者的过度治疗,支持有效者继续化疗.

  • 博宁及博宁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斌明;杨碎胜;李玉田

    目的观察博宁单独使用与博宁联合化疗对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及转移病灶修复的疗效.方法 5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博宁单独应用)与对照组(博宁加化疗组),每组28例.治疗组单独静脉滴注博宁60 mg,2周后重复,连用6次或以上;对照组分别于第1、3、5次应用博宁后第3天开始采用CAF联合方案化疗,连用3周期或以上.结果止痛作用: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2.1%;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2.9%,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5.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5.7%,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转移病灶修复情况:治疗组仅2例达到PR,有效率7.1%;对照组CR 1例,PR 7例,总有效率28.6%,差异有显著性(P=0.036).结论单用博宁对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及活动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转移病灶的修复作用甚微.博宁联合化疗可以提高疗效,并可促进骨转移灶的修复.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彩玲;王俊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7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 1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d1,d8; 顺铂 25~40 mg/m2,d2~4.21 d一周期,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7例均可评价疗效,共完成周期数为206个.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15例,进展(PD)11例,总有效率(CR+PR)44.7%,疾病控制率(CR+PR+SD)76.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2.0~52.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32例疗效分析

    作者:吴燕

    目的评价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晚期乳腺癌32例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长春瑞滨25 mg/m2,静注,d1,d8;顺铂30mg/m2,静注,d1~3.3周为1周期,3周期后评价.结果CR 4例,PR15例,SD 5例,有效率(CR+PR)为59.4%,获益率(CR+PR+SD)为81.3%,中位缓解期为7.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疗效确切,副作用可耐受,可望成为晚期乳腺癌的二线解救方案.

  • 乳腺癌术前化疗临床疗效与病理反应的关系

    作者:朱敬华;吴罕利;钱志英

    目的 了解乳腺癌术前化疗疗效与病理反应的关系.方法 对52例Ⅱ~Ⅲ期女性乳癌行术前化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化疗疗效和病理反应的评定,并统计两者的符合情况.结果 术前化疗的临床有效率为61.5%(32/52),病理反应率为67.3%(35/52).两者之间符合率为59.6%(31/52),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pa值为0.12(小于0.40),两者间不一致.结论 乳腺癌术前化疗临床疗效与病理反应不一致.乳腺癌术前化疗的临床疗效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如何提高病理反应率有待进一步进行探讨.

  • HER-2和Topo-Ⅱ蛋白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作者:周波;杨德启;谢菲

    目的 探讨HER-2、Topo-Ⅱ蛋白表达对紫杉联合葸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乳腺癌术前肿瘤穿刺组织HER-2和Tope-Ⅱ蛋白表达,了解其与临床及病理疗效的关系.结果 本组临床有效率为84.9%,临床完全缓解占36.0%(31/86),部分缓解占48.8%(42/86);病理完全缓解15例(17.4%).HER-2与Topo-II阳性率分别为31.1%和51.4%.HER-2过表达与临床及病理疗效明显相关(P<0.05),Tope2 Ⅱ过表达与化疗疗效无关(P>0.05).HER-2与Tope-Ⅱ共表达者疗效更好(P<0.05).结论 HER-2过表达者对紫杉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更敏感,HER-2有可能成为该方案的疗效预测指标.

  • 血清CA153检测对复发性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扬清;郑云会

    目的观察血清CA153测定在复发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98例乳腺癌复发后血清CA153和CEA值,并与复发前3个月CA153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化疗后CA153变化,以CA153>33 U/ml为CA153升高阳性,CEA>10 μg/L为CEA升高阳性.结果 98例患者中,临床发现复发前3个月CA153升高60例,占61.2%;复发后CA153升高80例,占81.6%;CEA升高61例,占62.2%.CA153升高病例化疗2周期后,60例化疗有效组中CA153下降至正常或未降至正常但其数值下降超过50%共56例,占93.3%;20例化疗无效组中仅4例,占20.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脏器转移病例血清CA153值为150.1+51.8 U/ml,局部或单一脏器转移CA153值为50.2+34.0 U/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A153可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早期诊断指标,比CEA敏感性高,可作为化疗效果观察的辅助指标,其变化可反映临床疗效,CA153绝对值可反映病期及病情进展.

  • 泰素帝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会忠;冉飞武;梁超前

    有效的化学治疗可延长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泰素帝对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效的药物之一.我们概述泰素帝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研究现状,重点说明:(1)泰素帝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2)泰素帝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3)泰素帝和其他新药[包括基因工程药物Herception(赫塞汀)及一些生物制剂]联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现状;(4)泰素帝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问题与展望.

  • 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佳艺;蒋国梁;俞晓立;张锡珍;吴炅;邵志敏;郭小毛

    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伞乳放疗的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探讨影响局部控制的因素.方法 近10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术者335例,其中术后单纯放疗、序贯化放疗、同期放化疗、化放化疗分别为25、194、80、36例.312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2例前哨淋巴结活榆.310例接受辅助化疗.256放疗范围为单纯乳房,79例包括区域淋巴结照射.全乳和区域淋巴结照射剂量为50 Gy分25次,中位瘤床剂量为60 Gy分30次.放疗和手术间隔时问<4、4~8、>8~20、>20周的比例分别为16.4%、23.6%、37.3%、22.7%.结果 中位随访期48.0个月(25.3~146.7个月).5年局部一区域控制率和同侧乳房控制率分别为94.5%和95.6%;5年无病生存率、无转移牛存牢和总生俘率分别为88.6%、93.2%和98.8%.单因素分析发现脉管受侵、神经受侵犯和Ⅱ期切除的5年局部控制率下降,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化疗与放疗结合方式的局部榨制率均相似.多因素分析发现脉管侵犯和Ⅱ期切除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序贯化放疗+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化放化疗≥3级皮肤反应(湿性脱皮)发生率分别为4.5%、80.0%、77.0%(χ2=226.00,P=0.000).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加术后伞乳放疗等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牛存率.脉管受侵与否和Ⅱ期切除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现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放疗与化疗结合方式对局部控制率有影响,但同期放化疗或化放化疗者发生皮肤湿性脱皮的概率明显增高.

  • 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木妮热·木沙江;司马义力·买买提尼牙孜;成芳;艾秀清;贺春钰;朱相露;木克代斯·拜克提亚尔;许素玲;刘浩;张国庆;阿布都沙拉木

    目的 观察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10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术,大部分患者瘤床放置银夹标记.术后采用NE(诺维本+表阿霉素)或TE(紫杉醇+表阿霉素)或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化疗6周期.化疗后全乳接受调强放疗50 Gy分25次,瘤床电子线补量10 Gy分5次.ER/PR阳性的患者均给予三苯氧胺为主的内分泌治疗.结果 随访截至2007年12月,随访率为100%,随访满1、2、3年的例数分别为108、88、58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8/108)、100%(88/88)、98%(57/58),局部复发3例;放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乳房远期外观形状良好,未出现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及心脏损伤等副反应.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生存率高,复发转移少,副反应轻,达到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局部控制率目的 .

  •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钟秋子;荣庆林;唐玉;杨勇;隆榴花;金晶;刘跃平;宋永文;房辉;陈波;亓姝楠;李宁;唐源;张江鹄;卢宁宁;李晔雄

    目的 分析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13年1 376例Ⅰ、Ⅱ期(T1-2N0-1/T3N0)单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疗效.930例(67.6%)同时接受化疗,先放疗后化疗517例,先化疗后放疗413例.1 055例(76.7%)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86例(39.6%) HER-2阳性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Cox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55个月,10年样本量90例.全组5、10年OS率分别为98.6%和91.5%,DFS率分别为94.6%和82.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16)、T分期(P=0.006)、N分期(P=0.004)、脉管癌栓(P=0.038)和放疗距手术时间(P=0.048)是DFS独立预后因素.保乳术后单纯放疗组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P=0.044)和ER水平(P=0.026)是DFS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临床疗效满意.影响DFS率的因素包括年龄、T分期、N分期、脉管癌栓和放疗距手术时间.保乳术后单纯放疗组的DFS率和N分期与ER水平有关.

  •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价值分析

    作者:荣庆林;王淑莲;唐玉;金晶;宋永文;王维虎;刘跃平;房辉;任骅;刘新帆;余子豪;李晔雄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价值,以及探讨能否根据化疗疗效进行个体化放疗.方法 选取本院1999-2013年收治的临床ⅢA、ⅢB期乳腺癌病例,完成neoCT和改良根治术的523例纳入分析,其中404例术后行放疗,119例未行放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放疗组患者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组(13.9%∶24.8%,P=0.013),DFS显著高于未放疗组(64.1%∶53.9%,P=0.048),OS相近(83.2%∶78.2%,P=0.389).ypT3-T4、ypN2-N3以及病理Ⅲ期亚组中放疗患者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患者(P<0.05),放疗患者5年OS显著高于未放疗患者(P<0.05).158例ypN0期放疗患者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患者(P=0.004).41例ypCR患者仅2例LRR,均未放疗.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是影响全组及ypN0期患者LRR的因素.结论 放疗显著降低临ⅢA、ⅢB期乳腺癌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LRR,同时降低ypT3-T4、ypN2-N3和病理Ⅲ期亚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目前尚无充足证据可以根据化疗反应免除ypN0期和pCR患者术后放疗.

  •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

    作者:吴涛;王淑莲;金晶;刘跃平;王维虎;宋永文;余子豪;刘新帆;张江鹄

    目的 分析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和局部治疗在转移性三阴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13年间收治的220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全组206例初诊Ⅰ~Ⅲ期患者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186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4例保乳手术+放疗、5例单纯保乳术、1例未接受手术;化疗196例,88例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区域放疗),14例Ⅳ期初诊时即有远处转移(8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例区段切除术、5例未接受手术).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转移后治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和骨,实质性脏器转移182例(82.7%),单器官转移63例(28.6%),多器官转移153例(69.5%),4例不详.三阴乳腺癌初诊3年内转移达高峰,5年后很少发生转移(6.4%).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全组转移后5年OS为25.0%,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单器官转移、多器官转移的5年OS分别为38.2%、17.5%(P =0.005).合并内脏转移、局限骨转移的5年OS分别为20.3%、56.2%(P =0.049).62例单器官转移病例中接受手术或放疗局部治疗组和无局部治疗组的转以后5年OS分别为48%和29% (P =0.006).结论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常见内脏实质器官转移,单器官转移预后好于多器官转移;对于单一器官转移,挽救性局部治疗能改善生存;局限于骨转移好于合并内脏转移预后.

46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