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及研究

    作者:江菊仙;陈美珍

    目的:对古代名方吴茱萸汤的临床运用等加以分析.方法:对吴茱萸汤方解以及现代研究进行归纳.结果:吴茱萸汤是治呕,治头痛的良方.现代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近在其新剂型和药效方面研究开发较多.结论:吴茱萸汤适应于肝胃虚寒头痛病人.

  • 吴茱萸汤证病机分析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海焱;王聪慧;郝宪恩;张丽;张明泉;李士懋

    通过对吴茱萸汤证基本病机进行分析,认为吴茱萸汤适应证为肝寒证,并结合李士懋临床经验提出其辨证要点.

  • 吴茱萸汤临证治验3则

    作者:王斌

    吴茱萸汤是《伤寒论》的经典方剂,伤寒论阳明病篇、少阴病篇、厥阴病篇皆出现此方.细察其方证病机,乃厥阴肝寒,浊阳上逆所致.笔者临床但凡见到以肝胃虚寒、浊气上逆所致的疾病,用吴茱萸汤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选取验案3则,供同道参考.

  • 马云枝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神经内科疑难病证举隅

    作者:王磊;马军令

    马云枝教授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载,融汇中西,学验俱丰,尤其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神经内科疑难病证,疗效显著.兹择马师临床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 《伤寒论》方妇科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周惠芳

    <伤寒论>中直接提及妇人病的只有辨少阳病脉并治中的"热入血室",笔者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伤寒论>诸方治疗妇科疾病,每每效若桴鼓,现举临床常用之经验方如下,以飨同道.

  •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慢性浅表性胃炎150例

    作者:郑逢民

    2000~2002年间,笔者应用吴茱萸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寒犯胃型1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运用经方治验二则

    作者:许向明

    笔者在基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尝认真学习仲景著述,临证习用经方,颇多效验.兹撷验案2则,以飨同道.1 乌梅丸治蛔厥蒋某,男,9岁.1986年8月26日初诊.其母代诉:1月前大便时发现蛔虫两条,当日上午开始腹痛,有短暂停顿,痛时烦躁不安.西医以“腹痛待查”、“蛔虫病”予用5%葡萄糖、庆大霉素4万u、盐酸消旋山莨菪碱针3mg静脉滴注,然疼痛未减.

  • 巧用经方治疗偏头痛验案举隅

    作者:王鹏

    笔者近年来运用经方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颇佳.兹略举数则,以见经方运用之妙.1风邪上犯,法当祛风和络汪某某,男,25岁,工人.1993年3月5日初诊.患者2年前因汗出受风后出现头痛,之后右侧头痛反复发作.经颅脑CT等检查未见异常.诊为偏头痛.经针灸治疗后头痛渐止,但每感风寒则头痛易作.患者1周前因受寒后头痛复作,右颞跳痛,向后枕部及前上方放射,项背拘急不舒,无汗恶风.

  • 郑逢民运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中焦虚寒型呃逆经验

    作者:颜颖

    郑逢民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基层名中医,郑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郑老师从事中医内科诊疗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尤为见长.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多年,现撷其运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中焦虚寒型呃逆的经验介绍如下.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症.郑师认为本病多因脾胃阳气虚衰,寒湿之邪不解,气郁而上逆,致胃失和降,气逆而呃者,其证多属虚实夹杂,故治宜补泻兼施,以温中补虚,降逆散寒为基本治法.

  • 吴茱萸汤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金李君;陈永灿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四药配伍而成.该方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对呕吐下利、手足厥逆、烦躁及头痛等多种病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对吴茱萸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吴茱萸汤加味防治顺铂化疗所致迟发性呕吐的临床观察

    作者:邹晓瑜

    [目的]探讨昊茱萸汤加味防治顺铂化疗所致迟发性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肿瘤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19例,对照组用格拉司琼于化疗期间静滴,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服用中药昊茱萸汤加味,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止呕有效率为31.5%,治疗组为68.4%,P<0.05.[结论]昊茱萸汤加味对顺铂化疗所致迟发性呕吐有较好的疗效.

  •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

    作者:王洪杰;吕冠华

    吴茱萸汤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本方在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篇中均有载录,其中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方药组成为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六两.温中补虚,降逆散寒;主治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的虚寒证.

  • 吴茱萸汤临床运用举隅

    作者:曹杰

    在《伤寒论》记载中,吴茱萸汤适应证有三见:一为阳明"食谷欲呕",由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所致;二为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由中阳虚衰、阴寒犯胃,又阴寒内盛、阳气不能敷布,而致手足逆冷;三为厥阴"干呕,吐涎沫,头痛",由肝寒夹浊阴之气横逆犯胃,致胃失和降,胃之清涎冷沫随上逆之气而吐出,又有阴寒随经上逆扰于清阳所致.这三条临床表现虽不尽同,但阴寒内盛、胃气不降、浊阴上逆的病机是一致的.故治疗法则为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 吴茱萸汤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万清;马宗华

    吴茱萸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4味药物组成.<伤寒论>[1]原著中采用吴茱萸汤论治的条文共有3处:一为阳明病"食谷欲呕",二为"少阴病,吐利,手足厥逆,烦躁欲死",三为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排除与<伤寒论>中重复的条文,<金匮要略>[2]中采用吴茱萸汤论治的条文为:"呕而胸满".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功效,对呕吐(伴随胸满)、下利、手足厥逆、烦躁及头痛等多种临床常见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对吴茱萸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吴茱萸汤合半夏干姜汤治疗神经性呕吐1例

    作者:单红利

    神经性呕吐又称心因性呕吐,以反复发作的呕吐为特征,无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多由于不愉快的环境或心理紧张而发生,呈反复不自主的呕吐发作,一般发生在进食完毕后,出现突然喷射状呕吐,无明显恶心及其它不适,不影响食欲,呕吐后可进食,多体重不减轻,无内分泌紊乱现象,常具有癔病性性格.临床治疗多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主,但此病表现复杂多样,治疗上当辨证论治,依证遣方,现列举临床验案1例.

  •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肢体震颤验案2则

    作者:轩俊峰

    吴茱萸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在《伤寒论》中,关于吴茱萸汤的论述有三条[1]分别是243条“食谷欲吐,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厥逆,烦躁,呕吐,下利者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汤常常用于治疗各种脾胃证候明显的疾病,而本文着重报告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肢体震颤的临床案例2则。

    关键词: 吴茱萸汤 肢体震颤
  • 川芎茶调散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2例

    作者:何成华;许新晖

    我们运用川芎茶调散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2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 吴茱萸汤治验二则

    作者:杨金英;杨福英

    吴茱萸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功能温中补虚,主治脾胃虚寒、健运失职、浊阴上逆所致的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形寒肢冷等症。笔者从事医学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以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属脾胃虚寒的慢性胃肠病,获效颇佳,兹介绍病例二则如下:……

  • 论少阴病篇的吴茱萸汤证

    作者:郭奕文

    作为伤寒经方,吴茱萸汤分别见于阳明病篇第243条(参赵刻本,下同):"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少阴病篇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厥阴病篇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后世诸多注家对阳明病篇及厥阴篇的吴茱萸汤证的解释基本上一致,但对第309条存在争议,其焦点在于此条所指是否是少阴病以及吴茱萸汤能否治疗少阴病证.清代柯韵伯认为吴茱萸汤"鼓动先天之少火,而后天之土自生,培植下焦真阳,而上焦之寒自散,开少阴之关,而三阴得位",当代伤寒学泰斗刘渡舟先生认为吴茱萸汤并不是少阴病的正治方法,而其首届硕士研究生裴永清先生则认为吴茱萸汤不治少阴病证.

    关键词: 少阴病 吴茱萸汤
  • 附子理中汤合吴茱萸汤治疗重型肝炎顽固性呕吐6例

    作者:曾红钢

    顽固性恶心呕吐是重症肝炎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症状,临床对其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1年来采用附子理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41 条记录 4/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