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齐刺胆的下合穴对胆绞痛豚鼠β-EP和 CCK-8影响的研究

    作者:邓甜甜;姚远;高玉;董宝强

    目的:观察齐刺胆的下合穴对实验性胆绞痛豚鼠血浆β-内啡肽(β-EP )和八肽胆囊收缩素( CCK-8)的影响以及镇痛效果,为临床治疗胆绞痛选择新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药物组(20只)和齐刺组(20只)。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置正常饲养,模型组、药物组、齐刺组均造模。造模成功后,药物组予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腹腔注射;齐刺组取双侧阳陵泉穴进行齐刺,每日1次,连续治疗5天。治疗结束后15 min内处死各组豚鼠,腹主动脉采取新鲜血液,匀浆、离心后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EP和CCK-8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浆中β-EP和CCK-8含量显著升高( P<0.01);药物组和齐刺组血浆中β-EP和CCK-8含量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齐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齐刺法刺激阳陵泉穴对实验性胆绞痛豚鼠有镇痛作用,可能与改善豚鼠血浆β-EP和CCK-8的表达水平有关。

  • 针刺下合穴并埋线治疗牙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军雄

    牙痛是因某种原因引起的牙部周围及相关性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针刺下合穴并埋线治疗该病10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 浅析“合治内府”的内涵与临床应用

    作者:于岩瀑;马玉侠;高树中

    总结《灵枢》对“合治内府”的认识,提出“合”是下合穴,“合治内府”是下合穴治疗腑病。《灵枢》把下合穴作为治疗腑病的关键,故明确“合治内府”的涵义,对于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心理症状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赛赛;杨云涛;潘冉;岳岩岩

    目的 观察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心理症状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 mg,每日2次;观察组给予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治疗,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委中、委阳,予迎随补泻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心理症状、生活质量、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反流症状严重程度、频率以及RDQ总分降低,SAS评分、SDS评分降低,SF-36躯体健康总评分以及SF-36精神健康总评分升高,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反流症状严重程度、频率以及RDQ总分较低,SAS评分、SDS评分较低,SF-36躯体健康总评分以及SF-36精神健康总评分较高,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反流症状、心理症状,调节血浆胃动素含量,从而促进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恢复,是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

  • 胃肠下合穴治疗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鹤;沈惠风

    目的 观察针刺下合穴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7例胃瘫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观察治疗前、治疗第3、7天胃引流量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结果 针刺胃肠下合穴能显著减少胃引流量(P<0.01)及恢复胃肠动力,与药物组对照,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1),且治疗后胃引流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刺胃肠下合穴对术后胃瘫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优于药物组.

  • 针刺募合穴为主治疗术后胃瘫19例

    作者:陆伟慧;余静艳;李成

    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常见于胃、胰、十二指肠、胆囊切除等手术后,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手术后10d仍需行胃肠减压或停止胃肠减压后进食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有时伴顽固性呃逆等,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并发症,并无机械性梗阻,其通常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术后机体的功能恢复[1].笔者根据患者症状,采用募穴、下合穴相配加耳穴贴压治疗术后胃瘫19例,现报告如下.

  • 电针足三里对十二指肠溃疡大鼠肠黏膜保护作用的影响

    作者:余明哲;杨光正

    为探讨针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腧穴的相对特异性及其机理,将97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模型组(19只),足三里组(19只),上巨虚组(19只),下巨虚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盐酸半胱胺诱发十二指肠溃疡,并分别针刺相应穴位,10日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十二指肠溃疡面积、溃疡指数、以及十二指肠黏液厚度.结果:电针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均可不同程度缩小溃疡面积、降低溃疡指数及促进肠道黏液的分泌.其中以足三里穴的效果好,上巨虚与下巨虚相当.

  • 针刺八脉交会穴和下合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亚萍;刘晓辉;丁敏

    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45例,并设口服莫沙比利组45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下合穴电针法治疗术后肠胀气56例

    作者:刘承浩

    术后肠胀气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常见于腹部手术后,由于肠壁水肿,肠蠕动减缓,肠中气体不能排出体外,致腹部胀满疼痛,通气不畅的一组症状.中医辨证属脾胃气机损伤,腑气不通.治疗以调理气机,通畅腑气为主.

  • 下合穴治疗老年性便秘88例

    作者:王乘虎;石玉生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下合穴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性便秘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88例,中医组给予针刺、推拿足三里、上巨虚及下巨虚三对下合穴治疗,西医组给予莫沙比利、渗透性泻剂福松口服或予开塞露灌肠.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81.9%,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复发率56.8%,中医组复发率25.2%,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下合穴治疗老年性便秘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从《灵枢》看六腑病的取穴原则

    作者:陈时;付文涛

    六腑病亦即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六腑出现传化失常,通降失调而为病,又因六腑与五脏相为表里,其生理功能多相互联系,故在病机变化方面亦常相互影响.

  • 远道刺治疗面肌痉挛

    作者:谢弢;黄德军

    <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指以不同的刺法应用于性质各异的病变.九刺分別是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和焠刺.远道刺,九刺之.<灵枢·官针>:"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指身体上部有病取用肘膝以下阳经的穴位进行治疗.亦有指取用下肢足三阳经穴位或六腑下合穴者.以其针刺穴位距病处较远而名.近代所称"远道取穴法"盖源于此.

  • 穴位艾灸加按摩治疗术后胃肠麻痹临床观察

    作者:贾美庆;陈秋婉

    目的 观察艾灸加按摩下合穴治疗术后胃肠麻痹的疗效.方法 选择180例术后胃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穴位按摩组60例给予下合穴穴位按摩,穴位艾灸加按摩组60例给予下合穴穴位艾灸加按摩;比较各组胃肠麻痹恢复情况.结果 穴位按摩加艾灸组效果优于穴位按摩组及对照组.结论 艾灸加按摩下合穴治疗手术后胃肠麻痹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且安全,简便.

  • 下合穴临证运用心得

    作者:戈力;罗婷;梅国胜

    针灸临床取下合穴有便捷之效,本文在印证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挥.临证辨证不谬,择经选穴有的,方能发扬光大针灸治病的药外之功.

  • 纪青山教授治疗便秘经验举隅

    作者:张伟阳;陈新华

    纪青山教授运用背俞穴、募穴、下合穴、经验效穴配合治疗便秘:大肠经募穴天枢,大肠经背俞穴大肠俞,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三穴配合以疏通调畅大肠腹气,理肠通便;“大小肠皆属于胃”,取足三里调理胃肠,宣通阳明腑气以通便;支沟宣通三焦,行气导滞。以上特殊穴相互配合治疗便秘,临床收到了确切疗效。

  • 谈"下合穴"的临床运用

    作者:李红霞;李树伟

    探讨下合穴内涵,为深入理解和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6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