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周小剂量多西紫杉醇治疗老年激素难治性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华宾;刘燕;杨光伟;延敏博;桂西青

    目的:初步研究3周小剂量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老年激素难治性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并探讨其毒副反应.方法:入选老年激素难治性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共18例,多西紫杉醇50 mg/m2,静脉滴入,d1;泼尼松5 mg,口服,d1~d212次/d,21 d为1个周期.完成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化疗结束后,6例患者的血PSA值降至正常水平,6例PSA值下降>50%,2例PSA值变化不明显,有效率为66.67%.本组随访2~1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75个月,疾病进展时间为2个月,1年生存率为33.33%(6/18).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3周小剂量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老年激素难治性晚期前列腺癌有效率较高,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并可以改善疾病相关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多西他赛体外干预前列腺癌PC-3细胞转移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程继文;蒙清贵;唐勇;王植柔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多西他赛体外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力及MMP-2、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在0.1血浆峰值浓度(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PPC)、1.0 PPC、10.0 PPC的多西他赛作用下,用Transwell小室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侵袭力与转移能力进行检测,并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转移相关水解蛋白酶MMP-2和MMP-9的变化.结果:经0.1 PPC、1.0PPC和10.0 PPC的多西他赛处理后,在1.0 PPC和10.0 PPC下,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趋化、侵袭能力均下调,而0.1 PPC浓度下,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趋化能力变化不大,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在各处理组PC-3细胞中,0.1 PPC、1.0 PPC和10.0PPC组的MMP-2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0±0.12、0.36±0.16和0.26±0.09,MMP-9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5±0.10、0.31±0.12和0.19±0.08,均显著低于两者相应的空白对照组,提示MMP-2和MMP-9转录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多西他赛能够通过下调MMP-2和MMP-9基因的转录而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侵袭力.

  • 磷酸雌二醇氮芥联合非那雄胺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疗效观察

    作者:王荫槐;张选志;赵小昆;杨罗艳;刘任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磷酸雌二醇氮芥(EMP)和非那雄胺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1999年7月至2006年1月联合应用EMP和非那雄胺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14例.治疗方案:EMP 280 mg,每日2次;非那雄胺5 mg,每日1次,28 d为一疗程,连续应用直至毒副反应无法耐受或治疗失败.疗效判断标准:血前列腺癌胚抗原(PSA)下降>50%且维持1个月以上为有效,软组织转移灶疗效分为痊愈、好转、稳定和进展.结果 14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PSA有效率57.1%(8/14),有效患者PSA从治疗前(53.6±42.3)ng/ml下降至治疗后3个月(12.8±9.5)ng/ml,平均有效时间9个月.软组织转移灶好转者3例,转移灶分别从治疗前2.0 cm×2.5 cm、3.5 cm ×4.5 cm、4.5 cm ×4.0 cm缩小为1.0 cm×1.0 cm、2.0 cm×2.5 cm、2.0 cm×3.0 cm,有效持续时间分别为5、9、12个月.结论 联合应用EMP和非那雄胺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

  • 六例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作者:张前;刘宁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试用综合化疗加安宫黄体酮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前列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何海填;粘烨琦;罗菁;易路;王荫槐

    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2例原发于前列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原发于前列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常有血尿、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及出血倾向。2例患者行经直肠彩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提示为前列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患者给予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至今仍在随访中;还有1例患者出院后失访。结论原发于前列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罕见,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诊断,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

  • 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放疗与内分泌治疗的比较

    作者:李青;李明川;王永兴;姜永光;刘俊敏

    目的 比较125Ⅰ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与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6年2月期间,未能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的前列腺癌患者74例,分为2组,43例采用单纯间歇性内分泌治疗;31例单纯采用近距离125Ⅰ粒子植入,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PSA变化情况、局部进展率、无事件生存率.结果 5年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危险分级低危的病例,近距放疗组无事件生存率为77.78% (7/9),内分泌治疗组的无事件生存率为26.67% (4/15),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0.015);治疗一年后PSA及PSA的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一年后PSA比较,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前后的PSA的变化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对于早期、低危的前列腺痛的治疗首选近距放疗,对于晚期、中高危患者,内分泌治疗与近距放疗效果相近,是否需要联合治疗,需要进一步实践研究.

  • 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

    作者:陈照阳;吕军;胡卫列;张源锋;邱晓拂

    目的 探讨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内分泌疗法与单纯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用HIFU联合内分泌治疗,B组采用单纯内分泌治疗.HIFU治疗采用Sonablate 500型经直肠HIFU治疗系统,内分泌治疗采用去势加用抗雄激素药物治疗.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 A、B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了前列腺体积缩小,血清PS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IPSS评分降低,Qmax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较B组改变更为明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内分泌疗法及单纯内分泌疗法对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均较好,前者疗效更为明显.

  • 前列腺偶发癌38临床分析

    作者:左毅刚;詹辉;丁明霞;王伟;颜汝平;杨德林;王剑松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选择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现的前列腺偶发癌患者38例,根据临床分期结果采用等待观察、手术去势、药物内分泌治疗及前列腺癌根治术等不同方式处理,并观察比较不同分期及相应治疗方法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2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中,术后检出前列腺38例(3.06%),T1a期16例,T1b期22例.随访6月-6年,存活率89.5%.T1a期等待观察组存活率90%,进展率10.0%:双侧睾丸切除术组存活率100%,进腱率16.7%:T1a期总存活率93.8%,进展率12.5%.T1b期未行根治术组存活率81.3%,进展率37.5%;根治术组存活率为100%.与未行根治性术的T1b期相比,T1a期的总存活率高于T1b期,而进展率低于T1b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偶发癌检出率与报道相近.T1a期接受治疗组与等待观察组生存率相近;T1b期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加内分泌治疗者生存率仍低于T1a期,而进展率高于T1a期.T1b期行根治术的患者生存率高于未做根治术者.T1a期可等待观察,T1b期需积极治疗,对T1b期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获得较好疗效.

  • 前列腺癌治疗进展

    作者:宋希双;刘颖

    前列腺癌是西方社会重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美国男性中大约有1/6终可能发生前列腺癌,在所有肿瘤致死率中排名第二[1].大量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相关死亡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也成了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近几年有关前列腺癌的治疗从基础到临床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现作一简要介绍.

  • 间歇性雄激素抑制: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又一选择

    作者:兰卫华;江军

    目前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是持续性雄激素抑制(Continuous androgen suppression,CAS).然而,CAS存在以下缺点:可能导致前列腺癌的雄激素依赖状态迅速丧失,使预后更差;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长期雄激素抑制导致诸多的副作用;维持治疗的费用高昂.因此,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 哌立福新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陈洪波;江克华;胡晓辉;朱圣亮;兰勇;陈苏;向小龙;袁巍

    目的 探讨Akt抑制剂哌立福新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哌立福新单独以及联合多西紫杉醇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两者联合用药效果;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哌立福新对前列腺癌DUI4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哌立福新可显著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P<0.01),其抑制率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且与多西紫杉醇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其合用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1.哌立福新使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G2/M期比例增加(P<0.05),Go/G1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哌立福新可降低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结论 Akt抑制剂哌立福新能阻滞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生长于G2/M期,显著抑制其增殖及迁移能力,同时可增加多西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

  • 多西他赛治疗失败后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及其骨转移治疗进展

    作者:陈彼得;俞世成;李恭会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标准治疗目前以多西他赛为化疗基础,但是对于多西他赛治疗失败后的CRPC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药物已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还有一些药物则已经进入临床Ⅱ 期或Ⅲ期试验,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稳定微管蛋白、抑制雄激素合成、阻断雄激素受体、骨靶向、调节免疫功能等.本文综述多西他赛治疗失败后的CRPC的治疗新选择.

  • 睾丸切除加氟他胺或艾去适治疗进展期前列腺癌

    作者:冷江涌;张亚正;程跃;黄勇

    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且初诊时半数以上病人已属晚期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内分泌及化疗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为提高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双睾丸切除加氟他胺(Flutamide)或艾去适(磷酸雌二醇氮芥)取得满意疗效.

  • 中晚期前列腺癌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其与癌组织ERβ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王进恩;程帆

    [目的]探讨中晚期前列腺癌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其与癌组织ERβ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并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术后给予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并根据两组疗效差异分析治疗效果与癌组织ERβ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9,P<0.05).试验组(n=60)、对照组(n=60)及两组共(n=120)治疗有效患者癌组织ERβ表达水平评分均分别低于试验组、对照组及两组共治疗无效者,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癌组织ERβ表达水平与疗效进行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ERβ的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提示癌组织ERβ表达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结论]中晚期前列腺癌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且疗效与癌组织ERβ表达呈明显负相关.

  • 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抗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岩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对前列腺癌(PC)患者前列腺抗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5例晚期PC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对照组接受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连续性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6、9、12个月时两组前列腺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 F)、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6、9、12个月时,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VEGF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淋巴细胞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CD8+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9.8%vs119.0%)(P>00.5).[结论]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的疗效与连续性治疗相当,均能有效降低PS A含量并调节患者免疫功能.

  • miRNA-29b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郭琼;严彬;南小新;易路;杨金瑞;傅发军

    目的探讨miRNA‐29b(miR‐29b)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前列腺癌、癌旁非肿瘤组织中miR‐29b的表达,采用M T T法检测miR‐29b的上调对细胞增殖及顺铂化疗作用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V/PI双标法FCM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 T ransw ell细胞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miR‐29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29b模拟物组细胞存活率下降,并且增加顺铂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miR‐29b模拟物转染组亚G0/G1期明显增加,总凋亡率明显下降,侵袭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miR‐29b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下降,增加其表达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癌细胞凋亡并且增加癌细胞对顺铂化疗作用的敏感性。

  • 氟他胺致亚急性肝衰竭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林吓聪;李金雨;韩聪祥;于忠英;谢智明

    【目的】探讨氟他胺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药理学特点,提高对该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处理措施。【方法】报告1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过程中氟他胺引起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服用氟他胺三个月左右出现乏力、尿黄、全身黄染等表现,经停用氟他胺并积极降酶、保肝等治疗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虽然氟他胺引起肝损伤的发生率不高,但临床医师一定要关注该药潜在的肝毒性,一旦确诊药物性肝损伤,立即停用并做出相应处理。

  • 非那雄胺联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40例疗效观察

    作者:郑航;李长建;李军;靳全恒;窦启锋

    [目的]探讨在去势治疗的基础上应用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均采取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加用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间歇期继续应用,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完成1个、2个、3个、4个治疗周期的构成比、平均治疗周期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间歇期均显著的长于对应治疗周期的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33/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52%(2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31.5个月显著的长于对照组的28.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67,P=0.037<0.05);观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85%(33/40)显著的长于对照组的60.52%(2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03,P=0.048<0.05).[结论]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联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

  • 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启林;赵斌;金从国;李瑞乾;张国颖;白宇;雷永虹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RP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 HRPC患者36例,按照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醋酸泼尼松化疗方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骨痛数字疼痛评分(NRS)、生活质量卡式评分(KPS)、可测量病灶的变化、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并评价毒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其中4例1个周期后因药物毒副作用退出治疗,2例失访,30例可评价疗效患者共完成化疗周期54个,PSA有效率为66.7%(20/30),有效持续时间2~10个月。20例PSA有效患者中6例有可测量病灶,部分缓解4例,稳定2例。30例患者中1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痛,12例PSA有效患者骨痛 NRS评分均下降。生活质量 KPS评价16例改善、10例稳定、4例降低。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脱发、骨髓抑制,未出现药物血管外渗漏、急性过敏病例。【结论】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醋酸泼尼松3周化疗方案治疗 HRPC患者耐受性良好,有一定疗效,值得更大样本研究。

  • 新型骨靶向纳米复合物抗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作者:郝钊;黎志宏

    目的 通过构建可携带具有抗前列腺癌增殖作用的基因miR-15-a和miR-16-1的适体-去端胶原(APT-ATE),探讨载体系统的转染效率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仪,得出APT-ATE基因载体结构;利用粒径电位仪对APT-ATE/miRNA(适体-去端胶原/微小RNA)纳米复合物进行表征;利用基因转染考察APT-ATE/miRNA复合物在前列腺癌细胞(PC3和LNCaP)上的表达效果;CCK-8增殖抑制实验,考察APT-ATE/miRNA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 利用结构鉴定证明APT-ATE合成成功.定性定量转染效率实验证明APT修饰后的ATE对LNCaP细胞转染效率显著增加,证明APT的靶向作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证明,APT-ATE/miRNA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裸鼠体内靶向性实验证明,APT-ATE/miRNA具有较好的骨靶向作用.结论 APT-ATE/miRNA有望成为今后靶向治疗骨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因药物.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