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麝香酮的2种不同包合物及脂质体载体经皮扩散比较研究

    作者:狄留庆;毛春芹;谢辉;郭戎;薛明;燕珂;张莉;郦红岩

    目的:比较麝香酮(muscone)在β-环糊精、HP-β-环糊精分子包合物中以及脂质体载体中的透皮扩散情况.方法:采用Franze扩散池,进行小鼠离体皮肤渗透扩散试验,比较其透皮扩散特征.结果:麝香酮HP-β-环糊精分子包合物以及脂质体后的经皮渗透速率明显大于麝香酮,麝香酮β-环糊精包合物则较低.结论:麝香酮HP-β-环糊精包合或脂质体化后能够促进麝香酮的经皮渗透.

  • 离子导入对降纤酶经皮渗透的影响

    作者:赵会英;袁其朋;郑俊民

    目的研究离子导入对降纤酶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利用水平式扩散池,对降纤酶进行离子导入透过大鼠皮肤和人尸表皮的渗透性试验,对电极极性、渗透介质的pH以及离子强度等影响进行考察.结果离子导入阳极转运时,在pH 6.4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降纤酶的表观经皮渗透系数为(1.2±0.4)×10-4 cm·h-1,明显高于阴极转运[(4.3±1.4)×10-5 cm·h-1];在pH 7.4磷酸盐缓冲介质中,降纤酶阳极离子导入经皮渗透量为(25±5)×10-14 mol·cm-2高于pH 6.4介质经皮渗透量[(15±4)×10-14 mol·cm-2].结论离子导入阳极转运能够促进降纤酶的经皮渗透,电渗作用有重要影响.

  • 乙肝疫苗体外经大鼠皮肤渗透与离子导入给药特性研究

    作者:徐婷;徐月红;韦敏燕;邓礼荷;吴传斌

    对乙肝疫苗进行体外经皮实验以评价疫苗在被动扩散和离子导入情况下的经皮渗透特性.体外透皮研究采用Franz扩散池,以SD大鼠的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以酶联免疫法测定药物累积渗透量和在皮肤中的滞留量.乙肝疫苗(质量浓度为23μg·mL-1与46μg·mL-1)经完整皮肤被动扩散的经皮渗透量与皮肤滞留量均极少,24h累积渗透量仅(2.1 ±0.1)ng·cm-2和(2.3±0.1)ng·cm-2.去除角质层后,经皮渗透量与皮肤滞留量分别提高至(383.7±86.2)ng·cm-2和(16.8±4.6)ng·cm-2,是完整皮肤的171.6倍与2.1倍(46μg·mL-1).离子导入对于乙肝疫苗具有明显的经皮渗透促进作用:完整皮肤经皮离子导入6h,乙肝疫苗的累积渗透量是被动扩散6 h的2.7倍(23 μg·mL-1)和6.6倍(46 μg·mL-1);去角质层皮肤离子导入,乙肝疫苗的累积渗透量是被动扩散6 h的1.6倍(23 μg·mL-1)和1.8倍(46 μg·mL-1).离子导入也能显著增加疫苗在皮肤中的滞留量.离子导入6 h疫苗在完整皮肤中的滞留量和去角质层皮肤中的滞留量均与被动扩散24 h的皮肤滞留量接近[完整皮肤:(16.8±4.6)ng·cm2 vs (13.3±5.4)ng·cm-2;去角质层皮肤:(36.7±14.1)ng·cm-2 vs (26.8±11.2)ng·cm-2](P>0.05).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导入是促进乙肝疫苗等生物活性大分子经皮渗透的有效手段,有希望应用于乙肝疫苗的经皮免疫领域.

  • 头孢唑林钠离子导入体内外透皮特性的研究

    作者:韦敏燕;吴传斌;叶卉;徐月红

    目的 研究头孢唑林钠离子导入的体外和在体透皮转运规律.方法 采用Valia-Chien扩散池法,以离体SD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皮肤及接受液中头孢唑林钠的含量,比较离子导入与被动扩散的透皮速率,研究头孢唑林钠在皮肤中的滞留情况.体内研究采用雄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以皮内注射为对照,研究头孢唑林钠离子导入的在体透皮特性.结果 头孢唑林钠离子导入的透皮速率[(0.08±0.05)μg·cm-2·min-1]显著大于被动扩散(无法检测).皮肤去角质层后,二者透皮速率显著性提高.随着导入时间的延长,头孢唑林钠在皮肤的滞留量增加.当给药质量浓度为40 g·L-1时,在体离子导入5 min内头孢唑林钠通过皮肤的累积量显著性高于皮下注射[(54.70±24.37)μg vs(24.91±6.46)μg,P<0.05].结论 离子导入是促进头孢唑林钠的经皮转运的有效手段.

  • 基于整体识别的纳米乳经皮转运研究

    作者:苏瑞;范武发;李晔;吴伟;卢懿

    纳米乳具有良好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作用,但对于完整的纳米乳能否透入皮肤仍然知之有限.本研究通过聚集淬灭荧光探针(P4)标记实现纳米乳的整体识别,以香豆素6 (C6)模拟载带药物,探索纳米乳在完整大鼠皮肤和经微针处理大鼠皮肤中的经皮转运情况.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分别制备了粒径为80和500 nm的纳米乳.完整皮肤给药后4h,2种粒径纳米乳均不能完整、高效地进入皮肤,但小粒径纳米乳能够在毛囊聚集,并向周围皮肤组织扩散C6.微针处理显著提高了纳米乳的经皮转运,小粒径纳米乳比大粒径纳米乳更易于进入皮肤深部,并向更深处皮肤组织扩散C6.

  • 乙醇脂质体对多奈哌齐经皮转运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慧;张晓红;张燕;王文杰;戴尊孝

    目的 制备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进一步优化有效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通过形态,粒径分布和包封率对乙醇脂质体进行了初步表征,运用Franz扩散池和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考察乙醇脂质体的经皮转运情况.结果 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乙醇含量45%)包封率明显高于多奈哌齐脂质体;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透皮量分别为脂质体及乙醇溶液的3倍和1.6倍.结论 乙醇脂质体可有效携带药物进入皮肤深层.

  • 药物经皮吸收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何星篧;王晖

    经皮给药是一种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肠胃灭活、维持血药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给药途径。而药物经皮吸收需透过角质层、活性表皮层、真皮层的屏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根据药物的不同理化特性及皮肤各层的生理特征,建立了许多预测药物经皮吸收方面的数学模型。该文就预测药物经皮吸收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及传递体对多奈哌齐经皮转运的对比性研究

    作者:王慧;张晓红;张燕;杨苗苗;陈奕晨

    目的:制备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和传递体,并比较皮肤渗透性,从而进一步有效优化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通过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值和包封率对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及传递体进行了初步表征,运用Franz扩散池和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考察了3种囊泡的经皮转运情况.结果:当二元醇脂质体包封率高(89.1±0.42)%时,乙醇-丙二醇=7∶3,且二元醇脂质体(乙醇-丙二醇为7∶3,W/W)在皮肤中24 h的累积渗透百分数分别是乙醇脂质体和传递体的3.9和5.4倍.结论:二元醇醇脂质体(乙醇-丙二醇为7∶3,W/W)时,有效地改善了药物在醇脂质体中的包封率,且显著增加的药物在皮肤中的累积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