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根癌农杆菌对云南红豆杉原生质体的转化

    作者:罗建平;姜绍通;潘丽军

    本文介绍了根癌农杆菌T-DNA对云南红豆杉原生质体的转化,分析了转化系的紫杉醇合成能力.实验以生长20 d的云南红豆杉幼茎诱导的淡黄色愈伤组织为材料,经酶解可分离出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在由B5无机盐、KM有机成分、3.0 mg/L 2,4-D、0.1 mg/L KT和0.45 mol/L果糖组成的培养基中培养1周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持续分裂形成细胞团.根癌农杆菌对原生质体的转化能力与原生质体生长状态及菌株相关.虽然刚分离的或已再生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不能被根癌农杆菌转化,但由10个以上细胞组成的原生质体克隆和根癌农杆菌B6S3菌株共培养后可实现T-DNA转化,高压纸电泳检测转化系具有冠瘿碱的合成,转化率约为5%.HPLC证实转化系具有合成紫杉醇的能力,但不同转化系中紫杉醇含量变异很大,高含量为0.076%,是对照愈伤组织的6倍,表明T-DNA的插入改变了培养细胞对紫杉醇的合成.获得的高产转化系细胞生长比对照低,但继代培养中其生长和紫杉醇积累基本保持稳定.尽管转化系合成紫杉醇能力远未达到商业化生产的要求,但研究通过T-DNA对原生质体的转化而实现插入诱变,可以为分离高产紫杉醇优良细胞系提供单细胞筛选系统.

  • 不同部位及生长年限云南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的测定

    作者:唐哲;刘莉;张玮

    目的 研究云南红豆杉不同部位中紫杉醇的含量以及不同生长年限对云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2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20:30:50),柱温30℃,检测波长227 nm,比较云南红豆杉的树皮、针叶、小枝和树根中紫杉醇的含量,以及不同生长年限对云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结果 云南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的含量高,根中少,小枝、针叶中含量较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云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逐渐增加.结论 云南红豆杉枝叶的采摘以5年生以上为佳.

  • 云南红豆杉高紫杉醇含量细胞系的选择

    作者:陈永勤;易飞;李顺意;秦昌华;梅兴国;俞翡

    目的:选择云南红豆杉高紫杉醇含量细胞系.方法:根据色泽、质地、生长速率和分泌有色物质等性状,将不同的小细胞团挑出、单独培养,并对其进行生长分析和紫杉醇含量测定.结果与结论:通过仔细选择,可以得到紫杉醇含量高的细胞系;颜色深、生长慢、干重/鲜重比值高的细胞系紫杉醇含量常常较高.

  • 云南红豆杉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丽华;王丽军;任天坤;史清文;张嫚丽

    目的 研究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云南红豆杉种子中分离得到12个紫杉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1)、9α,10β-二乙酰基-2α-羟基-5α-桂皮酰基-3,11-环化紫杉烷-4(20)-烯-13-酮(2)、2α,7α,10β-三乙酰基-9α-羟基-5α-桂皮酰基-3,11-环化紫杉烷-4(20)-烯-13-酮(3)、2α-乙酰基-9α,10β-二羟基-Sα-桂皮酰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酮(4)、2α,7β,9α,10β-四乙酰基-5α-桂皮酰基-11,12-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5)、7β,9α,10β-三乙酰基-5α-桂皮酰基紫杉烷-4(20),11-烯-13α-醇(6)、9-去乙酰基紫杉宁A(7)、5α-去桂皮酰基紫杉欧吉酚(8)、2α,5α,10β,13α-四乙酰基-1β,7β,9α-三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烯(9)、7β,9α,10β-三乙酰基-2α,5α,13α-三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0)、7,9,10,13-tetra-O-deacetylabeobaccatin Ⅵ (11)、taxacustin (12).结论 化合物2、3、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云南红豆杉心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陈雪英;梁敬钰

    目的 进一步了解云南红豆杉心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云南红豆杉心木的乙醇提取物,经用萃取、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从其氯仿萃取部位分离鉴定得18个化合物,采用波谱解析(UV、IR、ESI-MS、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 这18个化合物分别为12个紫杉烷:2α,5α,7β,9α,10β,13α-六乙酰氧基-4(20),11-紫杉二烯(Ⅰ)、紫杉素(Ⅱ)、紫杉-4(20),11-二烯-2α,5α,10β-三乙酰氧基-14β,2-甲基丁基(Ⅲ)、10β-羟基-2α,5α,14β-三乙酰氧基-4(20),11-紫杉二烯(Ⅳ)、1-去羟基巴卡亭Ⅳ(Ⅴ)、巴卡亭Ⅳ(Ⅵ)、巴卡亭Ⅵ(Ⅶ)、7,9-去乙酰基巴卡亭Ⅵ(Ⅶ)、10-去乙酰基云南红豆杉素(Ⅺ)、1β-乙酰氧-5-去乙酰基巴卡亭Ⅰ(Ⅹ)、巴卡亭Ⅰ(Ⅺ)、taxuchin A(Ⅻ);4个木脂素:开环异落叶松树脂素(ⅩⅢ)、α-conidendrin(ⅩⅣ)、异紫杉脂素(ⅩⅤ)、落叶松脂醇(ⅩⅥ);2个其它化合物:肌醇甲醚(ⅩⅦ)、β-谷甾醇(ⅩⅧ).其中化合物Ⅰ、Ⅴ、Ⅵ、Ⅺ、Ⅻ、ⅩⅥ为心木部位首次分得的成分.结论 云南红豆杉心木部位的化学成分同云南红豆杉其他部位有一定的差异,但就红豆杉属而言没有什么差异.

  • L-谷氨酰胺和桂皮酸对云南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作者:陈永勤;朱蔚华;吴蕴祺;胡秋

    研究了不同化合物对褐化严重的云南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0.29 mg/L L-谷氨酰胺和0.074~0.22 mg/L桂皮酸后能有效地抑制愈伤组织和培养基的褐化,显著改善愈伤组织的生长,并对紫杉醇的含量影响不大;桂皮酸浓度在0.30 mg/L以上时,则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但能提高其紫杉醇含量.

  • 云南红豆杉中的非紫杉烷类化合物

    作者:项伟;姚娉;张宏杰;孙汉董;李良

    从怒江产云南红豆杉 Taxus yunnanensis中分得5个非紫杉烷类化合物:3β-hydroxy-5α,8α-epidioxyergosta-6,22 diene (Ⅰ),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pluviatilol (Ⅲ),α-conidendrin (Ⅳ)和secoisolariciresinol (Ⅴ).其中Ⅰ是首次从红豆杉科植物中得到.我们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与质谱等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 云南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梁敬钰;杨路;程奇蕾;Zhemg F M;魏秀丽;张颖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红豆杉中的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对生长在我国的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进行深入的化学研究.方法云南红豆杉枝叶的乙醇提取物,经萃取、硅胶柱层析、PTLC、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从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采用波谱解析(UV,IR,ESI-MS,1HNMR,13 CNMR)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分别为1-acetoxy-baccatin I(1),7-epi-taxol(Ⅱ),taxchinin A(Ⅲ),cephalemannine(Ⅳ)和taxol(V).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 川产云南红豆杉中紫杉烷类似物

    作者:徐学民;王笳;袁崇均;蒋庆宇

    从四川省木里县采集的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的树皮中分得3个紫杉烷类似物,经解析其1H,13CNMR、EIFAB MS谱及DEPT实验证明此3个类似物为1-β-hydroxy-baccatinⅠ(Ⅰ)、10-deacetyltaxol(Ⅱ)、7,9-dideacetylbaccatin Ⅵ (Ⅲ).此3个化合物存在于红豆杉属的其它植物中,但首次从云南红豆杉中分出.

  • 产紫杉醇类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筛选的研究

    作者:刘佳佳;龚汉祥;杨栋梁;陈淑娟;杨磊

    采用无菌技术从云南红豆杉中分离得到200余株内生真菌,经过PDA液体培养基发酵后用TLC、HPLC等方法检测,发现其中有一株的胞外分泌物中含有紫杉醇,标号12.3.2.经过形态学鉴别,其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利用微生物(特别是内生真菌)产紫杉醇是新的途径,该菌株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超临界CO2萃取云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研究

    作者:刘莉;徐新刚;陈飞龙;安春志;罗佳波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从云南红豆杉枝叶中萃取紫杉醇.方法:以云南红豆杉枝叶为原料,先以纯CO2做萃取溶剂,除去原料中的脂类,再加入甲醇为夹带剂提取紫杉醇.用HPLC法检测萃取物中紫杉醇的含量.结果:紫杉醇的佳萃取条件为:红豆杉枝叶粉碎至直径0.6~0.8 mm,萃取压力34 MPa,萃取温度40℃,甲醇为夹带剂.结论:SPE法较传统溶剂法,提取率有所提高,且使用有机试剂少,有利于环境保护,耗时少,生产周期短,效率高.

  • 红豆杉种子休眠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琳;展晓日

    红豆杉属植物是国际珍稀濒危灭绝保护植物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由于可分离得到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药物紫杉醇, 红豆杉属植物倍受关注, 成为天然药物的研究热点.但该属植物种子具有深度休眠, 自然条件下要经过两冬一夏才能萌发, 繁殖率低, 这也是导致其物种濒临灭绝的原因.简要综述了我国的红豆杉属植物种子休眠机制及其休眠解除的研究进展, 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云南红豆杉的化学成分研究及1-去羟基巴卡亭VI的结构修饰

    作者:程奇蕾;梁敬钰

    目的 研究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心木的化学成分并对1-去羟基巴卡亭VI进行了结构修饰.方法 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对1-去羟基巴卡亭VI进行了选择性的去乙酰化反应.结果 从云南红豆杉心木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紫杉烷类化合物.对其中一个含量较高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修饰,得到两个去乙酰化的产物,并鉴定了其结构.结论 结构修饰所得到的13位去乙酰产物是我们所需要的,它为今后进一步合成符合紫杉醇构效关系的产物提供了物质基础.

  • 云南红豆杉生长过程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变化

    作者:李海峰;赵志莲;刘光明

    目的 研究云南红豆杉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eacetyl baccatinⅢ)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色谱柱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2∶13∶45),流速1.0 ml·min-1,柱温32℃,检测波长234 nm,测定云南红豆杉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结果 回归方程 Y = 15.290 29X -4.059 76 (r = 0.999 0),线性范围5.50~550 μg·ml-1;加样回收率(n=6)98.6%,RSD为2.4%.在云南红豆杉生长期树皮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高于枝叶,是枝叶中高含量的1.498倍;休眠芽分化期和休眠期是10-去乙酰巴卡亭Ⅲ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枝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树皮,高含量达0.115 0%是树皮中高含量的1.769倍,二年生枝叶中含量略高于一年生枝叶.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云南红豆杉枝叶的质量控制.

  • 云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的测定

    作者:刘莉;罗佳波

    目的 建立云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选用Angilent Hypersil ODS2色谱柱,流动相甲醇-乙睛-水(20:30:50),检测波长227 nm,柱温30℃,对云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均在0.04~1.2μg之间呈线性关系,紫杉醇平均回收率为96.93%(RSD=1.62%, n=5),三尖杉宁碱平均回收率为96.68%(RSD=1.81%, n=5).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测定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和的三尖杉宁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的工艺研究

    作者:唐杨琴;李海池;黄文洁;熊艳;葛发欢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的工艺.方法:原料经超临界CO2萃取后,通过工业色谱纯化.以10-DAB的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不同夹带剂量、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及温度、分离釜Ⅰ的压力及温度对10-DAB收率的影响,再用正交试验进行条件优化.结果:在夹带剂量(80%乙醇)与药材比3∶1、萃取釜压力25 MPa及温度60℃、萃取时间90 min、分离釜Ⅰ压力14 MPa及温度40℃等较佳的条件下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萃取物经工业色谱分离纯化后即得10-DAB.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及分离纯化10-DAB的工艺简单可行.

  • HPLC法测定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

    作者:安春志;罗佳波;刘莉;邢学锋

    目的 本实验采用RP-HPLC法测定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eaxetylbaccatin Ⅲ)的含量.方法 利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甲醇-乙腈-水(5:35:60)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7nm.结果 10-去乙酰巴卡亭Ⅲ在0.006~1.947 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1351.973X+1.903(R2=0.999),平均回收率为95.90%,RSD为1.94%.结论 此方法可靠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未见报导,可用于红豆杉植物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的定性、定量分析.

  • 云南红豆杉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前景

    作者:赵永生;赵俊雄;张静华

    本文系统阐述了云南红豆杉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前景,着重介绍了云南红豆杉资源现状,分布,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云南红豆杉在我国的引种情况.通过对云南红豆杉提取物紫杉醇市场需求分析,提出了对云南红豆杉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 三种栽培红豆杉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符德欢;李学芳;赵彩肖;张晓南;赵庭周;蒋博谋

    目的:建立3种栽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的生药鉴别方法,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别、药材性状检索、组织横切、粉末显微观察及薄层层析方法对其进行生药初步研究.结果:其叶横切面特征三者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和排列均不一样,叶中脉形状不同,所含草酸钙砂晶及色素物多少有差异.枝横切面特征中韧皮部细胞形状和排列松紧不一,木射线细胞中内含物仅云南红豆杉有.粉末特征中三者所含石细胞、草酸钙砂晶、树脂道的多少、大小和形状均有差异.薄层色谱图中,斑点颜色和位置有不同之处,可作为鉴别依据.结论:通过对3种红豆杉的生药学研究表明,3种栽培红豆杉在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中均有一定的差异,将为这3种红豆杉药材的鉴别及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