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椎体内裂隙样变的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端磊;杨光川;汤伟忠;郑军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存在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176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单侧PVP手术治疗,其中37例患者存在裂隙样变,7例符合排除标准被剔除,终观察对象为30例.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60~93(77.73±9.33)岁;骨密度-2.3~-4.1(-3.16±0.48)SD.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d、3个月、1年的VAS和ODI评分进行分析,并观察术前、术后3d、3个月的椎体压缩百分比,评价PVP对于椎体内存在裂隙样变的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功能及椎体高度恢复及维持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且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1d、3个月、1年的VAS评分分别为2.93±0.83、2.07±0.58、1.57±0.68,均较术前的7.00±1.41明显缓解(P<0.01);术后1d、3个月、1年的ODI评分分别为36.2±4.1、22.9±6.7、18.8±5.9,较术前的40.5±3.9有明显改善(P<0.01).患者术后3d、3个月的椎体高度百分比分别为(79.26±8.57)%、(77.68±8.96)%,较术前的(72.00±12.14)%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于存在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功能状况.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继良;许庆山;王旭;刘寿坤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伴椎体内裂隙样变(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 IVC)的疗效. 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5月采用PVP治疗32例OVCF伴IVC,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症状,站立位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中部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角,记录术中骨水泥量、并发症,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 术中注射骨水泥量3.5~6.25 ml,平均4.25 ml.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1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率34.4%(11/31).随访6~18个月,平均10.8月.术前VAS评分(8.3 ±0.8)分,显著高于术后1周(2.4 ±0.7)分(P=0.000)和末次随访时(2.1 ±0.6)分(P=0.000).术前ODI评分(40.5 ±2.0)%,显著低于术后1周(21.0 ±1.8)%(P=0.000)和末次随访时(20.0 ±1.6)%(P=0.000).术前椎体前缘高度(10.88 ±1.36)mm,显著低于术后1周(17.72 ±2.59)mm(P=0.000)和末次随访时(17.25 ±4.29)mm(P=0.000).术前Cobb角20.22°±1.84°,显著高于术后1周13.75°±1.24°(P=0.000)和末次随访时13.47°±1.22°(P=0.000). 结论 PVP是治疗OVCF伴IVC的有效方法,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功能,疗效肯定.

  •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作者:崔化天

    目的:研究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4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8例,进行研究。按照骨折类型分为椎体内裂隙样变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研究组50例,单纯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对照组5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统计两组术后1周局部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VAS评分为(8.4±0.5),术后为(2.3±0.4);对照组术前VAS评分为(7.3±0.4),术后为(2.4±0.3);研究组术前ODI均值为(80.7±2.3),术后为(21.5±3.2);对照组术前ODI均值为(77.9±2.1),术后为(22.4±3.3),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显著,椎体内裂隙样变对PVP疗效无显著影响,对术后并发症类型具有一定影响。

  •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建军;秦琴

    目的探讨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95例 PVP 治疗的患者,入选43例分为 A、B 两组,对两组术后局部疼痛缓解、功能改善以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周疼痛缓解、功能改善上的差异显著(P <0.05);在术后1周疼痛程度和日常活动改善程度上,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 是有效治疗方法。椎体内裂隙样变不对 PVP 的疗效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影响到骨水泥的外漏类型。

  • 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对椎体内裂隙样变疗效的影响

    作者:付振彬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对椎体内裂隙样变疗效的影响。方法:择取50例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患有椎体内裂隙样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实验组,另抽取同期参与治疗的50例椎体压缩骨折无椎体内裂隙样变患者,研究结果归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均采取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情况、功能恢复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椎体成形手术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体内裂隙样变的有效方法,椎体内裂隙样变会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作者:朱雪娥;吴春根;张继;程永德;顾一峰;胡晓晖;李明华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并存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并与单纯性(不合并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以分析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PVP治疗95例患者、176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本组研究中除外多节段骨折、合并肿瘤病史、影像资料不全和术后随访不配合患者.入选43例分A、B两组,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裂隙样变患者为A组,25例无椎体内裂隙样变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术前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分析两组术后1周局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术后1周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1周疼痛缓解的程度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水泥外漏发生率相似(P>0.05),但两组间骨水泥外漏类型分布有差异(P<0.05).结论 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椎体内裂隙样变对PVP的止痛疗效、功能改善与骨水泥外漏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对骨水泥的外漏类型有一定影响.

  • 不同方法治疗伴有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曾利;杜一鑫;郭昌军;曹斌豪;郑锋

    目的 研究分析闭合复位辅助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伴裂隙样变的患者,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闭合复位组行闭合复位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常规组行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结果 闭合复位组患者术后1周的VAS评分略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每组患者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ODI评分均明显小于手术前(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椎体压缩率略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各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 结论 闭合复位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术后腰背部疼痛改善明显,椎体高度恢复率高、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与不伴裂隙样变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蒋小军;王辉

    目的 临床观察比较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Hasty,PVP)治疗伴或不伴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形成术中符合标准的55例,共分为两组:25例伴有裂隙样变者为A组,30例无椎体内裂隙样变为B组.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1年通过复查X线片对患椎的高度、后凸Cobb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A组3例、B组2例),其中A组渗漏至椎体周围2例,椎间盘内1例;B组渗漏至静脉丛2例.术中无栓塞发生,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均平稳.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患椎的高度、后凸Cobb角均得到改善,以伴有裂隙样变椎体压缩性骨折改善较为显著(P<0.01),且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裂隙样变者术后患椎的高度、后凸畸形改善更明显.

  •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同一椎体再压缩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张刚;周建伟;邹德威;卫沛然;孙术华;吴继功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KP术后同一椎体再压缩的影响因素及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应用PMMA材料行PKP治单节段胸腰椎OVCF并资料完整的患者94例,进行不少于1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的病史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分为无压缩的对照组和再压缩两组,通过两组的对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前、术后及随访末期VAS评分两组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后的后凸角、椎体间的裂隙及骨水泥无终板的接触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01),在评估因素的相关性测试中,IVC(r=0.557),NPEC(r=0.496)是要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IVC和NPEC是两个导致PKP术后同一椎体再压缩的重要因素,对有上述因素的患者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随访是必要的。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傅重阳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82例OVCF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伴椎体内裂隙样变)与对照组(无椎体内裂隙样变),每组41例.两组均行PKP治疗,6个月后随访.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后凸角(Cobb)、疼痛评分(VAS)及功能障碍评分(ODI)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缓解疼痛感,改善机体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高万旭;宓士军;高景春

    目的 比较研究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伴或不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3月符合选择标准的6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伴椎体内裂隙样变,分为裂隙样变组(A组,25例)和非裂隙样变组(B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节段、骨折程度、伤后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采用单侧入路PV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起床活动时间、并发症、相邻椎体再骨折等.术前、术后1周及48周通过站立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前中柱椎体高度和伤椎后凸Cobb角的变化;术前,术后1、4、48周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骨水泥量B组少于A组(t=-1.833,P=-0.034).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A组4例、B组2例),其中A组渗漏至静脉丛1例,椎体周围2例,椎间盘内1例;B组渗漏至静脉丛2例.无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均平稳.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期间无相邻及远位椎体骨折,无受伤椎体再骨折.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椎体前中柱高度及伤椎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侧入路PVP是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椎体内裂隙样变对PVP的止痛疗效、功能改善无明显影响.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亮;聂艳;姜保恩;隋海涛;于学忠;卢建树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1月因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而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6例,其中男62例,女94例;年龄56 ~ 77岁,平均70.1岁.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3个月.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判断手术椎体是否再发骨折.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注射量、单侧或双侧注入、骨水泥是否同时接触上下终板、骨水泥是否偏一侧分布、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以及术前椎体裂隙样变等因素对手术椎体是否出现再发骨折的影响.结果 10例患者发生了手术椎体的再发骨折,4例的新发骨折出现在PVP术后3个月内.术前椎体存在裂隙样变的患者发生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概率明显增高(B=-2.864,OR =0.004,95% CI =0.002-0.05,P=0.000).骨水泥是否同时接触上下终板、骨水泥是否偏一侧分布、骨水泥有无椎间盘渗漏未增加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合并裂隙样变的骨折椎体是PVP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高风险因素.

  • 改进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作者:李亮;张景林;高洪辉;于学忠

    目的:探讨改进型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在合并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11月行改进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1例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3d、6及12个月通过站立侧位X 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和伤椎后凸Cobb角的变化;术前、术后3d、6及12个月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腰背部疼痛的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日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改进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1例发生椎间盘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期间无伤椎再次骨折及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术前与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后3d、6及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ODI评分由术前的72.25±9.84改善至术后3d的27.31±6.95,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在术后6及12个月随访时ODI评分仍然不断改善。术后3d伤椎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和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以上影像学指数均能较好的维持,与术后3d及6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伴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且通过改进技术的应用可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减少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