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扩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技术评价经阴道分娩初产妇肛提肌损伤

    作者:崔璨;李娜;程悦;赵玉娇;吴彦洪;尹建忠;沈文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 DTI)和纤维束示踪技术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肛提肌损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及盆腔器官脱垂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经阴道自然分娩后6个月初产妇50名(观察组),无症状未孕未产志愿者33名(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受试者行盆底横断面、冠状面FSE T2 WI MR及DTI检查。对DTI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肛提肌各分支(耻骨内脏肌、髂尾肌)的3D肌肉纤维束图像,并评价其纤维示踪的精确性,对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纤维束示踪图像者测量其各向异性分数( FA)、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应用FSE T2 WI MRI影像评价产妇肛提肌损伤情况,并将其分为耻骨内脏肌无损伤组、耻骨内脏肌损伤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无损伤组及损伤组间FA、ADC值的差异。结果2组受试者均获得较为精确的耻骨内脏肌3D肌肉纤维束图像及对应的FA及ADC值,而髂尾肌3D肌肉纤维束图像均不精确。12例(24.0%,12/50)产妇存在耻骨内脏肌损伤,其中9例表现为单侧部分缺损,3例表现为双侧萎缩;4例(8.0%,4/50)产妇存在髂尾肌损伤,均表现为单侧部分缺损。对照组未发现肛提肌损伤。对照组、耻骨内脏肌无损伤组和损伤组耻骨内脏肌的FA值分别为0.49±0.08、0.52±0.11、0.53±0.13,ADC值分别为(1.79±0.29)×10-3 mm2/s、(1.75±0.34)×10-3 mm2/s、(1.93±0.35)×10-3 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1.217、1.747, P值均>0.05)。结论 DTI纤维束成像能够3D显示耻骨内脏肌纤维束结构,但髂尾肌的显示较为困难。目前DTI尚不能准确定量诊断肛提肌损伤情况。

  • 执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及新产程标准后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

    作者:杨丽;周莉;范玲

    目的 分析执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及新产程标准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2013年(执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和2014年(执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及新产程标准)每年第四季度住院分娩病例,共11 814例.对这些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及指征、母婴分娩结局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2年至2014年,每年第四季度剖宫产率分别为46.4% (1 502/3 235)、40.4%(1 524/3 770)和33.5%(1 612/4 809),产房中转剖宫产率分别为10.9% (212/1 945)、7.8%(189/2 435)和6.1%(208/3 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8.312和39.765,P值均<0.05).2014年第四季度阴道助产比例[4.9% (237/4 809)]较前2年同期[分别为3.4%(108/3 235)和3.5% (131/3 770)]上升(x2=17.041,P<0.05).3年同期以瘢痕子宫、多胎、孕妇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为指征的剖官产比例逐年递增,以巨大儿、骨盆狭窄、社会因素、高龄初产、脐带缠绕、珍贵儿和高度近视为指征的剖官产病例逐年递减(P值均< 0.05).2014年第四季度以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头盆不称、官内感染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较201 3年同期降低(P值均<0.05).3年同期分娩结局比较,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2014年第四季度新生儿生后转儿科比例下降[2012年至2014年分别为12.0%(388/3 235)、13.7% (516/3 770)和10.2%(491/4 809),x2=24.681,P<0.05]. 结论 执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及新产程标准后,通过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有效降低.

  • 产程管理新模式下总产程超过24小时孕妇的分娩结局探讨

    作者:申南;范玲

    目的 探讨产程管理新模式下总产程超过24 h孕妇的分娩结局. 方法 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孕妇中,足月分娩、单胎妊娠、活产、且按“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进行产程管理的孕妇共3 991例,其中85例初产妇总产程超过24 h,包括80例终阴道分娩(研究组),5例中转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组);从总产程不足24 h且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中,随机选择160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的基本情况、分娩情况和围产儿情况;比较研究组与剖宫产组母儿情况;比较研究组不同特点孕妇的产程时长.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第一产程[25.7(23.8~26.8)与10.4(5.9~13.9)h]、第二产程[1.4(0.6~1.8)与0.8(0.4~1.0) h]、第三产程[(0.14(0.08~0.17)与0.11 (0.07~0.13)h]、总产程[27.2(24.9~26.8)与10.4 (5.9~14.0)h]比较,研究组时长均较长(Z值分别为12.525、4.359、3.528和12.588,P值均< 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娩干预[97.5%(78/80)与32.5%(52/160)]、分娩镇痛[42.5%(34/80)与11.9%(1 9/160)]、产时发热[18.8%(15/80)与5.6%(9/160)]、会阴侧切[50.0%(40/80)与25.6%(41/160)]、阴道助产[26.3% (21/80)与10.0%(16/160)]、宫颈裂伤[15.0%(12/80)与3.1%(5/160)]、产后出血[32.5%(26/80)与8.1%(13/160)]的比例比较,研究组均较高(x2值分别为90.764、29.071、10.208、14 172、10.800、11.427和23.284,P值均<0.01).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对照组[(3 542±388)与(3 431±368)g,t=2.162,P=0.032],但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研究组(20例)与剖宫产组产后出血、产时发热及新生儿转NICU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研究组中发生产后出血、阴道助产、会阴侧切者,第二产程时长均长于无上述情况者[分别为1.8(0.9~3.1)与1.2(0.5~1.5)h、2.0(0.8~3.4)与1.2(0.5~1.6)h、1.7(0.6~2.6)与1.1 (0.5~1.5)h,Z值分别为2.168、2.756和1.891,P值均<0.05]. 结论 产程管理新模式下,总产程超过24 h的产妇有阴道分娩的可能,与总产程不足24 h的阴道分娩产妇比较,不增加新生儿病率,但会增加会阴侧切、阴道助产、产后出血的概率.

  • 新产程标准及其助产模式对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闫思思;肖玲

    目的:分析新产程标准及其助产模式对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房试产且按新产程标准及其护理模式分娩的3014例产妇为研究组,并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按旧产程标准(Friedman产程标准)分娩的3234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产钳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等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及产钳适应证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产钳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39%(253/3014)、0.96%(29/3014)与9.92%(321/3234)、1.48%(48/3234),χ2值分别为25.311和5.361,P值分别为0.005和0.012]。研究组产后出血、产时发热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6.80%(205/3014)、4.25%(128/3014)、3.25%(98/3014)与6.65%(215/3234)、4.02%(130/3234)、3.12%(101/323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480、8.971和0.867,P值分别为0.087、0.500和0.352)。研究组因胎儿窘迫、缩短第二产程、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而实行产钳助产术的比例分别为82.61%(209/253)、14.62%(37/253)、1.19%(3/253)和1.58%(4/253),与对照组[分别为66.36%(213/321)、23.05%(74/321)、5.61%(18/321)和4.98%(16/3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90、2.551、2.813和2.216,P值均<0.01)。结论新产程标准及其护理模式使产妇增加试产机会,降低中转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且未明显增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分娩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胎儿Holter监测及胎心率量化参数在产程中的应用

    作者:田宁;陈奕;范玲;闫亭亭;张松

    目的 探讨产时胎儿Holter监测参数,包括胎儿心率短变异(short-term variation,STV)、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加速力(acceleration capacity,AC)的特征及其与高危因素及胎儿窘迫的关系. 方法 2014年6月1日至201 5年8月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且有产时完整胎儿Holter监测资料者共64例,按照是否合并高危因素(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和胎儿生长受限)分为高危组(n=37)和低危组(n=27),按照是否可疑胎儿窘迫分为可疑窘迫组(n=22)和正常组(n=42).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产程时期STV、DC、AC值的差异. 结果 (1)高危组和低危组及组内不同产程间比较:潜伏期、活跃期和第二产程低危组STV分别为(8.3±3.2)、(8.8±2.9)和(10.5±3.3)ms,与高危组[分别为(8.7±2.3)、(9.5±2.9)和(10.7±2.7) 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低危组DC分别为(2.1±0.8)、(2.3±0.8)和(3.3±1.2) ms,与高危组[分别为(2.3±0.7)、(2.6±0.7)和(3.8±1.3)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危组AC分别为(1.9±0.8)、(2.2±0.8)和(3.2±1.3) ms,与高危组[分别为(2.1±0.7)、(2.6±0.8)和(3.6±1.2)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D值均>0.05).低危组内各产程S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组STV在第二产程大于潜伏期(q=-1.288,JP<0.05);低危组和高危组DC、AC在第二产程均大于潜伏期和活跃期(P值均< 0.05).产程中DC与AC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r=0.985,P=0.000).(2)可疑窘迫组与正常组及组内不同产程间比较:正常组STV、DC、AC在第二产程分别为(11.1±2.4)、(3.9±1.2)和(3.7±1.2)ms,大于潜伏期[分别为(9.2±2.8)、(2.3±0.7)和(2.1±0.7) ms](q值分别为-1.000、-7.656和-6.573)和活跃期[分别为(9.6±2.6)、(2.5±0.7)和(2.4±0.8)ms](q值分别为-1.449、-7.407和5.909),可疑窘迫组STV、DC、AC在第二产程均大于潜伏期[分别为(9.7±3.7)与(7.4±2.3)、(3.0±1.3)与(2.0±0.7)、(2.9±1.2)与(1.8±0.7) ms,q值分别为-0.915、-2.986和-1.9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胎儿Holter监测可得到代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STV、DC、AC,其与胎儿窘迫相关,但暂未发现与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胎儿生长受限相关.

  • 产程图的研究历程

    作者:孟璐璐;苏秀娟;花静;段涛

    20世纪30年代,Wolf首次提出产程图,到20世纪50年代Friedman确立经典的应用模型,再到过去的10多年里张军对既有产程图的改进.本文回顾分析产程图研究的3个主要阶段,即产程图模型的首次提出阶段、Friedman经典产程图阶段、张氏产程图阶段,介绍每个阶段的研究背景、人口学特征及临床应用情况.同时,综合国内近期研究进展以展望新的产程图研究与应用的方向,并针对目前的国情探讨产程图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

  • 作者:

    关键词:
  • 43例产道血肿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顾丽萍

    目的:探讨产道血肿形成的原因、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发生的产道血肿的经阴道分娩产妇43例,并对其从发病因素、发现时间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除自身单纯凝血功能障碍外,产道血肿发生因素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会阴炎症水肿、合并产道裂伤、孕周<37周者、低体重婴儿、臀牵引助产、妊娠合并胆汁瘀积综合征(ICP).P值均<0.01.血肿易发生于产后2 h内;发生在左侧阴道壁者多.结论:产前应重视妊娠合并症的防治,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以防止血肿发生.

    关键词: 产道 血肿 观察
  • 产道血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王微晶;田丹;宋娜娜

    产道血肿是指产时产道血管损伤或断裂而皮肤或黏膜相对完整,血液在局部积聚并形成血肿,常见的部位为阴道,也包括子宫下段、宫颈、阴道、会阴等部位.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产后出血,继发贫血、感染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J].现将血肿发生原因及处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产道 血肿 原因 处理
  • 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作者:钱夏柳;詹泽森;覃惠凤

    目的 探讨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处理产程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实施新产程标准的709例初产妇为研究组,以2014年1-8月本院实施传统产程标准的819例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Apgar评分异常、脐动脉血气pH值<7.0、羊水粪染)发生率、产程时间;观察研究组中传统产程标准诊断为产程曲线异常初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1 min Apgar评分异常发生率、脐动脉血气pH值<7.0发生率、羊水粪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 min Apgar评分均无异常;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按传统产程标准诊断为潜伏期延长(>16 h)、活跃期延长(>8 h)、第二产程延长(>2 h)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分别为45.8%(11/24)、69.2%(9/13)、84.1%(37/44).结论 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处理产程,能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不增加产后出血、产钳助产、新生儿不良结局等风险.

  • 肺部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足月儿出生后2日内肺液清除状态的价值研究

    作者:梁雅琴;林晓;余蓉蓉;李泽阳;盛安群;史壹雄;钱燕

    目的 利用肺部超声(LUS)观察经阴道产和剖宫产足月儿出后2 d内肺液清除过程,以期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5-11-13至2016-04-10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将新生儿分为经阴道产组(23例)和剖宫产组(27例);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TTN),将其分为TTN组(8例)和非TTN组(42例).收集新生儿一般资料,分别于出生时(出生6 h内)、出生后第1天(6~24 h)、出生后第2天(24~48 h)进行LUS检查,根据LUS视野内B线的量及密集程度,将LUS检查结果分为Ⅰ ~ Ⅳ级,其中Ⅰ ~ Ⅲ级定义为异常,Ⅳ级定义为正常.结果 剖宫产组胎龄小于经阴道产组,母亲分娩时接受麻醉率、双胎妊娠率大于经阴道产组(P<0.05).TTN组5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TTN组,出生时接受呼吸支持治疗率、出生后接受呼吸支持治疗率高于非TTN组(P<0.05).经阴道产组与剖宫产组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2天LUS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出生时LUS异常率高于经阴道产组(P<0.05);经阴道产组与剖宫产组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产组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低于本组出生时(P<0.05);剖宫产组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低于本组出生时,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低于本组出生后第1天(P<0.05).TTN组与非TTN组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LU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N组出生后第2天LUS分级差于非TTN组(P<0.05).TTN组与非TTN组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LUS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N组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高于非TTN组(P<0.05).结论 与经阴道产新生儿相比,剖宫产新生儿的肺液清除在出生后6 h内存在障碍,但此差异在出生后6~24 h即消失.LUS可以动态观察新生儿肺液清除过程,可指导临床呼吸支持治疗,值得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推广应用.

  •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产程时限研究

    作者:姜海利;王欣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 VBAC)的产程时限,以明确VBAC的评估和监测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 TOLAC)产妇75例,其中经阴道成功分娩70例(VBAC,93.3%),经阴道试产失败后再次行剖宫产5例(6.7%)。根据前次剖宫产时机,将70例VBAC产妇分为试产后剖宫产组(n=23)和择期剖宫产组(n=47),并记录其产程。结果择期剖宫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试产后剖宫产组,产次少于试产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孕次、孕前BMI、产前BMI、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及胎膜早破、合并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阴道分娩史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阴道分娩史足月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阿氏评分及产褥感染、胎儿窘迫、羊水Ⅲ度、新生儿患病、产钳助产、产后出血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次分娩是否试产对VBAC产妇的产程时限和妊娠结局无影响,产程的持续进展是阴道成功分娩的关键,对于产程停滞或有相关表现患者,应再次充分评估风险,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子宫破裂风险。

  • 产道深部血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严维高;毛怀英;凌美仙;王小玲;景国秀

    目的:探讨产道深部血肿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产道深部血肿32例(含外院转入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后窟窿及侧窟窿血肿12例,坐骨直肠窝血肿9例、膀胱侧窝血肿9例(左7例、右2例)、阔韧带血肿2例,我院产道深部血肿发生率1.86‰,绝大多数发生于不恰当的产程处理、阴道助产的初产妇,血肿2 h内发现者12例(37.50%),失血量多达3 200 ml.根据血肿大小、位置、局部特点、有无继续出血倾向,结合患者全身状况综合考虑处理措施.结论:产道深部血肿临床不少见,早期易被忽视,处理棘手,应引起临床重视和加强预防.

  • 产道血肿的防治(附36例临床分析)

    作者:金瑞玲;张雪芹;郭学励

    目的通过对产道血肿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正确掌握会阴裂伤及会阴切口缝合术.方法对我科近几年来36例产道血肿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后壁及会阴切口顶端易发生血肿.结论熟悉盆底解剖及血管分布和走向,寻找出血点,给予缝扎,才能达到彻底止血,减少产道血肿的发生.

    关键词: 产道 血肿 缝扎
  • 电磁跟踪定位器用于产程监测的可行性

    作者:欧伟光;刘高超;陆尧胜;韩玉琪

    目的:研究电磁跟踪定位器应用于产程监测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方法:研究分娩参数特性和产道结构特点,对比分析主流的5种空间定位技术,并模拟产房环境实验检验电磁跟踪定位器的测量精度.结果:电磁跟踪定位器无视线遮挡限制、传感器尺寸小,在产程监测中优于其它空间定位技术;在其工作范围内,测量精度达毫米级,可满足产程中多目标、多参数同步测量的要求.结论:电磁跟踪定位器工作范围、精度、准确度和易操作性可胜任产程监测和分娩监护,使用安全、可靠、方便.

  • 孕妇产道B群链球菌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陈黔

    目的:分析孕妇产道B群链球菌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本院门诊和住院孕妇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分步培养、鉴定.结果:150例待产孕妇检出B群链球菌29株,阳性率为19.3%,D群链球菌9株,阳性率6.0%,草绿色链球菌27株,检出率18.0%.结论:孕妇B群链球菌的检出,对产妇和婴幼儿的医学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20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作者:李成红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6月120例发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结论:产后2 h严密观察,尽早发现产后出血,有出血倾向及早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 36例产道血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雪芹;金瑞玲

    目的通过对产道血肿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正确掌握会阴裂伤及会阴切口缝合术.方法对我科近几年来36例产道血肿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后壁及会阴切口顶端易发生血肿.结论熟悉盆底解剖及血管分布和走向,寻找出血点,给予缝扎,才能达到彻底止血,减少产道血肿的发生.

    关键词: 产道 血肿 缝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