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山市病情稳定期重性精神障碍个案管理服务探索

    作者:邓兰芳;孙宝川;黄海锋;黄妙妃;程椅娜;吴瑞萍;胡季明

    目的:探索中山市个案管理服务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个案管理试点区域15岁以上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根据自愿原则被分为个案管理组65例和基础管理组112例。比较两组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在个案管理服务开展前后的差异。结果采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分析,个案管理组和基础管理组次均住院时间在管理实施后均呈下降趋势(F=11.02,P=0.001),个案管理组优于基础管理组(F=9.02,P=0.003)。个案管理组年人均住院次数高于基础管理组(F=4.98,P=0.03)。两组的年平均住院率在实施个案管理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案管理组5.13%vs.5.38%,基础管理组7.14%vs.8.92%,P>0.05)。结论社区个案管理服务能显著减少住院时间。开展社区个案管理服务可能有助于精神卫生资源在医院和社区之间的平衡分配。

  • 美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发展模式及启示:以Family Service of Santa Monica,California,USA为例

    作者:郭琦;CHI Iris;黄悦勤

    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阅读文献的方法,对美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研究启示:中国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势在必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要求培训专业的临床社会工作者;尽快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标准,探索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新模式;加强群众健康教育,使群众能够走进社区中心接受服务.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抑郁障碍识别与处理的临床水平评估

    作者:孙薇;王军;王志强

    目的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抑郁障碍标准化培训后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4个社区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由经过课题培训全科医师,以及2名主治医师以上的精神科医师持续的临床指导,并每月组织1次专题小组讨论会;对照组仅由经过培训的全科医师单独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统计学方法频数分析与卡方检验等.结果 经专业理论培训后干预组对精神障碍,抑郁障碍均有较高的识别率,而对照组对此的识别率较低(x2=8.463,1.25,17.20,21.24;P<0.01~0.001).结论 经培训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抑郁障碍的识别率明显好于没有经培培训的.

  • 非专业人员开展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达;张国富;毛智群;查智群;沈丽珍;陆江波;许玉芳;徐文炜

    目的 探讨非专业人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的疗效.方法 由8名非专业人员作为研究组,8名专业人员作为对照组,经过培训合格后分别对A(n=30)、B(n=30)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在训练前与训练结束后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中文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A、B两组患者ITAQ、BPRS、SDSS总分在训练前比较与训练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0.97,P>0.05);同组之间在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65~14.95,P<0.001).结论 经过培训后的非专业人士能够有效开展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可以者虑吸收一些非专业人士加入到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队伍中去.

  •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研究进展

    作者:范晓倩;栗克清

    目的:发现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法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等数据库。结果:本研究发现,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精神健康素养不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管理不善以及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不足与“过剩”并存等问题。结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日益严峻的精神卫生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 用医疗和社工双重介入模式做好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治疗工作

    作者:熊日先;强强

    重性精神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肇事肇祸率高、治疗率低的特点,对重性精神疾病特别是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加强管理及治疗工作,全面推动我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使重性精神疾病特别是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治疗工作提升到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有利于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 精神疾病患者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研究进展

    作者:王轶;王志稳;王勋彪;尚少梅;周婧

    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发展历程、运行模式、团队成员、康复活动及效果评价等,旨在为在中国建立完善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依据.

  • 国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与对策

    作者:冯斯特;刘素珍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国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总结介绍目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几种社区管理模式,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今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及完善此项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 阿片类依赖者复吸前感受的质性研究

    作者:宋红霞;安士慧;赵岳

    了解阿片类依赖者复吸前的心理感受,探索他们在社区康复中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 ,对12名复吸的戒毒者进行访谈.采用类属分析法升华出5个主题:家庭的离弃,摆脱的困难,孤独无助,承受力降低,内心冲突.这说明戒毒者回到社区后面临着诸多的心理社会问题,需要家人、医护人员与社会工作者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心理社会支持,预防复吸.

  • 程式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许玉芳;蒋菊芳;吴晓梅;张紫娟;唐红;方春霞;郑尧娟;郭琳萍

    目的 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训练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每周随访,指导服药,不参加训练),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量表)评价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用SDSS量表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及(再)就业情况.结果 出院6个月、12个月训练组惠者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两组问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尽早重返社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的对照研究

    作者:冉茂盛;向孟泽;黄明生;单友荷;郭兰婷;李斯干;刘宗仁;陈丽云;万云

    目的 探讨适合中国农村特色的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的特点、方式及效果.方法 在成都市新津县农村以乡为单位,将3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药物治疗(Haloperidol针剂50~125mg/月,或五氟利多20mg/1~2周),126例]、药物组(单用相同药物治疗,103例)及对照组(无任何干预,97例).家庭干预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对患者及其家属以家庭访视(每个月1次,共9次)和家属集体座谈会(每3个月1次,共3次)为主的方式进行教育干预,并随访9个月.采用精神现状检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等,于干预前后(共4次)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药物组及对照组提高(P<0.001);干预组复发率(16.3%)低于药物组(37.8%),药物组低于对照组(61.5%;P<0.05).与药物组及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提高(P<0.05,0.01),对患者的照管态度改善.结论 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能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家属对患者照管的态度,适合在农村社区开展.

  • 社区综合干预海洛因依赖者的无缝连接模式研究

    作者:谭林湘;陈晗晖;杨芳;李建华;赵敏;王绪轶;罗涛;王婧;余钰

    目的 评估通过在戒毒机构和社区层面间建立有效的“无缝连接”对我国社区康复海洛因依赖者的作用.方法 采用成瘾行为严重程度指数量表(A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对进行了2年社会心理综合干预的210例社区康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社会、心理功能分析,并筛检尿液阳性率.结果 2年随访时,社区康复海洛因依赖者的躯体健康、酒精使用、职业功能、违法犯罪、家庭关系、精神健康较基线降低(P<0.01);就业率较基线提高(50.8%∶22.4%),犯罪率(1.6%∶6.2%)和尿检阳性率(34.6%∶61.4%)较基线降低(x2=34.57,7.84,32.23;P均<0.01);SCL-90的10个维度较基线明显降低(P<0.01).结论 基于“无缝连接”机制的社会心理综合干预方法降低了社区康复人员的复吸及毒品相关问题,提高了社会心理功能,改善了个体的健康状况.

  • 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健康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冯威;李春波;吴文源;陈优

    目的 探索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健康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市某街道社区老人(年龄≥70岁),按照每50人一组进行筛查,共筛查347名.151名老人符合入组标准,按类随机方式分为认知训练干预组(90名)和非认知训练组(对照组,61名).对干预组进行12周(共24次)的综合认知训练.干预前后采用中国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TBE)、Stroop字色干扰测验中文版及自制健康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 (1)干预前:干预组NTBE中听觉词汇学习1重复数、无关插入数及语义联系3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0.01),其他测验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组内比较:干预组NTBE18项、Stroop字色干扰测验6项自身有提高(P≤0.05~0.01).对照组NTBE 9项提高,1项下降;Stroop字色干扰测验1项自身有提高,2项下降(P≤0.05~0.01).(3)干预后组间比较:干预组NTBE 4项、Stroop字色干扰测验2项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健康老人执行功能、推理能力等认知功能有提高作用.

  • 2014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信息分析

    作者:王勋;马宁;王立英;严俊;金同玲;吴霞民;张五芳;管丽丽;易乐来

    目的 分析2014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精神卫生政策及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开展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8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使用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情况及患者一般状态和登记、管理、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4年底,全国2 727个县(95.58%)使用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全国在册患者4297363例,在册率0.317%(4297363/1355168600);在管患者3168556例(管理率73.73%,3168556/4297363),规范管理患者1537125例(规范管理率35.77%,1537125/4297363);服药患者1505635例(服药率47.52%,1505635/3168556),规律服药患者770 192例(规律服药率24.31%,770192/3168556).结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取得效果,规范管理和服药治疗等环节需进一步提高.

  • 2016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王勋;马宁;王立英;张树彬;吴霞民;张五芳;管丽丽;易乐来;马弘;于欣;陆林;王斌

    目的 分析2016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情况及与2014年和2015年比较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8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登记、管理、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6年底,全国2 801个区县(98.14%,2 801/2 854)使用信息系统.全国在册患者5 401 150例,报告患病率3.96‰(5 401 150/1 362 466 686);在管患者4 873 977例,管理率90.24%(4 873 977/5 401 150),规范管理患者3 665 720例,规范管理率67.87%(3 665 720/5 401 150);服药患者2 528 143例,服药率51.87%(2 528 143/4873 977);规律服药患者1 594 562例,规律服药率32.72%(1 594 562/4873 977);病情稳定患者3 265 761例,病情稳定率68.68%(3 265 761/4 754 801).病情稳定率与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8、0.733、0.495、0.536,均P<0.05).与2015年相比,系统使用区县增加27个,在册患者增加479 645例,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病情稳定率分别增加3.84%、22.93%、3.16%、2.31%、7.37%.2016年登记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未治期分别为3.89、4.40、3.06、3.01、5.64、16.56年,均短于2015年.结论 2016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系统覆盖范围扩大,登记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患者管理和服药水平有所提高,未治期持续缩短.

  • 2017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吴霞民;马宁;王勋;张五芳;管丽丽;马弘;于欣;陆林

    目的 分析2017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情况,并与2014-2016年比较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登记、管理、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7年底,全国2 813个区县(98.56%,2 813/2 854)使用信息系统.全国在册患者5 806 352例,报告患病率0.424%(5 806 352/1 370 784 400);在管患者5 380 249例,管理率92.66%(5 380 249/5 806 352);规范管理患者4 346 103例,规范管理率74.85%(4 346 103/5 806 352);服药患者4 035 323例,服药率69.50%(4 035 323/5 806 352);规律服药患者2 012 074例,规律服药率34.65%(2 012 074/5 806 352);病情稳定患者3 924 101例,病情稳定率75.01%(3 924 101/5 231 235).病情稳定率与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4、0.800、0.550、0.614,均P<0.05).与2016年相比,在册患者增加405 202例,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病情稳定率分别增加2.42%、6.98%、22.69%、5.13%、6.33%.2017年登记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未治期分别为3.28、4.25、2.78、2.85、4.95、14.31年,均短于2016年结论 2017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系统覆盖范围继续扩大,登记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患者管理和服药水平有所提高,未治期持续缩短.

  • 2015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吴霞民;马宁;王立英;张树彬;王勋;张五芳;管丽丽;易乐来;马弘;于欣;王斌

    目的 分析2015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情况以及与2014年相关指标的变化差异.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8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登记、管理、治疗情况,并与2014年的报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截至2015年底,全国2774个区县使用信息系统,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总数的97.20%(2774/2854),高于2014年的95.58%;共有5.2万名用户;全国在册患者4921505例,报告患病率0.361%(4921505/1362466686);在管患者4252022例,管理率86.40%(4252022/4921505),规范管理患者2211835例,规范管理率44.94%(2211835/4921505);服药患者2071111例,服药率48.71%(2071111/4252022),规律服药患者1293133例,规律服药率30.41%(1293133/4252022);病情稳定患者2547824例,病情稳定率61.31%(2547824/4155963).与2014年相比,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呈增长趋势,分别增长13.91%、17.18%、25.65%、2.51%、25.12%;居家患者病情稳定率下降9.36%.结论 2015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系统覆盖范围扩大,登记患者人数增长,患者管理和服药水平有所提高,未治期缩短,但病情有待进一步控制.

  • 短程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初步观察

    作者:郭志华;李占江;马云;周裕玲;晁为铭;郭俊花;杨晓婕

    目的 初步验证操作程式指导下的短程认知行为治疗(brie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BCBT)联合常规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纳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社区患者64例,利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常规治疗组(n=32)和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n=32).采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和自知力评定量表(Schedule for Assessing Insight,SAI)于基线和第12、38、64周末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有效率和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结果 (1)与基线比较,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38、64周末PANSS总分(均P=0.000)、阳性症状分(均P=0.000)、阴性症状分(P=0.049、0.045、0.024)、精神病理分(均P=0.000)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的PANSS总分(P=0.001、0.004)和精神病理分(P=0.003、0.001)以及第38周末的阳性症状分(P=0.00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38、64周末的PANSS总分[(53.9±10.9)、(51.0±1t.1)、(48.1±11.9)分]和阴性症状分[(12.1±4.3)、(12.1±4.3)、(11.2±4.4)分]低于常规治疗组[(59.4±13.2)、(57.3±11.9)、(57.6± 12.9)分,(14.3±5.2)、(14.4±5.1)、(14.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5、4.747、9.943,P=0.042、0.033、0.002; F=7.989、8.814、14.355,P=0.006、0.004、0.000). 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64周末阳性症状分和精神病理分低于常规治疗组[(10.8±3.8)分与(12.8±4.3)分,(25.6±5.3)分与(28.7±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23,P=0.040;F=4.229,P=0.044).(2)治疗后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的SAI总分持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0);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1.000),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64周末SAI总分(9.4±3.0、10.4±3.6)高于常规治疗组(7.0±3.7、7.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39、8.936,P=0.006、0.004).(3)治疗后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的PSP总分持续升高(均P<0.01),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的PSP总分高于基线(P=0.000、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PSP总分[(69.1±13.0)、(75.6±12.6)分]高于常规治疗组[(63.4±11.6)、(61.9±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8、21.419,P=0.042、0.000).(4)随访结束时,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有效率59.4% (19/32),常规治疗组有效率28.1%(9/3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9,P<0.05);2组的复发率均为9.4%(3/32); 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无再住院患者,常规治疗组再住院2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6,P>0.05).结论 常规治疗或BCBT联合常规治疗均可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病情、阳性症状和精神病理症状,增强社会功能,但后者可能起效更早,长期疗效可能更优于前者,并且还可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自知力.

  • 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中未满足需求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明环;吕钦谕;张展星;易正辉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疾病的早期治疗、躯体疾病的治疗、社会心理支持、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等多个方面存在未满足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及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融入社区生活,本文对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中未满足需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高龄独居老人抑郁症状综合心理干预初步分析

    作者:马洁;刘洪亚;张佳明

    对本社区64名≥80岁独居老人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询问调查,按抑郁症状等级分为两组,分别行半年的综合心理干预与常规健康管理.半年后,行综合心理干预的高龄独居老人抑郁症状明显改善,而常规健康管理的老人抑郁症状有轻微加重趋势.社区基层组织及医院应加大对高龄独居老人综合心理干预的力度.

7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