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倒刺线皮内缝合在儿童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陈加雄;吕辉照;赵枫;曹杰;张冬福;ZHANG Dong-fu

    目的 探讨倒刺线对儿童四肢骨折皮内缝合速度和瘢痕的影响是否优于传统可吸收线.方法 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选取我院小儿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28例,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36例,女92例;年龄4~12岁,平均(7.3±2.1)岁;缝合部位:上臂35例,前臂29例,大腿24例,小腿40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6~30,平均22.1±4.3.所有患者按住院号奇偶分为倒刺线组和传统可吸收线组,其中倒刺线组58例,采用4-0双向倒刺线(强生STRATAFIX)进行皮内缝合;传统可吸收线组70例,采用4-0可吸收线(强生ETHICON)进行皮内缝合.术后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进行瘢痕评价.记录切口缝合速度(切口长度/缝合时间)与温哥华瘢痕评分.结果 倒刺线组切口缝合速度和缝合时间分别为(9.37±1.22)cm和(5.06±0.93)min;传统可吸收线组分别为(9.58±1.40)cm和(10.77±2.72)min,倒刺线组均优于传统可吸收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倒刺线组瘢痕评分优良率77.65%,可吸收线组瘢痕评分优良率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倒刺线缝合高效、张力分布均匀、组织刺激小、瘢痕轻微,在小儿骨科四肢骨折皮内缝合中,缝合效率和瘢痕控制优于传统可吸收线.

  • 认识半月板的重要作用提高半月板的修复水平

    作者:章亚东

    本期半月板专题发表的论著多数与半月板损伤的修复(缝合)有关。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从来不会考虑半月板损伤的修复问题,因为半月板一直被认为没有明确的功能和用途,甚至被描述为“腿部肌肉起点的无功能残留物( functionless remnants of leg muscle origin )”[1]。因此,半月板损伤后标准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半月板切除,而且切除越彻底越好。所有半月板切除术后出现的问题,均被归因于半月板切除不够彻底[2]。这样的思维一直引领着学术界,直到1948年 Fairbank[3]报道107例半月板切除病例的临床结果为止。Fairbank 的报道历史性地指出,在半月板切除以后,由于半月板的缺损导致多数病例出现股骨髁变平,观察结果证实患者的膝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现象严重,即被称为“Fairbank 三联征”。尽管当时远没有完整阐述半月板切除的严重后果,但是,这已经让当时能优雅地完成半月板切除术的医生,从洋洋得意变得惴惴不安。很快,Fairbank的继任者们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半月板切除(全部或部分)对膝关节功能的巨大危害,并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膝关节的功能与半月板的保存量有直接关系[4]。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半月板损伤的治疗理念。

  • 外侧半月板前角水平层裂患者的关节镜下内侧辅助入路治疗

    作者:余志毅;郑佳鹏;练克俭;梁锦英;陈志达

    目的:探讨应用内侧辅助入路技术关节镜下处理外侧半月板前角水平层裂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内侧辅助入路关节镜下治疗15例外侧半月板前角水平层裂患者。采用3个入路:前外侧入路、前内侧入路、内侧辅助入路,经前内侧入路置入关节镜观察,于前外侧入路使用探钩将外侧半月板前角挑起,经内侧辅助入路置入篮钳行前角的成形及层裂的处理。结果15例获10~26个月随访,平均16.6个月。12例膝关节完全不痛,3例偶尔运动后疼痛不适。术后活动范围均恢复至正常。膝关节 Lysholm 评分由术前(70.1±8.3)分,术后(92.7±4.8)分(配对t 检验,t=7.45,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内侧辅助入路技术,处理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简单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 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下中央成形加外周缝合治疗

    作者:徐青镭;李飞;韩国一;王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中央部切除加外周缝合技术的治疗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DLM )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87膝) DLM 损伤手术患者,其中27例(31膝)根据诊断性关节镜检查结果分为前角半月板关节囊结合部撕裂型( meniscocapsular junction anterior horn type, MC-A )、后角半月板关节囊结合部撕裂型( meniscocapsular junction posterior horn type,MC-P )和后外侧体部纵形撕裂型( posterolateral corner,PLC )三型,MC-A 型采用中央部切除加外向内缝合技术,MC-P 和 PLC 型则采用中央部切除加内向外技术或全内缝合技术,术后25例(27膝)随访24~92个月,平均52.6个月。本组6岁以下患儿2例(2膝),平均体重17.5 kg;7~12岁患儿12例(13膝),平均体重35.8 kg;12~14岁患儿11例(12膝),平均体重42.2 kg。比较术前、术后的 Lynsholm 膝关节评分。结果所有27膝 DLM 损伤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伸膝受限、关节弹响和弹跳感、机械性绞锁以及关节线压痛。经诊断性关节镜检查确诊分型 MC-A 型7例、MC-P 型9例、PLC 型11例。术后所有患者伸膝受限、关节弹响和弹跳感、机械性绞锁以及关节线压痛均消失,平均 Lysholm 评分:术前62~82分,平均71.8分,术后90~100分,平均97.1分(P<0.0001)。结论儿童盘状半月板损伤合并周围部撕裂采用中央部位部分成形结合全内缝合、内向外和外向内缝合修补,可获得满意的愈合和大程度的半月板保存,避免半月板全切导致的远期并发症。

  • 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联合缝合23例报告

    作者:袁帅;祝云利;吴宇黎;符培亮;祝钧;吴海山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联合缝合技术修复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关节镜下联合缝合技术修补23例(23个)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男15例,女8例,年龄18~43岁,平均31.04岁。均累及内侧半月板后角至前角体部区域。半月板前角采用标准的自外向内缝合,撕裂的体部采用 FasT-Fix 系统( Smith & Nephew 公司)自内向外缝合,后角采用 FasT-Fix 进行缝合。结果23例均获9~24个月的随访,平均14.17个月,无症状者21例,关节间隙压痛者2例。23例 MRI 复查显示,完全愈合18例,部分愈合5例。术后膝关节 Lysholm 功能评分81~96(88.22±4.15)分,相比术前21~70(51.30±1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发生在红-红或者红-白交界区域的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关节镜下联合应用缝合技术修补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 关节镜下 FasT-Fix 缝合器修补半月板的五年随访报告

    作者:张颉鸿;符培亮;吴宇黎;祝云利;钱齐荣;吴海山

    目的:评价半月板撕裂患者关节镜下 FasT-Fix 缝合器修补术后5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接受关节镜下 FasT-Fix 缝合器修补半月板撕裂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28例(32个撕裂的半月板),男20例,女8例,年龄13~48岁,平均26.2岁。病程2周至2年,平均6个月。撕裂类型均为纵裂,撕裂部位位于红区10个半月板(31.3%),红白区22个半月板(68.7%)。1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损伤(44%)。根据 Barrett 标准评价半月板临床愈合情况,并用 IKDC、Lysholm、Tegner 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50~78个月,平均63.4个月。临床愈合率为84.4%(27/32),愈合失败5个的半月板,术后2~5年出现症状,平均3.5年。IKDC 评分:术前(43.4±16.8)分,术后(80.7±15.7)分;Lysholm 评分:术前(41.2±14.1)分,术后(83.7±22.1)分;Tegner 评分:术前(3.1±1.4)分,术后(6.2±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T-Fix 修补半月板安全有效,术后5年临床疗效良好。

  •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结合骨髓刺激治疗半月板水平撕裂20例报告

    作者:周琦;张颉鸿;祝云利;钱齐荣;吴宇黎;吴海山;符培亮;周义钦;陈松

    目的:通过临床功能评分评估结合骨髓刺激技术和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治疗半月板水平分层状撕裂的疗效.方法:完整随访20例半月板水平分层状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结合骨髓刺激技术修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评估术后功能.通过临床症状和术后功能评估修补成功率.结果:平均随访18.6±5.1个月.VAS评分:术前6.9分,术后1.6分(P<0.001);Lyshom评分:术前49.5±16.3分,术后91.6±7.2分(P<0.001);Tegner评分:术前3.5±1.3分,术后7.0±0.6分(P<O.001).后一次随访时,18例(90%)患者没有任何半月板撕裂临床症状.结论:半月板缝合结合关节镜下骨髓刺激可以促进水平分层状半月板撕裂的愈合.

  • 如何观察处理伤口

    作者:罗晓棠

    在临床换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不同类型的伤口,有的伤口呈假性愈合,有的伤口因感染病菌不同表现形状不同,分泌物、气味也不同,如何正确的观察处理伤口,是促进伤口早期愈合的关键。笔者自1992年9月以来对223例不同类型异常的伤口进行观察和处理,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医用胶在头皮裂伤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陈贵洪;刘世平;曹小平;钟武;陈睦虎;陈红生;张文

    目的:通过比较医用胶和常规清创缝合在头皮裂伤处理时的优劣,探讨医用胶在头皮裂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就诊的头皮裂伤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 =73)和观察组(n =79)。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麻醉下清创缝合,观察组采用头发交织加医用胶粘合创口。记录两组手术时间、疼痛程度、总费用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5±2.7) min短于对照组的(14.5±3.5)min,视觉模拟评分(VAS)3(0,4)分低于对照组的5(2,8)分,总费用560(560,588)元高于对照组的318(300,33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满意22例(30.1%),比较满意32例(43.8%),满意19例(26.1%);观察组不满意5例(6.3%),比较满意20例(25.3%),满意54例(68.4%)。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30.064,P <0.001)。结论医用胶粘合头皮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尽管总费用较常规清创高,但患者满意度较高。医用胶在处理头皮裂伤具有可行性,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处理残留卵巢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居宝芹;臧学利;张本顺;齐燕燕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处理残留卵巢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的62例患者,按照处理残留卵巢的方法分为两组,术中采用缝合方法止血3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32例作为对照组,以雌二醇(E2)、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作为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卵巢功能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两组患者的 E2降低,FSH、LH 均升高,分别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术后相同时间两组之间 E2、FSH、LH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后卵巢功能降低,采用缝合止血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应作为首选的处理方法。

  • 改良 Kessler 缝合法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断裂

    作者:王众;李骥;廖腾;吴亚乐

    目的:观察改良 Kessler 缝合法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分别采用改良 Kessler 缝合法和常规缝合法缝合断裂肌腱。术后观察2组患者肌腱愈合、患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2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7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改良 Kessler 缝合组,优25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常规缝合组,优15例、良12例、可8例、差4例。改良 Kessler 缝合组疗效优于常规缝合组(Z =﹣2.654,p =0.008)。改良 Kessler 缝合组创面均一期愈合。常规缝合组,术后并发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愈合;并发深度感染1例,经拆除缝线、行负压封闭引流后愈合;并发肌腱再断裂2例,改行改良 Kessler 缝合后愈合。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改良 Kessler 缝合组小于常规缝合组( p =0.027)。结论:改良Kessler 缝合法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有利于肌腱愈合和患指功能恢复,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常规缝合法。

  • 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卢峰;蔡旭东

    目的:探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09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预置2把ProGilde血管缝合器进行术后修复穿刺点,对照组采取传统缝合修复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98.2 minvs.140.8 min)、退鞘后血管处理时间(4.3 minvs.9.1 min)、住院时间(4.4 dvs.5.9 d)的均明显减少,平均住院费用(8.4万元vs.8.1万元)增加(均P<0.05),而下肢制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3个月手术部位的血管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因发生内漏实施二次手术,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27%vs.24.07%,P<0.05).结论: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安全高效、手术效果可靠、且术后并发症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