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用中藏药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的筛选实验

    作者:宗玉英;欧阳嘉慧;陈超扬;车镇涛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目前结核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杆菌对常用抗结核药形成了抗药性.近几年,应用传统中药治疗结核病和体外抑制结核菌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了找出抗结核活性较强的天然药,本研究对常用中草药、藏药以及部分有关化合物共277种(不同品种或不同提取部位)药物进行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ATCC 27294试验.

  • 新型烷基取代的亚胺吩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结核活性研究

    作者:李玉立;张春林;张东峰;陆宇;王彬;郑梅琴;李春;尹大力;黄海洪

    通过合理药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在亚胺吩嗪环的N-5位和C-3位的亚胺基上同时引入烷基取代的衍生物,目的在于获得高活性、低毒性及亲脂性降低的新型亚胺吩嗪类抗结核药物.采用简便方法合成了19个目标化合物,并进行了抗结核分支杆菌H37Rv活性测试和细胞毒性考察.研究结果发现,在N-5位上具有环丙基取代的化合物较先导物氯苯吩嗪具有更强的抗结核活性,尤其是化合物25,不仅活性明显提高,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脂溶性,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值得深入研究.

  • 新型苯并咪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抗结核活性研究

    作者:张慧莹;王彬;盛莉;李聃;张东峰;林紫云;陆宇;李燕;黄海洪

    脲基衍生物是新报道的一类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质膜转运子MmpL3,从而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的合成.AU1235作为此系列的代表化合物,存在药代性质较差的问题.本文以AU1235为先导化合物,通过骨架跃迁策略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苯并咪唑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结核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氨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8b在保留良好抗结核活性(MIC 0.03 μg·mL-1)的同时,其代谢稳定性得到了改善,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结核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明亮;冯连顺;柴芸;郭慧元;肖春玲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结核病与艾滋病的相互结合,使结核病疫情再度上升,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WHO于1996年推荐早期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以及对不能耐受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患者使用.经过10余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这类药物的抗结核疗效已获得普遍肯定,但由于广泛使用以及不合理用药,结核分枝杆菌已对该类药物出现耐药性.近年上市的某些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如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其抗结核活性显著增强.研究发现,这2个8-甲氧基氟喹诺酮的体内活性堪与异烟肼(活性强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媲美,而用莫西沙星替代标准治疗方案中的异烟肼,其疗程可缩短2个月.然而,由于伦理学等原因,这类药物同传统抗结核药物一样也无法进行单药的现代临床试验,因此其抗结核作用的基础研究在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构效关系、药动学性质和临床研究(早期杀菌活性)以及单药和联合给药时的体内外活性等方面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抗结核作用研究进展.

  • 小毛茛内酯的合成及抗结核活性的研究

    作者:季兴跃;李思阳;孟帅;肖春玲;游雪甫;李卓荣

    小毛茛内酯一直被认为是猫爪草抗结核活性的有效成分.本文通过Yamaguchi酯化反应以32.7%的总收率完成了小毛莨内酯的化学合成制备,并采用直观快速药敏实验技术评价了其抗结核活性.文献报道,小毛茛内酯是通过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颗粒裂解肽的表达,间接杀死结核杆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小毛茛内酯在体外对分支杆菌H37Rv ATCC 27294菌株表现出了微弱的抑制活性,其抗结核杆菌作用可能与细胞因子有关.

  • 019 马鞭草科植物Lippia turbinata中具抗结核活性的三萜

    作者:杨雪琼

  •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郑姗;梁光义;潘卫东

    目的:对贵州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单体化合物抗结核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解析技术辅以理化常数进行测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十八烷酸甘油脂Ⅰ、伞形花内酯-7-O-β-D-葡萄糖苷Ⅱ、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Ⅲ、对羟基苯甲酸Ⅳ、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Ⅴ、迷迭香酸甲酯Ⅵ.结论:化合物Ⅱ、Ⅲ、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对结核分枝杆菌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 N-(2-金刚烷基)-N'-(2,3,4-三氟苯基)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结核活性研究

    作者:王海;文辉;崔华清;郭庆辉;宋宏锐

    目的 以AU1235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含金刚烷基和三氟苯基的二肽类衍生物以及用其他基团替代金刚烷基的脲类衍生物,并对这两类化合物进行抗结核活性评价和哺乳动物细胞毒评价.方法 以α-氨基酸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脱保护基、再缩合等步骤合成二肽类化合物;以2,3,4-三氟苯胺为起始原料,经过异氰酸酯化、偶联反应等步骤合成脲类化合物.采用Microplate Alamar Blue Assay (MABA)法及四氮唑盐(MTT)还原法测试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MIC值)和细胞毒性(IC50值).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2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过1H-NMR、13C-NMR、HR-MS谱确证.生物活性评价表明,脲类化合物Ⅲi不仅具有很好的抗结核活性(MIC =0.060 μg·mL-1),还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脂水分配系数,值得进一步研究.

  • 应用体外抑菌法筛选中华大蟾蜍抗结核有效成分的研究

    作者:徐佳佳;邱葵;顾昊

    目的 验证中华大蟾蜍具有抗结核活性,筛选抗结核活性成分.方法 对中华大蟾蜍水提物进行葡聚糖凝胶分子筛分离和反相高效液相层析法(RPLC)分离,并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法将分离所得12组分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研究.结果 第1、6、10组分表现出对供试结核分枝杆菌的明显抑制作用,其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339.98 mg/ml、20.00 mg/ml、2.95 mg/ml.结论 中华大蟾蜍含有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成分,该有效成分分子量接近14 KD,并表现出弱极性的特征.

  • 对氨基水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结核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张金坤;范莉;杨大成

    对氨基水杨酸是著名的多官能团抗结核的治疗药物.对氨基水杨酸的衍生化既着眼于氨基、羧基及羟基的衍生,同时也进行了苯环上的取代.文中综述了对氨基水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结核活性的研究进展.

  • 载异烟肼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结核活性研究

    作者:万月强;王新宏;郭珍;王丽萍;贾斐

    目的 制备载异烟肼(INH)的葡聚糖-辛胺纳米粒(INH-DEX-OA),并对其体外抗结核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合成具有两亲性的共聚物DEX-OA,用透析法制备纳米粒INH-DEX-OA,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温度、蒸馏水用量和投药量对纳米粒的影响,优化获得佳制备工艺;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进行测定;用透射电镜(T EM)观察其形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测定;采用透析法评价INH-DEX-OA的体外释药特性;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游离INH和INH-DEX-OA对结核杆菌标准株(H37Rv)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载药纳米粒INH-DEX-OA的平均粒径为89±3 nm,Zeta电位为-6.8 mV;TEM结果显示,载药纳米粒INH-DEX-OA外表光滑且呈球形;INH载药量为9.6% ±0.9%,包封率为86.4% ±0.8%;体外释药结果显示,载药纳米粒INH-DEX-OA释药平稳完全且无突释现象发生;相比于游离的IN H,IN H-DEX-OA具有更好的体外抗结核活性.结论 优化处方所制备的载药纳米粒IN H-DEX-OA粒径小、载药量高且具有平稳、完全的体外释药特性.此外,IN H-DEX-OA具有很好的抗结核活性,明显好于游离的IN H,值得进一步研究.

  • 黔产夏枯草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郑姗;梁光义;潘卫东

    目的对黔产夏枯草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制备薄层、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解析技术辅以理化常数进行测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桦脂酸(1)、β-谷甾醇(2)、β-香树脂醇(3)、三十烷酸(4)、齐墩果酸(5)、异落叶松脂素(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结核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