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发病因素的研究

    作者:王晓燕

    目的 统计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并探讨导致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接收的42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参照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统计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病因.结果 本组426例产妇中,符合产后抑郁症产妇45例,占10.56%.重要致病因素是夫妻关系、亲人关怀、产后并发症,与产妇文化程度、年龄、分娩方式、家庭条件也相关,但是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进行临床对症干预后,37例产妇的抑郁症状显著改善(P>0.05).结论 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采取改善夫妻关系、改善环境、增强社会和家庭支持、产后心理干预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或预防孕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

  • 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宋修珍;孔临萍;燕炯;陈显久

    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提倡开展精神病患者非住院化运动,以减少精神病人的住院人数,使更多病人重返社会,社区精神医学逐步形成.经过40多年的实践,社区精神医学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并逐渐完善,形成了以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为主结合急重性精神病人入院治疗的良好的精神疾病诊治模式.由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开展,使精神病院病床数大幅度下降,病人及家属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大幅减少,病人生活质量获得较大程度改善,复发率显著减小,社会功能明显恢复.这为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患者的抑郁量表结构模型分析

    作者:谭文艳;林勇强;林海程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患者抑郁量表的因子结构模型,为测评该类人群的抑郁特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现场问卷调查344名接受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患者,采用抑郁严重度指数描述该人群的抑郁水平,应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抑郁量表因子结构的探索和验证.结果 抑郁自评量表呈现高阶因子模型,一阶因子包括情感障碍因子、躯体障碍因子、精神运动性障碍因子和心理障碍因子,二阶因子为抑郁障碍因子,模型拟合指标x2/df值为1.87,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71,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8.结论 该类人群的抑郁量表为高阶因子模型,其情感障碍和精神运动性障碍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大.

  • 医生实施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半年随访评估

    作者:邱传谦;曾昭祥;李志成

    目的:探讨在家庭自由的环境和低价的条件下,精神科医生登门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1-06/2003-01山东省郓城县辖区内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病情处于缓解期、主要的照料者是患者的1级和/或2级亲属.两组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治疗、日用剂量不变,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精神科医生至少每月上门进行家庭干预1次,实施6个月.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进行评估,并于治疗6个月末进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的变化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随访率100%(112/112).①经过6个月的家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4.26±2.37)明显低于对照组[(6.43±2.92)],(t=3.78~6.92,P均<0.01).②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量表中的精神健康(9.27±2.63)、认知功能(11.47±3.62)、自我评估(8.19±2.74)、工作能力(8.32±2.16)、家务和生活自理(3.87±1.24)、休闲活动(3.62±1.09)、人际关系(5.14±1.18)、独立性(1.57±0.62)、躯体健康(8.62±4.15)、社会支持(8.16±3.92)和夫妻关系(4.86±2.13)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34±3.16),(8.72±4.31),(5.16±2.82),(4.63±3.27),(1.49±1.08),(1.57土1.36),(2.18±1.42),(1.13±0.88),(6.19±3.27),(5.24±3.14)和(2.29±1.92)],(t=4.38~18.76,P均<0.01).结论:家庭干预可有助于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的社会功能,在自由的环境中和低价的条件下,提高其生活质量.

  • 北京市长青园社区站门诊患者103例焦虑抑郁状态筛查

    作者:郭玉珍

    目的:筛查北京市长青园地区社区门诊就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发生情况.方法:调查样本来源于整群抽取的2004-10在北京市长青园地区社区门诊就诊患者103例.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由14条目组成,其中7个条目评定焦虑,7个条目评定抑郁;0~7分属无症状,8~10分属症状可疑,11~21分属存在症状)进行调查.由患者本人如实填写上个月情绪变化,调查者根据量表筛查结果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以及疾病情况下焦虑、抑郁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03例受试对象的测试结果均纳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焦虑、抑郁障碍发生情况:抑郁障碍发生率高于焦虑障碍发生率(32.0%和21.4%).男性抑郁障碍发生情况略多于女性(33%和31%);≥60岁离退休老年人中49.4%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的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高于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群(焦虑:25%和20%;抑郁:28%和24%).②不同疾病情况下焦虑、抑郁障碍发生情况:焦虑、抑郁患者和可疑症状人群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病占25.2%,3种以上慢性病占6.8%.结论:北京市长青园地区社区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抑郁状态人数多于焦虑状态人数,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发生率男性略多于女性,文化程度低的发生率低于文化程度高者,患两种以上慢性病的离退休老年人有近半数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障碍.

  • 银川市社区精神病康复工作现状调查

    作者:杨丽萍;王富东

    按照全国残疾人联合会规定的方法对银川市城区 259 591人进行调查摸底,建档立卡,掌握精神病发病现状,截止到 2000年精神病发病率为 6.25‰,精神分裂症占首位,为社区康复提供了基础资料,根据结果为精神病患者进行城区康复指导.使精神病患者显好率和社会参与率不断提高,效果显著.

  • 社区健康教育在非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意义

    作者:宋金环;高培珍

    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收治家庭病床患者132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住址区域划分成小组.医护人员定期和随时相结合到患者住处为患者检查,询问病情,用药.根据病情和治疗不同阶段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实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教育,增强治疗效果.通过社区健康教育,132例中痊愈92例,显著好转26例,好转14例(10.6%).通过健康教育精神病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对其康复有积极意义.

  • 精神病社区康复患者再入院率与监护人的关系探讨

    作者:林慧;林振中

    目的探讨精神病社区康复与监护人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初入院的 130例精神病患者和其监护人.调查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对精神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同病人关系密切度. 130例患者中男 98例,女 32例; 1年内因病情复发再入院者 32例,再入院率 24.6%;复发原因主要有擅自减药、停药、不规则服药、恣食、较强烈的精神刺激等.结果再入院率与监护人文化程度有关系,但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意义( r=0.7536, P >0.05);不同文化层次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χ 2=0.11,P >0.05).再入院率与监护人精神病知识了解度关系密切,有统计学意义( r=0.9603, P< 0.05) ;随着监护人精神病知识的增加,病人的再入院率有相应降低趋势,不同了解度组间差异明显(χ 2=10.10, P< 0.01).监护人和患者密切度与再入院率间关系密切,有统计学意义( r=0.973 3, P< 0.05)但不同关系密切度的再入院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09, P >0.05).结论监护人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较大,在精神病社区康复中有重要作用.在治疗精神病的同时,也应大力向监护人、向社会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多方面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 社区延伸服务对妇科肿瘤患者康复期的干预

    作者:陈伟月;陈方璧;伍雪梅;黄敏莲

    为了探讨和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的社会、心理等因素,提高患者在康复期的从医行为和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患者出院2周内进行首次电话咨询及相应的健康宣教,2周后进行第2次电话咨询,并分别记录.结果表明通过社区延伸服务健康教育,可提高肿瘤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患者对于特定知识的了解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 残疾老人社区危机干预的个案特征

    作者:陈福侠;张福娟

    目的:通过对1例残疾老年人进行社区危机干预,从而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建议.方法:在半年的干预中,采用了认知疗法、情感支持以及家庭疗法对老人进行了危机处理.结果:老人经过社区干预之后,在情绪上、生活上、家庭问题等方面有了很明显的变化.结论:残疾人社区危机干预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能够有效提高干预效果.

  • 精神分裂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现状与发展策略初步研究

    作者:郑宏;周路佳;符争辉

    目的 旨在探讨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可行性举措.方法 回顾国内外面向精神分裂症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不同模式及其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社区精神卫生发展存在的问题.结果 我国精神分裂症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需要从建立健全精神卫生体系、加强社会宣传和促进多部门合作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探索.结论 顺应全球精神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积极发展精神分裂症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势在必行.

  • 精神分裂症社区服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郑宏;周路佳;符争辉

    目的 旨在探讨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可行性举措.方法 回顾国内外面向精神分裂症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不同模式及其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发展的因素.结果 我国精神分裂症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需要从建立健全精神卫生体系、加强社会宣传和促进多部门合作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探索.结论 顺应全球精神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积极发展精神分裂症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势在必行.

  • 江苏省卫Ⅺ项目县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创新干预策略评价研究

    作者:陆慧;陈连生;黄明豪;唐爱玲;朱显华

    目的 评估江苏省卫Ⅺ项目县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活动的实施、效果和贡献,总结项目创新经验,为政策开发提供证据.方法 以姜堰市和丹阳市为研究现场,采用现有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深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的调查方法.结果 多项项目活动围绕实现多部门、跨领域方面的合作.结果显示,患者检出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62‰),病情稳定率超过50%,同时服务供需双方满意度较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 加强利益相关方合作与资助,促进农村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功能开发是提高农村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重要经验.

  • 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筛查记录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作者:谌霞灿;刘旭;张伟;胡峻梅

    目的 为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档案、筛查社区里有心理疾病的居民而编制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筛查记录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通过文献阅读并结合社区和临床实践经验,参考中文版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CIDI-3.0),提出项目,以37名某课程培训班学员、32例精神科住院病人及5.12地震灾区1800名灾民进行信度、效度评定.结果 Cuttman系数(Cronbach's α)为0.682,分半信度系数为0.624,重测信度为0.880,ICC值为0.909.各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为0.302~0.839,各条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为0.126~0.547.总分得分≥4时,筛选灵敏度为0.605,特异性为0.395.结论 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筛查记录表适合做为社区居民的心理疾病的筛查量表.

  • 精神疾病社区综合监测点的目标及方法学探讨(附录1~3)

    作者:朱紫青;姜龙虎

    目的探讨在社区综合监测点融入精神卫生社区服务的观察目标及方法学.方法在完善CDC网络的基础上,19个区/县各选择一个街道/乡镇,覆盖2000人群,约700户左右,建立居民心理健康档案.对4~15周岁;16~59周岁;60周岁以上3个年龄段予以筛查.结果确定精神疾病与心理健康现状及有关危险因素为监测目标;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一般健康问卷(GHQ)、简易痴呆筛选量表(MMSE)和EDINBUGH产后抑郁量表,用于初步筛查.讨论精神疾病的监测是以往较为熟悉但仍要继续加强的;居民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是目前正在探索的;人文环境因素的监测是将来需要拓展的.

  • 209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作者:於忠美

    目的 健康是人力资源重要的保障,调查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高校充分、合理地利用自身人力资源. 方法 以1所省部共建高校(教学研究型)和1所普通二本院校(教学型)的部分教师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编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表调查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学校的属性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分化趋势. 结论 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关注,增加高校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 社区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姜雪芳;胡伟明;寿棘;危雪琴;郑芳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效果.方法 在半年内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34例作为干预组采取系统的社区精神康复干预,33例作为对照组不采取系统的社区精神康复干预措施,分别在入组时、干预12个月后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两组患者进行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等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时,两组SDSS、BPRS、GQOL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SDSS、BPRS、GQOL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均P< 0.01).结论 坚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社区精神康复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维持社会稳定.

  • 天津市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区康复效果评价

    作者:杨淑涵;苏媛媛;韩钰;张欣

    目的 了解社区康复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作用,探索康复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改善患儿的相关缺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和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进行筛查,采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诊断,选取参加了天津市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区康复项目的8所幼儿园已完成《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1年3次完整评估的1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年龄为24~ 82个月,对其家长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信息.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8个领域3次评估的得分,每一次较前一次都有不同程度提高(P值均 <0.05).随时间递进的3次评估的康复效果实际年龄与各领域发展年龄的差值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且康复手段越多元、越有针对性,效果越好.发现疑似症状的年龄、终确诊的年龄、首发语言的年龄、能独立行走的年龄、CARS智力功能得分、CARS总分与康复效果在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的社区康复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具有针对性的长期系统综合干预的效果显著.

  • 某高校社区不同人群健康教育需求状况调查

    作者:潘银莺

    目的 了解高校离退休与在职教职工和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的需求,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分别从某高校离退休人员、在职教职工和学生中随机抽取370,410和255人,采用电话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程度、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和健康教育方式需求调查.结果 85.4%的被调查者对健康教育存在需求,对健康教育有迫切需求的比例高达57.9%,但不同类别群体对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校不同类别群体对健康教育需求存在内容与方式的差异,提示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

  • 个案管理模式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皎华;朱辉武;徐华;姜松国;郑希德;何国富;王香妹;何有才;戴艳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 住院治疗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3例,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作为评定工具出院疗效均为显著进步以上,随机分为研究组(82例),对照组(81例);研究组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对照组仅作出病情是否复发的诊断评估,入组后每季度对两组进行评定一年.结果 1~2季度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季度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6、6.14,P<0.05);年度汇总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率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7,P<0.05).结论 个案管理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减低复发率具有显著的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社区康复管理方法.

72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