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河南省小动物宿主肝毛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蔺西萌;许汴利;赵旭东;李辉;黄倩;邓艳;郝宗宇;张爱梅

    目的 调查分析河南省小动物宿主感染肝毛细线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根据地理方位和地理特征选择7个县为调查点,在户外捕捉鼠类等动物,鉴定种类,解剖取鼠肝用直接压片法镜检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捕获各种鼠类和其他动物15种1 188只,其中啮齿目动物11种,1 169只.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大仓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6种鼠157只检出肝毛细线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13.62%.感染率高的为家栖鼠类,其中褐家鼠25.83%,黄胸鼠12.90%,小家鼠10.00%.地区分布以汝南县鼠感染率高,为23.83%;郑州市惠济区1.76%.环境分布以村周鼠感染率高,为30.34%;村内19.49%,田地17.24%.结论 河南省鼠肝毛细线虫分布十分广泛,部分地区鼠类感染较为严重.开展人肝毛细线虫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十分必要.

  • 大理地区鼠类动物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申丽洁;罗志勇;李伟;李正红;高川;杨文斌;李亮叶;钱体军

    目的调查大理地区鼠类动物肝毛细线虫感染的情况. 方法在室内和室外采用捕鼠笼、鼠夹和电子捕鼠器捕捉鼠类动物,并确定其种类,解剖检查和镜检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 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1 132只,分属3目6科13属23种,齐氏姬鼠为野外常见种,褐家鼠为室内优势种.感染肝毛细线虫的鼠共238只,分属2目8种,感染率为21.02%.家栖鼠类感染普遍,感染率为76.83%,以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较高,分别是77.01%和77.46%.野栖鼠类感染率低,为4.47%,但斯氏家鼠感染率可达38.81%. 结论大理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相当普遍,家栖鼠类感染率较高,预防人群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 肝毛细线虫虫卵可溶性抗原诱导大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作者:黄慧聪;金永国;梁韶晖;潘长旺;秦茜;邢文鸾;易维平

    目的探讨肝毛细线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EA)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效果.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 3组,每组10只.Ⅰ组和Ⅱ组分别予以0.1 ml00 μg/0.1 ml和200 μg/0.1 ml SEA加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FCA)每周腹腔注射免疫大鼠1次;Ⅲ组为对照组,每周腹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加等量的FCA,共3次.各组末次免疫1周后,用约500粒/鼠肝毛细线虫感染期虫卵感染大鼠,攻击感染4周后,剖杀大鼠检获虫卵,计算每克肝卵(LEPG)及减卵率,并检测大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结果400 μg和200 μg免疫原组减卵率分别是50.7%和24.9%,两免疫组LEPG、抗体水平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毛细线虫SEA可诱导大鼠产生保护性免疫.

  • 甘肃省玛曲县高原鼠兔肝毛细线虫感染的调查

    作者:陈根;包根书;韩俭;景涛

    目的:了解高原鼠兔肝毛细线虫感染状况,探讨对人与家畜的危害.方法:在甘肃省玛曲县尼玛镇、欧拉乡、金矿和大水等地区草场,通过徒手和粘鼠板捕获高原鼠兔,解剖肝脏,肉眼和光镜下观察.结果:共捕获高原鼠兔209只,肝毛细线感染率为10.2%;其中尼玛镇草场鼠兔感染率18.0%,大水鼠兔感染率仅为5.1%,肉眼和镜下均观察到肝毛细线感染所致肝组织的损害.结论:高原鼠兔是肝毛细线虫的宿主之一,为肝毛细线虫重要的储存宿主,提示在当地可能存在人体和家畜肝毛细线虫感染.

  • 河南省安阳市鼠肝毛细线虫、旋毛虫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王文志

    目的 了解安阳地区鼠体肝毛细线虫、旋毛虫的感染情况,为肝毛细线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市区老城区和城郊农村,用鼠夹捕鼠,将捕获鼠编号带回实验室进行鼠种和鼠生理年龄鉴定、解剖,取其全肝和部分鼠后腿肌肉压片镜检肝毛细线虫及旋毛虫.结果 解剖的199只动物中感染肝毛细线虫的有29只,感染率14.57%;其中褐家鼠感染率高为20.83%,其次是小家鼠为17.05%,黄胸鼠低为4.65%,解剖3只(鼠句)(鼠青)未检出;城市居民区捕获的18只小家鼠镜检全部阴性.在镜检的199只动物腿肌肉中均未发现旋毛虫感染.结论 郊区农村是肝毛细线虫重感染区,通过阳性鼠家庭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尚无人感染现象,但存在人感染肝毛细线虫的隐患.市区老城区和城郊农村未监测到鼠类感染旋毛虫.

  • 宁德市田园鼠肝脏感染寄生虫调查

    作者:袁高林;李翔莺;陈文锦

    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和猫泡尾带状绦虫(Hydatigena taeniaeformi s)是人兽共染的寄生虫,家栖鼠类感染很普遍,但对田园野栖鼠类感染情况尚未见报道. 为此,1997年8月至1998年7月,在后山村稻田和农地进行定点常年调查.

  • 肝内占位性病变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一例病例讨论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小丽;王非;王磊;冯曼玲;王超;邹洋;梁金锐

    肝脏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学诊断术语,可为良性占位性病变和恶性占位性病变,由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病因种类较多,鉴别诊断困难,特别是一些少见、罕见的病种,容易被误诊。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及血液病,常累及的部位是呼吸道及消化道,肝脏受累较为少见。对于同时具有上述两大特点的病例,能够准确找到病因并给予积极治疗至关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科教研室以一例肝内病变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疗过程为线索,组织全院内科,对临床诊治思路进行讨论。

  • 丹江库区鼠体内肝毛细线虫调查

    作者:王庭柱;李峰;崔士磊

    目的 对丹江库区不同环境鼠种群体内携带寄生虫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鼠笼法、鼠夹法隔夜捕获鼠类,进行鼠群种类、鼠龄、性别鉴定和体内寄生虫检验.结果 共捕获各种老鼠355只,查到体内感染有肝毛细线虫的老鼠32只,体内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为9.01%,平原的家栖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高于山区鼠.结论 家栖鼠感染率较高,应警惕人肝毛细线虫病的发生流行.

  • 云南省安宁市鼠类感染肝毛细线虫情况调查和实验动物宿主的研究

    作者:郭艳梅;胡俊杰;杨艳芬;杨艳;左薇薇;周本江

    目的 了解云南省安宁市农田鼠类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的感染情况,并观察其对SD大鼠和昆明小鼠的易感性. 方法 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云南省安宁市温泉镇农田中布放鼠夹捕鼠.捕获的鼠经实验室鉴定鼠种后,剖检肝脏,压片镜检虫卵形态,统计肝毛细线虫的自然感染率.分离肝毛细线虫虫卵,体外培养后,经口感染SD大鼠和昆明小鼠各4只,每只感染约1000个虫卵,相应对照组(各4只)则灌喂生理盐水.分别于感染后30 d和80 d各剖杀SD大鼠和昆明小鼠2只,观察肝脏病变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切片. 结果 捕获鼠类8属10种共115只,肝毛细线虫总感染率为22.6%(26/115),雌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22.5%,18/80)与雄鼠(22.9%,8/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褐家鼠的感染率高,捕获的11只中有10只感染.剖检感染鼠肝脏,肉眼可见其表面有颗粒状白色或淡黄色小结节,大小为0.1~0.2 cm.结节压片后镜下见大量肝毛细线虫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50~65)μm×(25~30)μm.感染小鼠肝组织中的结节压片镜检和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后30 d,SD大鼠肝脏内发现被纤维包裹的肝毛细线虫成虫和虫卵,肝小叶间间质纤维形成;昆明小鼠肝脏内未发现肝毛细线虫成虫和虫卵,但有炎症细胞浸润.感染后80 d,SD大鼠肝脏内有大量虫卵,结节内出现钙化的成虫残体;昆明小鼠肝脏内发现成虫和虫卵,但未发现间质纤维发生. 结论 云南省安宁市野生鼠类中褐家鼠的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高.SD大鼠和昆明小鼠均为肝毛细线虫的易感宿主.

  • 肝毛细线虫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发柱;黄晓红;屠昭平;张莹珍

    [目的]建立肝毛细线虫的动物模型.[方法]将肝毛细线虫的孕胚卵经口注入大鼠和家猫.[结果]受感染的16只大鼠中,2只未检出肝毛细线虫,其余14只均检出肝毛细线虫,并有部分大鼠因肝毛细线虫病而死亡.传代实验中,2只大鼠也感染肝毛细线虫.2只家猫未感染.[结论]可用大鼠建立肝毛细线虫的动物模型,并可在实验室中传代.

  • 南阳伏牛山脉鼠类种群分布及携带寄生虫调查

    作者:李峰;崔士磊

    目的 了解南阳市伏牛山脉鼠类种群分布及其寄生虫携带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笼捕法,将捕获的鼠类进行种类鉴定、体外寄生虫分类计数、直接压片法镜检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结果 此次调查共捕获野外鼠类7种131只,捕获率为8.0%,优势种为社鼠(44.3%).鼠类体表寄生虫以螨类为主,总的染螨率为41.9%及染螨指数为3.1,鼠体内肝毛细线虫感染为12.2%.未检测到鼠类感染旋毛虫.结论 南阳市伏牛山脉存在多鼠种,系统开展鼠情监测,为鼠类传播疾病提供预警机制尤为重要.

  • 温州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流行学和生物学研究

    作者:凌洪博;潘长旺;易维平;黄慧聪;刘启真;郑晓云;金永国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鼠体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情况,为肝毛细线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肝毛细线虫幼虫经皮肤和经腹腔注射感染小白鼠的可行性.方法:从温州境内部分地区收集鼠体以检查肝毛细线虫虫卵,分离虫卵并培养成幼虫作感染小白鼠试验.结果:温州地区鼠及臭毛细线虫总感染率是18.3%,不同鼠种和栖居范围不同的鼠体感染率不同,鼠体感染率和感染度随鼠体年龄增大而增高(强).肝毛细线虫幼虫经皮肤和经腹腔注射感染小白鼠获得成功.结论:温州地区各种鼠体均有肝毛细线虫感染,应警惕人体肝毛细线虫病的发生.

  • 厦门市鼠类自然感染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调查

    作者:汪家旭;苏成豪;黄建炜;蔡薇;林礼聪;张燕峰

    目的 首次调查报道厦门市鼠类自然感染肝毛细线虫情况.方法 按常规捕鼠、鉴定、取肝,肉眼观察和实验室压片检查有无成虫和虫卵.结果 所捕获的5种鼠型动物均有不同程度感染,感染率8.8%,其中褐家鼠感染率高11.7%.结论 调查证实厦门市各区的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等均有肝毛细线虫自然感染,预防人群肝毛细线虫的感染十分必要.

  • 肝毛细线虫及肝毛细线虫病的研究概况

    作者:郭艳梅;胡俊杰;杨艳芬;刘琼;张伟琴;周本江

    肝毛细线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其它哺乳动物肝脏的人兽共患寄生线虫.该虫在野生啮齿类动物群中普遍流行,偶尔感染人体,导致宿主肝脏损伤、肝功能紊乱、肝脏纤维化甚至死亡.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对其形态、生活史、流行病学、病理学、免疫学、诊断及防治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引起对该寄生虫及其所致疾病的认识.

  • 宁化县人体假性感染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调查

    作者:李燕榕;林耀莹;李莉莎;谢汉国;林开铅;方彦炎

    目的 分析宁化县人体假性感染肝毛细线虫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结合当地人体寄生虫感染调查,对水茜、淮土和河龙3个自然村的居民,以常规粪便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共查881人,发现感染者8人,感染率为0.91%.经追踪调查,8例感染者在1周前均有吃过熏烤老鼠干史.结论 证实当地人体粪便内发现的肝毛细线虫卵,是吞食含有该虫卵的熏烤鼠干所致.故8例的肝毛细线虫卵阳性是通过性的假性感染.

  • 福建省首例肝毛细线虫人体感染的病理诊断

    作者:黄佳宁;林金祥

    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隶属于鞭尾目,毛细科,毛细线虫属,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可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尤以啮齿动物鼠类为多见.人体感染罕见,迄今全球报告人体感染仅25例[1].现将我们在福建省发现的首例病例报告如下.

  • 2016年南阳市社旗县旋毛虫感染现状

    作者:张雅兰;朱岩昆;陈伟奇;许汴利;张红卫;邓艳

    目的 了解河南省原旋毛虫病流行区南阳市社旗县旋毛虫感染现状,评价社旗县人感染旋毛虫的风险,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南阳市社旗县内的市售猪肉样本,并分别通过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检测其是否感染旋毛虫;在社旗县养殖场、餐馆、猪舍等地捕鼠,采用压片和消化法两种方法检测鼠旋毛虫及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情况;通过便利抽样法对社旗县部分人群进行血清抗旋毛虫抗体IgG检测.结果 共采集346份猪肉样本,其中城镇154份,农村192份,经两种方法检测均未发现旋毛虫感染;捕捉鼠30只,均为褐家鼠,其中旋毛虫感染率为0%,压片法检出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为16.7%(5/30),人工消化法检出率为20%(6/30);采集人群血清200份,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率为6%(12/200),抗体阳性率无性别、年龄差异.结论 目前社旗县动物旋毛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市售猪肉较为安全,人群感染可能存在其他途径.当地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高,存在人感染肝毛细线虫的隐患.

  • 云南红河流域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状况调查

    作者:李奔福;许翔;吴方伟;字金荣;严信留;彭佳;保雪莹;蔡璇;李春富;龚正达;杨亚明

    目的 了解红河流域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的情况.方法 在野外采用日夹方法捕获鼠类动物,所捕鼠送到实验室鉴定种类,解剖后取其病变肝脏压片用显微镜观察肝毛细线虫虫卵形态结构.结果 红河流域共捕获鼠类4目5科12属19种377只,捕获率(总密度)为15.26%.其中,元阳县、金平县和河口县捕获率分别为16.79%、9.37%、7.12%,黄胸鼠,短尾鼩和斯氏家鼠为优势种.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为10.34%,河口、金平和元阳县感染率分别为22.83%、12.75%、2.73%,各县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胸鼠、斯氏家鼠、板齿鼠、白腹巨鼠、针毛鼠、黄胸鼠、大足鼠和短尾鼩感染率分别为40.00%、37.04%、33.33%、25.00%、22.22%、18.56%、14.29%和3.57%,各种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红河流域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高,存在人或动物间传播潜在风险.

  • 寄生虫感染与肝纤维化

    作者:陈峥宏;包怀恩

    多种寄生虫可侵犯宿主的肝脏,引起肝胆疾病,包括吸虫、原虫、线虫和绦虫.这些寄生虫在肝内移行和寄生造成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再生,进而发生局灶性的纤维化.轻度的损伤康复后,其不成熟的胶原纤维可被酶降解消除.持续或严重的损伤则导致纤维化乃至肝硬化.常见的可致人或动物肝纤维化的寄生虫有: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肝片形吸虫、肝毛细线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 巍山县永建乡小型兽类感染肝毛细线虫调查

    作者:熊孟韬;杨光荣;吴兴;范崇正;陶开会;王国良;蔡文凤

    1998年9月,在云南省巍山县永建乡捕获小型兽类908只,隶属4目5科7属13种.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97.36%.剖检905只,有4种438只感染肝毛细线虫,感染率48.40%.其中黄胸鼠881只,阳性435只,感染率49.38%.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