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脉通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行为、小胶质细胞活化和SOD与MDA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翠香;刘建勋;李丹;李磊;付建华;侯金才;杜雪梅;张发昌

    目的:探讨冠脉通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阻断/放开大脑中动脉,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达纳康(20mg/kg)、冠脉通片高、中、低剂量(1 200、600、300mg/kg)组.缺血再灌注6和24h后分别评估大鼠神经行为;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损伤面积; HE染色与Holzer氏染色观察病理形态的改变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冠脉通片各组大鼠脑组织损伤范围明显缩小(P<0.05,P<0.01),神经行为障碍明显减轻(P<0.01),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数量减少,血清中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氧化应激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冠脉通片通过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数量、增加SOD含量、降低MDA水平减轻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黄体酮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作者:蒋超;王建平;李昕;刘春岭;陈宁宁;郝玉今

    目的 观察黄体酮对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新生sD大鼠皮层,分离、纯化、培养小胶质细胞,脂多糖(LPS)诱导其活化,ELISA法检测活化前后细胞培养上清液内TNFα、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 黄体酮干预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内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LPS处理组.结论 黄体酮可以显著减少上清液内炎症介质的水平,抑制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 和厚朴酚抑制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刘钢;侯晓峰;于晨;刘佳;孙天胜

    目的:探讨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作用及和厚朴酚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分空白对照组(control)、线粒体可溶蛋白组(MDP)、和厚朴酚干预组(HNK).ELISA检测不同浓度线粒体可溶蛋白(MSP)刺激不同时间的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RT-PCR半定量法测定各组转录因子Klf4的表达情况;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结果:1.ELISA:MSP(10 μg/ml,100 μg/ml)处理7h时,IL-6和TNF-α含量与control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100μg/ml MSP处理1、3、5、7h时,IL-6和TNF-α表达与control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7h时HNK组含量明显低于MDP组(P<0.05).2.RT-PCR结果显示MDP组KLP4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HNK组(P<0.05).3.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空白组胶质细胞形态呈静息状态;MDP组小胶质细胞的胞体变圆或者椭圆,突起消失,呈“阿米巴”状;HNK组活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线粒体可溶蛋白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促进白细胞介素IL-6和TNF-o的释放,和厚朴酚能够有效地抑制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Klf4的表达发挥作用.

  • 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COX-2、PGE2、EP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岩;周志全;刘晓昂;李艳明;赵永和;王尚文;李桢;曾晓锋

    目的:通过研究COX-2、PGE2、EP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在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内的表达变化探讨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中COX-2/PGE2系统与小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分成三个亚组,分为末次给药后1天组、2天组和3天组,n=10).实验组给予10mg,kg的MA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两次,注射时间为8:00、20:00,连续注射4天.分别于末次给药后的第1天、第2天、第3天处杀.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中毒大鼠纹状体(CPU)中COX-2、EP2受体及Ibal(钙离子接头蛋白,小胶质细胞内一种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图像分析.另外,取大鼠的纹状体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GE2的含量.结果:COX-2、PGE2、EP2受体及小腔质细胞在各组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COX-2、PGE2、EP2受体的1天组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2天组中COX-2表达水平大幅度上升,PGE2、EP2受体表达仍低于正常水平;3天组COX-2表达水平继续升高,而PGE2、EP2受体表达趋于正常组水平.而小胶质细胞表达水平则是三个实验组均高于正常组,且3天组高于2天组,2天组高于1天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PGE2系统与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无明显相关性;COX-2与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有关.

  • 桂枝加葛根汤对神经炎症小鼠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利青;张占刚;董献文;夏趁意;王星禹;徐颖

    目的 研究桂枝加葛根汤(GG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神经炎症小鼠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3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13)、模型组(Model组,n=13)、桂枝加葛根汤低剂量组(GGD-low组,n=10)、桂枝加葛根汤高剂量组(GGD-high组,n=14)、二甲基四环素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组,n=13).腹腔注射LPS(0.33 μg/g)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炎症小鼠模型;GGD-low组(6 g/kg)和GGD-high组(12 g/kg)给予小鼠GGD灌胃治疗,共4周;阳性对照组给予二甲基四环素(0.05 g/kg)腹腔注射,共3天,药物治疗结束后小鼠处死前4h注射LPS造模.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桂枝加葛根汤对神经炎症小鼠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密度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皮层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含量.结果 LPS诱导后Model组小鼠神经炎症反应加剧,与Control组相比,皮层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胞体肿大、突起回缩但分支增多,活化现象显著,而皮层NeuN阳性神经元密度明显减少,胞浆着色淡,细胞轮廓模糊;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后,与Model组相比,GGD-high组小胶质细胞活化现象明显抑制,数量少,分支也少,而皮层神经元密度增加,尤其GGD-high组密度增加更显著,胞浆染色加深明亮,说明桂枝加葛根汤对皮层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LPS诱导后皮层TNF-α和IL-1β含量与Control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P<0.01);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后与Model组小鼠比较,GGD-high组小鼠皮层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GGD-low和GGD-high组皮层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 <0.01).结论 桂枝加葛根汤对LPS诱导的神经炎症小鼠皮层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和调节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含量的作用有关.

  • 小胶质细胞内钙离子水平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都慧慧

    钙离子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调控许多细胞和组织的生理活动,包括肌肉收缩、新陈代谢、分泌以及细胞分裂.细胞内的钙信号对小胶质细胞的功能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总结,阐述了钙离子水平在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为日后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方便.

  •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君;卢宏;王建平;蒋超;张雪莹;王梦涵

    目的 观察静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治疗脑出血(ICH)大鼠脑损伤的效果及对出血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应用立体定位技术将Ⅳ型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纹状体内制作脑出血模型,建模后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假手术组、ICH组、PBS组、BMMNCs移植组;梯度离心法提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ICH 6 h后经股静脉输注3× 107BMMNCs或等量PBS缓冲液.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评价脑出血后1d、3d、7d、14 d神经行为功能改善情况;干湿重法测定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脑出血侧小胶质细胞活化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BMMNCs移植组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在出血后7d、14d明显改善,与ICH组及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出血后3d,BMMNCs移植组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78.62±0.97)%]明显降低,与ICH组[(81.09±0.83)%]及PBS组[(80.99±0.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MNCs移植组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55.8±22.1)个/mm2、(49.6±12.9)个/mm2]均显著低于PBS组[(125.0±20.7)个/mm2、(86.8±13.6)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可明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与其减轻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 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作者:杨程;张娜娜;黄红洁;赵卓;高洁;田国锐;吴帮林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组)、正常+米诺环素组(C+M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米诺环素组(DM+M组).DM组、DM+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以建立糖尿病模型,每周测定鼠尾静脉血血糖,选择血糖值≥16.6mmol/L的大鼠纳入实验,未达标者小剂量追加注射STZ.注射2周后DM+M组、C+M组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0 mg/kg.分别于注射STZ前1 d(T0)及注射后1周(T1)、2周(T2)、4周(T3)、8周(T4)测定大鼠甩尾潜伏期(TFL)、热缩足潜伏期(TWL)、机械痛阈(MWT),8周后取脊髓组织用酶标仪测定脊髓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后角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1)DM组、DM+M组大鼠自T2时间点后TFL、TWL、MWT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D组TFL、TWL、MWT T2时间点后开始升高,T4时间点达到高,与D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D组SOD浓度明显低于C组,MDA浓度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米诺环素治疗的DM+M组大鼠与DM组相比SOD浓度升高、MD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M+M组大鼠脊髓背角阳性细胞数目较DM组明显减少. 结论 米诺环素能缓解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炎症反应、抗氧化、降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等有关.

  • 褪黑素抑制脑创伤后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作者:丁可;李桃;文立利;王汉东

    目的 观察褪黑素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印记控制区(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TBI组、TBI加盐水组(saline)和褪黑素处理组(Mel)(每组24只).通过自由落体模型使小鼠致伤,于术后24 h分别检测小鼠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蓝含量的变化,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分别检测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和离子钙接头分子-1(IBA-1)的表达.结果 TBI后24 h小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显著升高;挫伤灶周围皮层促炎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升高;挫伤灶周围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明显增强;使用褪黑素后,小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均显著减少,同时褪黑素能够减少TBI后的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结论 褪黑素可以缓解TBI后的炎症反应,可能与其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