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龚利兰;郝力丹;郭瑞强;陈金玲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RT-3DE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分别测量30例正常人(A组)、20例心梗左房无重构者(B组)和20例心梗左房重构者(C组)的左房大容积指数(LAVmaxI)、小容积指数(LAVminI)及收缩期前容积指数(LAVpreAI),计算左房各期的射血分数(LAEF).结果 ⑴ 3组内2种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关性显著(P<0.05);⑵ 3组之间测量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能评价心梗患者左房功能,左房重构后,左房功能减低与左室功能下降相关.

  • 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房重构的研究

    作者:仉晓红;武燕;田家凯;李晓艳;刘传玺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后左房重构发生的时间和相关因素.方法 对56例初发急性心梗入院患者分4个时期进行超声检查和随访,测量其左房面积指数、左房长径、左房横径、左室容积指数等超声指标.结果 急性心梗后,左房面积指数和2个径线,从发病后第1天到病后6个月都有持续的变化, 而以病后1周内变化幅度大;左房面积指数与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密切相关.结论 急性心梗后左室重构和左房重构几乎同时发生,两者密切相关.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左房重构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岩;姜燕

    目的 研究阵发性房颤采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对左房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70例.常规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左房前后径、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12个月心房颤动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12个月后,两组左房前后径比治疗前扩大,且联合组比常规组扩大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两组窦性心律维持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两组窦性心律维持水平比治疗6个月降低,治疗6、12个月,联合组窦性心律维持水平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房颤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房颤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采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合治疗能减缓左房重构,维持窦性心律,减少房颤持续时间及次数.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左房重构及 AF 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林宪如;吴娜;王守东;史悦;任永强;钟敬泉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与心房颤动( AF)及左房重构的关系。方法75例EH合并AF患者分为阵发性AF组( EH+pAF组,44例)和慢性AF组( EH+cAF组,31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水平,并与EH且为窦性心律( SR)组( EH+SR组,37例)及健康对照组( NC组,36例)进行比较,分析TGF-β1与CTGF及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结果 EH+pAF组和EH+cAF组血TGF-β1及CTGF水平均明显高于EH+SR组和NC组( P均<0.05);EH合并AF患者中,血TGF-β1水平与CTGF水平和左房内径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0.249、0.319,P<0.05或<0.01)。结论 TGF-β1促进EH患者CTGF合成及左房重构,此可能与EH患者AF的发生有关。

  • 稳心颗粒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鲁丽红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左房重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濮阳惠民医院治疗的132例PAF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接受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P波离散度、左房内径(LA)情况.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BP[(124.78±15.95)mm Hg]、DBP[(74.37±6.85) mm Hg]、P波离散度[(42.67±5.85) ms]、LA[(35.24±4.19)mm]低于对照组[(138.78±14.35)mm Hg、(79.48±8.95) mm Hg、(47.78±5.84) ms、(37.96±4.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51.52(34/66)]低于对照组[75.76(5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4.86±0.75)mg/L]、IL-6[(71.24±8.49) μg/L]、NT-proBNP[(147.94±23.76) ng/L]、MMP-9[(150.79±14.88)μg/L]低于对照组[(5.29±0.78) mg/L、(79.28±9.47) μg/L、(186.74±24.84) ng/L、(173.84±15.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与观察组(7.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厄贝沙坦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左房重构,且较安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s-CRP、IL-6、NT-proBNP、MMP-9水平有关.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重构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作者:杨丽红;孙彩红;徐金义;张强;李涵;杨蕊珂;王淑辉;王庆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重构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5-12-2017-05初次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2例.根据左房内径指数(LADi)值分为LADi-1组(LADi>24 mm/m,47例)和LADi-2组(LADi≤24 mm/m,16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和心脏彩超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LADi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LADi-1组与LADi-2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加权24 h收缩压标准差(wsd 24 h SBP)、加权24 h舒张压标准差(wsd 24 h DBP)、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分析显示,wsd 24 h SBP、wsd 24 h DBP、24 h SSD、24 h DSD、收缩压晨峰(ST-MSBPS)、舒张压晨峰(ST-MDBPS)和LVMi与LADi独立正相关(均P<0.05).结论:左房重构与血压变异性尤其是wsd 24 hSBP和wsd 24 h DBP密切相关,提示左房重构可能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有关.

  • 左房内径及其有效不应期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作者:魏玲;卢国良;孙林辉;刘斌;刘绍华;张亚林;张筱军;杨晓华

    目的 探讨左房内径(LAD)及其有效不应期(ERP)变化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151例房颤患者及160例健康体检者LAD、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射血分数(EF)值.采用食管调搏S1S2扫描的方法测定左房ERP,观察ERP频率适应性.结果 房颤组LAD较对照组显著增加(38.81±9.64 mm vs 26.88±6.72 mm),且持续性房颤患者LAD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显著增加.房颤有左室肥厚(LVH)者LAD较非LVH者显著扩大,左房显著扩大者(≥40 mm)其EF、每搏输出量下降明显.房颤组左房ERP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频率适应性减退.结论 LAD扩大及其电重构与房颤发生相关,LAD扩大与LVH及心功能减退有关.

  • 心房颤动患者左房电和结构重构的评估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承燕;王正阁;王如兴

    心房重构与心房颤动互为因果,准确评估左房重构程度对心房颤动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临床评估左房重构的方法主要有心电图、左房内三维电标测、三维超声心动图及超声声学定量技术、多排螺旋CT(MDCT)三维左房容积成像技术、电影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和左房心肌病理检查等,其中MDCT和MRI评估左房重构可能有较好前景.

  • 持续性房颤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程度与大内皮素及氮末端脑钠肽原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连晓峰;张彩凤;许志强;韩鹏;李永锋;李勇;张海瑞;贾民勇

    目的:评估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大内皮素(big ET-1)及氮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除外或诊断OSAS,除外者为对照组,确诊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成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big ET-1、NT-proBNP浓度、左房直径,分析其与OSAS 严重程度关系。结果:血清 big ET-1、NT-proBNP水平和左房直径与OSA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P<0.01,P<0.05),big ET-1、NT-proBNP水平和左房直径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OSAS患者big ET-1、NT-proBNP水平、左房直径与OSAS严重程度正相关,血管内皮损伤介导的左房重构和电重构可能在OSAS持续性房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二尖瓣术后左心房重构的分子与电子机制

    作者:邢强;汤宝鹏

    心脏瓣膜病是困扰人类的一大类疾病,尤以风湿热造成的二尖瓣病变引起的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为常见,其左房扩大等病理改变影响心脏功能.目前根本治疗方法是二尖瓣成形术和二尖瓣置换术,且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随访中发现二尖瓣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的同时,扩大的左心房并没有预期的发生回缩,甚至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尖瓣手术的治疗效果,其原因可能与左心房的恶性重构相关.现就可能引起左心房恶性重构的机制予以综述.

  • 改良左房折叠术在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纤颤的临床应用

    作者:邬晓臣;欧阳辉;张近宝;岳琴;辛东;李运明

    目的:探讨改良左房折叠术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有效性.方法:210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因个人原因未选择瓣膜置换术中行射频消融术,各组患者术前年龄、左房内径(L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行瓣膜置换(单瓣115例,双瓣95例)的同时随机分为3组:改良组(71例,即瓣膜置换的同时行改良左房折叠术)、常规A组(对照组1,68例)和常规B组(对照组2,71例)行常规左房折叠术,术后测量患者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观察改良左房折叠术治疗房颤的有效性.结果:术前、术后相同心脏超声平面显示改良组术后LAD显著减小,且改良组房颤转复率1月高达31%,明显高于常规A组(12%)和B组(7%).术后12个月随访发现,改良组房颤转复率为18%,与常规A组(6%)和常规B组(4%)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改良左房折叠术作为附加术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转复患者房颤心律为窦性心律.

  • 代谢综合征患者左房重构及其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关系的探讨

    作者:李奔;徐艳萍;杨锐英;纳丽莎;张青

    目的 了解代谢综合征患者左房重构及其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对照者30例,同时选择明确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30例,另外选择同时符合代谢综合征并高血压病诊断的患者3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3组患者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左房储存器容积(LARV)、左房管道容积(LACV)、左心房主动收缩排空容积(LASV)、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开始收缩容积(LAVP)、左心室大容积(LVVmax),并应用ELISA试剂盒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然后对上述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患者LAVI、LAVmax、LAVmin、LARV、LASV、LAVP增加,LACV、LAEF、LV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和代谢综合征组相比,代谢综合征并高血压病组LAVI、LAVmax、LAVmin、LARV、LACV、LASV、LAVP、LVVmax均增加,LA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清NT-proBNP增加;与健康对照组和代谢综合征组相比,代谢综合征并高血压病组NT-proBNP均增加.代谢综合征患者左房重构指数与血清NT-proBNP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左房重构、血清NT-proBNP增加;代谢综合征患者左房重构与其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