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邓长柏;陈燕;程钦;贺亮

    目的 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和免疫T淋巴细胞变化,并与正常儿童对比,探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细胞因子(白介素6、10、17、21、2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免疫T淋巴细胞(CD3+、CD3+CD4+、Treg 细胞、Th17细胞)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结果 ①手足口病患儿白介素6、10、17、21、23结果均升高,分别是(40±0.8)、(54±1.1)、(33±0.6)、(33±0.9)和(27±0.8) pg/L;正常小儿对照组分别为(17±1.0)、(23±0.6)、(19±0.8)、(21±0.6)和(19±0.8)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T淋巴细胞CD3+、CD3+CD4+、Treg细胞、Th17细胞分别为(44±0.9)%、(27±0.7)%、(20±0.4)%、(28±1.0)%;正常小儿对照组分别为(52±1.1)%、(44±1.1)%、(24±0.7)%、(3.6±0.5)%,Th17细胞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白介素升高,Th17细胞升高,存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和术后镇痛的效果

    作者:魏旭东;朱容富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DF组用生理盐水将地佐辛0.3mg/kg与氟比洛芬酯4mg/kg稀释至100ml,S组用生理盐水将舒芬太尼2μg/kg稀释至100ml,均采用PCIA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舒适评分(BCS)、镇静评分(Ramsay)、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6h、术后24 h各时点测定血浆中IL-6、IL-10和TNF-a浓度.结果 与S组比较,DF组术后4、12 h时Ramsay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BCS评分和PCIA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点IL-6、IL-10、TNF-a浓度升高(P<0.05);与S组比较,DF组术后不同时点的IL-6、TNF-a浓度较低;而IL-10浓度较高(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PCIA,并可减轻术后炎性反应.

  • 细胞因子与骨关节炎临床表现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作者:邓俊;扶世杰;张磊;张诗意;何浩;周鑫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病程发展受很多细胞因子影响.OA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肌力减弱等.本文现就不同细胞因子与OA临床表现的关联性作一综述.

  • 细胞因子和神经肽调控外周组织的疼痛

    作者:刘宿;刘怀琼

    过去认为外周感觉神经末梢和免疫系统是两个不相关的系统,现已证明免疫系统和外周感觉神经末梢是有相互作用的,外周的传入神经末梢能产生内在的疼痛调节.免疫细胞释放的阿片肽和位于外周炎症组织的阿片受体的相互作用可导致内源性镇痛.从免疫细胞产生和释放的阿片样物质的作用可能是产生外周疼痛的一种未经发现的途径.

  • 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海涛;姚福生;梁虹;严红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安庆市立医院38例初诊DLBCL患者及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2R、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及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DLBCL组IL-2R、IL-6、IL-8、TNF及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LBCL患者中,临床分期Ⅲ~Ⅳ期组IL-2R及TNF水平为(5985±26)U/ml、(42.2±5.8)pg/ml,高于Ⅰ~Ⅱ期组的(3672±28)U/ml、(30.4±2.6)pg/ml(t值分别为34.861、28.451,P值分别为0.023、0.038);高危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4~5分]IL-2R及IL-10水平为(6322±36)U/ml、(77±7)pg/ml,高于低危组(IPI 0~1分)的(2567±32)U/ml、(50±5)pg/ml(t值分别为58.327、24.264,P值分别为0.001、0.041);有B症状组IL-2R、IL-6及IL-10水平为(6234±26)U/ml、(38.1±2.3)pg/ml、(90±10)pg/ml,高于无B症状组的(3588±33)U/ml、(25.3±1.5)pg/ml、(54±5)pg/ml(t值分别为32.263、24.321、36.529,P值分别为0.027、0.043、0.020).结论 DLBCL患者IL-2R、IL-6、IL-8、TNF及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并且细胞因子的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多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颖亚;王季石;方琴

    目的 采用蛋白芯片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白细胞介素(IL)-2、IL-4、IL-12、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7种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测定,以评价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 制作人类细胞因子蛋白质芯片;收集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并提取血清(其中患者25例,对照25例),用上述芯片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样本进行测定.结果 CML患者IL-4表达水平为(102±12.33)pg/ml,IL-2表达水平为(78±14.08)pg/ml,均较对照组低(P<0.05);CML患者的MIP-1α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ML患者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MIP-1α在CML发病过程中可能受到p210的抑制.

  • 血清瘦素水平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表达的研究

    作者:ZHANG Yong-li;侯芸华;宋振岚;麦玉洁;MAI Yu-jie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瘦素(LEP)水平的表达.方法 AL患者25例(实验组),健康人25例(对照组),分别以放射免疫法测量AL患者治疗前血清LEP水平及健康人血清LEP水平.结果 两组血清LEP水平分别为(19.6±3.48)μg/L和(32.89±6.5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健康人为低.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曾添美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恶件肿瘤,骨破坏是其常见的并发症,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MM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目前对于骨髓瘤骨病(MBD)的治疗原则仍以双膦酸盐类药物为主.近年来对MBD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均取得了新进展.现就目前已知参与MBD发病机制的重要细胞因子及靶向治疗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作者:何斌;张育;顾健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THD)联合地塞米松(Dex)对多发性骨髓瘤(MM)KM3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进一步用THD联合Dex治疗初治MM患者,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血清IL-6、TNNF-α、VEGF、ES、Survivin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细胞毒性试验(MTt法),确定佳药物干预条件,使用该条件药物对KM3细胞进行处理.并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KM3细胞上清和初治MM患者TD方案治疗前后血清中IL-6、TNF-α、VEGF、ES、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 THD 80 μg/ml和100 μg/ml联合Dex(4 μg/m1)可使KM3细胞IL-6、Survivin表达下降,Es表达增加(P<0.05);而对VEGF、TNF-α的表达无影响.MM患者经TD方案治疗后血清IL-6、TNF-α、Survivin表达下降(P<0.01),ES表达升高(P<0.01).动态观察2例MM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个月,血清IL-6、TNF-α、VEGF、Survivin表达呈下降趋势.而ES表达呈上升趋势.结论 THD联合Dex可能通过下调IL-6、TNF-α、Survivin的表达,上调Es的表达而发挥抗MM的作用.

  • Castleman病研究进展

    作者:刘海玲;范磊

    Castleman病(CD)是一组罕见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其症状、体征和病理特点均与恶性淋巴瘤相似.由于CD发病率极低,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病例、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之间的比较,使CD的临床诊疗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关于CD的研究有了新进展,基础研究方面,主要探究了血清蛋白质组学分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疾病的基因表达和细胞驱动过程、高细胞因子产生的来源等;临床治疗方面,针对疾病活动状态及具体分型进行的个性化治疗为CD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 肝细胞肝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作者:高源;时艳艳;于国红;戚耀月;王艺璇;丁爱萍;邱文生

    肝细胞肝癌(HCC)是我国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有密切的关系.而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模式.其通过调节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病人生存期的目的.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因子、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治疗策略在肝癌治疗中的现状做一概述.

1351 条记录 68/68 页 « 12...60616263646566676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