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优质护理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作者:佟玉静;李丽;刘志梅;徐丽卓;高丽梅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下盆底康复训练对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广泛子宫全切术后病人83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及常规膀胱功能锻炼方法;试验组在围术期的护理中,护士于入院时进行盆底功能筛查和相关健康教育并于术前指导病人行盆底肌肉锻炼,然后观察两组病例自行排尿情况和残余尿量。结果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病人运用优质护理模式实施盆底肌肉锻炼,能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早期盆底康复训练联合补中益气丸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

    作者:王辰之;祁玉军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康复训练联合补中益气丸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防治效果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并确诊为PFD的产妇3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6例.2组产妇均行Kegel训练及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补中益气丸,2组均连续治疗6周.统计临床疗效,于产后42 d(治疗前)、3个月、6个月统计2组气虚积分变化、盆底肌力康复情况、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情况,并检测2组血清TGF-β1和IGF-1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1).与产后42 d比较,产后3个月、6个月气虚积分、POP和SUI发生率逐渐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盆底肌力逐渐增强,观察组盆底肌力增强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产后3个月2组患者血清TGF-β1和IGF-1含量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联合补中益气丸对产后女性PFD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提高盆底肌力,降低POP和SUI发生率,可能与升高血清TGF-β1和IGF-1含量有关.

  • 不同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比较

    作者:罗进联

    目的:比较不同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分娩的初产妇21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盆底肌肉锻炼组、盆底生物反馈组、阴道椎体训练组,采取不同的训练,对产妇训练前(产后3天)、训练后(产后6周)尿失禁情况和会阴肌力进行评价。结果:三组产妇产后6周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产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训练后会阴肌力较训练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盆底功能训练方法各有优劣,临床医师可根据产妇身体情况、锻炼条件综合评估,指导产妇选择合适的方式。

  •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在对产后压力性 尿失禁患者的影响

    作者:杨爱民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行产后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随访3年,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状况及产妇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为3级及以上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护理效果.

  • 女性盆底康复护理对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的作用及安全性

    作者:许爱玲

    目的 研究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防治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的98例FPFD患者分为对照组(n=49)及康复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使用盆底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康复组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等症状表现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康复组盆腔肌纤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女性盆底功能,降低FPFD,效果显著.

  • 盆底康复训练在防治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作者:黎红霞;戴丽珍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在防治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产妇3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80例,A、B组接受剖宫产,C、D组接受阴道分娩,A、C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3个月,B、D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比较4组产妇的盆腔脏器脱垂(POP)、产后尿失禁(SUI)发生率以及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SUI、S+P发生率显著降低,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SUI、S+P发生率也有显著降低,和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C组SUI、S+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康复治疗,A组手测盆底肌力显著高于治疗前,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显著降低,肌纤维肌电压明显升高(P<0.05),且A组手测盆底肌力明显高于B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显著低于B组,肌电压高于B组(P<0.05);经治疗,C组各项指标也有显著改善(P<0.05),D组无显著改善,C组手测盆底肌力明显高于D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显著低于D组,肌电压高于D组(P<0.05).结论 经阴道分娩会明显升高产妇PFD的发生率,而经过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显著降低这一发生率,且与剖宫产PFD发生率相近.

  • 生物反馈电刺激辅助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作者:王小燕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辅助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500例盆底功能障碍(FPFD)的初产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采用阴道哑铃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250例作为对照组,将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的25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在治疗5d及3个月的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后3个月的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FPFD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其盆底器官功能,有效预防FPFD,值得推广应用.

  •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临床价值

    作者:游尊玲;李应梅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产妇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6例产妇未行盆底康复训练为对照组,56例产妇行盆底康复训练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产妇手测肌力、电测肌电值、盆底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盆底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收缩个数)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产妇手测肌力、电测肌电值、盆底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盆底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收缩个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

  • 盆底康复训练在全子宫切除术后的应用

    作者:张莉玲

    目的:对盆底康复训练在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作以评价.方法:2016年6月—2017年3月我院共计开展112台全子宫切除术,其中一半手术患者在出院前一天经由专科护理人员指导学习盆底肌锻炼方法,并在院后坚持开展为期半年的盆底肌锻炼,便于叙述以下将本组患者统称为观察组;其余56例未接受盆底肌锻炼指导同时也未在院后开展盆底肌锻炼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盆底肌肉肌力情况与张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盆底肌肉肌张力达2度、3度的患者所占比重为71.4%、16.1%显著高于对照组46.4%、5.4%,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肌张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张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能有效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冯娜

    目的 研究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74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分级及尿失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分级3级的比例为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05%(P<0.05);观察组患者尿失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复情况和尿失禁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盆底康复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

    作者:方译晨

    目的:研究盆底康复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产后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实施盆底康复训练,分析对比两种方式的康复训练结果,评价指标为患者盆底肌力及患者家属满意程度.结果:经康复训练后,实验组的患者盆底肌力康复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实验组增长的肌电值(7.1± 1.7)μV高于对照组(4.1± 1.3)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比较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更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分娩后的康复治疗中实施盆底康复训练在临床上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分析

    作者:王明芳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将该院行阴道分娩的116例产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指导,研究组行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手测肌力与电测肌电值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 <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盆底肌功能,可以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研究

    作者:崔瑜;崔琳;吴蔚

    目的 探讨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盆底功能障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应用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观察治疗5、42 d和3个月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产后42 d和产后3个月肌电压明显高于产后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产后42 d、3个月盆底肌力明显高于产后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有利育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用阴道哑铃治疗,能明显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 通过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宁

    目的:探讨通过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盆底康复训练.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尿液残留量、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尿液残留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尿液残留的情况,增强其盆底肌的张力,降低其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等不良事件的几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 不同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周凤勤;欧红萍

    压力性尿失禁指的是因用力、喷嚏、咳嗽等情况下出现的无法控制的尿液泄漏,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则是指膀胱内压力超过大尿道内压力时,逼尿肌无收缩从而导致的尿液无控制性排出[1].该病的发生可能与结缔组织较为薄弱、分娩次数过多导致的子宫脱垂后盆底部及括约肌解剖结构改变等因素有关[2].若不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该病的治疗多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也发生了一定改变,非手术治疗的康复锻炼已显示出较好效果[3].

  • 护理干预在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锦兰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盆底康复训练,实验组在训练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提高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 盆底康复训练对尿失禁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春雨

    目的 研究盆底康复训练对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10月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卫生院收治的尿失禁患者3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临床症状.结果 研究组临床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96.67%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 通过对尿失禁患者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盆底功能.

  •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效果

    作者:殷婉萍;吴少敏;黎佩莹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在产后45 d均采用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产后45 d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观察2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力、阴道收缩压及随访1、3、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力、阴道收缩压力水平均明显升高,随访1、3、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对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可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 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护理效果

    作者:曾荣

    本次实验选取了我院2015年6月~2015年12月进行子宫全切术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并加强基础健康教育的普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与此同时,我们将观察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收缩压力和收缩持续时间明显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此外,在尿失禁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减少的幅度更大.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Val-salva运动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垂直距离(BSD)明显增大(P<0.05),膀胱颈活动度(BND)明显下降(P<0.05).加强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盆底功能,有利于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肌力的疗效比较

    作者:戴新娣

    目的:探充不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肌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99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4例)行盆底康复器联合盆底肌训练,实验组(55例)行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训练,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并比较.结果: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后发现实验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尿失禁治疗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产后尿失禁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训练可对患者盆底肌力量进行提高,改善尿失禁症状,进而对女性产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