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脾胃论治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探讨

    作者:陈瑶;张学智

    从历史溯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探讨从脾胃论治慢性稳定性冠心病(SCAD)的可行性,并阐述其临床应用.认为SCAD的治疗应立足脾胃,运用健脾和胃、疏肝健脾、健脾益心、健脾祛瘀等多种治疗方法,兼顾五脏,整体调理;提出健脾、降脂、抗凝的辨病论治方法并强调病证结合论治;结合体质,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并采用中药代茶饮的方式悦脾和胃、降脂抗凝,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脾胃论治SCAD,建立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是增强SCAD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 基于Delphi法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用药专家调查

    作者:毕颖斐;王时望;王贤良;葛永彬;赵志强;侯雅竹;毛静远

    目的 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特点进行专家调查.方法 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辨证用药问卷调查.结果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临床中常用单味中药包括茯苓、丹参、半夏、黄芪、川芎、桂枝、栝蒌、麦冬、红花、泽泻、当归、陈皮、赤芍、枳壳、党参、三七、桃仁、郁金等,其中评分均值≥4.0分共有43味中药,满分比在25.00%~93.75%之间,零分比在0.00%~3.13%之间,变异系数在0.05~0.27之间.结论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常用中药与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符,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在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孙宁玲;吴兆苏;王文;施仲伟;王继光;郭艺芳;胡大一;霍勇

    引言钙通道阻滞剂(CCB)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心血管药物.20世纪60年代,Fleckenstein发现CCB 有抗心绞痛作用,1975年硝苯地平开始用于治疗心绞痛.1995年Furberg等根据短效硝苯地平小规模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对CCB的安全性提出质疑[1].

  • 稳心颗粒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龚成云;胡定波;王向阳;张烽

    目的 分析探讨对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采取稳心颗粒对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两组HRVti、SDNN、RMSSD等心率变异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述相应治疗后两组HRVti、SDNN、RMSSD均较之前均有提高,观察组各项心率变异指标改善效果更优,组间(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组内(各组治疗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采取稳心颗粒对于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和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性具有显著的帮助作用,也随之影响了心率变异性的稳定,适合在临床上对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上推广和应用.

  •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比较

    作者:邢春玲

    目的:比较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效果。方法84例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硝酸脂类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为28.5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1.43%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30.95%,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4.76%、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38%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9.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采用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疗效更佳,预后效果明显。

  •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包满都拉

    目的:观察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慢性稳定性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蒙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硝酸甘油使用量、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并对比总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硝酸甘油使用量、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尼可地尔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江荣;王爱玲;杨林飞;孙桂兰;张科芝;高玉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PCI手术治疗前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尼可地尔治疗,两组患者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 与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的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和一氧化氮(N0)降低,血清内皮素(ET-1)和hs-CRP水平升高;术后1、6个月FMD和NO水平升高,ET-1和hs-CRP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1、6个月FMD和NO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ET-1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心绞痛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和出现心血管事件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缓解血管炎症反应,预后较好.

  •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进展分析

    作者:赵传海

    目的:分析讨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进展分析.方法:分析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常用方法和进展.结果: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有着特殊的症状、体征、心电图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药物治疗以抗血小板、抗缺血、调脂等为主,另外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也有着较好的疗效.结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有着一定的隐匿性,运动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方法效果显著,但仍过度依赖冠状动脉造影,抗血小板、抗缺血、调脂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外科手术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

  • 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彭红玉;郑绪伟;柳景华;吕志阳;李芳

    目的 评价外周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76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分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组(n=54)和非冠心病组(n=2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内脂素水平.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差异.分析内脂素水平的影响因素.用I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的中位数为2.79μg/L(2.03 μg/L,5.08 μg/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54 μg/L(1.48 μg/L,2.97μg/L)](P=0.040).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受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β=0.458,95% CI 0.065~0.308,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内脂素水平是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 2.086,95% CI 1.046~4.160,P=0.037).结论 血清内脂素水平在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 尼可地尔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航;张育民;李峰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而行PCI术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尼可地尔组(30例);尼可地尔组为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片剂口服,5 mg/次,3次·d-1,2组患者随访至PCI术后6个月;测定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评估炎症反应,以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 PCI术后24h2组FMD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2组hs-CRP均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1个月FMD较术前增高(P<0.05),hs-CRP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6个月FMD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或P< 0.01),hs-CRP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或P<0.01),尼可地尔组较常规治疗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P<0.05).随访期间,尼可地尔组心绞痛发生率、累计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 0.05或P<0.01).结论 尼可地尔能明显改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并抑制炎症反应,降低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研究

    作者:黄燕春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但许多患者发病隐匿,诊断不易,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病情已经较为棘手.因此该病的诊治同样重要.目前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仍然缺乏,冠状动脉造影使用过度,缺乏其它特异性较高的检查方法,尚需要改进现有检查方法,或者研究新的检查方法,如冠心病早期标志物等.而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治疗该病的药物多而复杂,适宜的药物选择十分重要,而手术以及介入治疗需要按照患者的医院,遵循严格的适应证,在详细评估后进行.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手段进行总结,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发展均十分有利.

  • 循环中解偶联蛋白2水平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刘森;王丹;侯霁芯;万进东;阚竞宇;刘家欣;王沛坚

    目的 探究循环中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水平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和罪犯血管支数)的相关性,并比较分析UCP2与尿酸(urine acid,UA)预测SCA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330例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SCAD患者(SCAD组)24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90例.均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查肾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UCP2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CAD组循环中UCP2水平[1.60(0.67,4.60)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0.42(0.28,0.59)ng/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UCP2水平与SCAD独立相关(OR=1.010,95% CI :1.001~1.020,P=0.025);UCP2水平与Gensini评分、病变罪犯血管支数呈正相关(分别r=0.780,P<0.01;r=0.543,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UCP2预测SCAD的佳界值为0.64 ng/mL,敏感度为0.833,特异度为0.944.循环中UCP2与UA两者曲线下面积差异(ΔAUC)并无统计学意义(ΔAUC=0.027,95% CI:-0.083~0.137,P>0.05).结论 SCAD患者循环中UCP2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UCP2与传统氧化应激相关指标UA水平预测SCAD价值无明显差异,可望成为预测SCAD的新指标.

  • 脉血康胶囊对老年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作者:许进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对老年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血栓前状态的疗效.方法 选取90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血栓前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脉血康胶囊治疗,两组均随访12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 EG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R值、K值明显延长,α角、MA值、CI值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能明显改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减轻心绞痛症状.

  • 尼可地尔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PC术后血清hs-CRP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显菊

    目的 研究分析尼可地尔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PC术后血清hs-CRP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PC术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PC术前后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尼可地尔治疗,疗程为半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 相比于术前,术后1天两组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和一氧化氮(N())显著降低,且血清内皮(ET-1)和hs-CRP水平升高,术后1、6个月两组FMD和NO显著升高(P<0.05),ET-1和hs CRP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PC术后患者给予尼可地尔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hs-CRP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PCI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铎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观察组则给予PCI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hs-CR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疗效显著,可快速恢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hs-CRP水平,安全有效.

  •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探究

    作者:李朝侠

    目的 探究慢性稳定性冠心病采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予以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95%,比观察组患者的97.62%低,(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P>0.05).结论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采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