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顾建华;王广义;吕国悦;孟宪瑛;刘光伟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胃癌细胞增殖效果.方法:采用MTT法观察AG在不同时间点对MFC细胞增殖的影响,Greiss反应法检测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应用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计数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iNOS阳性率,并分析其与AG抑瘤效应的关系.结果:1)在0.1~100mmol/L浓度下,AG对MFC细胞生长抑制率与0.001 mmol/L AG比较,P<0.01;AG对MFC细胞合成N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0 mmol/L AG比较,P<0.01),但其作用并不呈时间依赖性.2)大、中、小剂量AG对小鼠胃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2.9%、47.1%和35.3%.MVD阳性率AG大、AG中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OS阳性率AG大、AG中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G在体外通过阻断NO途径显著抑制MFC胃癌细胞的生长,在体内明显抑制小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肿瘤组织中iNOS表达,并且能显著降低MVD.

  • E-钙黏附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变化及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作者:汪泳;刘昕;朱任之;杨树琛;张建刚;钱震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3例胃癌组织的E-cadherin 和 MMP-2的表达情况,20例胃良性病变手术病例作对照.结果:正常胃黏膜E-cadherin 呈强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E-cadherin 表达率明显减低,阳性表达率为16.9%(14/83);E-cadherin 表达减低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浸润型生长、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无关.MMP-2在正常胃黏膜中呈阴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78.3%(65/83);MMP-2表达强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浸润型生长、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无关.E-cadherin与MMP-2的表达调控呈负相关,两者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E-cadherin 的表达下调和 MMP-2表达上调与胃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判断.

  • 胃癌组织中层连接蛋白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宁菊;王燕

    目的:探讨层连接蛋白受体(LN-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4年5月1日~1998年9月30日经病理诊断明确、随访资料完整的65例胃癌组织标本、31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N-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特征、预后间的关系.结果:胃癌中LN R阳性表达率为38.5%(25/65),阳性细胞表达产物主要见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9.7%(3/31),两者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胃癌组织中LN-R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大小、大体形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06、0.008、0.001、0.009及0.001;阳性表达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阴性者,P值分别为0.046及0.0079.结论:1)胃癌组织中存在着LN-R蛋白高表达现象.2)LN-R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肿块越大、浸润深度越深、临床分期越晚,LN-R蛋白表达水平越高;LN-R可作为判断胃癌细胞侵袭转移力的指标,其表达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

  • 共刺激分子B7和CD28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

    作者:迟小伟;张玲;刘杰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表达阳性的T细胞数量和患者胃癌组织细胞表面B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胃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阳性T细胞与胃癌患者组织细胞B7分子的表达,并与胃良性疾病患者和正常人作比较.结果:胃癌患者CD28阳性的T细胞数为(38.18±5.83)%,明显低于对照组(52.99±4.75)%,f=11.05,P=0.03.胃癌患者组织细胞表面B7表达水平为(50.60±7.48)%,低于对照组(64.51±5.93)%,P=0.04.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低表达CD28分子,胃癌细胞低表达B7分子,从而影响B7-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地清除肿瘤.

  • 胃癌组织中HSP70与Cyclin D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秦军;李敏;孙丽娟;朱铭;秦艳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 protein 70,HSP70)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与SP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组织中HSP70与Cyclin D1的表达.结果:HSP70与Cyclin D1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随病变的进展而升高.HSP70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9%(12/28)、57.1%(24/42)、64.3%(9/19)和77.1%(37/48),其中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与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2/28)、19.0%(8/48)、35.7%(5/14)和52.1%(25/48),其中不典型增生、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受检胃癌组织中,HSP70与Cyclin D1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HSP70与Cyclin D1过度表达,在胃癌的产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基质金属蛋白酶-7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军;阎丽平;相丽;冯健;罗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因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P-7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MP-7基因的表达.结果:30例胃癌组织中有23例表达MMP-7基因,阳性率为76.7%,相应的30例癌旁组织均未检测到MMP-7基因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MMP-7基因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97,P<0.001.结论:胃癌组织中MMP-7基因具有高表达率,且表达具有高度肿瘤特异性,提示MMP-7在胃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p27Kip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万美珍;陈玉芳;朱友群

    目的:研究p2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20例胃良性病变标本及62例胃癌组织p2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p27在胃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100%(20/20),而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41.9%(26/62),p27在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的阳性表达在未累及浆膜及淋巴结未转移者显著高于累及或穿透浆膜及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p27参与胃癌的进展,可能是一个预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Forskolin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祥;张岭漪;赵世义;马力

    目的:探讨毛喉萜(Forskolin)的抗胃癌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克隆形成法观察Forskolin对SGC-7901细胞的作用,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对rasp21、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Forskolin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经Forskolin处理细胞3 d后,rasp21、p53蛋白表达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Forskolin能明显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与降低rasp21、p53蛋白表达有关.

  • 胃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吴俊东;黄文河;陈声发;黄棉生;庄业忠;刘东举

    目的:研究胃黏液腺癌(mucous gastric carcinoma,MGC)和非黏液腺癌(non-MGC)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对425例胃癌中37例MGC与388例non-MGC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GC的肿瘤直径(9±5.1)cm大于non-MGC的(7±4.3)cm,浸润性更强(BorrmannⅢ+Ⅳ型:MGC为92%、34/37,nonMGC为62%、241/388),更易浸润浆膜(T3+T4:MGC为86%、32/37,non-MGC为68%、264/388),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N1+N2:MGC为95%、35/37,non-MGC为81%、314/388)和腹膜转移(MGC为24%、9/37,non-MGC为11%、43/388);MGC中晚期患者比例高(Ⅲ+Ⅳ:MGC为92%、34/37,non-MGC为69%、268/388),根治性切除率低(MGC为62%、23/37,non-MGC为78%、303/388),1、2、5年生存率(MGC为55.2%、32.3%和22.7%,non-MGC为75.7%、67.1%和31.4%)也低.结论:MGC预后差,与确诊时病例更多处于中晚期以及其浸润力更强、更易发生腹膜播散、根治性切除率低有关.

  • 胃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

    作者:赵军;黄士勇;于恩达

    目的:探讨 E-钙粘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研究 87 例胃癌组织中 E-钙粘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组织及其良性病变中,E-钙粘蛋白都表达在细胞膜上.87 例胃癌标本中 58 例(66.7%,58/87)呈异常表达.E-钙粘蛋白异常表达在弥漫型胃癌(95.8%,23/24)和混合型胃癌(91.7%,11/12)较肠型胃癌(47.1%,24/51)显著增高,P<0.01;印戒细胞癌(85.7%,12/14)和未分化癌(87.5%,14/16)较腺癌(56.1%,32/57)显著增高,P<0.01.E-钙粘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浸润范围(P<0.01)和淋巴结转移(P<0.05)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由 E-钙粘蛋白介导的细胞间黏附作用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癌组织中表达异常是胃癌重要的恶性生物学特征.正常 E-钙粘蛋白表达的丧失可能成为胃癌恶性程度的一种生物学指标.

  • 胃癌合并慢性病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膜表面CD35和CD58的表达

    作者:毛明辉;贺振新;龚惠芸;赵保民;徐振明;雷晴峰;张芬芳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对正常人和胃癌伴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cliseasis, ACD)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CD35和CD58水平,红细胞酵母花环法测定RBC-C3bRR和RBC-ICR,聚乙醇沉淀比浊法测定CIC,流式细胞术测定CD2.结果:胃癌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RBC-C3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BC-I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58虽然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C测定结果均正常.结论:胃癌患者RBC-C3b、CD35和CD58水平下降与胃癌患者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因子有直接关系.但CD58无统计学意义.

  • 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宋林杰;李晓冰;汪运山

    腹腔播散是进展期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由于目前尚没有标准的检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方法,故大部分腹腔微转移的胃癌患者难以得到临床诊断.应用腹腔灌洗细胞学(PLC)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IFCCs)的结果与腹腔镜检查结果相似,但是腹腔镜结合PLC可增加检查的敏感性.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腹腔灌洗液(PLF)中IFCCs肿瘤标志,IFCCs预测胃癌复发的阳性预报值为91%,特异性为97%.应用免疫组化检测IFCCs是一个有效的、独立的预测胃癌生存期的阴性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LF中CEA水平是预测腹腔播散的指标,其诊断腹腔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5.8%和90.8%.应用PLF进行分子诊断的敏感性优于PLC、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是一种新的诊断腹腔灌洗液中IFCCs的方法,基于靶基因的RT-PCR方法可用于检测腹腔微转移的肿瘤分子标志.在IFCCs中表达的这些分子标志还可用于腹腔微转移治疗.存在IFCCs的胃癌患者的预后很差,无论应用哪种方法预测腹腔微转移都是困难的,但术前均应进行IFCCs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 胃癌组织MUC黏蛋白表达及其与胃癌分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亚男;姜懿凌;罗阳

    目的:阐述黏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变化的临床病理意义,探讨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在研究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发病机制方面的意义.方法:通过Pubmed文献检索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信息资源系统,选择了43篇研究文献,内容涉及黏蛋白的研究概况,黏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变化以及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的新研究进展.结果:黏蛋白MUC1、MUC5AC、MUC6在正常胃黏膜中呈强阳性表达而MUC2则不表达.在正常胃黏膜向肠上皮化生、胃癌演进过程中,MUC1、MUC5AC、MUC6表达呈下调趋势而MUC2表达上调.以黏蛋白为标记可对胃癌进行重新分型,弥补了Lauren分型的不足.结论:黏蛋白MUC质和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胃上皮细胞癌变的情况.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潜在的分子机制.

  • AFP阳性胃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玉环;汪运山;胡安拉

    AFP阳性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APGC)发病率文献统计占胃癌的5.1%~15%.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普通型胃癌有较大不同,更易发生肝转移和早期淋巴道转移,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了解APGC高侵袭性的分子作用机制对于今后制定出新的诊断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APF的升高与APGC的高侵袭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APG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AFP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c-Met)等与肿瘤侵袭性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APGC中AT motif binding factor1(ATBF1)等抑癌基因表达水平低于普通型胃癌.这些基因和其他目前尚未明确的因素可能共同参与了APGC高侵袭性的分子作用机制.APGC治疗首选胃癌根治术,无法切除的转移灶,应积极给予化疗等综合措施治疗,但仍有待发现更新的APGC综合治疗模式.总结了APGC的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特点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

  • agat基因差异性表达及其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和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张晖;王宝贵;梁寒

    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AGAT),由肿瘤抑制基因agat编码,能够修复甲基亚硝脲(MNU)等烷化剂造成的损伤,减少肿瘤的发生.然而,当agat基因因其启动子CpG岛发生异常甲基化导致其基因沉默(gene scilencing)时,agat不能正常表达,细胞中AGAT活性降低,DNA受到烷化剂的作用,发生G:C-A:C突变,进而引起肿瘤的发生、进展.另一方面,肿瘤细胞中AGAT活性较高时,将对同为重要化疗药物的烷化剂产生耐药性.综述近年来胃癌组织中agat基因异常甲基化及其在胃癌发生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进展期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树突状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万美珍;徐建忠;史永娟;陈玉芳;汪美华;潘跃东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浸润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标本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表达及其与DCs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67.74%(21/31),对照组为19.35(6/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淋巴结转移组COX-2表达率为91.67%,无淋巴结转移组COX-2表达率为52.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淋巴结转移组DCs的浸润数量为9.50±2.28,无淋巴结转移组DCs的浸润数量为7.53±2.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与胃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肿瘤的分化无关,P>0.05;DCs低浸润组的COX-2阳性表达率为88.24%,DCs高浸润组的COX-2阳性表达率为4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胃癌中COX-2表达与DCs浸润与胃癌的预后有关,并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 胃癌组织中MDR和MGMT基因表达及其相关意义

    作者:段家华;曾桃英;孙幼芳;王君;刘莉敏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yhyltransferase,MGMT )基因的表达,探讨MDR、MGMT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在胃癌组织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加强型原位杂交技术通过核酸探针对76例胃癌组织进行MDR、MGMT基因检测,同时应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76例胃癌组织中MDR基因阳性表达率为68.4%,积分吸光度为351.5±121.4,分别高于正常组织(40.0%,168.4±68.8);MGMT阳性表达率为40.8%,积分吸光度为161.4±78.84,分别低于正常组织(60.4%,332.9±118.2).生存时间5年以下组 MDR和MGMT基因表达分别高于5年以上组,rs分别为0.250和0.287,P值分别为0.010和0.008;白细胞计数>3×109 L-1组MGMT基因表达高于<3×109 L-1组,rs=0.354,P=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MDR基因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rs=0.280,P=0.004;术前化疗组MDR表达明显高于未化疗组,rs=0.300,P=0.002.结论:胃癌组织存在原发性和获得性MDR基因耐药的双重性,而MGMT基因主要是原发性,两种基因表达可能是2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在胃癌预后和骨髓抑制的判断上有一定意义.

  • NF-κB p65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作者:桑荣霞;孙逊;张晓岚;刘立桩;韩占波

    目的:探讨NF-κB p65(RelA)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4例胃癌、正常组织标本中RelA和uPA表达情况,并检测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elA在胃癌和正常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3.13%(34/64)和7.81%(5/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uPA阳性率在上述两者分别为59.38%(38/64)和12.50%(8/64),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elA和uPA的表达水平在胃癌(rs=0.950,P=0.050)及正常组织(rs=0.962,P=0.038)中呈显著正相关.RelA和uPA在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较晚、肿瘤长径>5 cm和低分化腺癌中表达较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的表达率与性别、年龄及胃癌部位无关.结论:NF-κB在人胃癌组织中与正常组织相比是超表达的,其靶基因uPA也被上调.

  • 端粒酶和p53及PCNA蛋白过度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王旭霞;王景杰;刘震雄;黄裕新;闻勤生;张少玲

    目的:观察端粒酶活性、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分化、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法检测58例胃癌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0例胃癌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p53和PCNA的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89%(49/55)、77.5%(31/40)和80%(32/40);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11.4%(4/35)、8.5%(3/35)和14.2%(5/35),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6;胃癌不同分期及分化程度之间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4 1和0.085 2,而且端粒酶活性与p53、PCNA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85 9.结论:端粒酶活化、p53和PCNA表达均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端粒酶、p53和PCNA在胃癌分化、浸润中各自起着独立的作用;端粒酶、p53和PCNA同时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

  • 贲门癌患者肿瘤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艾军;单保恩;梁索源;周绍辉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能否代替肿瘤细胞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以指导不能行肿瘤细胞化疗药敏检测患者的临床化疗.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28例贲门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9种临床常用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贲门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敏试验对9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500~1.000.两种细胞药敏试验对5-FU、DDP、CBP、MTX、Vp 16、CTX和THP敏感,对ADM不敏感.结论:贲门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药敏检测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28 条记录 5/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