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灯盏乙素及其苷元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建明;熊玉卿

    灯盏乙素为灯盏花素主要有效成分,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效果显著,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有关灯盏乙素及其苷元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已日趋活跃,作者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有关灯盏乙素及其苷元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文献.以期为灯盏乙素系列药物的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 微生物转化灯盏乙素制备野黄芩素的研究

    作者:郑晨;沈琪华;董志红;梅建凤;易喻;应国清

    目的野黄芩素较其糖苷——灯盏乙素具有更好的生理活性,开发将灯盏乙素转化为野黄芩素的生物转化工艺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方法筛选专一性高的微生物菌株,利用其发酵清液作为粗酶液转化灯盏乙素为野黄芩素,优化产酶发酵培养基和转化条件,提高野黄芩素转化得率和产率。
      结果筛选到一株黑曲霉 JH-2菌株,该菌株产酶转化灯盏乙素为野黄芩素的专一性较高,产物降解性弱;优化后的较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0 g/L,(NH4)2SO45 g/L,酵母浸出粉3 g/L,KH2PO41 g/L,MgSO40.5 g/L,FeSO40.01 g/L, pH 6.0;经转化条件优化后,提高了底物浓度和产物得率,在底物浓度为3 g/L,35℃下转化12 h,野黄芩素的得率可达93.7%。
      结论成功开发了一种简便高效的野黄芩素制备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野黄芩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黄勇;唐丽;刘跃;陆苑;张治蓉;李勇军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野黄芩素的分析方法,研究野黄芩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在体循环灌流模型,考察药物浓度、pH、p-糖蛋白抑制剂、吸收部位对野黄芩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野黄芩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野黄芩素在低浓度时吸收转化率(A%)、吸收速率常数(Ka)明显低于中、高浓度;P-糖蛋白抑制剂不影响野黄芩素的肠吸收;在小肠段的吸收优于结肠.结论:野黄芩素在肠内无明显特定吸收部位、非P-糖蛋白的底物,吸收利用较低的原因可能与肠道广泛的代谢和外排分泌作用有关.

  • 半枝莲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田宇柔;甄亚钦;王鑫国;李军山;牛丽颖

    目的 建立半枝莲配方颗粒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半枝莲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乙腈-0.1%磷酸=12.5∶15∶72.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35 nm测定半枝莲配方颗粒中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的含量;检测波长320 nm.建立半枝莲药材、水煎剂和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74 0 ~0.518 0μg和0.051 6 ~0.361 2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18%、99.99%.建立了半枝莲药材、水煎剂和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半枝莲配方颗粒指纹图谱中的9个共有峰全部可在水煎剂中得到追踪,有8个可在药材中得到追踪.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半枝莲配方颗粒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好,可为半枝莲配方颗粒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 野黄芩素FVB/NCrlVr小鼠磺酸化代谢特征研究

    作者:范艳芳;冯潜;唐澜;刘中秋;夏笔军

    目的 野黄芩素在机体内被吸收后迅速发生Ⅱ相代谢结合反应.本实验研究野黄芩素主要的Ⅱ相代谢磺酸化代谢反应特征.方法 采用FVB/NCrlVr (FVB)小鼠肠灌流模型及FVB/NCrlVr小鼠肝脏S9体外反应体系,HPLC-MS/MS及HPLCUV测定汉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汉黄芩素主要的Ⅱ相代谢之一磺酸化代谢反应的特征.结果 小鼠在体灌流实验中,野黄芩素的磺酸化代谢产物在小肠的外排速率与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的外排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35),且结肠灌流液中仅检测到野黄芩素磺酸化代谢产物.野黄芩素在肠道吸收后原型药物与代谢产物均有部分经胆汁排泄.体外FVB/NCrlVr小鼠肝脏S9孵育实验中,20 μmol·L-的野黄芩素的磺酸化代谢反应速度显著高于10,40 μmol·L-1时的反应速率(P<0.05).结论 本实验首次发现磺酸化代谢是野黄芩素在肠道内的主要代谢方式之一,野黄芩素经肠道吸收后存在肝肠循环.体外肝脏S9孵育的野黄芩素磺酸化反应可能存在底物抑制现象.

  • 地椒抗氧化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颜承;陈晓怡;隋宏;田玉欣;王炎;白少娟;赵怡程;石任兵;折改梅

    目的:研究地椒抗氧化活性成分,阐明地椒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筛选评价地椒5个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 MCI GEL CHP-20 P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质谱、核磁数据和参考文献数据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地椒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显示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从该两萃取层中,分离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为野黄芩苷(1),野黄芩素(2),5,6,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4′5-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铜(xanthomicrol)(4),芹菜素(5),4′-甲氧基木犀草素(6),木犀草苷(7),木犀草素(8),芦丁(9),丹参素(10),香草酸(11),原儿茶酸(12),绿原酸(13),咖啡酸(14),阿魏酸(15),2,6-二羟基-4-异丙基-β-D-葡萄糖苷(16),齐墩果酸(17)和胡萝卜苷(18)。结论化合物1~3和16首次从百里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0~12,14~15和17~18首次从地椒植物中分离得到。

  • 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制备研究进展

    作者:颜承;徐冠玲;谢梦;宋燕;张霞;杨悦;折改梅

    野黄芩苷是灯盏细辛中主要生物活性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野黄芩素是其苷元及活性代谢物,相比野黄芩苷具有更好的活性.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也就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它们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野黄芩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刘跃;黄勇;董永喜;王永林;郑林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野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浓度的UPLC-MS/MS法,并讨论两者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色谱采用 Waters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 MRM)进行正离子检测野黄芩素。大鼠静脉给予野黄芩素,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野黄芩素的血药浓度;采用酶解方式间接测定野黄芩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以DAS 2.0软件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野黄芩素在0.116~28.2 mg · L-1呈良好线性相关,提取回收率为80.5%~90.0%,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良好。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静脉给予野黄芩素后其原型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用于同时测定野黄芩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体内的浓度,便于原型药物及其代谢物产物的药动学研究。

  • 野黄芩素协同ABT-737抗头颈鳞癌作用的研究

    作者:静广平;吕克文;张晗;吕行

    目的:研究野黄芩素协同ABT-737在体外对人头颈鳞癌HN3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野黄芩素协同ABT-737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利用SiRNA技术沉默基因表达.结果:野黄芩素协同ABT-737在体外对人头颈鳞癌HN30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两者可协同诱导HN30细胞凋亡;使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Bcl-XL表达,上调Bax表达;SiRNA抑制Mcl-1表达可以显著增强野黄芩素和ABT-737协同诱导HN30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野黄芩素在体外可以协同ABT-737诱导人头颈鳞癌HN30细胞凋亡,野黄芩素下调Mcl-1蛋白的表达,抑制Mcl-1对ABT-737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是两者协同作用的机制.

  • 野黄芩素通过PI3K/Nrf2/HO-1途径减轻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作者:王彪;袁娜;张永虎;曾良

    目的:探讨野黄芩素( SCT)对脂多糖(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表达血红素氧合酶 ̄1(HO ̄1)的机制。方法大鼠静脉内注射LPS(30 mg/kg)以诱导ALI。1h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SCT(0.1,0.5和1.0 mmol/kg)静脉注射。获肺组织标本,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红素氧合酶 ̄1( HO ̄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比色法检测HO ̄1酶活性;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情况。提取组织总蛋白和核蛋白, Western blot检测PI3K磷酸化以及Nrf2核转位情况,同时观察SCT处理前后对大鼠血浆中TNF ̄α,IL ̄6和IL ̄10水平的影响。结果 LPS注射后肺组织中HO ̄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增加,而SCT处理后能进一步上调HO ̄1表达水平,并能增强其酶活性。同时,SCT也可促进PI3K磷酸化,并能诱导转录因子Nrf2核转位。此外,0.5和1.0 mmol/kg的SCT能减少大鼠血浆中TNF ̄α和IL ̄6含量,并能进一步增加IL ̄10水平。 HO ̄1抑制剂SnPP处理后可消除SCT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论 SCT可能通过激活PI3K/Nrf2诱导HO ̄1表达来减轻LPS所致炎症反应。

  • 野黄芩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彪;袁海军;袁娜;张文超;刘珺

    目的 观察野黄芩素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静脉内注射脂多糖(30 mg/kg)以诱导急性肺损伤.1h后分别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黄芩素(0.1、0.5和1.0 mmol/k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还原法检测肺组织中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和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 0.5和1.0 mmol/kg的黄芩素能减少大鼠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并能进一步增加白细胞介素10水平.脂多糖注射后肺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蛋白表达和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增加,而黄芩素处理后一氧化氮合成酶和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减少.脂多糖能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但黄芩素处理后能进一步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水平.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锡原卟啉处理后可消除黄芩素对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影响.此外,黄芩素还能减少肺组织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渗出.结论 黄芩素可能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来减轻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 野黄芩素和白杨素的溶解度与稳定性研究

    作者:关小彬;范艳芳;夏笔军;刘中秋

    目的:观察野黄芩素和白杨素在纯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在HBSS溶液中的稳定性,为药物的代谢研究和样品制备提供依据.方法:以药物在50%甲醇中的溶解度为标准,建立药物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并观察药物在HBSS溶液中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判断药物稳定性的依据.野黄芩素和白杨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野黄芩素在0~102.4μM范围内可完全溶解,7天内在0~25μM范围性质稳定.白杨素在0~25.6μM范围内可完全溶解,2天内在0~25μM范围性质稳定,7天内在0~12.5μM性质稳定.结论:野黄芩素和白杨素均在20μM的HBSS溶液溶解性和稳定性好.

  • 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口服墨旱莲提取物后血浆中四种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邓斌;韦炳华;黄盛超;张志豪;唐蕾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口服旱莲草提取物后血浆中4种黄酮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Neocleodur 100-5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0.2%磷酸溶液(50∶ 50),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40℃.结果:木犀草素、芹菜素、野黄芩素和香叶木素在浓度为0.02 ~ 50 μg/mL时与色谱峰面积比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71.5% ~90.2%.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大鼠血浆中木犀草素、芹菜素、野黄芩素和香叶木素的HPLC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