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羊水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与质谱检测联合产前诊断甲基丙二酸血症

    作者:陈婷;韩连书;季文君;徐烽;叶军;邱文娟;张惠文;王瑜;龚珠文;顾学范

    目的 探讨羊水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对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进行产前诊断的187名孕妇检测结果,其中78例先证者为cblC型MMA患儿,109例为非有机酸血症孕妇(对照组),于妊娠16~24周抽羊水,LC-MS/MS检测羊水丙酰肉碱(C3)和乙酰肉碱(C2)水平,GC/MS检测羊水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偏振法检测羊水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部分孕妇经培养羊水细胞进行MMACHC基因突变检测,本研究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以及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78例先证者为cblC型MMA的孕妇中,24例胎儿诊断为患儿(阳性组),54例排除患病(阴性组).阳性组HCY水平、C3水平、C3/C2值、甲基丙二酸水平及甲基枸橼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参考值、阴性组以及对照组(P值均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确诊胎儿为患儿的孕妇羊水代谢物检测均为阳性;孕妇羊水代谢物检测均为阴性者,基因检测结果均排除胎儿为患儿.另有2例胎儿基因检测结果为仅一个突变,而质谱和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均阳性.结论 羊水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联合LC-MS/MS、GC/MS检测可对cblC型MMA进行产前诊断,有助于弥补先证者基因突变不明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 甲基丙二酸血症结合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系MMACHC 基因突变分析及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蔡奥捷;宗亚楠;刘宁;魏振玲;白莹;赵振华;孔祥东

    目的:利用Sanger测序对4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结合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系MMACHC基因的突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甲基丙二酸血症结合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生育史家系再次生育前行产前诊断的可能性。方法采集2012至2015年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咨询门诊的45例结合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先证者和先证者父母的外周血2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MMACHC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明确每个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并对再次怀孕的12对夫妇抽取胎儿绒毛进行产前诊断。结果45例家系共检测出14种MMACHC基因突变,常见的突变为c.609G>A(W203X),c.658-660delAAG(K220del)和c.80A>G (Q27A)。其中2种为新突变,包括1个剪接位点突变(c.81+1G>A)和1个错义突变(c.665A>G,p.Y222C)。突变频率高的外显子为第4外显子。行产前诊断的12例家系中2例胎儿确定为 MMACHC 基因正常,7例胎儿为MMACHC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3例胎儿为 MMACHC 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患者。MMACHC基因正常或杂合突变携带者胎儿的家系选择继续妊娠,而MMACHC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患者胎儿的家系均选择终止妊娠,胎儿娩出后随访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发现2个MMACHC基因新突变,证实对有结合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生育史的家系再次怀孕时进行产前MMACHC基因分析,可以避免生育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613-617)

  • 一例异戊酸血症新生儿的2种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基因突变

    作者:贝斐;贾佳;孙建华

    目的 了解异戊酸血症新生儿期急性起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基因突变的情况. 方法 对1例新生儿异戊酸血症患儿的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2次血串联质谱和1次尿气相色谱-质谱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患儿及其父母的DNA进行测序比对,以及对突变可能导致的蛋白质结构和分子模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 患儿女性,生后第4天急性起病,表现为呕吐、酸中毒、惊厥和昏迷.与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后第3天采血)的血串联质谱分析结果相比,出生后第10天的血串联质谱结果显示,血异戊酰基肉碱水平由7.02μmol/L增高至11.15μmol/L(正常范围<0.40μmol/L),异戊酰基肉碱/乙酰基肉碱比值由0.54增高至1.14(正常范围<0.04),而游离肉碱由13.27μmol/L降低至5.57μmol/L(正常范围10~50μmol/L).出生后第10天的尿气相色谱-质谱有机酸分析结果显示,尿异戊酰甘氨酸-1和2分别为115.64和1 488.78(正常值均为0).患儿父母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结果正常.基因测序显示患儿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39G>A (W13X)和c.597C>G(I199M),前者为无义突变来自父亲,导致翻译终止,后者为错义突变来自母亲,导致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单体的稳定性及其与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相互作用受到干扰. 结论 本病例为典型的新生儿期急性起病的异戊酸血症,携带的2种突变均为新发现的致病基因突变.建议患儿母亲再次妊娠时行产前诊断.

  •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筛查与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王秀利;顾茂胜;周伟;杨丹艳;武娇

    目的 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uria,MMA)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基因突变特点及治疗随访. 方法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徐州市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出生的207 308例新生儿进行酰基肉碱谱筛查,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尿有机酸及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进行确诊.单纯型MMA患儿给予饮食控制及左卡尼汀治疗,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简称合并型MMA)患儿给予维生素B12、左卡尼汀、甜菜碱及亚叶酸钙治疗.对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异常、基因突变特点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共确诊12例MMA患儿,其中单纯型MMA3例,均为维生素B12无效型,确诊时均无任何临床症状;合并型MMA 9例,均为维生素B12有效型,其中4例确诊时均无任何临床症状,5例确诊前已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应差、反复呕吐、喂养困难、呼吸困难、贫血、黄疸等.12例均行头颅MRI,异常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变、脑外间隙增宽、脑室扩张及脑白质改变.12例患儿均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其中MUT基因突变3例,MMA CHC基因突变9例.MUT基因突变类型共5种,分别为c.ll06G>A、c.1880A>G、c.441T>A、c.581C>T、c.1741C>T.MMA CHC基因突变类型共8种,分别为c.609G>A、c.658_660delAAG、c.482G>A、c.1A>G、c.567dupT、c.80A>G、c.276+lG>A、c.228_231delTGAC,其中c.609G>A为常见的基因突变,c.276+lG>A和c.228_23 ldelTGAC为新突变.3例单纯型MMA患儿中,1例因家长拒绝治疗而死亡;2例治疗1个月后血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同型半胱氨酸及尿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水平明显下降,随访过程中l例生长发育正常,1例生长发育迟缓.9例合并型MMA患儿治疗1个月后血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同型半胱氨酸及尿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水平[分别为(3.18±1.08)μmol/L、0.13±0.05、(34.41±17.33)μmol/L、5.35±2.15、1.02±0.48]较治疗前[分别为(7.12±1.90) μmol/L、0.88±0.35、(136.48±38.14)μmol/L、103.51±69.62、7.95±6.88]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87、-6.166、-12.941、-4.208及-3.015,P值均<0.05);随访过程中2例患儿死亡,3例生长发育正常,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结论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对早期确诊MMA至关重要.徐州地区MMA的主要病因是MMA CHC基因缺陷,其中c.609G>A突变出现频率高;患儿预后与疾病类型、发病年龄及对维生素B12的反应性等因素有关.

  • 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MUT基因分析及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蔡奥捷;宗亚楠;刘宁;白莹;赵振华;孔祥东

    目的 利用Sanger测序对MUT基因突变进行测序,对突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应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方法 应用Sanger测序方法对来自2012年10月至201 5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咨询门诊和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筛查中心的24个有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生育史的家系进行MUT基因测序,分析检测到的MUT基因的突变情况.在确定每个家系基因型后,对行产前诊断的9个家系中的9例高危胎儿取绒毛进行产前诊断.同时对100例正常对照也采用同样方法进行MUT基因测序. 结果 24个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共发现25种MUT基因突变,其中11种新突变,包括无义突变1种:c.616C>T(p.Q206X),错义突变6种:c.613G>A(p.E205K)、c.894T>G(p.I298N)、c.1009T>C(p.F337L)、c.1154G>T(p.L385W)、c.1663G>A(p.A555T)和c.1675G>A(p.R559G),框移突变4种:c.626-627insC(p.P209Pfs*2)、c.755-756insA(p.H252Qfs*6)、c.756-757insA(p.M253Nfs*5)和c.1581-1582insA(p.A52引fs*4).100例正常对照未发现上述11种MUT基因新突变.行产前诊断的9个家系中2个确定为MUT基因正常,4个确定为杂合突变携带者,3个示复合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携带者.正常及携带者胎儿的家系选择继续妊娠,而杂合突变胎儿家系选择终止妊娠,胎儿娩出后随访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 结论 发现2种MUT基因新发突变可以导致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利用Sanger测序技术对MUT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可以有效防止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出生.

  • 异戊酸血症家系基因变异二例分析及其中一例产前诊断

    作者:梅世月;白楠;胡爽;刘宁;刘莉娜;孔祥东

    目的 对2例异戊酸血症家系的临床诊断和基因变异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例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1)家系1患儿(先证者)临床诊断为异戊酸血症,于生后14 d死亡.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及其母亲再次妊娠时的羊水标本(孕18周),进行产前基因诊断.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Sanger测序方法检测IVD基因编码区序列变异.(2)家系2为近亲婚配家庭,先后2个新生儿疑似"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并死亡.取夫妇双方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1)家系1:先证者IVD基因存在c.1195G>C (p.D399H)和c.466-3_466-2 delinsGG复合杂合变异.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1再孕胎儿携带与母亲一致的c.1195G>C (p.D399H)杂合变异,未遗传父亲的c.466-3_466-2 delinsGG变异.告知先证者父母,胎儿出生后患异戊酸血症表型的可能性小,家属选择继续妊娠.胎儿足月分娩,生后尿液有机酸分析和酰基肉碱层析分析均未见异常;随访至2岁,体格和智力发育均未见异常.(2)家系2患儿父母IVD基因携带相同的c.1208A>G(p.Y403C)杂合变异.未发现与已故患儿临床表型相关或相近的疑似致病基因突变.已故2例患儿的临床症状与异戊酸血症相符,推测这2例患儿可能同时遗传了父母双方致病变异,从而导致异戊酸血症.结论 通过产前基因诊断,明确了这2个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其中,家系1的c.1195G>C(p.D399H)为尚未见报道的新变异,为可能的致病性变异.

  • 质谱技术检测羊水中代谢物产前诊断甲基丙二酸血症

    作者:韩凤;韩连书;王瑜;季文君;龚珠文;张其刚;顾学范

    目的 探讨串联质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羊水中的酰基肉碱及有机酸用于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产前诊断的效果. 方法 2007年10月11日至2014年12月20日,131例孕妇因为生育过MMA患儿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要求行MMA产前诊断(病例组).从同期进行常规产前诊断孕妇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2组孕妇均于妊娠16~20周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并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羊水丙酰肉碱和乙酰肉碱水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羊水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水平.病例组中80例先证者基因诊断明确的病例同时行羊水细胞基因检测.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病例组中29例孕妇羊水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乙酰肉碱、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胎儿MMA阳性,检出率为22.1%.29例MMA阳性胎儿孕妇的羊水丙酰肉碱水平、丙酰肉碱/乙酰肉碱明显高于对照组[8.13(2.42~16.70)与1.04 (0.52~3.40)μmol/L,0.77(0.30~1.79)与0.10(0.05~0.22),Z值分别为-8.313和-8.374,P值均<0.05];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水平也高于对照组[9.13(1.68~61.78)与0.00 (0.00~1.31) mmol/mol肌酐,0.58(0.00~1.90)与0.05(0.00~0.52) mmol/mol肌酐,Z值分别为-11.348及-6.632,P值均<0.05].其余102例孕妇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乙酰肉碱、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水平不高于正常参考值(胎儿MMA阴性),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但低于MMA阳性胎儿(P值均<0.05).病例组29例MMA阳性胎儿中16例进行了基因检测,诊断MUT型MMA 5例,MMA CHC型MMA11例.其余102例MMA阴性胎儿中64例行基因检测,其中44例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提示胎儿为MMA杂合子;另20例未检测到突变位点.质谱检测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80/80).结论 串联质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羊水中的丙酰肉碱、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水平,可对先证者为MMA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 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一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舒剑波;张玉琴;姜淑贞;张春花;孟英韬;王洪;宋力

    目的 对一个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MHBDD)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为疾病的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患儿及父母外周静脉血,分别提取总RNA及基因组DNA.应用RT-PCR方法扩增ACAT1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应用PCR方法扩增ACAT1基因启动子序列及HADH2基因全部外显子编码区及两侧内含子区域.所有扩增产物,均进行直接测序并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患儿1岁1个月,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就诊时尚不能独站,生化检测血乳酸升高(3.19 mmol/L),头颅核磁提示髓鞘发育延迟,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提示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缺陷症.ACAT1基因全编码区及启动子区域未见异常突变位点,HADH2基因第4外显子发生c.388C >T(p.R130C)半合子改变,使编码的第130位精氨酸变成了半胱氨酸.患者母亲该位点为杂合改变,父亲正常.结论 通过基因突变分析确诊了1例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患儿,p.R130C是该患儿的致病突变,为准确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可能.

  • 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cblC型三例临床特点和基因分析

    作者:雷如意;刘艳茹;籍炀飞;马兴荣;王景涛;崔红卫;王震;王长娥;张博爱

    目的 探讨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cblC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基因特点.方法 报道3例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发现及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例1甲基丙二酸尿症cblC型的致病基因(MMACHC基因)测序发现了c.482G>A和c.609G>A突变;例2 MMACHC基因测序发现c.482G>A和c.658_660delAAG突变;例3 MMACHC基因测序发现c.482G>A和IVS1,+1G>A突变.3例患者临床表现广泛多变,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癫痫、认知功能损害、双下肢无力、共济失调、锥体束和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等.3例患者都存在对高蛋白食物(如肉、蛋、牛奶、豆腐等)的厌恶.头颅MRI检查均发现脑萎缩,其中例1患者MRIT2像发现双侧小脑半球皮质病变.3例患者在应用甲钴胺治疗之后智力显著提高,癫痫得以控制,精神行为恢复正常,但均遗留双下肢无力及步态异常.结论 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cblC型在神经系统可广泛累及大脑皮质、锥体系、锥体外系、周围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及自主神经).对于临床出现厌食高蛋白食物、步态异常、癫痫、短期内迅速出现的痴呆或精神异常的年轻患者要考虑该病的可能.MRI发现脑萎缩可帮助诊断.

  •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患儿的头颅磁共振成像观察

    作者:张知新;喻唯民;周忠蜀;王琳;张雪哲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患儿脑白质的改变,以了解BH4缺乏对脑髓鞘发育的影响,为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影像学根据.方法 BH4缺乏症患儿11例,年龄17周至4岁,其中9例经新生儿筛查发现,虽然经过低苯丙氨酸(Phe)饮食治疗将血Phe浓度控制在120~240 μmol/L范围内,患者仍出现进行性肌张力低下和智力发育落后.所有患者均经尿蝶呤谱分析、BH4口服负荷试验及红细胞二氢蝶呤还原酶测定,确诊为BH4缺乏症.患儿用0.5 T超导型MR仪进行头颅扫描. 结果 11例患儿均存在髓鞘发育延迟,其中额叶11例,枕叶8例,颞叶4例,顶叶3例,胼胝体发育不良6例.全部病例在T2WI上脑白质内均有弥漫性高信号病灶. 结论所有BH4缺乏症患者都存在脑白质病变,推测这种损害不仅可能与高Phe血症有关,且与神经递质的合成障碍有关.

  • 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综合征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姬辛娜;毛莹莹;高志杰;谭泊净;李云林;许克铭;陈倩;陈述花

    目的 总结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综合征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与结果 女婴患儿,1个月14d,临床表现为智力和运动发育迟滞、肌张力下降、癫痫发作,发作类型为痉挛发作和全面性强直发作;体格检查可见左侧面部和左上腹部咖啡牛奶斑;尿液乙基丙二酸、甲基琥珀酸和全血丁酰肉碱水平升高;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可见爆发-抑制波形;头部MRI显示,左侧大脑半球和右侧额叶皮质发育畸形;基因检测显示,患儿存在ACADS基因c.795+ 1G>A纯合突变,分别来自携带该位点杂合突变的父母.患儿明确诊断为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综合征,该家系明确诊断为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综合征家系.在服用泼尼松4 mg/(kg,d)和左乙拉西坦30 mg/(kg·d)基础上,增加维生素B210 mg/(kg,d)口服.随访至今,未再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智力和运动发育迟滞、肌张力下降和早发性癫痴性脑病,尿液乙基丙二酸、甲基琥珀酸和全血丁酰肉碱升高,并可能导致皮质发育畸形.ACADS基因c.795+ 1G>A纯合突变可以致病,为首次报道.

  • 有机酸血症3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兆群;江涛;王晓榕;葛许华

    有机酸血症又称有机酸尿症,是遗传代谢性疾病中较常见的病种.但就从其单个病种而言,都属于少见病.其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性较大,并且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常被误诊或漏诊,因此需引起重视.

  • 关于苯丙酮尿症的发生和早期诊治

    作者:李宜川

    苯丙酮尿症是常见的遗传性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它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根源是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引起苯丙氨酸代谢障碍,使得苯丙氨酸及代谢物累积在血液和脑脊液中,损害脑组织,造成孩子智力发育障碍.但患儿刚出生时一般正常,未经特殊的膳食治疗,通常在3个月~6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1岁时为明显.苯丙酮尿症的大脑损害可以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来治疗.所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早期筛选检查及早期治疗意义重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