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络风内动”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机

    作者:王婧文;孔维颖;魏蔚;王显

    从“络风内动”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机,首先论述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络病”学说,其次从3个方面: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末梢病变、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衰竭论述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络风内动”病机,着重从中医基础理论和西医微循环障碍与中医“络病”的关联阐释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络风内动”的病机.

  • 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与难治性高血压

    作者:李红梅;朱海燕;王显

    从难治性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的理论基础与内涵,浅析“络风内动”学说与难治性高血压的理论相关性,具体论述难治性高血压与络病、风邪的关系,指出难治性高血压属风邪为患,当归于络病范畴,强调“络风内动”是难治性高血压的核心病理环节.文章结合现代研究探析祛风通络、解痉缓急法以及虫类药物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并附验案一则.

  • 急性冠脉综合征“络风内动”病机假说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杨然;曹淼;裴军斌;陈建新;王显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络风内动”病机假说的确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收集300例合格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中医四诊信息,运用STATISTICA 6.0软件及SPSS 12.0统计软件对中医四诊信息的数据进行系统聚类法和频数统计法分析.结果:络风内动证是中医胸痹心痛的1个独立证型;气虚是络风内动证主要兼证;血瘀证与络风内动证的相关度仅次于气虚证;络风内动证与阴虚也有一定关系.结论:初步证明了“络风内动”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机.

  • 青藤碱“开玄府-通经络-息内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李雪萍;高永翔;龚圆渊;郑川;罗再琼;刘伟伟

    王显从“玄府闭塞-气血失常-络风内动”新的视角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病机,为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青风藤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之功,属于风药范畴.笔者所在团队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其生物碱提取物青藤碱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改善炎性反应及干预免疫反应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结合“玄府闭塞-气血失常-络风内动”的病机和青风藤性味功效的认识,青藤碱可能通过“开玄府-通经络-息内风”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从“玄府-气血-络脉”新视点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

    作者:李红梅;王显

    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是根据急性心血管事件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等特点而提出的病机理论.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辨治思路,以“玄府-气血-络脉”作为契合点对“络风内动”学说进行理论探索,认为“络风内动”是在玄府闭塞的基础上出现气血失常,进一步发展导致气血逆乱,生风动风而猝然心痛.强调络风内动证当以“开玄府、行气血、熄络风”作为治疗大法,在调理气血的基础上合理配伍开通玄府、调理气机的风药,使玄府得通、气血得畅、风邪平息而脏腑自安.

  • 从2013年欧洲心脏病协会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管理指南谈冠心病络风内动-心脉瘀阻理论

    作者:李红梅;孔维颖;孙孟琼;王显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管理指南重新定义了SCAD的发病机制,指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或痉挛是SCAD发病的重要原因,需密切关注冠状动脉微循环及心肌细胞水平的再灌注.由于目前微血管功能障碍机制尚未明确,仍需探索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或痉挛与中医“络脉为病”相似,具备多虚、多瘀、多变特点,加之其病理变化极具风证表现,提出络风内动病机理论,认为心脉瘀阻是SCAD的基本病机,而络风内动是其重要补充,络风内动-心脉瘀阻互为因果、合而为害,终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急危重症的发生.

  • 络风内动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

    作者:李红梅;王婧文;孙晓婷;王显

    基于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理论内涵,结合络病与病络相关概念,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属于络脉为病范畴,具备多虚、多瘀、多变特点,加之其病理变化极具风证表现,提出络风内动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核心痛机.根据枸建络风内动模型的实践,进一步佐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与络风内动的高度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 络风内动模型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李红梅;王显

    络风内动是针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进行创新性思考和探索之后提出的病机学说,认为在络脉为病过程中出现动风征象即为络风内动.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从动物、细胞和细胞内超微结构三个层面,多视角、多维度阐释络风内动模型载体构建理念,并结合相关研究的新近的实践研究结果,全面整合研究思路,为实现络风内动研究平台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寻求新突破.

  • 从气血相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

    作者:李红梅;王显

    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是根据急性心血管事件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等特点提出的病机理论.“络风内动”是在气血失常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热毒生风,或络虚风动,或外风引动内风,导致脉络受损、血脉挛急不通或不荣,引动伏风而猝然心痛.治疗时当合理安排好“治风”与“调气血”的主次关系,根据病情缓急分而治之,热毒生风证当急则治标以风药治风为先,络虚风动证当缓则治本以调理气血为要,外风引动内风证则标本兼顾,表里同治以防传变.将气血相关理论与“络风内动”学说有机结合,对指导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络风内动和肝风内动的理论思辨

    作者:李红梅;王显

    络风内动是近年根据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多端、病程迁延反复的特点而提出的病机概念,络风内动与肝风内动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结合文献记载、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从基础理论、病位、传变特点、表现形式、治疗思路及现代认识等不同视角综合剖析络风内动与肝风内动的区别与联系,明晰络风内动与肝风内动共性的证候病机及各自特点,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医风证理论体系,为提高临床疗效、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 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探讨稳定性冠心病与目睛络脉的相关性

    作者:李红梅;芦煜;魏一鸣;王显

    目的 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从"络脉为病"角度切入,对比分析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目睛络脉的不同特点,探究目睛络脉形色特征与稳定性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从络从风论治"冠心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入选6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同时选取30例非冠心病人群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锁定眼球巩膜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暴露的表面络脉,利用专业相机对环绕虹膜周围至少8 mm距离范围内的目睛络脉进行影像采集及数字化处理,并对络脉形色特征进行客观评价,同时结合中医络脉瘀阻、风邪袭络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络风内动病机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稳定性冠心病组目睛络脉明暗色彩度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络脉长度极值、络脉粗细、大小弯半径、弧度和络脉面积等方面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目睛络脉与稳定性冠心病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间接证实络风内动是稳定性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通过目睛络脉形色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冠心病进行预测和评价.

  • 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探讨络风宁2方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作者:杨雪卿;王显

    目的 观察络风宁2号方对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肌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以探索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依据随机对照的原则,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血管科120例心肾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63例,女性57例,年龄35~85岁,平均(70.36±10.34)岁;病程18~480个月,平均(129.95±43.29)个月.将104例心肾综合征的合格病例分为3组:全方组(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西药基础上口服络风宁2号免煎颗粒剂,n=35)、去风药组(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西药基础上口服去风药方免煎颗粒剂,n=36)、西药组(口服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西药,n=33),疗程2个月.检测患者用药前后血浆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心肌纤维化及心肾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sST2、Gal-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方组、去风药组患者治疗后sST2水平较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而Gal-3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3组患者sST2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NT-proBNP、cTn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全方组治疗后NT-proBNP降低明显(P<0.05),而去风药组、西药组改变不明显(P>0.05);治疗后,全方组、去风药组患者NT-proBNP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cTnI水平改变均不明显(P>0.05).治疗前,3组患者CysC、eGF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全方组治疗后CysC明显降低(P<0.05),而去风药组与西药组改变不明显(P>0.05);治疗后,全方组患者CysC水平显著低于西药组、去风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eGFR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全方组患者eGFR高于去风药组(P<0.05).结论 络风宁2号方对心肌纤维化及心肾相关生物标志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降低了sST2、NT-proBNP、CysC水平,对eGFR有提高作用.推测络风宁2号方可能通过改善甚至逆转心肌纤维化进程,从而发挥心肾保护作用.

  • 探讨“络风内动”理论及从“络风”论治冠心病

    作者:李玉峰

    中医“风证”和“络病”与现代心血管疾病具有紧密联系,本文对“络风内动”学说从病因、病机进行深入探讨,“络风”有虚实之分、“络风”多夹痰夹瘀致病,“络风内动”是心血管事件发作的关键病理环节,“络风”内扰心脉,使气机逆乱于心胸,心之脉络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引发心血管事件.从“络风内动”理论出发,应用祛风活血药物治疗冠心病临床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 对“络脉、病络与络病”的思考与求证

    作者:王显;王永炎

    络脉是气络、血络和络脉缠绊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从络脉、病络到络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络脉为病”,络脉为病出现动风征象称之“络风内动”。络风内动是“病络”的表达形式,包括络虚动风、热毒生风及外风引动3种。络风内动术语本身体现出络脉形质的易变性,络风内动与肝风内动含义既有交叉又有区别。目前,络风内动理论已用于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后、心衰急性发作或心肾综合征、快速性心律失常。以络风内动理论指导多种疑难或急危病证诊治的研究将成为中医药科研的方向。

  • 络风内动假说在哮喘治疗中的思考与应用

    作者:狄冠麟;袁琛;刘贵颖

    络风内动学说是在久病入络的基础上对于络脉病变的进一步阐释和发挥,较多的关注到络脉病变的动态变化,对于迁延反复、阵发加重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探讨意义.基于哮喘的病机特点和临床表现,本文探讨络中风动在哮喘的发作与治疗中的意义,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寻求新的治疗切入点.

    关键词: 络风内动 哮喘 治疗
  • 络风内动学说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学增;张立晶;王显

    从络风内动学说的理论,该学说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室性期前收缩、心力衰竭、心肾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认为络风内动的基本病因是络脉瘀滞伴有瘀血、痰饮、湿毒等病邪引动而发,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

  • 急性冠脉综合征“络风内动”学说探讨

    作者:杨然;李晓明;王显

    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古今医家对“络”与“风”的阐述及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等方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络风内动”学说进行初步探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