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闭特质群体疼痛共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陈方方;余凤琼;张蕾;朱春燕;张龙;孙耀挺;王慧慧;吴小玲;汪凯

    目的探讨自闭特质群体疼痛共情的特点及神经加工机制.方法收集自闭特质高分组21例和低分组22例,完成疼痛共情任务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及正确率,脑电仪同时记录其ERP数据.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人际指针反应问卷得分在观点采择[(23.71±4.16)分,(26.95±3.24)分]、共情性关心[(24.10±4.04)分,(26.36±2.82)分]以及个人痛苦因子[(24.19±3.59)分,(19.82±3.96)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1;t=-2.14,P<0.05;t=3.79,P<0.01),想象力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2)行为学结果显示,疼痛共情任务中两组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的任务类型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41)=24.21,P<0.01;F(1,41)=152.10,P<0.01),反应时和正确率的情绪类别以及组别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41)=1.11,P>0.05,F(1,41)=0.29,P>0.05;F(1,41)=3.20,P>0.05,F(1,41)=0.14,P>0.05).(3)ERP结果显示,两组被试N2波幅上情绪类型、任务类型以及组别主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F(1,41)=0.04,P>0.05;F(1,41)=0.08,P>0.05;F(1,41)=3.86,P>0.05);P3波幅上情绪类型主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F(1,41)=8.27,P<0.01),任务类型以及组别主效应未达到显著性水平(F(1,41)=2.48,P>0.05,F(1,41)=0.25,P>0.05);LPP波幅上情绪类型、任务类型以及组别主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F(1,41)=32.07,P<0.01;F(1,41)=8.63,P<0.01;F(1,41)=4.73,P<0.05).结论自闭特质高低分组间疼痛共情能力存在差异,且主要表现在晚期认知加工过程中.

  • 不同发病时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疼痛共情能力研究

    作者:魏格欣;杨静月;阚博;朱春燕;余凤琼;张蕾;汪凯

    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在不同发病时期疼痛共情能力状况.方法:采用经典疼痛共情范式和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探究躁狂期、抑郁期和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疼痛共情能力.结果:抑郁期、躁狂期和缓解期患者人际反应指针量表观点采择因子、想象力因子和共情性关心因子得分均低于正常人群;抑郁期患者个人痛苦因子得分显著高于躁狂期和缓解期患者.躁狂期和抑郁期患者判断中性图片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躁狂期、抑郁期和缓解期患者所需反应时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抑郁期患者判断中性图片的正确率与想象力因子、共情性关心因子存在正相关,抑郁期患者判断中性图片的正确反应时与病程存在正相关;缓解期患者对中性图片的正确反应时与个人痛苦因子得分存在正相关.结论:躁狂期、抑郁期和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情能力均受损,但不同时期受损状况不同.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处在抑郁期时,疼痛共情能力的受损情况较为突出;抑郁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疼痛共情能力受损状况受患者病程影响,患病时间越久,疼痛共情能力受损越严重.

  •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共情能力的研究

    作者:吴姗姗;朱春燕;解方舟;钟慧;莫大明;张立花;汪凯

    目的:研究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的特征.方法:纳入49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与患者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2名正常对照.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和失言识别测验(faux pas recognition)比较两组共情能力.采用疼痛共情范式比较两组疼痛共情能力.结果:①患者组在IRI-C的同情性关心因子得分小于对照组;②患者组在失言识别测验的识别失言问题、理解失言问题和失言相关问题的得分均小于对照组.③患者组判断疼痛图片和中性图片的正确率均低于对照组,判断疼痛和中性图片的反应时均大于对照组,在疼痛评级中对疼痛图片的等级评定得分低于对照组,对中性图片的等级评定两组无差异.④患者组在IRI-C的同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因子得分与病程成负相关.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降低.

  • 好人更值得怜悯?道德评价影响疼痛共情的ERP研究

    作者:李想;黄煜;罗禹;李红;时勘

    目的:探讨道德评价对疼痛共情的影响.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2(故事类型:主人公高道德表现,主人公低道德表现)×2(图片类型:疼痛,非疼痛)的被试内设计,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道德评价对疼痛共情早期成分N1、P2、N2和晚期成分P3的影响.结果:高道德故事启动下的疼痛图片比非疼痛图片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低道德故事启动下两类图片诱发的波幅差异不显著.结论:道德评价影响疼痛共情的认知加工阶段,与低道德主人公相比,被试仅对高道德主人公产生了显著的认知共情.

  • 精神障碍患者疼痛共情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吴琼;董戴凤;于伟霞;高一点;姚树桥

    临床研究发现共情缺陷与精神障碍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对精神分裂症、破坏性行为、孤独症等精神障碍疼痛共情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行回顾和分析,以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探讨不同精神障碍是否存在特征性共情神经机制异常,并对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共情研究热点

    作者:竭婧;庄梦迪;罗品超;郑希付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近年来关于共情神经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多集中在情感共情、认知共情、生理性疼痛共情等方面,而对社会痛共情、积极共情和不对称共情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由于研究范式及个体差异等原因,研究结果之间也充满着争议.未来研究可以设计更具生态效度的共情研究范式、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共情的神经机制研究、从神经机制角度探讨不同共情能力个体的特点及共情反应的调节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