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琦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的1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Hp阳性患者90例(Hp阳性组),Hp阴性患者90例(Hp阴性组)。1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颈动脉超声诊断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63例、稳定性斑块组64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53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 Hp阳性组血清Hcy水平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Hp阴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中,Hp阳性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的Hp阳性患者均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Hp感染会引发Hcy水平升高,以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以及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出现,终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

  •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炎症介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分析

    作者:王天明

    目的 观察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90例,分为白大衣高血压组(A组,n=30),非白大衣高血压组(B组,n=30)及健康对照组(C组,n=30);以多普勒超声测定IMT值,检测、比较各组问TNF-α、IL-6、MDA、SOD、IMT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TNF-α、IL-6、MDA、IMT水平B组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高于C组(P<0.01);而SoD水平C组高于A组(P<0.01),A组高于B组(P<0.01).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MDA、SOD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介于EH者与正常血压者之间,反映白大衣高血压时机体已产生免疫调节与自身保护,并且引起靶器官的损害,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是介于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的临床状态,应视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早期的表现之一,应受到重视.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作者:袁拓萍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1组48例),一组采用4次/d皮下注射胰岛素(Ⅱ组48例),均治疗12个月后,比例两组治疗前后CIMT、血糖、搪化血红蛋白、血脂.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的CIMT、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均好于口服降糖药组,而血脂比较无差异性.

  •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相勇;董平栓;汪砚雨;王红雷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每个疗程前10天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50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值、颈动脉内径(CAD)及斑块面积、斑块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和90.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TC、TG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TXB2、hsCRP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ET-1、TXB2、hsCRP、NO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的血脂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降低斑块积分,保护血管内皮,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C反应蛋白预测不同糖调节受损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黄珊;彭文芳;蒋利;王寅;王卫庆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CIMT)、C反应蛋白(CRP)推断不同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160例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进行分组:正常糖代谢(NGT)组42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36例,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组42例,IFG+ IGT组40例.检测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胰岛素、CRP、CIMT,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 除IGT组与IFG+IGT组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生率、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余两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1).IGT组、IFG+ IGT组的Gensini评分和CIMT均显著高于NGT组(P值分别<0.05、0.01),IFG+ IGT组均显著高于IFG组(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与餐后2h血糖(r=0.536)、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0.436)、CRP(r=0.298)、CIMT(r=0.516)呈正相关(P值均<0.01),CIMT与HOMA-IR(r=0.364)、CRP(r=0.339)、Gensini评分(r=0.298)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OMA IR(β=3.886)、CRP(β=3.374)、CIMT(β=3.521)为Gensini评分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值均<0.01),HOMA IR(β=5.021)、CRP(β=4.176)为CIMT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CIMT联合CRP能判断不同IGR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不同水平25羟维生素D与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的相关性

    作者:刘溯;杨宇红;曹东华;何茜;赵怡君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水平25羟维生素D3[25(OH)D3]对颈动脉IMT的影响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将1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5(OH)D3水平分为4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25(OH)D3水平,超声检测IMT情况.分析25(OH)D3与空腹血糖(FPG)、胰岛素、及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4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FPG、糖化血红蛋白(AIcHb)、血压、血脂无显著差异.胰岛敏感指数(IAI)、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HOMA-β)随25(OH)D3水平降低而降低,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之相反.CIMT与25(OH)D3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低水平25(OH)D3可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AS风险评估的指标.

  • 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颈动脉IMT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孙晓晖;陈楚;吴晓晖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 (Lp-PLA2)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将122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三组,40例非CHD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p-PLA2水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析血清Lp-PLA2水平、颈动脉IMT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CHD患者血清Lp-PLA2和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1).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CHD患者血清Lp-PLA2和颈动脉IMT均高于单支病变者(P<0.05).CHD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与血清Lp-PLA2和颈动脉IMT均呈正相关(r=0.74,r=0.57,P<0.01),CHD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Lp-PLA2呈正相关(r2 =0.59,P<0.01).结论 血清Lp-PLA2水平及颈动脉IMT可作为判断CH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丽;叶启宝;马维青

    目的:探讨导致初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与动脉斑块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初发T2DM患者347例,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采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测量患者血压、体重指数,留取空腹静脉血查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血肌酐(CRE)、尿素氮(BUN)、胱抑素(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C-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分别分析初发T2DM患者CIMT与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与斑块有关的因素有BMI,SBP,TC,LDL-C,HDL-C,Cys-c,年龄,高血压史;与CIMT有关的因素有SBP,HDL-C,Cr,Cys-c,年龄,高血压史.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为IMT的独立危险因素,SBP和BMI为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发T2DM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危险因素存在差异.

  •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玉玲;陈浩;林珏;李晴

    目的 该研究旨在了解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根据超声测定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AS)31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on-AS)29例,并选29例健康人做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RBP4浓度;并测定各组的身高、体重、腰围、腰臀围比、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计算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RBP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及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on-AS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升高,且AS组高于Non-AS组;②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RBP4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 达格列净对肥胖2型糖尿病对代谢指标及血管病变的影响

    作者:孙娟;褚璇;赵猛;李伟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及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6例T2DM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23)和B组(n=23).A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治疗,B组患者给予达格列净治疗.12周后测量患者体质量、体重指数、血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平均动脉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MT及Lp-PLA2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改善体质量、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IMT及Lp-PLA2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体重指数、平均动脉压、TG、HDL与Lp-PLA2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表3),与Tc、LDL及HOMA-IR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血管病变主要受Lp-PLA2影响(P<0.05).结论 达格列净降低血糖、血压、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改善胰岛功能,缓解糖尿病血管病变,Lp-PLA2可以作为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炎症指标,早期预测动脉粥样硬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