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暴力犯的冷酷无情特质在暴力风险水平和恐惧情绪识别之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郭笑;杨波;张卓;张峰

    目的:探讨暴力风险水平、冷酷无情特质(CU)、认知共情能力和情绪识别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暴力风险评估量表在某监狱400余名暴力犯中挑选出高暴力风险组和低暴力风险组各30名,并使用冷酷无情量表、观眼读心测试和情绪识别任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特点.结果:高暴力风险组冷酷无情量表得分(t=4.03,P<0.01)和恐惧(F=10.69,P<0.01)、悲伤(F=7.01,P<0.01)情绪面孔识别错误率都显著高于低暴力风险的暴力犯,观眼读心测试结果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1.22,P=0.531).暴力风险水平对恐惧情绪识别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14,P<0.01),冷酷无情特质对恐惧情绪识别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02,P<0.01),综合预测力为20.6%,冷酷无情特质在暴力风险水平和恐惧情绪识别错误率之间起了完全中介的作用(β=0.38,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2.4%.结论:高暴力风险罪犯表现出了更高的冷酷无情水平和更差的情绪识别,CU特质可以较好预测暴力犯的恐惧情绪识别缺陷.

  • 大学生共情在亲社会行为与尴尬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刘艳丽;陆桂芝;张守臣;金童林;张亚利

    目的:探讨大学生认知共情与情绪共情在亲社会行为与尴尬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哈尔滨市2所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380人[男159人,女221人;年龄17~27岁,平均(21±2)岁],采用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尴尬易感性量表中文版(SES)和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进行测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对共情在亲社会行为与尴尬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认知共情与情绪共情在亲社会倾向与尴尬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Bootstrap输出的95%可信区间为(0.15,0.28),其中介效应为遮掩效应,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例的绝对值为| 0.03/-0.15 |,且性别在尴尬对认知共情的作用中存在调节效应.结论:尴尬情绪会直接抑制个体的亲社会倾向,尴尬也可以通过认知共情与情绪共情间接对个体的亲社会倾向产生作用,促进其亲社会行为产生.

  • 多维度共情测验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作者:朱玉;陈新贵;吴小玲;许胜;曹召伦;汪凯;张蕾

    目的 编制多维度共情测验( MET)并检测其信效度.方法 根据共情的理论研究,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我国研究共情的现状,经专家小组讨论和甄选编制出初版本的MET.选取安徽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601例进行评估施测,采用中文版人际指针IRI-C量表作为效标,选取84例被试间隔4 周后重测,采用 SPSS 22.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T测验由40 张贴近生活的各种不同情绪图片组成,其中20张积极图片(男10例,女10例),20张消极图片(男10例,女10 例). MET测验的每一个项目得分与题目总分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 189 ~0. 735 ( P<0. 01),同时,MET每一项目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P<0. 001). MET认知共情维度、情感共情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 714、0. 953,重测信度分别为0. 846、0. 802,分半信度介于0. 630~0. 926;MET的认知共情维度与中文版人际指针IRI-C的观点采择因子相关(r=0. 140,P<0. 01),情感共情维度与IRI-C的共情性关心因子存在相关性( r =0. 157, P <0. 01).结论 MET 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合中国人群使用,并能很好地区分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

  • 好人更值得怜悯?道德评价影响疼痛共情的ERP研究

    作者:李想;黄煜;罗禹;李红;时勘

    目的:探讨道德评价对疼痛共情的影响.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2(故事类型:主人公高道德表现,主人公低道德表现)×2(图片类型:疼痛,非疼痛)的被试内设计,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道德评价对疼痛共情早期成分N1、P2、N2和晚期成分P3的影响.结果:高道德故事启动下的疼痛图片比非疼痛图片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低道德故事启动下两类图片诱发的波幅差异不显著.结论:道德评价影响疼痛共情的认知加工阶段,与低道德主人公相比,被试仅对高道德主人公产生了显著的认知共情.

  • 共情和同情量表在中国幼儿教师样本中的效度和信度

    作者:王阳;王才康;温忠麟;肖婉婷

    目的:分析共情和同情量表(Measure of Empathy and Sympathy,MES)在中国幼儿教师样本中的测量学性质.方法:为了更清楚地区分共情和同情,避免量表总分意义模糊,MES被拆分为两个量表:共情量表(Measure of Empathy,ME)和同情量表(Measure of Sympathy,MS),然后在253名幼儿教师中施测.结果:ME的两因子(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模型和MS的单因子(同情)模型均拟合良好;ME和MS得分均与亲社会行为(r=0.29,0.28)呈正相关,也均与领悟社会支持(r=0.33,0.22)呈正相关;增益效度分析表明在控制了共情的作用后,同情对亲社会行为仍有额外的影响(△R2=0.023);ME与MS的Cronbach α系数与合成信度均高于0.75.结论:ME和MS在中国幼儿教师样本中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性质.

  • 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共情研究热点

    作者:竭婧;庄梦迪;罗品超;郑希付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近年来关于共情神经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多集中在情感共情、认知共情、生理性疼痛共情等方面,而对社会痛共情、积极共情和不对称共情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由于研究范式及个体差异等原因,研究结果之间也充满着争议.未来研究可以设计更具生态效度的共情研究范式、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共情的神经机制研究、从神经机制角度探讨不同共情能力个体的特点及共情反应的调节因素.

  • 共情的性别差异

    作者:陈武英;卢家楣;刘连启;林文毅

    共情指的是个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共享并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的倾向,包括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种成分.共情在学前阶段没有性别差异.进入中小学阶段以后,共情出现了性别差异.一方面,共情的性别差异与个体自身的生理成熟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两性逐渐趋向生理成熟,荷尔蒙分泌增加并出现差异,其中催产素有助于情绪共情,睾丸酮则与认知共情有负相关,两性的共情水平也因此有了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共情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倾向有关.女性的性别角色以关注他人为导向,与共情有直接相关,男性的性别角色以关注公平公正为导向,与共情没有相关.当两性习得各自的性别角色以后,他们的共情表现就出现了差异,这一差异在情绪共情方面较为突出.有关共情性别差异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仍然有进一步深入挖掘的空间,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视角上注重从年龄、性别和文化交互作用的角度进行考察,在理论上考虑从能力和倾向性的维度区分共情,在内容上丰富对影响性别差异的各项因素的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