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导致罕见并发症2例分析

    作者:许靖熠;陈剑伟;黄建强;黄庆锦;夏印;黎成金;王烈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应用广泛,用于大量快速静脉补液、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心血管介入治疗通路等.美国每年深静脉置管例数超过 700 万例 [1-2].据相关文献报道,深静脉穿刺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概率为 0.4% ~9.9%[3].其中并发症包括局部血肿、气胸、血胸、胸腔积液、中心静脉血栓形成、空气栓塞、上腔静脉或右心穿孔等,其中误穿动脉的发生率约占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5%[4].解放军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在进行深静脉穿刺时出现的 2 例罕见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 穿刺困难的患者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优势研究

    作者:张京津;魏琳;陈海玉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方法:114例分别使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进行输液、输血等的患者,对两种置管方法操作时间、留置时间、成功例数、导管异位例数、主要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操作时间与留置时间明显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1),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成功率高于穿刺组,导管异位率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5),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具有操作时间短、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导管异位率和并发症低的特点。颈外静脉留置针可为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对患者生命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肥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浩东;李文娟;胡西会;杨祎;张茂鹏

    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引导下肥胖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0例( BMI≥30kg/m2),年龄18~66岁,ASAⅠ-Ⅲ级。将患者随即均分为2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法,B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法,2组均采用中路(胸锁乳突肌三角)的路径。记录2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评价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应用效果。结果:A组完成穿刺置管所需时间为3.5±1.5分钟,明显短于B组的7.0±3.5分钟(P<0.05), A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100%vs 70%),A组损伤动脉和穿透颈内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0 vs 10%和3%vs 33%)。结论:实时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能够提高穿刺操作的精确性;缩短操作时间。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绕颈缚扎法在血透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卢冠解;王福诩;苏小芳

    目的 探讨血透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的佳固定方法,预防或减少因固定不良引起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70例血透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固定方法及效果.结果 绕颈缚扎法比缝合法牢固,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绕颈缚扎法是固定颈内静脉导管的理想方法.

  • 呼吸末正压通气及特伦德伦伯体位对肥胖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的影响

    作者:涂光洁;江晓菁

    目的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肥胖患者而言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设想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及特伦德伦伯体位是否能增加肥胖患者的右侧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方法 选取40例围手术期患者,男19例,女21例,年龄43~69岁,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40例患者于麻醉后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后处于仰卧位水平,设置PEEP为0、5、10 cmH2O(1 cmH2O=0.098 kPa)时,另外设置头低位20°特伦德伦伯体位时,超声分别于环状软骨水平测量右侧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横径、前后直径.结果 右侧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横径、前后直径于PEEP为5、10 cmH2O时较PEEP为0 cmH2O时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6例患者设置PEEP为10 cmH2O后,因血压低于90/60 mmHg(1 mmHg=0.133 kPa)而排除;右侧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横径、前后直径于头低位20°特伦德伦伯体位时较PEEP为0、5、10 cmH2O时有所增加[横截面积:(1.38 ± 0.34)cm2比(0.73 ± 0.30)、(0.97 ± 0.26)和(1.15 ± 0.30)cm2;横径:(1.50 ± 0.30)cm比(1.00 ± 0.26)、(1.18 ± 0.27)和(1.29 ± 0.26)cm;前后直径:(1.01 ± 0.16)cm比(0.57 ± 0.16)、(0.75 ± 0.18)和(0.84 ± 0.1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头低位20°特伦德伦伯体位时,右侧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大为(1.38 ± 0.34)cm2.结论 PEEP及头低位20°特伦德伦伯体位的应用可增加肥胖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横径及前后直径.设置头低位20°特伦德伦伯体位时患者右侧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横径及前后直径大,PEEP为10 cmH2O时其次;设置头低位20°特伦德伦伯体位时患者气道压高,设置PEEP为10 cmH2O时有部分患者出现血压低于90/60 mmHg;就气道压和血流动力学稳定而言,设置PEEP为5 cmH2O时更适合肥胖患者颈内静脉穿刺.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吕春阳;张进红;王晓丽

    急诊血液透析救治急性肾衰药物中毒时,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来确保血透和血液灌流.有时因病人水肿、休克、血管硬化等因素,给穿刺带来困难.我们在临床病人抢救过程中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既减轻了病人因反复动、静脉穿刺的痛苦,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抢救赢得了时间,收到满意效果.

  • 45°斜轴平面内与长轴平面内法在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管飞;钱俊;倪艳

    目的 采用45°斜轴平面内法与长轴平面内法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种超声引导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6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采用随机的分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比两种超声引导方法 的优缺点.结果 45°斜轴平面内法与长轴平面内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45°斜轴平面内法在首次穿刺成功率上优于长轴平面内法,并且不易损伤动脉.

  •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儿童应用锁骨小切迹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分析

    作者:唐海安;陆桂花;钟展芳;周强

    目的:探讨抢救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儿童更为有效、安全的穿刺补液途径,从而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的新方法。方法90例≤6岁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儿,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给予经锁骨小切迹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B组给予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C组给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总成功率为100%, B组为87%, C组为75%,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 B组为73%, C组为47%,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定位到顺利置入导管所需时间 A组平均(180±50) s, B组平均(360±30) s, C组平均(660±60) s,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并发症出现, B组误穿动脉2例、局部血肿1列, C组误穿动脉3例,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骨小切迹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抢救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儿童有安全度高、创伤少、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明显实用价值。

  • 不同超声引导方式在ICU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临床比较

    作者:刘伟;孙晓旭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超声引导方式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优劣.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危重患者92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19~ 93岁.均无颈内静脉穿刺禁忌证.随机分为静态引导组及动态引导组,每组46例[静态引导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59.2±16.3)岁;动态引导组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61.3±14.9)岁].分别采用超声定位及实时引导进行穿刺.比较两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静态引导组穿刺时间[(7.6±2.7) min]短于动态引导组穿刺时间[(13.6±2.1) min](t=2.435,P<0.05).静态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4.8%,总成功率91.3%;动态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率89.1%,总成功率9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8,P>0.05).静态引导组误穿动脉3例,血肿3例,并发症发生率13.0%;动态引导组误穿动脉1例,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超声引导方式同样有效,又各有优势.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选择.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

    作者:邱春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上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诊疗技术,如今已在临床各科中广泛使用.其临床应用成功率高、易于定位、对患者损伤小,但对医护人员要求较高,如何正确应用并尽可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本研究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近年来在临床各科上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床旁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新方法

    作者:杨义;贺伟忠;刘钟珊;刘冬冬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需床旁中心静脉置管.我院2005年2月-2007年8月采用床旁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新方法,获得满意效果.

  • 颈内静脉穿刺抢救产后大出血的护理效果

    作者:封月月;徐敏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效果.方法:对5例产后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一次穿刺成功4例,二次穿刺成功1例,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

  • 不同超声引导平面技术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聂明辉;张晓侠;刘会玲;李义学;王晓岩;吴文瑛;冯佩明;丁华杰;王志学;赵胜军

    目的 比较长轴平面内、短轴平面外两种超声引导平面技术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20例HFRS患者,随机为长轴组、短轴组,各60例,分别实施长轴平面内、短轴平面外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操作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分析两种方案的优缺点.结果 长轴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总穿刺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短轴组,其穿刺次数低于短轴组(P<0.05).长轴组、短轴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7%、8.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轴平面内、短轴平面外两种超声引导平面技术均可保证HFRS患者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长轴平面技术具有更高的穿刺成功率但穿刺时间较长,两种超声引导平面技术均存在改进空间.

  •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后脑梗死1例报告

    作者:孙兴兵

    随着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普及,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会增加,但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我科近出现了1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后脑梗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细菌学调查

    作者:赵李克;江萍

    目的为进一步减少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所致感染和导管堵塞,并找出预防感染和堵塞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93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导管出皮肤处、导管接口、拔管前的血培养和拔管后的导管末端共504个样本进行了细菌学调查.本组分高营养组35例,非高营养组58例,对两组发生导管堵塞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四个检测部位的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都有密切关系(P<0.05),高营养组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营养组(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留置时间愈长,导致感染的机会愈大.使用高营养的患者必须注意在输注高营养前后都须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正确封管对防止导管堵塞也非常重要.从细菌学监测得出的细菌菌群和药敏分析,合理使用抗生素势在必行.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黏贴膜更换时间的探讨

    作者:张易;凌云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留置黏贴膜佳更换时间.方法将161例使用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A组为每日更换黏贴膜;B组为每周更换2次;C组为每周更换1次.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症状及导管堵塞脱落等情况.结果A组渗血出现率与皮肤红肿发生率分别明显大于B组和C组.A组导管滑出率、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和C组在皮肤红肿和渗血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和C组提前更换黏贴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佳更换黏贴膜时间为每周2次.

  • 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观察

    作者:陈衍智;李萍萍;杨丽芳;张荔;贾宝华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 方法:将134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分为两组,A组(n=63)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71)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4周,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及病人的偏爱情况. 结果: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和血气胸,两组均无统计意义(P<0.05).病人明显偏爱锁骨下静脉置管(P<0.05). 结论: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二者在置管特点和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可根据医师对置管技术的熟练情况及病人的偏爱程度进行选择.

  • 超声引导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在肥胖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比较研究

    作者:麦亚强;温金鸿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用于肥胖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某院于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需要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手术的70例肥胖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对照组35例肥胖患儿提供传统体表标志定位置管,观察组35例肥胖患儿提供超声引导置管,观察两组肥胖患儿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局部血肿、气胸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5例肥胖患儿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局部血肿发生率、气胸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35例肥胖患儿.结论:超声引导法在肥胖患儿境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分析

    作者:陈爱红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和护理经验,探讨2种导管固定方法对防治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35例危重患者留置颈内静脉导管,随机分为2组:Ⅰ组(18例)采用导管缝线固定法;Ⅱ组(17例)采用环曲导管贴膜固定法.分别对2组所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原因和护理对策.结果穿刺一次成功32例,置管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除Ⅰ组3例因缝线松脱致导管向外不完全脱出,Ⅱ组1例因贴膜干燥致导管松脱外,无感染、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救治危重病人的一条方便快捷的血管通路,穿刺成功率高,只要导管固定牢固,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其并发症是可以防治的.

  • 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

    作者:许丽云;林丽璇;陈晓静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胸外科138例患者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予输液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138例,穿刺置管成功136例,穿刺置管成功率达98%,其中3例误入颈内动脉,经拔除穿刺针,压迫穿刺点,重新穿刺成功.1例因血管位置特殊,致穿刺困难置管失败,1例因导引钢丝推进过程打弯,致导引钢丝送入困难而致置管失败.无一例发生气胸、血肿等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7~40 d,平均(14.0±4.3)d;出现导管脱落6例,疑似导管相关性感染而拔除导管3例.结论 对颈内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可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