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41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作者:徐国源;卜迟文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对江苏省连云港监狱医院及灌云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1例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急诊手术3例,保守治疗38例,成功29例,中转手术9例,所有患者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尤其是早期炎性肠梗阻,除有急诊手术指征外,均应先行保守治疗,大部分可缓解,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有可能发生肠绞窄时,要把握好手术时机,及时手术。

  • 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游大行;刘宝

    目的:探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3月~2013年12月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n=22)和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n=21),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0±3.1)h、(6.1±1.7) d,对照组为(32.5±3.6)h、(9.5±2.3)d,试验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再发肠梗阻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38.10%)(P<0.05);2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综合护理预防腹部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分析

    作者:郑翠娥;穆双玉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预防腹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护理。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病死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预防腹部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作者:方芳

    目的 探讨分析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确诊粘连性肠梗阻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运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外敷及灌肠的方法联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15.14±5.22)h、肛门排气时间(22.04±7.62)h、排便时间(3.64±1.39)h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7.35±1.39)h,各项观察项目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应用上有明显的疗效.

  • 腹腔镜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差异研究

    作者:张启杰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8例根据数字随机表分开腹组、腹腔镜组,各44例.开腹组采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完成时间、手术过程失血量、术后肠道开始蠕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腹腔感染、肠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比开腹组高(P<0.05);腹腔镜组手术完成时间短于开腹组,手术过程失血量低于开腹组,术后肠道开始蠕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开腹组短(P<0.05);腹腔镜组腹腔感染、肠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开腹组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腹腔镜组生活质量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加速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

  •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作者:曹阳

    目的 探讨总结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纳入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14年1月~12月)120例与观察组(2015年1月~12月)1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粘连性肠梗阻综合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8.22±3.83)h,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5.65±4.52)h,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38,P<0.05).观察组肠梗阻发生率2.50%,对照组发生率9.17%,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85,P=0.02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4%,对照组78.33%,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0,P<0.05).结论 对腹部手术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粘连性肠梗阻综合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几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作者:钟宪政

    目的 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腹部手术中防止肠粘连的效果.方法 126例患者行腹部手术结束后,清理腹腔,视手术大小取医用透明质酸钠5~15ml均匀涂抹于手术创面,观察术后两年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与同期234例未用医用透明质酸钠的患者作比较.结果 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患者术后发生肠粘连梗阻2例,发生率为1.59%;a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梗阻19例,发生率为8.12%,两组肠粘连梗阻情况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腹部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防肠粘连梗阻的效果.

  • 肝胆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作者:朱学斌

    目的:探寻肝胆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肝胆结石手术治疗后因粘连性肠梗阻行再次手术的50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总结预防再次手术的对策。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引起粘连性肠梗阻原因为腹腔污染、腹腔出血、腹腔损伤的比例分别为:59.38%、25.0%、15.63%;而胆总管结石则分别为55.56%、27.78%、16.67%,组间对比,P﹥0.05;但是在各个原因上,其中腹腔污染原因的占比明显高于另两种原因,P﹤0.05;在再次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胆总管结石患者为5.56%,明显低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18.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结石患者首次手术治疗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术中谨慎操作,预防肠梗阻的发生,预防再次手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生长抑素疗效观察

    作者:冼上福

    目的:探讨观察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生长抑素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传统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维持电解质正常、肠外营养补充、抗生素及灌肠等。观察组除传统治疗外联合生长抑素。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平均每日胃肠减压量、住院天数等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1.84%(45/49),对照组的有效率79.59%(39/49),实验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腹部术后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传统治疗方法上联合应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缩短恢复肠道功能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奥曲肽治疗对其肠黏膜功能的 影响探析

    作者:顾萍

    目的 探讨应用奥曲肽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肠黏膜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2016年该院收治的3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肠黏膜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分别为(0.20±0.03)EU/mL、(9.67±2.28)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9±0.063)EU/mL、(14.23±2.53)μg/mL(P<0.05).结论 加用奥曲肽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可使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得到更大程度改善,总体疗效更佳.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刘保连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153例腹部手术患者.结果 4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占2.61%,3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后早期协助患者床上活动,有效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大剂量补钾,无禁忌证者早期应用新斯的明,配合按摩、针灸等方法,能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 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陈连华;邹文书;谭翠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月-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胃肠道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针对常规组在手术前后给予常规护理,针对干预组手术前后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给予一系例的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胃肠道减压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等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肠梗阻发生率为4%,常规组梗阻发生率为22%。所有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胃肠道减压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对肠梗阻的检查和诊断

    作者:张青松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恢复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25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诊断,开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5例粘连性肠梗阻息者中16例为非癌性粘连,9例癌性粘连中5例CT发现清楚梗阻移行处或周围网膜,2例提示癌性复发或琳巴结转移.采用CT诊断的总准确率为92.0%(23/35),结论多层螺旋CT可较为全面地评价粘连性肠梗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作者:张友

    目的 探讨应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方法 对286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痊愈265例(92%),中转开腹手术19例(7%),死亡2例.结论 应用复方大承气汤可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 小肠内排列术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展鹏远;郑兰东;皇甫深强

    目的:探讨小肠内排列术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48例,并进行术后跟踪随访.结果:48例均为完全性肠梗阻,首次梗阻12例,多次梗阻36例;合并肠坏死2例,术中分破肠管2例,加行肠管部分切除和修补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为100%;随访3个月~7年,未再发梗阻.结论:小肠内排列术安全、易行,是预防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粘连性肠梗阻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的影响

    作者:宋国浪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生存质量、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肠瘘、尿路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SRSS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2%,复发率为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8%,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所处环境状态[(78.4±5.6)分],社交能力[(71.3±5.8)分],生理功能[(67.5±5.7)分],心理能力[(78.4±5.4)分],均较对照组高[(65.1±5.4)、(61.8±5.6)、(57.2±4.3)、(66.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RSS评分中各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腔镜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睡眠状况.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

    作者:杨少连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旨在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手术治疗组(对照组)40例以及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观察组)45例,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1.11%、97.78%,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87.50%,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QOL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食欲、精神、睡眠、疼痛、疲乏、日常生活以及总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理想,术中出血量较少,安全可靠,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林超群

    目的 对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进行观察及进行有效的护理,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有效的手术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病情均稳定,并好转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现象.其中,治愈46例,好转27例,无效3例,复发4例,无效率为3.75%,复发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1.25%.结论加强对腹部术后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护理,采取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的术后病情的护理及观察,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出现并发症现象,帮助患者尽早地恢复健康.

  •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多因素分析

    作者:苗祥海

    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住院肠粘连梗阻患者920例,对影响手术的因素如腹部持续剧烈疼痛、频繁呕吐、梗阻持续时间、腹部手术史、触及肿大肠襻、外周白细胞计数(WBC)、经腹部立体X线肠襻固定且扩张严重、B超显示腹部积液等症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针对手术概率进行预测.结果:以log it(P)=ex pZ/( 1+ex pZ)公式进行预测,其中梗阻持续时间≥7 d,多次发作且持续腹痛、心率≥100/min、WBC计数为20x109/L、肠襻扩张加重和腹腔积液等因素在公式中P>0.5时需进行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8.3%,敏感性为95.97%,特异性为98.7%,符合率为97.2%.在之后的2010年8月~2011年1月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进行此公式评价符合率为95.3%,敏感性为91.0%,特异性为95.4%.结论:该公式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可在临床预测中根据病例数进行局部修正.

  • 1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作者:付丽珍

    目的:观察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经验.结果:经非手术治疗治愈,肛门排气、排便.结论:运用综合措施及护理,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达到有效治愈的目的.

1671 条记录 12/84 页 « 12...9101112131415...838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