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28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忠民

    目的 探讨颅内小动脉瘤应用128排C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选2016年4月~2017年7月我院脑科门诊收治的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主体.所有患者均予以128排CTA诊查,并经病理诊断结果或DSA诊断.对颅内小动脉瘤应用128排CTA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探究.结果 入选该研究的患者60例经128排CTA诊断结果诊出颅内小动脉瘤42例、颅内小动脉瘤45个;而病理诊断结果或DSA诊断结果显示颅内小动脉瘤44例.由此可得出,128排CTA在颅内小动脉瘤诊断中的敏感性为98.87%,特异性为91.39%.结论 针对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将128排CTA于其临床诊断中应用,具有准确度高的优势,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CTA 颅内小动脉瘤 DSA
  • LVIS支架辅助栓塞小型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作者:李立;李天晓;王子亮;白卫星;薛绛宇;朱良付;冯光

    目的 总结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小型颅内动脉瘤(大径≤5 m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接受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小型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共21例.回顾性分析动脉瘤的栓塞率、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影像学随访结果等,总结使用技巧.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动脉瘤Raymond Ⅰ级栓塞16例(76.2%),RaymondⅡ级栓塞4例(19.0%),RaymondⅢ级栓塞1例(4.8%);载瘤动脉完全保留.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支架释放过程中尾端打开不良者2例,1例给予Gateway球囊扩张,另1例行导管按摩后支架张开,贴壁好.术后3~6个月影像学随访18例,结果与术后即刻影像相一致,无复发患者.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3例.术后6~12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为0~1分.结论 LVIS支架治疗小型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提高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及降低动脉瘤复发风险可能有所帮助.

  • 颅内未破裂的小动脉瘤大部分无需手术

    作者:王永哲

    本文探讨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自然史、影响动脉瘤破裂的因素、诊断和治疗的风险效益评估,旨在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诊治决策提供参考。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发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大多无需手术治疗。

  • 320排CT血管造影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及术中应用价值

    作者:林怀雄;刘昌华;林建坤;彭晋;陈思敏

    目的:分析探讨320排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及术中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某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小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320排CT检查,并在诊断结束后,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50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6.00%,共有48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小动脉瘤,仅有2例患者出现漏诊情况,无误诊情况出现,该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基本一致(P>0.05);CT诊断结果表明,49例患者的颅内小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颈高度及其相邻结构的关系均得到清晰显示,仅有1例患者因颅内小动脉瘤入口过窄、腔内部分血栓导致未显影.结论:320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临床确诊率较高,且具有非创伤、快捷方便的优点,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准确的影像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 颅内小动脉瘤的CT征象及MSCTA在夹闭手术前后及随访中应用

    作者:陈萍;周和平;朱亚男;冉纯洁;姚俊;李辉;李少杰;张晓丽

    目的:探讨颅内小动脉瘤的CT征象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giography,MSCTA)在夹闭手术前后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到医院就诊的81例高度怀疑颅内小动脉瘤患者的MSCTA影像学资料,确诊患者均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分析夹闲手术前后影像学表现,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术中所见对比.结果:MSCTA相对于DSA及术中所见诊断颅内小动脉瘤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83%、93.75%、94.12%;MSCTA相对于DSA及术中所见诊断颅内小动脉瘤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25).MSCTA诊断颅内小动脉瘤大小的准确性与DSA及术中所见无差异.MSCT平扫显示以蛛网膜下腔或颅内出血为主.MSCTA术前诊断显示60例患者共71个颅内动脉瘤,形态为菱形、囊形;64例患者行颅动脉夹闭术,术后2周复查MSCTA,60例患者满意;36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异常.结论:MSCTA能为颅内小动脉瘤夹闭术提供丰富信息,还可作为术后评估和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万立野;曹宏伟;崔志新;程艳芬;王胜林;王金熙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和血管性疾病的患者 CTA 检查结果,以容积再现数字血管减影(3DDSA)、手术或者两者共同作为检验金标准,判定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在金标准中共检查出84个小动脉瘤(71例患者)。按照患者评价,64层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8.2%,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7.6%,阳性预测值PPV为98.6%和阴性预测值NPV为97.6%。按照动脉瘤评价,64层CTA的诊断准确性为96.8%,敏感性97.6%,特异性95.1%,PPV97.6%和NPV95.1%。2例假阳性和2例假阴性均在微小动脉瘤中(<3mm)。结论:64层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检测,是一种可靠的影像学筛选检查方法。对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且CTA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则容积再现DSA仍旧是必要的。

  • 64层螺旋CT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及术中应用

    作者:周成武;邓志强;刘常栋;敏胜德;韩尤斌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及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经CTA检查发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采用大强度投影(MP)和容积成像显示(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小动脉瘤的影像特征并与DSA或手术结果比较.部分病例术后行CTA或DSA复诊.结果 60例患者CTA所示的小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顶指向、起源、与载瘤动脉及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等方面均与DSA或手术所见相符.结论 64层CTA能准确检测颅内小动脉瘤及其特征,有助于选择治疗策略.

  • CT血管成像对颅内小动脉瘤患者的筛查效果

    作者:陈静娜

    目的 探究CT血管成像(CTA,CT angiography)对颅内小动脉瘤患者的筛查效果.方法 疑有颅内小动脉瘤疾病的200例患者统一接受头颅CT血管成像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统计诊断颅内小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以及其颅内小动脉瘤的数量、大小及形态.结果 200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中,27例(13.50%)患有颅内小动脉瘤,其中男性13例(12.03%)、女性14例(15.22%),有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中共29个动脉瘤,有2例为多发动脉瘤,各有2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3 mm有7例(24.14%),其诊断敏感性为84.00%,特异性为67.00%,准确率为80.00%;直径3~7 mm有12例(41.38%),其诊断敏感性为95.00%,特异性为90.00%,准确率为94.00%;直径>7 mm有10例(34.48%),其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100%.动脉瘤形态分类为梭形7例(24.14%)、囊性22(75.86%)、小血滴样3例(10.34%).结论 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小动脉瘤准确率高,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血的动脉瘤位置、形态及大小,所提供的诊断信息适用于急症病人的动脉瘤筛查.

  •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小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蔡长寿

    在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致死原因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1/4[1].动脉瘤破裂导致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动脉瘤至关重要.颅内动脉瘤常发生于血管分叉处,特别是弯曲血管的凸侧,与血流的冲击有关,多见于Wills环的动脉分叉部,以囊状动脉瘤多.

  • 320排动态容积CTA与3D-DSA对颅内小型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昊;秦尚振;杨铭;潘力;程少容

    目的 对比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四维血管造影(4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SAN)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185例均行4D-CTA和3D-DSA检查,应用三维工作站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结合3D-DSA所见,185例中的87例患者发现99个小动脉瘤,4D-CTA正确检出94个小动脉瘤,7例显示为假阴性,2例显示为假阳性.在总体检出SAN数量方面,4D-CTA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93.9%,准确性为93.2%,4D-CTA与3D-DSA的一致性为优(Kappa值=0.83);对于SAN瘤体大径的测量,CTA容积重建图像与3D-DSA容积重建图像测量值[(3.0±0.73)mm:(3.3±0.9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4D-CTA对诊断SAN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很高,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之一,但对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和椎-基底动脉的小动脉瘤仍有漏诊.

  • 头颈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林惠岚

    目的:研究头颈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检查的11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检查方法分为3D-CTA组和3D-DSA组,每组有患者56例,3D-CTA组患者采用3D-CTA进行检查,3D-DSA组患者采用3D-DSA进行检查.且所有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确诊.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特异性和诊断敏感性.结果:3D-CTA组56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过介入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进行确诊后,有54例患者被确诊,共计动脉瘤66枚.3D-DSA组56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过介入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进行确诊后,有53例患者被确诊,共计动脉瘤64枚.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诊断直径小于3毫米的小动脉瘤的诊断特异性和诊断敏感性的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直径大于等于3毫米的非微小动脉瘤上,两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与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都比较高,在诊断小动脉瘤上,3D-DSA稍具优势,但是差异不明显.在诊断非微小动脉瘤上,3D-CTA稍具优势,但是差异不明显.在具体的诊断中,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联合诊断,保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郭书丽

    目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纳入我院于2018年1月—12月间收治的101例怀疑有颅内小动脉瘤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均采用三维数字血管减影(DSA)与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评估诊断价值.结果:CTA检查灵敏度75.81%、特异度69.23%、准确度73.27%;均高于DSA灵敏度48.39%、特异度28.21%、准确度40.59%.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小动脉瘤诊断准确率较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