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杨少山单用中药治疗复发性Kikuchi病1例报道

    作者:李航

    Kikuchi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的自限性免疫性疾病,临床较罕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EB病毒、人T淋巴细胞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感染诱发局部高效反应及自身免疫有关.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复发率达3%左右.笔者曾见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教授单纯使用中药治愈复发性Kikuchi病1例.介绍如下.

  • 26例Kikuchi病的临床病理分析及EB病毒检测

    作者:陈琳;李文生;雷建园;张巍;马钰;李真真;孙亚丽

    目的 分析Kikuchi病(KD)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一步探讨EB病毒在KD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11-2017-08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6例K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EB病毒表达状况.结果 Kikuchi病主要病理学特征为淋巴结内有不规则的片状坏死,核碎常见,可见大量组织细胞增生.坏死区增生的组织细胞CD68、CD163、MPO常(+),坏死区周围浆样树突细胞CD123(+),这是KD的免疫组化特点.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阳性率为11.5%.结论 KD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但其病理特征复杂,有较高的误诊率,免疫组化检查可协助诊断.本组26例中,通过原位杂交检测,仅发现3例EBV(+).且复习文献多为个案报道,结论尚不一致,因此,并不能得出EBV是KD发病的直接原因.

  • 17例kikuchi病组织学观察

    作者:胡晓川;何广文

    为了提高对kikuchi病的诊断能力,回顾分析17例kikuchi病的组织学表现,显示组织细胞增生并有明显的吞噬现象是kikuchi病每例可见的特征,并结合镜下所见讨论了kikuchi病与肿瘤性、非肿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 感染相关性肉芽肿性淋巴结炎1例报道

    作者:刘换新;袁怀文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战士,因颈部淋巴结肿大逐渐加重1年余,于2004年7月30日入我院外一科,行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检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2004年8月9日转入内科,外院会诊怀疑坏死性淋巴结炎,不排除NHL.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无明显好转,12月8日淋巴结活检,病检结果同前.2004年12月27日又转入外科.2005年1月18日CT示左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坏死,怀疑左颈内静脉受侵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左心室高电压;B超提示肝、脾、胰、胆囊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4.75×109/L,中性0.776,淋巴0.169,RBC:4.58×1012/L.2005年2月24日全麻左颈淋巴结清扫术,发现左颈肿大淋巴结已融合成团,包绕压迫颈内静脉,并侵犯向上突破胸锁乳突肌至皮下,向后紧贴颈丛.

  • Kikuchi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牛宇;张立海;胡敏

    Kikuchi病(Kikuchi disease,KD),又名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早由日本学者Kikuchi在1972年报道.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1].目前从MEDLINE检索到的文献共有1206例,而亚洲地区占873例,其中国内文献报道共215例,早在1984年由朱梅刚[2]报道.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朱惠荣;王丽琼;刘大刚;尹伟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洲较多发,本病好发于青少年,80%在30岁以下,较多见于女性[1].本病组织学改变较具特征性,一般不易误诊,但在坏死边缘区较多转化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显著增生,并伴有大量核分裂像时,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我科自1993年至2003年10年间共检查诊断9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淋巴结炎 Kikuchi病
  • Kikuchi-Fujimoto病高频超声诊断研究

    作者:王新方;叶新华;孟凡荣;黄子慧

    目的:探讨Kikuchi-Fujimoto病(KFD)高频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超声对KF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800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KFD的125例患者受累淋巴结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结果:125例KFD中,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KFD者102例,准确率93.6%,灵敏性81.6%,特异性95.8%.结论:KFD病变淋巴结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通过分析颈部肿大淋巴结超声特征可提高KFD超声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同时高频超声引导有助于活检淋巴结的筛选.

    关键词: Kikuchi病 超声检查
  • 浅表淋巴结Kikuchi病与结核病超声对比研究

    作者:王新方;叶新华;黄子慧;俞群;韩洋;李亚洲;宋雨;张毓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Kikuchi病(Kikuchi disease,KD)与结核病(tuberculous lymphadenopathy,TLPN)超声表现特点,提高超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75例KD及215例TLPN受累浅表淋巴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KD和TLPN均以年轻女性多发,为颈部多区域淋巴结病变,KD多累及颈后三角区淋巴结,主要侵犯颈浅淋巴结群;TLPN主要累及颈内静脉链中组及下组淋巴结,主要侵犯颈深淋巴结群.超声表现:KD受累淋巴结多表现一致,包膜完整、锐利,淋巴门结构多较清晰,淋巴结皮质多为均质低回声,血流呈淋巴门型分布,血流密度以Ⅱ~Ⅲ级为主;TLPN受累淋巴结多无淋巴门结构,常融合成团,包膜增厚、模糊,甚至无包膜,周围组织水肿较明显;常合并有液化和(或)钙化、高回声等;血流以边缘型或无血流型多见,血流密度以0~I级为主;频谱多普勒提示TLPN阻力指数较KD高(P<0.001).结论:KD与TLPN病变浅表淋巴结在超声表现上具有较明显的差别,超声对其鉴别具有重要用价值,可为进一步穿刺活检提供依据.

  • 淋巴结Kikuchi病与结核病的病理鉴别诊断

    作者:杨晶;朱均;张乃鑫;马鸿达;赵天如

    目的 探讨Kikuchi病(KD)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方法 复习31例原病理诊断KD的HE切片,并对其中的20例进行结核病相关的病原学榆测.结果 31例原病理诊断为KD的病例中,13例(41.94%)改诊为结核病,12例仍诊断为KD.结论 淋巴结碎屑性坏死并非KD特有病变,诊断KD需先除外有明显碎屑性坏死的淋巴结结核病,后者主要表现:①碎屑性坏死虽明显,但趋于干酪样坏死;②坏死区内或同时在淋巴窦(主要边缘窦)内,组织细胞、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增生,并演变为上皮样细胞和趋于肉芽肿形成;③坏死灶内、外可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④抗酸杆菌/结核杆菌病原学检测阳性;⑤缺乏KD的典型临床过程.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毒学免疫表型

    作者:肖家诚;金晓龙;陆建波

    目的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或称Kikuchi病,KD)可能致病的病毒因素.方法对30例KD存档蜡块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另取5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NLD)作为阴性对照.结果KD及NLD组织内HBsAg均阴性.HPV在KD和NLD中均有高表达(66.7%和60%),HSV-2也在部分KD(40%)和NLD病人(20%)出现阳性.此外,有36.6%(11/30)的KD病人EB病毒阳性,而NLD淋巴结内EB病毒阴性.结论HBsAg、HPV和HSV-2可能不是KD的致病因子.EB病毒在KD感染率较高,而在NLD阴性,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 慎诊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作者:张乃鑫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或称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病、Kikuchi病(菊池病)、Kikuchi-Fujimoto病.本病初次报道时称为"无粒细胞浸润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without granulocytic infiltration)".此名不免冗长,但表述了HNL病变的两个重要特点--坏死和无粒细胞浸润.或许对HNL的临床、病变基本特点和病理鉴别诊断要点的认识不足,HNL的病理诊断存在泛化趋势,这是目前淋巴结病理诊断的误区之一.

  • Kikuchi病3例报告

    作者:王龙;万俊;汪保华;郭静;吕志华

    Kikuchi病为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细胞减少为特征,诊断主要依据淋巴结活检.本文报告3例,并进行讨论.

  • Kikuchi病的临床病理特点(附10例报道)

    作者:刘逢吉;吴勇军

    目的探讨Kikuchi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Kiku-chi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重新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随访全部病例.结果10例中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2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组织学显示淋巴结内出现程度不同的碎片状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和浆样单核细胞增多,无中性白细胞浸润.组织细胞Mac-387和Lysozyme(+),大多数淋巴细胞CD3和CD45RO(+);滤泡生发中心及散在的少数淋巴细胞DC20(+).随访4个月~7年,全部存活.结论Kikuch病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和独特病理特点的淋巴结炎性病变,预后良好.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有助于其他病变相鉴别.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报道

    作者:张鸿文;温建恩;文文;赖国祥;柳德灵;林庆安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是以顽固性发热、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成人发病者国内报道较少.我科于2002年收治该病患者2例,已随访1年余,现报告如下.

  • Kikuchi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禄;杨娜;张薇珊;夏娟;罗璇;刘智;李林丰;夏勤

    Kikuchi病(Kikuchi's disease,KD)又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NHL),早由日本学者Kikuchi及Fujimoto分别提出,以日本等亚洲国家常见。该病在我国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所上升[1],该病以颈部淋巴结无诱因肿大为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淋巴瘤。KD的确诊需要依据组织病理活检并辅助其他相关检测。本文以一例年轻女性KD为报道内容,复习相关文献来介绍KD的临床、病理等特征。

  • Kikuchi病

    作者:薛军;林茂芳

    本综述系统地描述了K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并讨论了KD与SLE的关系.

  • Kikuchi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董兵卫;何会女;张粉娟

    目的:探讨Kikuchi淋巴结炎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Kikuchi淋巴结炎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31例病理确诊为Kikuchi淋巴结炎的病例,结合临床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分析观察.结果:31例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所有的病例可见核碎片及淋巴细胞凋亡;淋巴结内出现片状或灶状形态多样的组织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标记CD45、CD68及CD3均为阳性表达.结论:本病病理形态以组织细胞增生为特征,主要是与组织细胞来源的淋巴瘤进行鉴别,免疫组化标记CD68及CD3阳性表达,对本病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该病属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