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分析

    作者:杨元斌;高红;章丹阳;闫鹏;宋启发;叶硕

    目的 分析2016年夏季宁波市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血清凝集方法对所有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PulseNet China网络实验室的标准方法,对所有分离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采用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PFGE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实时荧光PCR方法用于检测菌株的tdh、trh和tlh基因,MIC法检测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从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分离到8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学分型鉴定为2株O3∶K6型,6株O4∶ KUT型.所有菌株经SfgiⅠ、NotⅠ酶切后分别分为3个和4个PFGE带型.VPAN 11.ZJNB002/VPAS12.ZJNB002带型为优势型,共4株细菌.副溶血性弧菌对10种选定的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这是一起由混合血清型,并对应多种PFGE带型的多克隆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提高对多克隆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性食物中毒的认识水平,防止漏检.未发现菌株对10种选定的抗生素产生耐药.

  • 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分离株的血清型、核糖型及毒力基因研究

    作者:陈洪友;陈敏;盛跃颖;屠丽红;张雯霞;张曦;王文静

    目的 了解目前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暴发菌株在上海地区的血清型分布、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及Ribo分型.方法 收集上海市27起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暴发事件分离的98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副溶血性弧菌分型血清对所收集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利用双重PCR方法扩增tdh,trh两个重要的毒力基因以了解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应用Riboprinter系统检测上述菌株的酶切片段杂交多态性.结果 引起27起暴发的9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11个血清型,5个Ribo型.优势血清型为03:K6,优势Ribo型为vp-EcorI-002型.全部分离菌株均携带toxR基因,97株携带tdh基因,1株携带trh基因.有多起暴发事件分离到多个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血清分型和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是副溶血性孤菌暴发事件实验室诊断的有用方法.对于从一起暴发事件中检出的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需要确认各菌株与暴发的关系.

  • 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作者:袁蒲;张书芳;付鹏钰;詹瑄;叶冰;钞凤;周昇昇;李杉;杨丽

    目的 通过研究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中的上报数据按发生的时间、地区、原因食品、引发事件原因等变量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河南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69起,发病人数为1499例,住院人数1015例,死亡人数7例,总罹患率为3.81%,总病死率约为0.47%.全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量在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多,占总事件数的57.97%.豫北地区和豫中地区为事件高发地区,2个地区累计报告事件45起,占全省报告事件起数的65.22%.植物类(22起,31.88%)食物是致病的主要原因食品.由于加工不当所引起的发病人数多,占总发病人数的25.42%,而导致死亡人数多的是原因是误食误用,占死亡人数的71.43%.结论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的检查和监督,集中力量针对关键控制点及薄弱环节进行监管.

  • 一起家庭聚餐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艳萍;王国排

    目的 分析一起家庭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收集《聚餐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及食品卫生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5月12日52人参加家庭聚餐,其中23人发病,罹患率为44.2%,吃了油饼的15人临床症状较重,吃烩菜未吃油饼的8人症状较轻,食物中微生物、亚硝酸盐、毒鼠强和有机磷农药等毒物均未检出.结论 该起家庭聚餐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由麻子油引起,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家庭聚餐的监督管理,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减少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 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报告

    作者:王晓丽

    目的 通过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治疗和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这起事件的共同进餐者、就诊单位的医生及事件发生场所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利用流行病学、卫生学知识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和推断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 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有46人共同暴露,其中有23人发病,罹患率为50.00%;潜伏期为8.5~26.5 h,平均潜伏期为18h;该事件发生原因是患者进食了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食品引起的.结论 此次事件由肠炎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食品从业单位应加强防范,树立食品安全意识,监管单位应加强对此类送餐企业的监管,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 一起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

    作者:陈慧中;常春祥

    目的 调查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在学校、医疗机构进行病例主动搜索,开展病例个案、现场勘察及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该起事件暴发始于12月14日18:00,持续48 h,发病高峰12月15日12:00;共报告91例病例,罹患率为13.2%(91/690);症状以发热、呕吐、腹泻为主,伴有腹痛、头痛及恶心等症状;学生患者便检可及疑食物鸡刨豆腐中检出同型的沙门菌;病例暴露于学校食堂,致病餐次为12月14日午餐,污染食品为鸡刨豆腐.结论 这是一起由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规范和落实学校食堂餐饮监管,加强教育、卫生、食品监管等各部门的联防联控,对学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至关重要.

  • 一起网络订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溯源

    作者:张晓红;王三桃;杨红霞;李雪原;王洋;裴战军

    目的 对发生在本省的一起网络订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查找原因食品、致病因子和污染来源.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通过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查找原因食品、致病因子、污染来源和污染原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不同来源的沙门菌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此次事件共发现24例病例,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100%)、发热(100%)、腹痛(96%),恶心(58%),呕吐(29%).发病潜伏期中值为23 h(12.5~54 h).所有病例均食用过某外卖生产单位加工制作的蛋苞饭.剩余食品及原料、病例及从业人员肛拭子标本、环境标本中均检出肠炎沙门菌,不同来源标本中分离到的沙门菌阳性菌株经PFGE分子分型分析具有同源性.结论 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此次事件为一起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原因食品为某外卖生产单位加工制作的蛋苞饭.

  • 1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作者:陈慧中

    目的 了解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6月在铁西区学校、医疗机构进行病例主动搜索,开展病例个案、现场勘察及采集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该起事件暴发始于2016年6月16日9:00,发病高峰6月16日13:00;共搜索68例病例,罹患率为1.5%(68/4 432);症状以恶心、呕吐、发热为主,伴有腹痛、头痛、头晕及腹泻等症状;在馒头中检测出蜡样芽胞杆菌,为2.6×107 cfu/g;可疑餐次为6月16日早餐,污染食品为馒头.结论 这是1起由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 云南省2013年至2017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

    作者:赵江;闵向东;张强;万蓉;蔡同建;刘志涛

    目的 分析2013年至2017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和统计报告资料,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2 519起,发病18 681例,死亡257例,病死率1.38%.食源性疾病暴发好发于三季度.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家庭和死亡人数多,其次是单位集体食堂.主要致病因素植物性,主要致病菌是沙门菌(38.89%)、蜡样芽孢杆菌(38.89%)、金黄色葡萄球菌(11.11%)、致泻大肠埃希氏菌(5.56%)和变形杆菌(5.56%).结论2013年至2017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性和植物性,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单位等集体食堂.应加强家庭、单位等集体用餐人群的食品卫生管理,避免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 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吴高林;宗雯琦;甄世祺;戴月

    目的 分析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部署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收集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据,并进行时间、地区、发生场所、致病因素、原因食品等方面的分析. 结果 2013年江苏省共发生77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940人,1人死亡.全年各月均有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第3季度(7~9月)报告事件29起,占37.7%;报告数前3位地区是苏州市、无锡市和南通市,分别占39.0%、18.2%和15.6%;单位食堂是发生的主要场所(39.0%);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因素(28.6%);动物类食品是引发的主要原因(48.0%). 结论 广泛开展对食源性疾病暴发季节性高发和个人卫生措施的宣传教育,作为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发场所和易发因素,对单位食堂和动物类食品进行针对性监管,将是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有力措施.

  • 2018年南京市六合区某酒店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

    作者:戴晨

    目的 调查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原因,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查找可疑餐次和可疑食物,并采集可疑食物和病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21名疑似病例,罹患率为5.7%,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为主,平均潜伏期为19小时.但由于采集的样品未检出致病菌,尚无法确定致病因子及污染环节.结论 本次事件为食用不洁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正确的处理加工食品成为预防此类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