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论5则

    作者:黄开泰

    1 辨证与辨症--"症"是现象证据,"证"是本质诊断"证"的多义性,导致我们把辨析症状、进行推理的方法叫辨证;把从四诊开始到作出证候诊断结束这一过程也叫辨证,逻辑关系不清,与临床实际也很不一致."症"指症状,是现象证据,一个症状名就是一种特定异常状态的医学表达;"证"言证候,是本质诊断,一个具体的证候名就是对一个具体病人刻诊病机的概括.症状和证候之间没有必然的固定的机械联系,离开对症状的辨,就得不到证候诊断的果.要得出"证"的诊断,离不开两类基本的方法,一是收集临床症状的方法,如四诊;二是分析症状、思辨推理的方法,如八纲等.八纲辨证等的"证"是针对症状而言的,辨证论治的"证"是针对证候而言的.

  • 藤平健并病论对兼病的认识

    作者:林军

    在并病论理论体系中,兼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概念,前后之间存在差异与内在联系,<併病について>一文回避了对"兼病"的论述.藤平健先生对并病的早期研究中认为兼病采用合方治疗,与准并病是不同的病理状态.随着并病研究的深入,藤平健对兼病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将兼病称为准并病,其特征是症状不互相关联,治疗采用合方还是兼用等法并没有明确的限定.本研究发现:藤平健先生对兼病认识与奥田谦藏的学术观点一脉相承,对兼病与准并病矛盾的表述,实质是并病论形成过程中对并病理解的变化.比较并病论形成过程中对兼病的不同认识,有助于对并病的理解.藤平健先生从兼病的特征、鉴别兼病与并病两个方面确立了兼病的实质:兼病同样属于方证的并存,其症状并不互相关联,治法不必遵循先后的原则.并病论中涉及兼病的论述较为复杂,甚至有前后矛盾之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正确理解.兼病与并病的关系密切且复杂,既有重合,也有不同,是值得研究的一种病态.

  • 从痞满谈"合病""并病"之证的辨治意义

    作者:黄开泰

    新版<中医诊断学>:"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1].虽然证候是疾病一定阶段的证候,但临床患病大多不是单一的,常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存在多种疾病,证候每每成为多种疾病"合病"、"并病"的综合体.

  • 浅谈《伤寒论》中合并病的证治

    作者:黄腾;张国骏

    本文将<伤寒论>中有关合病、并病的条文分为10类进行讨论,其中有原文明确提出的合、并病者,也有原文未明确者.笔者以合、并病的概念为标准,通过对条文的分析、比较,归结为新的合、并病类型.于每一类中,从原文角度,按经辨证,讨论其归属;并对比条文间证候的异同,治疗的区别,明确了辨证的关键,总结出治疗原则和运用要领.提纲挈领地总结了<伤寒论>中有关合、并病的内容.

    关键词: <伤寒论> 合病 并病
  • 伤寒合病并病探析

    作者:魏铭;刘丽华;李泽洪

    <伤寒论>在阐述二经或三经证候混同出现时提出了合病和并病的概念.条文虽不多,但经文较难理解,后世医家对此颇多争议.本文拟对合病与并病的问题作粗浅分析,以求正于同道.

    关键词: 伤寒 合病 并病 探析
  • 试探《伤寒论》中的合病并病

    作者:傅强

    <伤寒论>中论述合病、并病的条文,共有30余条,其中有12条冠有合病、并病的名称,还有20几条实际上论述合病、并病的而未有合病并病之名.学习这方面的有关论述,对于进一步理解六经发病、辨证施治、指导临床实践,有实际意义.

  • 浅谈《金匮要略》中的并病

    作者:赵红兵

    在<金匮要略>一书中,虽然并未象<伤寒论>那样明确地提出并病的概念,但同样也有所论述,现就这一问题,试析如下.

  • 《伤寒论》表里同病证治探微

    作者:金莲;王兴华

    《伤寒论》表里同病是指患有太阳表证的同时,兼有本经或他经内脏病变者.表里同病形成因素包括邪气因素和体质因素两方面,发病方式为合病与并病以及素有内疾、复由外感引发表的里同病.其证治类型可分为:表里同病,病位偏表,先治其表;表里同病,里证重急,治里为先;表里同病,病势较缓,表里同治.其证治特点为首辨病机,顾护正气.

  • 关于六经中合病与并病

    作者:张再良;杨文喆

    合病与并病,是<伤寒论>六经病证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病是指六经病证中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数经之证同时并见的情况;并病是指六经中一经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相继为病,也具有数经之证并见的临床表现.

  • 《伤寒论》并病理论探要

    作者:肖啸;李家庚

    并病理论昭示了疾病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的经证还未传变为他经之证,而在此主要经证还在、他经之证候初现而未完全成立之时,应守原经之主方加减.又有原经主证已退而次证尚在,且他经之证已经形成,或疾病之性质已经发生转变者,当从他经之方加减.由于并病而合方治疗是仲景常用的处方法度,合方使用在临床也常常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合方不是胡乱相合,其理仍在于有是证用是方,至于孰轻孰重,何主何辅,则需根据临床表现,相机使用.

  • 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并先兆流产治验1则

    作者:朱玲

    罗颂平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症.余有幸师从罗教授,现将其运用中医药治疗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并先兆流产验案1则,介绍如下.

  • 桂枝麻黄各半汤应用举隅

    作者:宋俊生;谷林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原文23条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该方为太阳病日久不愈形成表郁轻证而设,辨证要点当以"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者,身必痒"等症.然而,医者临诊时,见到如此典型症状却少之又少,给应用本方带来困难.笔者在临证中用此方治疗疑难杂病,取效甚佳,现介绍如下.

  • 论五经并病专方——麻黄升麻汤

    作者:宋一惠

    麻黄升麻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特殊处方之一.本文从六经辨证体系,探讨研究麻黄升麻汤组方、病因、病机、病位等,提出了麻黄升麻汤证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五经并病,其方具有仲景和解表里、上下同治、寒热并用、补泻并存、升降同调的特色,是仲景辩多病因、多病机、多病位,行多靶点、多方向、多层次治疗的典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