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通便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蓝海;陈凤国;余璇;边文彦;詹前兴;赵国平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古代通便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中含通便内容的方剂,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在信息标准化处理后建立相应的方剂数据库;使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古代通便方剂共423首,分为汤、丸、散等多种剂型,涉及234味中药;大黄出现频率高达210次,占总处方数的49.65%;频率高的药对为大黄、蜂蜜,共出现151次;3味中药组合中出现频率高的为大黄、麻子仁、蜂蜜,共出现56次.结论 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和Apriori算法模型等分析古代医籍文献中通便方剂的剂型、用药及其配伍规律,为现代临床用药及药物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 基于古代文献研究的咳嗽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刘雯雯;王嘉玲;刘巧;商文轩;许银姬;吴蕾

    目的 分析古籍文献中治疗咳嗽的中药应用情况,总结用药规律,为治疗咳嗽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建立古代文献咳嗽治疗用药数据库,并根据年龄和病程分层,对咳嗽药物频次及频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检索到3298条古代文献条文,筛选出2426首方剂,所用中药共计587味,用药频次共计14544次,去除甘草、生姜、蜂蜜等多作为辅助功效的药物后,使用频次高为苦杏仁(32.1%),其次为人参、紫菀等,以止咳平喘、化痰及补益功效的药物为主,归经以肺、脾、心为主;不同年龄层均常用苦杏仁和陈皮,次用药中:成人常用茯苓,儿童常用川贝母,老年人则常用桃仁;古籍中部分提及病程的急性咳嗽、慢性咳嗽均常用苦杏仁、紫菀、川贝母等,此外,急性咳嗽还常用百部、梨和麻黄,慢性咳嗽则常用款冬花、人参.结论 古籍中治疗咳嗽注重宣肺止咳药物配伍祛痰药物,并灵活选用补益药物,治疗肺脏时兼治心、脾,同时根据年龄不同和病程长短辨证用药.

  • 基于古籍整理的脂肪肝历代方药证治分析

    作者:李泽鹏;池晓玲;周晓玲;萧焕明

    目的:总结历代医家治疗脂肪肝的方药证治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中输入相应检索词检索出脂肪肝相关文献,排除干扰文献后,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历代治疗脂肪肝的方药中,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泻下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消食药出现的频率较高,累计频率达91.90%,起到主要治疗作用,其中以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为常用.结论:历代医家治疗脂肪肝的主要治法为:温中补虚、理气活血.

  •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通便丸剂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蓝海;潘雨薇;黄斯;佟义;赵国平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通便丸剂的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中收录的古籍,整理具有明确通便作用的丸剂相关文献,对所涉及药物的使用频次、所属类别进行统计,采用Apriori算法模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古代通便丸剂178首,涉及药物173味。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蜂蜜,达121次(67.98%),其次是大黄、火麻仁、枳壳等;使用频次高的药物类别为泻下药,其次为理气药、补虚药等;常用药对有大黄-羌活、大黄-肉桂、大黄-郁李仁等。结论《中华医典》收录古籍中通便丸剂用药配伍具有一定规律,可为现代临床用药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 基于古籍整理的巴豆外用治疗咽痛研究

    作者:赖冬梅;张晓轩;欧阳惠欣;管桦桦;老膺荣;杨志敏

    目的:探讨巴豆外用治疗咽痛的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古籍,整理古代文献中巴豆外用治疗咽痛的方法及适应症。结果经筛选,共纳入巴豆外用治疗咽痛相关的条文35条。其中含咽法适用于病情较轻者;塞鼻法、吹喉法适用于因咽喉肿胀难以张口者,其中咽喉痰多者用塞鼻法,痰少者用吹喉法;烟熏法、催吐法适合病位较深、病情较重者,不省人事者可用催吐法。结论不同情况咽痛可使用不同巴豆外用方法进行治疗,简便廉验,值得推广。

  • 古代文献治疗瘿病方剂的用药规律

    作者:胡方林;陈大舜

    从电子出版物<中华医典>光盘中收集历代文献中治疗瘿病的方剂300首,涉及药物149种,从中探讨治疗该病的用药规律.发现历代医家多选用化痰散结、疏肝理气、活血散瘀、清热泻火类药物,而益气滋阴类药物在使用的频率上远较理气化痰软坚类药为少.这与古代医家没有认识到有甲状腺这一重要器官,因而也导致对本病的认识很不全面所致.

  • 脱疽病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

    作者:张传奇;许斌

    [目的]构建脱疽病因病机的框架结构,并探讨其内涵与外延.[方法]以时间轴为导向,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以"脱疽"为关键词检索秦汉至清末时期各医家的医集著作,并与图书馆书籍进行校对,将文献中有关脱疽病因病机的文段进行串联,对其进行梳理和探析.[结果]脱疽病因病机理论框架大略分为四个时期:始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魏晋,丰富于宋元,完善充实于明清;凝练其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衡,寒凝致瘀;热毒蕴结,灼伤精气;气阴耗损,脉络瘀阻.[结论]通过对脱疽病因病机框架结构的分析,不仅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还为现代医学疾病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思路,并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及科学研究者尽一份绵薄之力.

  • 基于《中华医典·医案》文献挖掘的调和营卫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高黎;贾春华

    目的 本研究基于《中华医典·医案》(第五版)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研究古代医案中调和营卫的用药规律. 方法 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中华医典·医案》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终纳入366首方剂,合计301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3 787次.对核心药物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可知:《中华医典·医案》收录的用于调和营卫的前4位高频药物分别为茯苓、当归、甘草、陈皮. 结论 历代医家在调和营卫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和苦为主,归经稍侧重于脾经,功效以补虚药和解表药为主.

  • 基于《中华医典》文献挖掘的哮病组方用药规律初步研究

    作者:王盛隆;王强;孙增涛

    目的 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所包含的先秦至民国哮病治疗的相关文献挖掘及研究分析,探索哮病用药及组方规律,为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文献学依据.方法 以《中华医典》为检索数据库,以“哮”、“水鸡声”、“水鸡鸣”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及因子分析对挖掘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药物349味,提取核心药对20对、药组22组、药团10项,得到9个公因子(基础方).结论 在哮病的治疗中,不仅重视“痰”的治疗,而且在用药上注重寒温并用,且多重视调理气机升降.

  • 基于《中华医典》分析祖国传统医德伦理思想的内涵及特点

    作者:钱浩;金新亮

    目的:搜集整理《中华医典》论著中有关祖国传统医德伦理的思想观点,分析其内涵及基本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光盘版第5版)名言部分,以传统医德核心观点“仁”“爱…德”等为检索词,筛选并整理出医德名言论述,建立传统医德伦理Epidata数据库,留备后续分析.结果:从《中华医典》初步检索到140则约4万字的文献资料,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终筛选出65则传统医德名言论述.概括其内涵主要包括:(1)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2)医患互信、医道互助的良好氛围;(3)安神定志、重义贱利的精神境界;(4)谨慎端庄、实事求是的服务态度;(5)善于总结、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6)崇尚职业、忠于医业的职业素养;(7)未病先防,医之上工的预防理念;(8)刻苦钻研、德术兼修的学习品质.结论:传统医德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主要有:(1)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重视医德与医术相统一,医德规范与实践相结合;(3)注重医疗主体的道德自律和修养;(4)强调医学应服务于人民群众.

  • 《中华医典·名药》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张莎;王文;李哲;曹亮;王宗仁

    目的:基于《中华医典·名药》文献库分析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光盘版(第5版)为数据源,以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用药、治则、功效等.以系统聚类方法分析冠心病用药特征.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中华医典·名药》中264首约8万字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终纳入100首方剂药合计177味中药.结论:《中华医典·名方》收录治疗冠心病前四位高频药物为丹参、黄芪、川芎、人参.其核心治疗法则为活血、祛瘀、益气、止痛.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