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续名医类案》中与抑郁症相关医案的用药规律探讨

    作者:李涛;梅妍;张鑫;汪卫东

    目的 探讨<二续名医类案>中与现代抑郁症相关医案的病因、病位、病机以及辨证规律.方法 以<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二续名医类案>中的医案为对象,采用Excel建立抑郁症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等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抑郁症的用药规律.结果 医案中涉及的躯体症状有纳呆、倦怠、汗出、腹胀、不寐、胁痛6种,占前10名总频次的53.41%.涉及的治法以理气法多.方剂出现频率依次是逍遥散类方>补中益气汤>桃仁承气汤>加味归脾汤>温胆汤>六君子汤>酸枣仁汤等.药物多数集中于柴胡>陈皮>白芍>郁金>龙骨>当归等.结论 <续名医类案>中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用药有一定规律可循.

  • 从古代医案看中医天人合一思想

    作者:于凌;马淑然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哲学命题,也是中医理论及临证的指导思想之一.较之现代临床病例而言,古代医案更注重对天人关系的揣摩,更擅长利用天人关系在防治疾病过程中趋利避害.本文通过对数例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医案进行分析,阐释天人观对中医临证的重要借鉴意义,如究天人关系以确立治则,依天时特性以遣方用药,顺天时趋势择治疗时机,循天时天理以通达人情等.

  • 古代医家水肿医案100例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高艳红;张昱

    收集古代水肿医案100例,建立水肿用药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进行统计及相关数据分析,探讨古代医家治疗水肿的用药规律,以期对临床用药提供启示.结果发现古代医家治疗水肿的常用药物是茯苓、泽泻、陈皮、白术、大腹皮、茯苓皮等.其中药性以温、平、寒性药为主,药味以甘、辛、苦、淡为主.归经多入脾、胃、肺、肾经.古代医家对水肿病证的病位及病机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治疗上以肺、脾、肾三脏为主,辨阴阳虚实,标本同治.

  • 基于古代医案的中医临证思维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祝远远;刘更生

    中医医案临证思维训练系统是一个基于古代医案的在线学习系统。本系统主要使用WAMP 集成开发工具,在 Windows7环境下,搭建基于 Apache + MySQL + PHP 的集成环境。该系统主要包括用户注册模块、用户登录模块、思维训练模块、在线答疑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系统使用者通过系统中医案提供的信息进行辨证思考,填写出自己诊断方案,之后与原文进行对比,从而训练系统使用者的中医临证思维。

  • 基于古代医案对血瘀证脉象差异化表达的研究

    作者:岳雁;苏朋朋;熊丽辉

    目的:探究血瘀证脉象差异表达的规律性,据此分析血瘀证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血瘀证的临床诊治.方法:收集古代血瘀证医案、统计医案中病人脉象频次、生活环境、年龄及主要症状(兼证),对脉象与其他统计项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探究血瘀证发病人群分布特点及脉象差异化表现与诸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入选340例医案,显示古代血瘀证医案之脉象弦脉多(184),数脉其次(123),涩脉第三,细脉又次之,然后是滑脉和大脉等;血瘀证好发于贫困或战乱中人群,中老年人居多,兼夹因素以虚滞多.结论:瘀不离虚、瘀滞互化是血瘀证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治疗中需注意扶助正气和行气,血瘀证的发病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 古代医案“论治”失误举隅

    作者:于凌;王颖晓

    从总体治疗思路混乱(如治疗不分层次或囿于常规)、用法失宜(如治法、服法、剂型等方面考虑得不周详)、配伍不当(如使药选用不当、囿于配伍禁忌等)、剂量失宜(如比例失当或药量失宜)、未考虑三因制宜原则(如忽视时令因素或体质特征)等诸多方面探讨《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的“论治”环节失误医案的常见错误,以冀为临床治疗思维与模式提供借鉴.

  • 古代医案辅助《医古文》教学法初探

    作者:高湲;余泱川;范英丽

    探讨古代医案辅助《医古文》课程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对专业的热爱,增加对中医临床的感性认识.将课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以达到培养人才“学会学习”的目的.

  • 医古文课程导入古代医案教学法研究

    作者:高湲;董秀娟;刘茜;靖春颖

    目的:研究古代医案导入《医古文》课程的教育模式。方法将本校2012级中医类专业本科学生按班级分为实验班125人(导入古代医案)和普通班97人,通过教学过程评价、问卷调查及成绩考核等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教学过程评价:实验班课堂气氛活跃,上课注意力较集中,师生互动好,课后师生交流比例高(实验班67%,普通班23%)。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学习兴趣(78%)、学习的主动性(42%)、对专业的热爱(48%)和阅读古籍的方法(47%)等方面与普通班相比(60%、28%、27%、26%)有显著差异(P <0.05)。③成绩考核(平均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班分别为95.5、66、82.5;普通班为82、58、71,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古文课程导入古代医案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对专业的热爱,可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阅读技能。

  • 古代医案引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实践探究

    作者:于凌

    中医基础理论是开启中医志趣,培养中医思维的关键课程.将古代医案融入其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中医术语及原理置于生动的医案展示中,对于加深中医理论的理解、构建中医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塑造人文精神等诸多方面均有良好效果.对医案引入教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阐释,并通过具体的课堂实例,提出在引入医案服务于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的原则:选案要紧扣课堂知识而不能喧宾夺主,要相对浅显易懂,要注重对中医思维的引导和培养,要体现严谨而生动的特点,要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要渗透中医文化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自豪感等.

  •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35则消渴医案辨证论治规律探析

    作者:方朝晖;赵进东;李中南;忻凌;倪英群;李家云;谢峰涛;杨雪

    [目的]分析古代医案中诊治消渴的辨证思维、处方、用药规律.[方法]使用中医病历采集系统录入35则消渴医案的相关资料信息,对病案中关键证素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与转化,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辨证论治规律.[结果]症状出现频次多的依次为多饮、多食易饥、多尿、消瘦等,中医常见证型为肺胃热盛、肾阴亏虚、肝肾阴虚等,常见治法为清肺和胃、清胃养阴、滋补肝肾等,常用药物为:知母、麦门冬、甘草等,复杂网络分析图显示知母、熟地黄、生地、甘草、麦门冬为核心处方,其中核心药物为知母.聚类分析显示用药的组合可分成4类,分别为:清热养阴、滋补肝肾、收敛固涩、泻下攻积.[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能较好地总结诊治消渴症、证、法、药的临床经验.

  • 古代惊悸不安状态验案赏析与探讨

    作者:滕晶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反映惊悸的古代验案4则进行赏析,就惊悸不安状态的内涵和病证特点进行探讨、总结,以期为临床辨识与诊治惊悸不安状态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 从脉势、脉形角度分析脉象与针灸治法规律性联系的文献研究

    作者:李记泉;朱磊;孟昭宇;王守金;王巍

    脉诊作为中医诊疗体系的特色征象之一,是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也是针灸治疗的重要参照.文章以虚、实为纲对脉象进行分类,通过对古代经典医案《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的文献整理,经过合理辨证,分析古人对脉象和针灸治法相互关系的认识,总结其特异性规律,为针灸临床提供清晰可辨的诊疗思路,提高针灸疗效.

  • 基于古代医案对高血压病位的数据挖掘

    作者:刘锋;徐姗姗;周宜;高燕

    目的:通过对中医古代医案的数据挖掘,找出古代中医学对高血压病位的认识.方法:以《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医案类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符合条件的医案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本病常见的病位依次是:"肝""肾""未知病位""胃""脾""心""胆""阳明""肺""少阳"等.结论:本病的病位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多责之于"肝",其次是"肾",常常出现肝肾同病.

  • 基于古代医案文献挖掘的调补宗气用药规律

    作者:高黎;张蓓;贾春华

    目的:本文基于古代医案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研究古代医案中调补宗气的用药规律.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古代医案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终纳入26例医案,共计96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高达274次.通过对核心药物的使用规律进行分析可知,古代医案中用于调补宗气的前4位高频药物依次为茯苓、熟地黄、当归、甘草.结论:古代医家在调补宗气时,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和苦三种药味为主,归经稍侧重于肾经,功效以补虚为主.

  • 古代女性心理治疗医案浅析

    作者:沈丽华;李兆健

    心理治疗是古代医案中极具魅力的部分,基本上和现代心理治疗的定义、手段、效应相吻合.通过古代医案分析,介绍劝说开导、暗示转移、顺情从欲、移情易性、以诈治诈和激情等心理治疗方法.认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医心理治疗方法更适合于中国女性的人格特征,值得在临床中借鉴运用.

  • 从《续名医类案》看古代医案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凌;李其忠

    以<续名医类案>为例,从诸多方面分析古代医案对当今临床及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意义,包括医理、诊断、方药、治法等方面,还涉及到康复医学、身心医学、医学伦理学等边缘学科的内容,从而为医案的研究提供参考,对临床工作有重要启迪作用.

  • 古代修身养性医案评析

    作者:李兆健

    修身养性是儒释道三家调节心身的独特方法.中医学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取得较盘的疗效.通过对古代修身养性医案的客观分析,发掘、弘扬其合理内涵,充分发挥中医学防治心因和心身性疾病的优势.

  • 古代医案数据库研究方法探讨

    作者:于凌

    古代医案是中医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海量的医案数据进行分析逐步具备了可行性.古代医案本身及其研究过程中的主题词表、计算机、研究人员医理及文理水平等均存在局限性,宜分别应对之.在研究过程中要有机结合频次统计与医理分析、词素检索与原文检索、分诊与合诊、增添主观内容与保留客观原貌.为力争做到客观公正,还应该在评判个案、评价结果、看待兼证、整合数据等几方面进一步思索探究.

  • 基于辨体用方思想的古代九种案例赏析

    作者:倪诚;包春华;李杨

    系统考察中医医案史的基础上,主要选择<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等代表性古代医案中体现中医辨体用方思想的九种案例,分别就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火热九种体质的辨识及其遣药用方的思路和方法首次进行挖掘分析,意在强化辨体论治的理念.为中医多元化的诊疗思路提供临床实例.

  • 古代心悸医案信息284例数理分析

    作者:邹石;周莺;吴丽丽

    目的:对古代心悸医案信息用数理分析方法挖掘其证治规律.方法:以古代心悸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284个心悸医案证型分布以心血虚证和痰湿内停证多见;共涉及药物411种,主要为安神类、健脾类、理气类、养血类等;挖掘出治疗心悸的基础方:半夏、陈皮、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白芍、远志、茯神、酸枣仁、龙骨.结论:用数理分析医案,挖掘出常用药物组合,基本符合现行的中医理论,也从数理分析的角度证实了中医理论,为临床提供依据.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