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父母陪伴下兴趣诱导结合语言唤醒护理在小儿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佳

    目的:探讨父母陪伴下兴趣诱导结合语言唤醒护理在小儿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4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父母陪伴下兴趣诱导结合语言唤醒护理,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后的焦虑评分、麻醉诱导配合度评分、苏醒进程、苏醒期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麻醉诱导配合度评分,以及苏醒期10 min、30 min躁动评分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父母陪伴下兴趣诱导结合语言唤醒护理可有效提高全身麻醉手术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促进苏醒,减少躁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 鞘状突未闭患儿在父母陪伴下行麻醉手术的效果评价

    作者:汪林芳;江小燕;张雪梅;栗霞

    目的 比较鞘状突未闭患儿在父母陪护下和没有父母陪护下行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8例鞘状突未闭患儿入组此项研究,月龄12~112个月,平均(36±19)个月.父母抽签决定分组,手术室父母陪伴下行麻醉诱导组和无陪伴组,每组34例.两组患儿月龄、体质量指数(BMI)、患儿术前的焦虑评分,父母术后满意度评分、手术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参数经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患儿的气道痉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儿月龄、BMI、患儿术前焦虑评分、父母术后满意度评分、手术时间、心率、MAP、SpO2等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P<0.05).结论 鞘状突未闭患儿在父母陪伴下行麻醉诱导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小儿麻醉舒适化诱导技术的临床应用探索

    作者:王丽芸;王国良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在小儿麻醉舒适化诱导技术中的效果。方法60例拟在全麻下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ASA Ⅰ~Ⅱ级,年龄1.5~4岁,体质量10~20 kg ,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组(治疗组)诱导前静注咪达唑仑0.08 mg/kg ,氯胺酮组(对照组)诱导前静注氯胺酮1 mg/kg ,两组患儿行静脉穿刺及诱导前给药时均有父母陪伴。对小儿给药前后进行镇静评分,记录小儿入室时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血压,记录手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有无不良反应及父母满意度。并对手术后患儿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有无噩梦、抑郁等行为障碍。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诱导前应用咪达唑仑0.08 mg/kg ,患儿心率、血压更平稳,手术后拔管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未发现行为障碍。结论咪达唑仑0.08 mg/kg用于小儿麻醉舒适化诱导技术,可以提高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麻醉诱导更平稳、麻醉恢复期更舒适、父母满意度更高。

  • 父母陪伴服务在小儿麻醉诱导期人性化的应用

    作者:卢木琴

    目的:探讨由父母陪伴小儿渡过麻醉诱导期(PPIP)的实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12月238 例手术患儿按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9 例,观察组采用PPIP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情绪和心理反应.结果:观察组98.32%的患儿情绪稳定,分离焦虑症状减少84.04%.结论:对小儿麻醉诱导期实施父母陪伴服务,可以减少小儿的心理创伤,有利于小儿安全渡过手术麻醉诱导期,同时可减少家长的焦虑.

  • 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麻醉诱导期焦虑程度的影响

    作者:戴晓娟;方惠琴

    目的 探讨麻醉诱导前观看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麻醉诱导期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五官科住院手术的学龄前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在父亲或母亲的陪伴下,进行静脉麻醉诱导.干预组患儿术前访视时,根据患儿要求及喜好选择动画片,术日入手术室后开始观看所选动画片,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静脉麻醉诱导.记录术前安静状态(T1)、麻醉诱导前(T2)、麻醉诱导时(T3)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同时采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对患儿诱导期进行评分.结果 T2时,对照组及干预组HR和MAP较T1时明显升高(P均<0.05);T3时,对照组及干预组MAP较T1时有所升高,HR较T1时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及T3时,干预组HR及MA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时,干预组HR及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麻醉诱导期,干预组患儿mYP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3.97±8.11 vs 53.97±10.10,P<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麻醉诱导前观看动画片,较父母陪伴更有效地减少了麻醉诱导期的焦虑程度,同时麻醉诱导期生命体征更加稳定.

  • 小儿麻醉新进展

    作者:朱炜;邓小明

    临床麻醉工作需着力从任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过渡,以适应医学发展方向.作者就小儿麻醉中经常困扰麻醉医师的术前禁食、上呼吸道感染、术后呼吸暂停、父母陪伴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父母陪伴对全麻苏醒期患儿焦虑躁动的影响

    作者:白雪;杜英杰

    目的 探讨父母陪伴对全麻苏醒期患儿焦虑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在父母陪伴下进行观察,对照组患儿在麻醉护士和麻醉医生的陪伴下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焦虑、躁动、疼痛评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脉搏比较,组间效应和时间效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和剧烈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麻醉苏醒期由父母陪伴能显著降低患儿焦虑、躁动、疼痛程度,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麻醉苏醒期更加安全舒适.

  • 父母陪伴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围术期焦虑状态的影响

    作者:周婷婷;顾欣;葛丹琪;黄天;刘瑞

    目的 评价父母陪伴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H)患儿围术期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拟行腭咽成形术的OSASH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父母陪伴)和对照组(无父母陪伴),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儿由父母陪同进入麻醉准备间,对照组由医务人员带入.在准备间静脉注射1 mg/kg氯胺酮,待睫毛反射消失后由医务人员带入手术室,进行麻醉及手术.术后实验组由父母及医务人员陪同复苏,而对照组仅由医务人员陪同复苏.记录检查前1 d(T1)、进入准备间时(T2)、准备间等待15 min后(T3)、麻醉开始时(T4)、苏醒时(T5)及送回病房时(T6)行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YPAS),麻醉诱导合作度评分(ICC)评价患儿麻醉合作程度.结果 实验组(T2-5)时mYP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诱导不合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父母陪伴可缓解OSASH患儿围术期的焦虑状态.

  • 音乐对父母陪伴下小儿麻醉诱导的影响

    作者:李冶秋;许强;周婷;王磊

    目的 评价音乐对父母陪伴下小儿麻醉诱导的影响.方法 以父母和小儿术前焦虑程度为首要研究目标,父母满意程度为次要研究目标.将100例ASA Ⅰ或Ⅱ级的择期手术患儿,年龄2~10岁,随机分成2组:音乐辅助组(音乐辅助父母陪伴)和对照组(单纯父母陪伴).通过术前焦虑评分(mYPAS评分)测定两组小儿术前焦虑程度;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测定父母术前焦虑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父母满意程度.结果 音乐辅助组父母术前焦虑评分降低(P<0.05),满意评分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辅助组小儿焦虑评分较低,但是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音乐辅助可以减轻父母在陪伴小儿麻醉诱导期间的焦虑心理,但对小儿的焦虑心理作用有限.

  • 课外时间分配与父母陪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李海英;郭菲;黄峥;陈祉妍

    目的:探讨我国青少年课外时间分配、父母陪伴及其交互作用对心理健康(抑郁、外化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2009年横断数据,对其中4394名六年级至高三学生(男50.04%,年龄15.45±2.39岁)数据进行分析.青少年时间分配问卷由青少年报告;抑郁和外化问题问卷由青少年自评;家庭收入由家长报告.结果:青少年课外时间分配和父母陪伴对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同时,课外时间分配与父母陪伴交互作用能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和外化行为问题.结论:课外活动时间的合理分配对青少年的抑郁和外化问题有重要影响,父母陪伴对青少年课外活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父母陪伴下麻醉诱导对患儿围术期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梁欣;高祖梅;张海元;海容;邓文芳

    目的 评价父母陪护下麻醉诱导对患儿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并追溯纳入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收集由建库至2018年6月患儿全麻手术中,父母陪伴和无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对患儿围手术期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纳入中英文文献16篇,研究的样本量为14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家属陪伴麻醉诱导能降低父母术前焦虑水平[SMD=-0.37,95%CI(-0.55,-0.19),P<0.01]、降低麻醉诱导期及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发生率[RR=0.67,95%CI(0.53,0.88),P<0.05]、减轻苏醒期患儿疼痛感[SMD=-0.38,95%CI(-0.66,-0.09),P<0.05].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父母陪护下麻醉诱导对患儿手术干预效果有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医院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广.

  • 儿童期缺乏父母陪伴经历、被忽视及躯体虐待对大学新生情绪问题的影响

    作者:李晓晶;郭万军;康玉坤;格桑泽仁;李娜;王英梅;谭正萍;刘昌波;罗莹;冯佳;徐秋杰;陈婷;马小红;李涛

    目的:探究儿童少年期缺乏父母陪伴及被忽视和躯体虐待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影响。方法对某综合性大学9736名新生进行调查,以6条目Kessler心理痛苦量表(the 6-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 K6)评价情绪问题,自编问卷调查不同儿童少年时期缺乏父和/或母陪伴的经历,5条目被抚养人忽视问卷和一个被殴打条目调查被忽视、躯体虐待经历。根据生源地将新生分为农村生源组与城市生源组进行分析。结果农村生源组新生缺乏父和/或母陪伴的月份数高于城市生源组(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示,对农村生源K6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女性(标准化β’=0.139,P<0.001)、被忽视(标准化β’=0.237,P<0.001)及躯体虐待(标准化β’=0.076,P<0.001);而城市生源组K6量表评分影响因素则包括女性(标准化β’=0.091,P<0.001)、仅缺乏父亲陪伴(标准化β’=0.050,P<0.001)、被忽视(标准化β’=0.169,P<0.001)及躯体虐待(标准化β’=0.095,P<0.001)。结论儿童少年期被忽视及被殴打在农村和城市两个生源组中均可能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大学新生的情绪问题,而在儿童少年期缺乏父和/或母亲陪伴的经历中,只有仅缺少父亲陪伴的经历在城市生源组可能为独立危险因素,应选取更具代表性的样本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更系统全面和深入的调查研究。

  • 父母陪伴下小剂量曲马多镇痛对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干预效果

    作者:杨一兰;李湘;赵珍;李红;姜雄春;谢玉波;谭宪湖

    目的:探讨父母陪伴下小剂量曲马多镇痛对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干预效果。方法120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4组:曲马多2 mg/kg 组(A 组)、父母陪伴组(B 组)、曲马多1 mg/kg +父母陪伴组(C 组),常规护理组(D 组),每组30例。比较4组患儿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入室后10 min、30 min 改良 Aldrete 评分、PAED 评分、30 min Remesay 评分、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小儿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8.3%。4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各时点改良 Aldrete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苏醒期各时点 PAED 评分:C 组<A 组<B 组<D 组,C 组明显低于 A 组、B 组及D 组(P <0.05);Remesay 评分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PACU 停留时间 A 组、C 组明显短于 B 组和 D 组(P <0.05)。结论小儿全麻术后父母陪伴下静脉注射曲马多1 mg/kg 可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减少镇痛药物使用,缩短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