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阴阳类证辨证在出血性中风中的应用

    作者:孙沐炎;李康增

    阴阳为中医辨证的总纲,阴类证、阳类证辨证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其用于出血性中风临床辨证,着重于整体上做出基本的概括,驭繁就简,简化了纷繁复杂的临床证型,阴阳辨证分类方法使出血性中风的辨证更加简约化、快捷化以及规范化,有利于提高救治疗效.

  • “中风阴阳类证辨证及其方证疗效体系”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

    作者:牛昱光;李加玲;黄燕

    目的:探讨“中风阴阳类证辨证及其方证疗效体系”对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采用“中风阴阳类证辨证及其方证疗效体系”结合内科治疗的46例(观察组)及仅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的35例(对照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记录两组随访期内再中风及死亡的发生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应用改良兰金评分量表mRS(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标准系统评价患者功能.结果:随访时间内观察组再中风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22.86% (P <0.05);观察组死亡率4.35%,对照组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血管收缩期峰值(peak value of systole,Vs),治疗后观察组Vs病/Vs健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Vs病/Vs健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RS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阴阳类证辨证及其方证疗效体系”联合内科治疗可有效降低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再中风率,改善脑血流速度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加减治疗躯体化症状中辨证为阴类证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黎胜驹

    目的 研究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躯体化症状中辨证为阴类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躯体化症状(中医证型为阴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以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对照组根据《2016年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予西医治疗方案.1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使用15项患者健康问卷(PHQ-15)筛查躯体化症状及评估严重程度,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量表积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受试患者中大部分患者躯体化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组疗效接近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本研究验证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为基本方能有效治疗躯体化症状(中医证型为阴类证),效果跟西药相当,但是治疗组患者的体验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神经功能及hs-CRP、TNF-α、IL-6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华;杨柳明;黄玲;陈平;赖福娟;郭建文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神经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阴类证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醒脑涤痰中药汤剂口服及丹红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胞磷胆碱静脉点滴。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价神经功能并测定hs-CRP、TNF-α、IL-6浓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s-CRP、TNF-α、IL-6浓度及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降低hs-CRP、TNF-α、IL-6浓度。

  • 中药与针刺联合治疗阴类证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涤非;韦有仕;湛韬

    目的:通过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中药与针刺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64例阴类证急性缺血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疗法实施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与针刺联合进行治疗,观察4周后两组间在NIHSS评分改善、中风症状控制时间、总有效率上的差异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观察期结束时,试验组在NIHSS评分改善幅度、中风症状控制时间和总有效率这些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与针刺联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可能具有进一步改善中风症状的作用,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605例出血中风发病时阴阳类证辨证属性及其相关分析

    作者:卢明;杜宝新;黄燕;梁伟雄;刘茂才;黄培新

    目的:探讨出血中风发病时阳类证、阴类证辨证属性及其可能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按照经征求专家意见后制定并经临床验证实施的出血中风急性期阳类证、阴类证辨证标准,对国家"九五"、"十五"攻关出血中风(中医药)综合救治研究课题单位脑出血患者进行辨证及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605例患者,中医辨证阳类证占绝大多数,为87.11%,阳类证比例男性(91.11%)显著高于女性(80.77%),差异有显著性(χ2=13.65,P=0.000);阳类证比例神昏者(91.76%)显著高于清醒者(79.48%),差异有显著性(χ2=18.00,P=0.000);发病24h内就诊者471例,占77.85%,阳类证比例病程24h以内者(88.54%)显著高于24h以上者(82.09%),差异有显著性(χ2=3.86,P=0.049);出血量>30mL者发生阳类证比例(90.10%)显著高于出血量小于30mL者(83.90%),差异有显著性(χ2=5.16,P=0.022);全部患者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多,共467例,占88.43%,其阴阳类证辨证属性与出血部位(基底节或/和脑叶)关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84,P=0.238).结论:出血中风发病时中医辨证阳类证占绝大多数,阳类证比例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神昏者显著高于清醒者、病程24h以内者显著高于24h以上者,出血量>30mL者有显著高于<30mL者,阴类证比例则相反,以上特点与阴阳本质、现代医学脑出血起病及其特点相一致.

  • 中风病简化辨证的哲学思考

    作者:郑国庆

    中风病分阴证和阳证为纲辨治,不但有是充分的实践依据和理论基础,而且符合哲学的否定之否定定律.从中风病简化辨证的必要性,中风病阴阳辨证的发展,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属性可从阴阳两方面认识,中风病阴阳为纲辨证方法符合哲学否定之否定定律4方面进行了论述.

  • 对中风病证候研究的思考

    作者:杜侃;卢明;杜宝新

    "证候"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是连接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的"纽带".辨证是中医学独特的认识疾病、诊断治疗疾病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将探讨证候的实质作为对中医学进行科研的切入点.提高中医疗效的可重复性,迫切要求以辨证的标准化、客观化为基础.中医学长于宏观而略于微观变化,但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微观辨证、影像辨证应运而生.如何使宏观辨证客观化、微观指标整体化,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直是中西医结合工作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研究课题.

  • 阴阳类证辨证综合治疗对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作者:卢明;杜宝新;欧爱华;黄燕;黄培新;刘茂才

    目的 探讨通过阳类证、阴类证辨证指导下的综合治疗方案对出血中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404例患者分别用阳类证、阴类证辨证的综合治疗(试验组199例)和西医加相应的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05例)治疗,并观察其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试验组在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其阳类证病人总积分在试验第7,14,21天改变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阳类证阴类证辨证指导下的综合治疗方案改善了出血中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可作为病症/证结合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的主要方法 之一.

  • 从阳不足阴有余论治卒中后抑郁

    作者:王珍;贾奎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阳不足,阴有余,病证本质为阴类证,以“治阴病用阳药”为指导来辨治本病,可使辨治执简驭繁,且疗效显著.

  •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阴阳辨证分析

    作者:王大明;胡浩宇;胡娅娜;何松明

    目的 探讨出血性中风阴阳二型辨证对临床研究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9例急性期出血性中风病例,分别探讨阴阳辨证与危险因素、症状体征、伴发实验室参数变化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有高血压病史者多见于阳类证,意识障碍较重者多见于阴类证;血糖值升高者多见于阳类证;阴类证临床死亡率较高.结论 阴阳二型辨证对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有指导意义,但尚需开展进一步相关研究以论证.

  • 缺血中风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证型特点初步探讨

    作者:杨时鸿;卢明;覃小兰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对缺血中风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证型特点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195例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按阴阳类证辨证,对比阴类证、阳类证患者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基本资料.结果 在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中,阴类证所占比例较高;两者在男女构成比中存在显著性差异,阴类证中女性比例高,阳类证中男性比例高;两组在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入院时患者NIHSS积分阴类证与阳类证有显著性差异,阳类证患者较高.结论 阴类证与阳类证相比,具有比例高、女性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的特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