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居住方式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调查

    作者:程芳;郑斌;刘艳丰;杨玉霞;董荣轩;赵丽丽

    目的 研究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中,集中居住和分散居住两组不同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方法2016年2月至5月,对76名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其中在疗养院或康复村集中居住者38名,在家中分散居住者38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生活满意度评估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结果集中居住组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分散居住组(t>8.97,P<0.001),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分散居住组(t=6.55,P<0.001).结论集中居住可提高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 丰富环境及居住方式对快速老化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CA1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的影响

    作者:赵燕;胡洁;康林;谷岩梅;于虹;李妍;陈海英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和居住方式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CA1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影响,探讨环境及社会支持系统提高认知功能延缓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6月龄SAMP8小鼠32只,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群居组(A组)、丰富环境+独居组(B组)、普通环境+群居组(C组)和普通环境+独居组(D组).环境和居住方式干预2个月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的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海马CA1区NMDAR1免疫反应性的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随训练天数增加,各组潜伏期均有缩短;A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其他各组(P<0.05),空间探索试验中跨越平台次数多(P<0.05).B组和C组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但都优于D组(P< 0.05).抗NMDA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D组免疫反应产物表达少,染色淡;A组可见NMDAR1蛋白免疫反应产物表达较多,细胞排列紧密,染色较深.光密度值分析显示A组光密度值高,D组光密度值低.结论:丰富环境和群居能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增加海马CA1区NMDAR1的蛋白含量;但环境和居住方式是SAMP8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的独立性保护因素,二者无交互作用.

  • 居住方法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玉银;郑军;范平

    目的 调查了解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寻找佳居住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reneric Quarity fo Life Inventor-74,GQOLI-74)调查表,随机抽取广州军区沙河地区3个干休所250名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用居住方式详细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定专用表,将所有问卷调查资料分项目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 老年人居住方式与生活质量密切关系,以"问巢而居"好,"分巢而聚"次之,"空巢独居"差.结论 使老人常处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居住氛围之中,注重改善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 不同居住方式对失能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

    作者:朱晓慧;余昌妹;杨晔琴;潘莹莹;黄蓉

    [目的]分析不同居住方式对失能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为健全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对温州市143位失能空巢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独居组、夫妻同住组、机构养老组3组失能老年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客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夫妻同住组得分高,机构养老组得分低.[结论]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服务网络,强化家庭照顾功能和弘扬传统孝道文化精神,以提高失能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

  • 居住方式对丧偶老年女性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作者:金雅茹;司华新;乔晓霞;田晓宇;刘娜;董莉娟;刘欣艺;王翠丽

    目的 探究居住方式对丧偶老年女性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应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简版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济南市社区84例独居与101例非独居丧偶老年女性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总抑郁率为19.8%,独居组抑郁率及抑郁症状得分显著高于非独居组(P<0.05);独居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少于非独居组,教育年限显著高于非独居组(均P<0.05).丧偶老年女性年龄越大、IADL功能越好,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抑郁症状显著越少(P<0.01);患有慢性病的独居者抑郁症状显著较多(P<0.01).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的保护作用在独居组(β=-0.171,P<0.001)中强于非独居组(β=-0.017,P=0.687).结论 独居丧偶老年女性抑郁率较高,社会支持能显著缓冲独居丧偶老年女性抑郁症状.

  • 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家庭居住满意度

    作者:许加明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淮安市279名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家庭居住方式和居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月收入水平、健康水平和婚姻状况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家庭居住安排呈现出"居与愿违"的特点,应采取措施提高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居住满意度.

  • 河南省农村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付莉;黄贺梅;韩忠敏;邢华燕;何莉;牛琳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河南省六个地市60个自然村共4850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单独居住养老、与子女同住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得分比较,其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生理功能(PF)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农村不同居住方式养老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住房面积、子女数和患病种数是河南省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身心健康 居住方式
  • 积极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戴向唯;周里路;王鹏云;喻婧

    目的:探讨积极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方法采用积极老化量表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65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人积极老化程度在家庭、经济、参与和健康四个维度上并不均衡,且主观幸福感与积极老化中的经济、健康和家庭三个子维度显著正相关(P<0.01,P<0.001),而与参与维度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积极老化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两个概念并不完全重叠。

  • 不同居住方式下小鼠对精神压力刺激的反应的神经内分泌学研究

    作者:张淑萍;张纯;刘惠萍

    目的: 研究不同居住方式的小鼠在外界精神压力刺激下产生的调节功能的不同,我们测量了不同居住方式的小鼠在精神压力下的血皮质酮浓度.方法: 将实验小鼠分为两组,一组群体居住,另一组单个隔离居住,比较其不同时间的压力刺激后的血皮质酮浓度(corticosterone,ng/ml).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皮质酮浓度均增加(P<0.01); 隔离居住小鼠血浆皮质酮浓度高于群体居住组且负反馈功能调节紊乱.单独隔离居住加重了精神压力刺激下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并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axis)的调节延迟,ACTH水平降低.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居住方式对面对相同压力的反应,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 外来流动儿童分布特点与免疫预防管理

    作者:黄美林;赵丽丽;洪因之;王惠琴;刘世科;曹品元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外来流动人口的结构、居住方式和儿童活动形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进一步探索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办法,现就外来儿童三间分布等内容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免疫预防管理对策探讨如下.

  • 基于多水平模型分析农村地区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刘琳;陈饶;李宁秀;周良莹;刘本燕;李红燕;刘祥

    目的 调查分析四川省某市农村地区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利用该市农村地区2015年居民家庭健康入户调查数据,选取7 28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家庭和个体)分析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率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以与老伴居住为主(57.0%),其次为独居(15.4%).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独居老人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高,分别为48.0%和70.0%.多水平模型结果显示,老年人健康状况在家庭水平存在聚集性,家庭水平的居住方式和经济条件,个体水平的年龄、抑郁、吸烟、饮酒、锻炼是影响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与其他居住方式老人相比,独居老人的健康状况更差.家庭经济条件、年龄、抑郁、吸烟、饮酒、日常锻炼与老年人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相关.

  • 不同居住方式的攀钢退休职工心理状况比较

    作者:刘小华;陈锦

    目的:了解不同居住方式的攀钢退休职工的心理状况,为攀钢职工医院开展老年保健,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对攀钢退休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三种居住方式组得分作统计学比较.结果:偶居组与传统家庭组的SCL总分和多数因子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人际敏感和敌意因子分值低于后者;独居组SCL总分和多数因子分值高于偶居组和传统家庭组,心理状况明显差于后者.结论:偶居老人的心理状况较好,且明显好于独居者,提示老年服务应有针对性.老年人不仅需要"老有所养",还需要"老有所伴".

  • 居住方式及睡眠质量与老年人便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会新;陈长香;李建民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的便秘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为今后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秘罗马Ⅱ诊断标准,应用随机抽样法,对全国26个省(市)的241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发生便秘者占37.4%,居住方式及睡眠质量与便秘发生有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社会应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预防老年人便秘的发生或减少其发生率.

  • 兵团六师老年人不同居住方式抑郁状况调查

    作者:马新莲;李卫东;王彩丽;杨晓春;王玲花

    目的 对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调查.方法 2016年5月-9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下属的15个农牧团场、工矿企业2902名65岁以上老年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15)进行横断面调查.将居住方式分为四种,分别为独居、 与配偶一起、 与子女一起以及在养老院.结果 按老年抑郁量表抑郁程度评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养老院(8.12±2.42)、独居(4.97±3.47)、与子女一起(4.73±3.18)、与配偶一起(3.61±2.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294,P=0.000).经两两比较:独居vs与配偶一起、独居vs与养老院、与配偶一起vs与子女一起、与配偶一起vs养老院、与子女一起vs养老院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和配偶一起生活的老年人有利于心理健康,而生活在养老院,其抑郁程度则相对较高.提示我们应该尊重老年人的意愿,为其选择适合的养老方式,减少抑郁状况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