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黎明;王昭法;王永;周东晓

    目的 通过对鼻腔外侧壁的观察、测量,为鼻内窥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干颅骨标本上进行各数据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应用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中,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测量数据应用于手术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有效治愈率.

  • 局部解剖与鼻窦内窥镜手术探讨

    作者:张黎明;孙静;王昭法;周东晓

    目的 通过对鼻腔外侧壁的观察、测量,为鼻内窥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于颅骨标本上进行各数据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应用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中,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组间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测量数据应用于手术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有效治愈率.

  • 上颌窦口应用解剖与手术的研究

    作者:夏国明;陆书昌

    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具10例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双侧上颌窦窦口走行方向、内径及长径、其内口和鼻腔开口情况,上颌窦裂口及上颌窦窦口构造.结果:10例上颌窦窦口内径为(3.7±0.9) (2.0~5.9) mm;长径为(2.8±0.8)(1.0~4.0)mm;上颌窦鼻内开口位于钩突外侧、筛漏斗下方,似漏斗嘴;位于钩突中段者6例(60%),钩突尾端者占4例(40%);有1例 (10%)存在副口,均位于窦口后下方,钩突尾端后,下鼻甲附着缘处.结论:上颌窦窦口周围结构(钩突、筛泡)的变异或病变直接影响到上颌窦口通畅.

  • 鼻内窥镜下筛泡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张念凯;李娜

    目的:对筛泡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以冀为鼻内窥镜筛泡切除术确定安全的手术界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30例、60侧外观无异常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3例,女7例),用MJ3435型带锯机,沿眉弓上缘及枕骨粗隆上1em连线水平锯开颅盖骨,去除脑组织;沿正中线矢状锯开头颅,去除鼻中隔;经眶下孔与正中剖面平行矢状锯开,用解剖刀、筛泡钳和剥离器等按鼻内窥镜下筛窦手术的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结构的径线,观测其变异.结果:筛泡内外径8.91±2.82mm,筛泡垂直径13.92±7.08mm,筛泡骨壁厚0.23±0.10 mm,筛泡中心到下鼻甲附着缘的小平均距离11.96±2.31mm.钩突与筛泡之间平均距离:上0.68±0.36 mm,中1.71±0.78 mm,下2.81±0.58mm.结论:由于筛泡变异大,了解其解剖结构的径线,对鼻内窥镜手术有重要作用.

  • 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

    作者:尤建强;巢长江;王晓晔;邱建鹤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经CT明确诊断的额窦病变33例(56侧),以CT扫描成像为基础在鼻内镜下以鼻丘气房、钩突附着上缘及筛泡前上缘为标记开放额隐窝及额窦.结果 所有手术终找到并开放额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鼻内镜检查,随访3~18个月.27侧痊愈,额窦口开放引流良好,炎症全部消失;21侧有效,症状明显改善;8侧无效.结论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应密切参考CT扫描影像,准确定位额窦口.去除额隐窝处病变,充分开放额窦口引流是治疗额窦病变的关键.

  • 手术切除钩突、筛泡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体会

    作者:薛章委;方文旭;胡伟群;蔡志福

    随着人们对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生理的不断研究,功能性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赞同,但由于术野小、位置深、鼻窦及毗邻关系较复杂,也出现了许多手术并发症.

  • 额窦及前中筛窦口l引流的临床应用解剖

    作者:王海青;廖建春;郎军添;范静平;孙爱华;施小恬;石明;杨毓梅

    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观察额窦及前中筛气房窦口引流情况.结果:额窦向中鼻道引流占87.5%(35侧);向筛漏斗引流占10.0%(4侧);鼻丘向中鼻道引流占90.0%(36侧);向筛漏斗引流占10.0%(4侧);额隐窝向中鼻道引流占15.0%(6侧);向筛漏斗引流占10.0%(4侧);向侧窦引流占75c%(30侧);筛泡向筛漏斗引流占25.0%(10侧);向侧窦引流占75.0%(30侧).结论:钩突和筛泡的解剖异常直接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引流,从而导致前组鼻窦的炎症发生和加重.

  • 筛泡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廖建春;王海青;郎军添;范静平;孙爱华;施小恬;石明;杨毓梅

    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测量筛泡气房的大内外径、大上下径、筛泡骨壁的厚度及其相关临床数据.结果:测得筛泡的内外径为(9.9±2.9)mm(5.0~16.0 mm);上下径为(14.9±7.3)mmn(5.0~29.0mm);骨壁厚为(0.2±0.1)mm(0.1~0.4 mm);筛泡中心至前鼻棘的距离为39.3±5.2(31.0~50.0)mm;其连线与鼻底平面间的夹角为(53.3±9.1)o(32.0~69.0)o.结论:筛泡气房的气化发育是影响上颌窦开口引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上颌窦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廖建春;王海青;郎军添;范静平;孙爱华;施小恬;石明;杨毓梅

    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上颌窦窦口走行方向、内径及长径、其内口和鼻腔开口情况、上颌窦裂口及上颌窦窦口构造.结果:上颌窦窦口内径为(3.7±0.9) mm(2.0~5.9mm);长径为(2.8±0.8)mm(1.0~4.0 mm);上颌窦鼻内开口位于钩突外侧、筛漏斗下方,形似漏斗嘴;位于钩突中段者占60%(24侧),钩突尾端者占40%(16侧);有7.5%(3侧)存在副口,均位于窦口后下方,钩突尾端后,下鼻甲附着缘处.结论:上颌窦窦口周围结构(钩突、筛泡)的变异或病变直接影响到上颌窦口的通畅.

  • 额窦及前中筛窦口引流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王中亮;周斌;邓世山;王松;张林;李瑞祥

    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具2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观察额窦及前中筛气房窦口引流情况.结果额窦向中鼻道引流占95.0%(19侧),向筛漏斗引流占5.0%(1侧);额隐窝向中鼻道引流占20.0%(4侧),向筛漏斗引流占15.0%(3侧),向侧窦引流占65.0%(13侧);筛泡向筛漏斗引流占30.0%(6侧),向侧窦引流占70.0%(14侧).结论钩突和筛泡的解剖异常直接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引流,从而导致前组鼻窦的炎症发生和加重.

  • 鼻内镜下筛窦手术安全标志的解剖学测量

    作者:张念凯;温君风;李娜

    ①目的结合鼻内镜筛窦手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对筛窦安全标志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临床手术防止和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②方法选择30例(60侧)外观无异常、经40 g/L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3例,女7例),用MJ 3435型带锯机,沿眉弓上缘及枕骨粗隆上1 cm连线水平锯开颅盖骨,去除脑组织;沿正中线矢状锯开头颅,去除鼻中隔;经眶下孔与正中剖面平行矢状锯开,用解剖刀、筛泡钳和剥离器等依鼻内镜下筛窦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结构的径线.③结果鼻丘中心至中鼻甲前端附着点的平均距离为(1.91±0.32)mm.钩突的前上末端到中鼻甲前端附着点的平均距离为(0.31±0.10)mm,钩突的后下末端到下鼻甲附着点的垂直平均距离为(1.16±0.40)mm.筛泡中心到下鼻甲附着缘的小平均距离为(11.96±2.31)mm.筛顶板长(27.22±6.91)mm,筛顶板前部宽(7.93±2.80)mm,中部宽(9.10±3.72)mm,后部宽(9.83±2.31)mm.中鼻甲前下缘距纸板小平均距离为(9.68±2.12)mm,中鼻甲基板前内下缘处距纸板小平均距离为(11.06±4.23)mm,中鼻甲前下缘距筛板的距离为(19.96±6.46)mm,中鼻甲基板处前内下缘距筛板的距离为(17.98±5.53)mm.④结论筛窦解剖结构的径线,特别是与鼻腔鼻窦某些手术保留的结构之间的距离,对鼻内镜手术有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