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抑郁症患者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态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罗志懿;申彦丽;梁执群;孙燕;张克让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态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巴瑞特冲动量表中文版(BIS- 11)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334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冲动性总分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4)”显著负相关(r=-0.134,-0.112;P<0.05);运动冲动性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4)”显著负相关(r=-0.175,-0.168;P<0.01).运动冲动性对“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4)”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244,F=5.524,R2=0.217,F=4.407,P=0.001).结论 冲动性人格特征对自杀态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 某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人格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马东云;李妮娜;郭瑶;牟文静;吴继霞

    目的:探讨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冲动性人格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法来探讨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冲动性人格特征,采用IGT测验比较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的风险决策能力,并使用Stroop范式比较二者在反应时上的差异.结果 :①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41.2%,其中男生占成瘾人数的68.1%,女生占比31.②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人格得分高于对照组(t=9.014,P<0.01);③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在认知风.险决策能力方面有差异,成瘾组的IGT成绩从第三阶段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t=-6.613,-5.449,-4.020;P<0.01);④stroop范式结果显示,在stroop反应时中,网络成瘾组的大学生的反应时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的反应时(t=2.213,P<0.05);⑤运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对网络成瘾都具有正向预测的作用.结论 :网络成瘾与冲动性人格特征和认知功能有关,运动冲动性和认知冲动性对网络成瘾都具有正向预测的作用.

  • 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的关系

    作者:安静;黄悦勤;童永胜;李献云;杨甫德

    目的:探讨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为预防自杀提出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和山东的城乡居民共1172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和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量表(BIS)来了解被试的自杀意念、自杀倾向和冲动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的关系.采用Bootstrap程序对自杀意念在冲动性人格与自杀倾向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居民忧郁时的自杀意念率是18.1%.BSI-CV得分与BIS得分呈正相关(r=0.14、0.15,均P<0.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自杀意念在冲动性与自杀倾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6%.结论:冲动性人格特质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杀意念,进而影响自杀倾向,因此有必要对高冲动性和自杀意念强的个体予以关注,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与冲动性、攻击性人格关系的研究

    作者:夏春梅;黄澜;刘倩;王冬梅;杨昕蕾;于志梅

    目的 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冲动性、攻击性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Ba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攻击性人格量表对16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得分高于常模(P<0.01);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言语攻击、愤怒攻击、敌意攻击、自我攻击得分高于心理健康患者(P<0.01或P<0.05);行动性冲动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呈正相关,言语攻击与SCL总分呈正相关,敌意攻击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呈正相关,自我攻击与精神病性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冲动性、攻击性人格特征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建议帮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和人格弱点,调整应对方式,促进其心理健康.

  • 335例男性甲基苯丙胺使用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杨铖;刘丽华;陆晓姿;苟作诗;杨成斌;王涛;郝伟

    目的:甲基苯丙胺的使用可以导致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病性症状,通过探索影响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出现幻觉妄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干预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至2016年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收治的335名男性戒毒学员,根据受试者是否曾在使用物质期间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而分为两组,评估其人口学情况、甲基苯丙胺使用情况等,并用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评估其冲动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使用者年龄较小、未婚与精神病性症状相关;曾出现症状组的首次吸毒年龄(t=4.32,P<0.01)较小;曾出现症状组BIS-11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都较高(P<0.01),脱毒前30天平均每天用量较无症状组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未婚[OR=3.94,95%可信区间(C1)2.12 ~7.30]、脱毒前30天平均吸食天数较高者(OR=1.02,95% CI 1.00 ~ 1.04)及BIS-11量表总分较高(OR =2.08,95% CI 1.30~3.33),为精神病性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者年龄小、未婚、首次吸毒年龄小、吸食量大、BIS-11量表得分较高是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因素,在临床上对未婚、吸食毒品频繁且BIS-11量表得分高的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应注意评估精神状况.

  •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心理健康与冲动性人格关系研究

    作者:于志梅;王冬梅;王恂;王淑慧;夏春梅

    目的:评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冲动性人格水平,初步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冲动性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选取的16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评工具包括一般资料、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SCSQ )、冲动型人格量表(BIS)、生活事件量表(LES)。通过t检验、χ2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评分明显高于常模;心理问题组患者计划性冲动总分、躯体性冲动得分和认知行为冲动得分明显高于心理健康组患者得分;心理问题组患者消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组患者得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计划性冲动与敌对、精神病性、附加及SCL总分呈正相关;躯体性冲动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附加及SCL总分呈正相关;认知行为冲动与各因子无相关。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计划性冲动和躯体性冲动人格特征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 初中生冲动性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舒二利;邓云龙;袁洪;管冰清

    目的 研究初中生冲动性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对409名初中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冲动性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结果 男生和女生在注意冲动性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20.56±3.60)分,(19.63±3.07)分,P<0.01].初一与初三年级在注意及运动冲动性得分有显著性差异[(20.58±3.47)分,(19.63±3.46)分,P<0.05;(20.31±4.37)分,(21.75±4.00)分,P<0.0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注意、缺少计划及冲动性总分负相关(r=-0.23~-0.33,P<0.01).父母拒绝、否认与冲动性人格各因子和总分正相关(r=0.23~0.33,P<0.01).父母惩罚、严厉与运动和冲动性总分正相关(r=0.22~0.26,P<0.01).父母过分干涉、保护与运动冲动性正相关(r=0.23~0.34,P<0.01).母亲惩罚、严厉与注意冲动性正相关(r=0.22,P<0.01).父亲过分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与冲动性总分正相关(r=0.23;0.2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注意、运动、缺少计划冲动性及冲动性总分的解释分别为12%、14%、15%和19%.结论 初中生的冲动性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对冲动性人格的形成具有预测作用.

  • 小学生冲动性人格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

    作者:朱相华;陈巧真;乔娟;梁光利;左晓伟;王成东;李娇

    目的 研究受虐待小学生冲动性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冲动性人格和受虐待情况.结果 受虐待者的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均高于未受虐待者[冲动性总分(40.39±10.68)分vs(30.34±10.26)分,t =5.96,P <0.01],男生的动机冲动性明显高于女生[(28.98±14.42)分vs(24.46±11.52)分,t =2.28,P <0.05].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虐待总分与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呈正相关(r =0.337~0.514,P <0.01),忽视与冲动性人格所有因子和总分呈正相关(r =0.187~0.419,P <0.05或P <0.01),性虐待仅与动机冲动性呈正相关(r =0.192,P <0.05).情感虐待对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85~0.395,t =1.975~5.589, P <0.05或P <0.01),忽视对无计划冲动性、注意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272~0.294,t =3.037~3.756,P <0.01),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对动机冲动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213,t =3.025,P <0.01;Beta值=0.157,t =2.441,P <0.05).结论 小学生的冲动性人格与受虐待经历有关,儿童虐待对冲动性人格的形成具有预测作用.

  • 品行障碍青少年冲动性人格在抑郁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陈益专;唐海波;蒲唯丹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青少年的冲动性人格在抑郁与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攻击量表(AQ)、Barratt冲动量表(BIS-11)对45名品行障碍青少年和63名健康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品行障碍患者的抑郁、冲动人格和攻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在品行障碍组中抑郁、冲动性人格与攻击呈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表明品行障碍组中冲动性人格在抑郁与攻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健康对照组中该中介作用不存在.结论:品行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可能对攻击没有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冲动性人格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攻击行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