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羊种布鲁氏菌omp2基因PstⅠ酶切多态性特征分析

    作者:姜海;崔步云;赵鸿雁;朴东日;李兰玉

    目的 拟发现中国羊种布鲁氏菌omp2基因PstⅠ酶切多态性特征.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羊种标准菌株、疫苗株M5、国内分离的羊种布鲁氏菌野毒株及非典型株共46株进行分析.结果 omp2基因扩增产物经PatⅠ酶切后呈现两种酶切图谱,43/46有238 bp和44 bp 2个条带;仅羊1型标准株16M和两株青海非典型羊种1型菌有282 bp、238 bp和44 bp 3个条带.结论 omp2基因PstⅠ酶切可为区分部分野生动物中的羊种菌和家畜羊种菌,为揭示布鲁氏菌的遗传衍化关系提供线索.

  • MMP3基因Lys45Glu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欧阳刚;姚品芳;胡文娟;黄环元;王红;王朝元;陈思礼;王立东;李劲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 MMP3)基因外显子2中Lys45Glu(rs67962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的关系.方法: Chelex-100法提取DNA模板;PCR-RFLP方法对1127例包括湖北省、河南省食管鳞癌患者与两地正常人对照及河南移民样本的该SNP进行基因分型正常对照人群.结果: 河南高发易感移民人群组与湖北正常人群对照组在GG、GA、AA 3种基因型频率上均有极显著差异(均P<0.01);河南高发区鳞癌组与湖北正常人群对照组在A/A基因型频率上有显著差异(P<0.05);湖北人群与河南人群在GG和AA基因型频率上差异极显著(43.1% vs 54.5%;14.8% vs 8.5%, 均P<0.01).结论: MMP3基因外显子2中Lys45Glu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癌的遗传易感性似有明显相关.

  • 叶酸代谢相关酶系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孕史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潘伟;冯晓萍;俞磊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还原叶酸载体(RFC-1)及蛋氨酸合酶(MTR)等叶酸代谢酶系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孕史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本院未孕女性213例,根据既往有无不良孕史分为不良孕史组65例(研究组)和无不良孕史组148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THFR、MTRR、RFC-1及MTR基因分布频率,根据各基因位点功能、纯合、杂合出现频率将叶酸利用能力分为正常、略差、差、很差四个等级,比较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孕史的关系及两组叶酸利用能力分布差异.结果 携带MTHFR TT基因型的母亲既往不良孕史风险高于MTHFR CC+CT基因型(OR=3.235,95%CI:1.223~ 10.215,P<0.05),携带MTRRGG基因型的母亲既往不良孕史风险同样高于AA+AG基因型(OR =3.982,95%CI:1.631 ~ 9.990,P<0.05);而RFC-1 AA与AG+GG基因型、MTR GG与AA+AG基因型既往不良孕史风险比较,差异(P>0.05);研究组叶酸利用能力正常、略差率分别为1.54%、20.00%,低于对照组的33.78%和41.22%,而差和很差率分别为44.62%和33.85%,高于对照组的13.51%和1.49% (P<0.05).结论 母亲携带MTHFR 677C>T基因型、MTR66A>G基因型与不良孕史有关,而RFC-1 80G>A基因型,MTR 2756A>G基因型与不良孕史无显著相关性.

  •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川贝母及饮片的技术要点探析

    作者:闫海霞;谭成;杜小伟;陈有根;傅欣彤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在临床和日常保健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关系到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中药材和饮片的真伪鉴别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生命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被逐步运用于药用动植物及中药材的基源鉴定,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国药典》自2010年版起,均收载了中药材和饮片(如蕲蛇、乌梢蛇和川贝母)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控制中药质量的有益尝试.标准已执行4年,但兄弟单位普遍反映在检验过程中常遇到各种技术问题,无法解决.本文以川贝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别为例,通过总结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以及常见问题,旨在为即将或正在从事这项检验工作的同仁们提供经验以供参考,以便更高效顺利地完成实验.

  • 急性白血病病人ECR1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作者:姜丽萍;刘德斌;孙丽华;吴岩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ECR1)基因密度多态性与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急性白血病46例,正常对照50例,采用PCR-RFLP法测定RBC-CR1基因型.以红细胞黏附花环试验测定RBC-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CICR).结果:①与对照组比,急性白血病病人RBC-C3bRR下降,RBC-CICR上升(P<0.01);②急性白血病病人HH型、HL型LL型分别是60.87%、30.44%、8.69%,突变率是39.13%,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急性白血病组内,HL型的RBC-C3bRR为17.23±5.74,低于HH型的26.06±6.21;RBC-CICR为7.36±2.45,高于HH型的4.63±2.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病人RBC免疫功能低下,ECR1基因缺陷对病人的RBC免疫能力下降有一定影响.不同ECR1基因型的人群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差异,HH型的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强于HL型.

  • 西藏藏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11C/T多态性

    作者:李文娜;李克研;宋慧娟;苏荣健;温有峰;任甫;李宁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启动子-511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西藏藏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144名西藏拉萨市藏族人群IL-1β-511位点SNP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西藏拉萨市藏族人群IL-1β-511点基因型以CT杂合子型为多见(52.72%),TT纯合子型次之(36.11%),CC纯合子型较少(11.11%);其等位基因分布也是以T等位基因为多见(62.50%),其次为C等位基因(37.50%).西藏藏族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奥地利人、非洲黑人、非洲白人、日本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藏拉萨市藏族人群中IL-1p-511位点基因型以CT和TT型为主,等位基因以T为主,其SNP分布与其他种族之间存在差异.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静;钟聪敏;田西菊;王秀娟;程华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ELP)技术检测11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126例健康对照者的apoE基因型,并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中青年脑梗死组ε3等位基因频率及ε3/3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ε4等位基因频率及ε4/4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相关性,ε3可能对中青年脑梗死发病具有抵御作用,而ε4可能在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中起促进作用.

  • SLE患者红细胞I型补体受体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津生;李学平;刘晓莉;冒长峙

    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与SLE患者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HindⅢ内切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58例SLE患者的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在疾病活动期的临床表型.在SLE患者组中,ECR1密度相关基因HH型占36.21%,HL型占62.07%,LL型占1.72%,其ECR1密度相关基因的点突变(由脱氧三磷酸腺苷到脱氧三磷酸胸苷,A→T)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在疾病活动期,HL组患者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H组患者.在抗Sm抗体阳性的患者群中,HL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尿蛋白含量明显高于HH组患者.在SLE患者中ECR1密度相关基因的点突变发生率上升可能在SLE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某种作用.将H/L基因型与其他检测指标联合运用,有可能对判断SLE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提供帮助.

  • 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关系

    作者:罗洁;许辉

    目的:探讨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膝骨关节炎(primary knee osteoarthritis,PKO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关联分析,严格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随机选取湖南地区PKOA患者88例(瘀血阻滞组52例,肾虚亏髓组36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所选对象TGF-β1-509位点基因和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瘀血阻滞型PKOA组携带CC基因型的频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50.0%vs 13.5%;χ2=15.9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GF-β1-509位点TT基因型相比,携带TGF-β1-509位点CC基因型有患瘀血阻滞型PKOA风险(OR=9.75,95%CI=7.10-13.46))。结论 TGF-β1-509位点与瘀血阻滞型PKOA相关,CC基因型是瘀血阻滞型PKOA易感基因型。

  • 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关系

    作者:许辉;罗洁;冯岚;苏新平;吴官保;罗继

    目的 探讨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primary knee osteoarthritis,PKOA)的相关性,为PKOA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方法 采用关联分析,随机选取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PKOA患者88例,正常对照组89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所选对象TGF-β1-509位点基因和基因型进行检测.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x2检验;并以OR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相对风险度. 结果 PKOA组和健康对照组TGF-β1-509C/T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所选人群具有代表性.PKOA组与健康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KOA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4.3% vs.13.5%,x2=20.51,P=0.0000);C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5.9% vs.41.6%,x2=21.08,P=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KOA组轻型和重型CC基因型的频率比较(39.5% vs.48.9%,x2=0.792,P=0.37)、C等位基因的频率比较(62.8% vs.68.9%,x2=0.728,P=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湖南地区人群PKOA相关,该位点等位基因C携带者可能是PKOA的易感人群.

  • IL-23R rs1737501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肝癌人群的相关性

    作者:覃彦平;秦雪;曹昭;覃锦耀;林观凤;吴君荣;韦桂飞;潘兴益

    目的 探讨IL-23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肝癌人群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270例肝癌患者和251例对照者的IL-23R rs1737501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肝癌的关系.结果 IL-23R rs17375018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在肝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1.362,95% CI:1.002 ~1.851,P=0.049).结论 IL-23R rs17375018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与广西肝癌人群发病相关.

  • 性别和检测方法对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作者:卫建筠;徐韫健

    目的 考察性别因素和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遗传多态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法对271例来院就诊患者进行ALDH2基因检测,按性别分类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对其中61例进行检测以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基因芯片法中野生型占55.0%(149/271),突变型占45.0%(122/271);男性中GG型占54.5%(91/167),GL型占38.3%(64/167),LL型占7.2%(12/167);而女性中GG型占55.8%(58/104),GL型占35.6%(37/104),LL型占8.7%(9/104),在男性和女性中,ALDH2各基因型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CR-RFLP法中GG型占65.6%(40/61),GL型占32.8%(20/61),LL型占1.6%(1/61),与基因芯片法结果相比各基因型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性别及检测方法(PCR-RFLP与基因芯片法)对ALDH2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 广西肝癌人群IL-23Rrs1180530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性分析

    作者:覃彦平;秦雪;曹昭;覃锦耀;林观凤;陈晓莉;吴君荣;韦桂飞;潘兴益

    目的 分析白介素23受体(interleukin-23 receptor,IL-23R)基因rs1180530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广西肝癌人群的相关性.方法 将来自广西的研究对象分为肝癌组(270例)和健康对照组(251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IL-23R rs11805303位点SNPs并分析其与肝癌的关系.结果 发现IL-23R基因rs11805303位点存在三种基因型:CC型、CT型和TT型;在肝癌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发现IL-23Rrs11805303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578,P=0.276);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78,P=0.276,OR(95%CI):1.164(0.913~1.485)].结论 IL-23R rs11805303位点SNPs可能不是广西肝癌人群发病的危险因素.

  • 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位G/A多态性与瘢痕疙瘩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勇;何春涤;朱红;庞莹;周春林;王凯波;王雅坤;姜奕;陈洪铎

    背景与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 G/A多态性与瘢痕疙瘩发病风险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以92例瘢痕疙瘩患者和18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对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 G/A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MCP-1基因-2518 G/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瘢痕疙瘩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19和0.415).瘢痕疙瘩组分层后显示,多发性瘢痕疙瘩患者中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为83.8%,明显高于皮损单发者(63.6%)(P=0.035,OR=2.952,95%CI:1.051~8.290). 结论:MCP-1基因-2518位A等位基因的存在可能与多发性瘢痕疙瘩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 云南肺癌人群NAT1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王晓燕;镡颖;梁子卿;曹能;黄云超;夏晓玲;汪旭

    背景与目的:为探索与外源化学物质代谢有关的N-乙酰转移酶基因(N-acetyltransferase gene,NAT1)的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等位基因-PCR(Allele specific-PCR,AS-PCR)技术,在云南籍肺癌和对照人群中研究NAT1的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NAT1*4/*4和NAT1*10分布频率在肺癌患者群与正常人群比较,H-W吻合度测验,x2=1.601,P>0.10,认为肺癌患者群与正常人群基因型分布相似.结论:NAT1*10与云南籍人群的肺癌易感性没有明显相关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