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白介素-10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铭华;李常兴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及16例正常对照者皮肤内IL-10 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相关性.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肤内的表达(t=2.88,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r=4743,P=0.0346).结论 IL-10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 RANTES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在特应性皮炎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铭华;李常兴

    目的 探讨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在特应性皮炎皮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及16例正常对照者皮肤内RANTES mRNA及CCR5 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SCORAD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RANTES mRNA及CCR5 mRNA的定量表达与SCORAD评分相关性.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RANTES mRNA及CCR5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时照组皮肤内的表达(t=10.2,P<0.001;t=2.32,P=0.031 8);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RANTES mRNA及CCR5 mRNA的定量表达与SCORAD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465,P<0.000 1;r=0.72465,P=0.0003),RANTES mRNA与CCR5 mRNA的定量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648 38,P=0.002 0).结论 皮损内RANTES及CCR5的过度表达可能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7A、17F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病情的影响

    作者:任小丽;苏湘川;石青青;胡雅玉;陈祥恩;陈健

    目的 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患者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17A、IL-17F的变化,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7A、IL-17F表达水平,以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 轻度AD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IL-17A水平增高(P<0.05);中度AD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A水平明显增高(P<0.01);重度A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17F水平增高(P<0.05);中度AD患者与轻度AD患者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A水平增高(P<0.05);重度AD患者与中度AD患者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A水平增高(P<0.05).结论 Th17细胞及IL-17A、IL-17F可能在AD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中药药浴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韩海军;郭菲;刘红霞

    目的 评价中药药浴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采用随机、单盲、阳性平行对照试验将45例儿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浴治疗联合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1次/d.对照组单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1次/d,疗程均为4周.随访3个月.结果 4周疗程结束后,2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148,P<0.05).2组初诊时SCORAD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05),治疗4周后SCORAD积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48,P<0.05)).结论 中药药浴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较单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较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IL-31水平及IgE表达与临床相关性

    作者:张蕴颖;齐晓怡;王傲雪;唐田;涂彩霞

    目的 检测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1及IgE的水平、CD4+T细胞的活化.方法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18例及健康对照者25例,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69+T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血清中IL-31、IgE的水平.结果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69+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外周血IL-31及IgE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SCORAD评分均有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 特应性皮炎患者体内T细胞被信号分子激活活化,从而可能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加重临床症状.

  • 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干预治疗

    作者:于艳秋;李龙

    目的 观察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治疗中作用.方法 将6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2周后隔日1次,治疗4周,观察8周;治疗组33例,同时将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涂于患处及皮肤特别干燥部位2次/d,连用8周.分别于治疗后第1、2、4和8周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第1周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皮肤干燥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与对照组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复诊时,2组临床治愈患者治疗组7例复发,对照组10例复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治疗中明显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 地氯雷他定联合氟替卡松乳液膏及润肤霜治疗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作者:石丽君;李莹

    目的 探讨地氯雷他定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及丝塔芙润肤霜治疗青少年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评价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确诊的63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口服地氯雷他定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及丝塔芙润肤霜外擦患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及丝塔芙润肤霜外擦患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和瘙痒状况,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和特应性皮炎评分标准(SCORAD评分),每周复诊1次,连续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治疗后1~4周试验组临床体征与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3.466,8.054,9.553,15.272;均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8%vs.63.3%,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及症状、休闲等各方面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氯雷他定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及丝塔芙润肤霜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敏一号方治疗青少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周芳;李萍;秦万章;王海俊

    目的 从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以及瘙痒、睡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等方面,通过对照研究,观察抗敏一号方对青少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门诊患者,按队列研究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运用抗敏一号方,对照组予以开瑞坦治疗,2组同时外涂樟脑霜.疗程为4周.每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皮损范围、严重程度及瘙瘁和睡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量化评分,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量化积分、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在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及瘙痒和睡眠影响度的症状改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46.88%;治疗组的疗效及对皮损范围、皮损严重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瘙痒和睡眠的改善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抗敏一号方和开瑞坦治疗青少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抗敏一号方对皮损范围、皮损严重度的改善优于开瑞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特应性皮炎健康教育经验浅谈

    作者:刘俊峰;唐小龙;陈达灿

    在特应性皮炎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被认为是一种用来增强疗效、改善生活质量的重点环节.文中从特应性皮炎教育的目标、形式、内容、心理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

  • 天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孟娟;赵宏丽;李桂珍;赵俊芳

    目的 检测天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免疫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测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并分析不同年龄组别的差异.结果 353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中,阳性患者为211例,阳性率为59.77%.其中不同组别阳性率不尽相同(P<0.05).0~3岁组常见变应原为羊肉、牛奶、春季花粉;4~6岁组常见变应原为霉菌、羊肉、牛奶;7~9岁组常见变应原为霉菌、牛奶、户尘螨;10~12岁组常见变应原为户尘螨、屋尘、霉菌.结论天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不同年龄段过敏物质不尽相同,提示与饮食结果改变和环境因素有关.

  • 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不同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苏湘川;任小丽;石青青

    目的 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患者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6、IL-17表达水平, 以健康成人作为对照. 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血清IL-6、IL-17水平增高且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 Th17细胞及IL-6、IL-17可能在特应性皮炎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规律间歇维持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对病情复发的预防效果观察

    作者:王东英;彭巍;刘剑

    目的 探讨规律间歇维持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及对病情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特应性皮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2组均连续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6周为第一阶段治疗.B组在第一阶段治疗后停药,如果病情复发,则再次使用第一阶段治疗方案.A组在第一阶段治疗后,持续使用小剂量他克莫司软膏.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病情复发情况;对比2组患儿第一阶段治疗后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研究者整体评分(IGA)以及瘙痒程度视觉模拟尺评分(VAS)评估结果.结果 A组的首次复发时间为(104.38±65.91)d,显著长于B组(P<0.05);A组第一阶段治疗后2周和2个月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而复发率则显著低于B组(均P<0.05);A组第一阶段治疗后2周和2个月的EASI评分、IGA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2组第一阶段治疗后4个月、第一阶段治疗后6个月的EASI评分、IGA评分以及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规律间歇维持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可提高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延长病情的稳定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 特应性皮炎患者ECP、tIgE、sIgE、EOS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赵俊芳;李桂珍;赵宏丽;李孟娟

    目的 通过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厦正常时照组血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tIgE)、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在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01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CP、IgE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变应原特异性IgE的水平,采用传统方法计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ECP、tIg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嗜酸粒细胞计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中69例患者至少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68.31%),有45例患者检出对2~7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44.56%),正常对照组的特异性IgE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 ECP、tIgE、sIgE、EOS检测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及病情监测中起一定作用.

  • 马拉色菌与特异性皮炎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理论结合

    作者:王韵茹;章强强

    随着特应性皮炎患者日益增多及中西医结合疗效令人期待,对其病因及病理机制研究渐受重视.特应性皮炎乃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产生,除了易感基因还要环境中有诱发因素才会发病.中医观点之禀赋不耐与西医的遗传因素相对应.环境因素中,马拉色菌所扮演的角色近年来有许多重要突破,中医近的研究也有找到针对马拉色菌感染的中草药单体.治疗上结合口服抗组胺药加外用激素及中药外治或内服,疗效令人满意.展望未来,建议中医可追循西医脚步,在相关的免疫机理中寻找更有效中草药单体,以期能将中医治疗从辅助治疗晋升为主流方案.

  • 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候分类现状与辨证施治疗效的评价

    作者:林颖;陈达灿;莫秀梅

    通过查阅中医古籍、现代中医外科学中有关"四弯风"的资料以及国家颁布的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规范,并检索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万方和维普全文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研究,分析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候研究现状,对现代文献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选择中医药和西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评价电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

  • 肠-脑-皮肤轴与特应性皮炎

    作者:王晓萌;张玉环;张理涛

    特应性皮炎作为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皮肤病,病因不明,临床上具有慢性、复发性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发现慢性皮肤病和心理疾病共病率逐年上升,且跨学科研究表明肠道、肠道微生物异常以及心理疾病与皮肤疾病之间存在着关联性的通信轴,例如既往已经证实的肠-脑轴、脑-皮肤轴.因此肠道功能的完整性和肠道茵群的平衡状态可能在皮肤炎症和情绪行为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存在肠-脑-皮肤轴.本文探讨了肠道茵群和心理因素对特应性皮炎发病及病情发展的影响,以及肠-脑-皮肤轴对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并以中医理论进行阐述,拟利用16SrRNA测序法从“健脾”的方面观察中医药通过作用该通信轴治疗特应性皮炎远期疗效.

  • 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儿童湿疹、脓疱疮、特应性皮炎专家共识(2016年)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

    复方黄柏液涂剂在儿童湿疹、脓疱疮、特应性皮炎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复方黄柏液涂剂的临床应用情况,以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部分专家为基础,邀请部分知名中医专家和儿科皮肤专家参加制定本共识,旨在帮助皮肤科医生与儿科医生了解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在儿童湿疹、脓疱疮、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使用现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发挥复方黄柏液涂剂在儿童湿疹、脓疱疮、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作用,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参加制定本共识的专家包括(排名不分先后):杨志波、段逸群、张晓杰、周小勇、张理涛、杨素清、白彦萍、谭城、王军文、宋坪、刁庆春、邓常清等.

  • 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

    特应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控制病情、延缓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确有疗效.制定本共识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诊治特应性皮炎提供指导性意见,现将全文公布如下,并希望在今后的应用中不断完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特应性湿疹(atopic eczema)、异位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以湿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患者本人或家族中常有明显的"特应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环境、免疫、生物因素有关.本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可造成影响.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四弯风"、"胎疮"等范畴.

  • 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目标治疗的思路

    作者:刘炽;陈达灿;赵巍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属于慢性、复发性疾病[1].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根治AD的手段.由于AD患者的自身特应性体质,在疾病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状态下,其疾病沿着特应性进程发展,常伴发哮喘.而在疾病得到良好控制后,其特应性进程可终止.目标治疗是一种治疗理念,让临床的治疗有个明确方向和目标,即疾病一旦确诊,就应该朝着完全缓解的目标进行诱导治疗,即使无法达到完全缓解,也应该尽量控制在低度活动状态,才能够防止疾病对机体的危害,这就称为“目标治疗”(Treating to target).目标治疗需要通过“严密控制”(Tight control)的治疗过程才能实现”[2].AD需要引入目标治疗的理念,争取尽早控制和缓解病情.

  • 陈达灿教授从心脾论治特应性皮炎经验谈

    作者:孙晓冬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简称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四弯风.特应性皮炎发病大多在婴儿及儿童,以长期反复发作的瘙痒、皮损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治疗颇为棘手.陈达灿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心脾论治特应性皮炎收到良好的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815 条记录 6/41 页 « 1234567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