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肺益肾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黏附分子的影响

    作者:李素云;李建生;马利军;周庆伟;李成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COPD反复的急性加重是其肺功能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高其免疫功能,控制慢性的气道炎症是减少其加重的关键.黏附分子的变化与COPD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1,2].我们既往的研究表明,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黏附分子明显增高,经治疗后疾病的缓解期黏附分子水平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另文发表).我们对缓解期患者应用补肺益肾颗粒治疗,并观察该药对黏附分子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

  • 血脂异常患者血清黏附分子与证候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璐;郭杨志;杨惠民;王琳;李贞玉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及血脂异常中医证候分型与血脂、血清黏附分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调查120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ICAM-1、sVCAM-1水平,与正常健康人对照,并分析中医证候类型与检测指标相关性.结果 120例血脂异常患者中,肝肾阴虚证49例,阴虚阳亢证31例,痰浊阻遏证25例,脾肾阳虚证10例,气滞血瘀证5例.各型血脂异常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在各组比较中发现,气滞血瘀组TC水平高,且与肝肾阴虚组及阴虚阳亢组有显著差异(P<0.05).痰浊阻遏组血清TG水平高,且与阴虚阳亢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及痰浊阻遏证是血脂异常患者重要证候类型.TC升高可作为气滞血瘀证的诊断依据;血脂异常可使血清sICAM-1及sVCAM-1水平升高.

  • 野茼蒿对UC大鼠血清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彭凡珂;冯陈慧;寇力丹;吴逐宇;郭金凤;官杰;王慧

    目的:通过研究野茼蒿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相关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与乙醇混合液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为研究对象,把UC模型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野茼蒿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各12只.每天给予各组不同药物处理.于给药21 d后对大鼠结肠组织进行CMDI和HS评分,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黏附分子CD62P、PSGL-1、CD44、CD54的含量,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CMDI评分和HS评分以及血清中黏附分子CD62P、PSGL-1、CD44、CD54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两个评分以及黏附分子含量一定程度上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SASP组大鼠血清述两个评分以及黏附分子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野茼蒿冻干粉对UC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CD62P、PSGL-1、CD44、CD54的表达有关.

  •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

    作者:黄照河;潘兴寿;黄显南;唐任光;潘征;谭志辉;陆克兴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通心络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ACS病人63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通心络治疗组(B组).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另选健康成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sICAM-1和sVCAM-1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RP浓度,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CS病人循环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组治疗后sICAM-1、sVCAM-1和CRP水平分别为(196.72±67.53)μg/L、(948.42±436.25)μg/L、(7.15±2.02)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和P<0.01).B组治疗后3项指标分别为(162.08±48.16)μg/L、(645.31±306.18)μg/L、(5.68±1.76)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A组与B组各项指标比较,B组降低更明显(P<0.05和P<0.01).结论 ACS病人血清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ACS病人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

  •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作用

    作者:李敬诚;周华东;王延江;张猛;邓娟;高长越

    背景:促炎性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并促进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参与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目的: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相关因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预测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脑二科.对象:2000-02-01/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8例,男117例,女121例.其中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8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52例.干预:入院后,每天进行神经病学检查、加拿大脑卒中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检查,分别于入院后1,3及7 d进行血清黏附分子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进展性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化检测特征.②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相关因素的检测.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后24 h、第3,7天时各项独立相关因素检测结果.结果:脑卒中后24 h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白计胞计数[(8.4±1.2)×109 L-1]、血糖含量[(45.8±5.1)g/L]、纤维蛋白原含量[(64.6±5.1)g/L]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261.4±9.7)μg/L]明显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1.3)×109L-1,(36.2±5.5)g/L,(44.0±6.2)g/L,(223.1±8.4)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368~2.387,P<0.01).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因素分析中,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是独立于高血糖、纤维蛋白原及加拿大脑卒中评分的危险因素,与进展性脑卒中呈明显相关(OR=2.9,95%CI=1.4~6.3).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后24 h,第3,7天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计数、血糖、纤维蛋白原、入院时脑卒中评分评分均有明显变化,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45~2.878,P<0.01).结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可能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预测因子.

  • 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患者血清黏附分子的影响

    作者:邓仰欣;牛铭云;石昌红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增高,多种黏附分子参与了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为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水平的影响,我们对49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 血管软化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清分子指标的影响

    作者:刘建东;秦合伟

    目的 观察血管软化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清分子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软化丸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清黏附分子指标和蛋白酶分子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Crouse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皮微粒和血管扩张反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E-选择素(ES)、单核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及CD40含量较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组织蛋白酶K(Cat K)、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较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软化丸能够降低血清黏附分子和蛋白酶分子的含量,改善内皮功能,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方法.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耀辉;陈志斌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44例(CRF组),正常对照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循环血清中sICAM-1、sVCAM-1及hsCRP水平.结果 CRF组循环血清中sICAM-1、sVCAM-1及hsCRP水平[分别为(299.3±43.0)μg/L,(1295.3±213.0)μg/L,(11.7±2.5)mg/L]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4.4±16.9)μg/L,(353.4±98.5)μg/L,(5.3±1.4)mg/L]明显升高(P<0.01).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循环血清中sICAM-1、SVCAM-1及hsCRP水平升高,提示在其疾病进展过程中存在血管炎症改变.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黏附分子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关系

    作者:宋新民;周新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有关,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越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就越明显和严重.我们认为sICAM-1、sVCAM-1和CRP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指标之一,检测sICAM-1、sVCAM-1和CRP可为我们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 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照河;黄显南;陆克兴;潘兴寿;蓝景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血清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AMI患者58例,将其分为单纯AMI组(A组)和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分别于入院不同时间点抽血查心肌坏死标记物、血清黏附分子和CRP水平,监测入院24小时内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对并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组血清黏附分子和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且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与心肌坏死标记物、室性早搏Lown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有关,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越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就越明显和严重.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丽梅;黄照河;陆克兴;蓝景生;潘兴寿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CS患者86例为观察组,将观察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两组,UAP组47例,AMI组39例,另选健康成人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中sICAM-1和sVCAM-1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各组血中CRP浓度,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CS患者循环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1).结论 ACS患者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并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 有氧运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史建俊;江山;刘毅;董小超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70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运动+常规治疗组(加有氧运动组).另选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sICAM-1和sVCAM-1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RP浓度.结果:ACS患者循环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1个月后slCAM-1、sVCAM-1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和P<0.01).且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加有氧运动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而有氧运动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

  • AMI患者血清黏附分子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关系

    作者:张优明;毛齐学;陈海风;魏萱;韩俊岩;张玉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其发病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是室性心律失常,而室性心律失常往往是AMI后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有关,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越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就越明显和严重.

  • 中风康复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内皮功能和血清蛋白酶分子的影响

    作者:王媛;赵平丽;刘建东

    目的:观察中风康复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清蛋白酶分子的影响.方法: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用中风康复胶囊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清黏附分子指标和蛋白酶分子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Crouse斑块积分较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内皮微粒和血管扩张反应较前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均较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中E--选择素、单核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CD40含量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中组织蛋白酶K (Cat K)、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康复胶囊能够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清黏附分子和蛋白酶分子的含量、改善内皮功能,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黏附分子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关系

    作者:王丽;毛齐学;张优明;于虹;周倩男;韩国超

    心肌细胞中含有多种酶及其他心肌结构蛋白,当急性心肌梗死时,这些物质自坏死的心肌细胞大量逸入血液循环中,使其在血清中的活性显著增加,且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各有动态变化规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定量性,为心肌梗死提供了方便的诊断时间窗,这些物质即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心肌损伤的标志物的问题被认为是心肌梗死的实验室诊断的本质问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所以,探讨AMI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CRP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笔者检验室多年来的检验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