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亡病例现状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跃坤;黄芹;赵丽琼;王延军;王忠;张超;罗诚

    目的:探讨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亡病例现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死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180例,采用自制定式调查问卷及《死因报告卡》进行相关信息分析.结果:180例死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中,死亡与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前未服药与服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监护与有监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种中,前3位是精神分裂症、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急性期住院规范治疗,恢复期坚持服药,巩固疗效,建立完善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加强监护,是减少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

  • 如何做好社区重性精神障碍的发现与管理

    作者:李知;彭超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障碍在我市的发现率,探讨如何提高重性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及采取相应对策。方法:2014年3月31日对长春市所属的10个行政区,包括6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重性精神障碍管理情况上报比较。结果:6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1个按国家要求完成任务。结论:提高社区医生对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苏雅芳;陈爱学;江爱玉;贝佳妮;徐丽芬;曹明;姚明荣;王莲娥

    目的 了解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不同性别及不同照料年限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亲属应激量表(RSS)等对128名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其中男性69名,女性59名;照料年限≤5年71名,>5年57名)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家属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0,t=9.00,P均<0.01),不同性别家属之间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t=1.13,P均>0.05).SCSQ中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两个维度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7,t=10.79,P均<0.01).不同性别家属消极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FBS测评总分不同性别家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因子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 t=3.68,P<0.01).男性家属SAS评分与FBS总分、RSS总分、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9,r=0.618,r=0.495,P均<0.01);SDS评分与FBS总分、RSS总分、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63,r=0.593,r=0.497,P均<0.01).女性家属SAS评分与FBS总分、RSS总分、消极应对均呈显著正相关(r=0.691,r=0.745,r=0.352,P均<0.01);SDS评分与FBS总分、RS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46,r=0.751,P均<0.01).照料年限≤5年与>5年两组量表测评FBS总分、RSS总分、积极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2.23、2.24,P均<0.05).结论 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不同性别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随着照料年限的增加对心理健康影响增大,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增进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

  • 中山市病情稳定期重性精神障碍个案管理服务探索

    作者:邓兰芳;孙宝川;黄海锋;黄妙妃;程椅娜;吴瑞萍;胡季明

    目的:探索中山市个案管理服务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个案管理试点区域15岁以上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根据自愿原则被分为个案管理组65例和基础管理组112例。比较两组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在个案管理服务开展前后的差异。结果采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分析,个案管理组和基础管理组次均住院时间在管理实施后均呈下降趋势(F=11.02,P=0.001),个案管理组优于基础管理组(F=9.02,P=0.003)。个案管理组年人均住院次数高于基础管理组(F=4.98,P=0.03)。两组的年平均住院率在实施个案管理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案管理组5.13%vs.5.38%,基础管理组7.14%vs.8.92%,P>0.05)。结论社区个案管理服务能显著减少住院时间。开展社区个案管理服务可能有助于精神卫生资源在医院和社区之间的平衡分配。

  • 湖南省2014-2016年在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亡现况及减寿分析

    作者:唐任之慧;刘学军;付文彬;罗邦安;谌良民;肖水源;杨徐立

    目的:分析2014-2016年湖南省在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死亡现况、死亡原因及寿命损失,为重性精神障碍的防治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4-2016年间“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所有死亡个案的性别、发病年龄、死亡原因等信息导出,利用Excel 2016以及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应用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采取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及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分析重性精神障碍所致的寿命损失.结果:湖南省2014~2016年在管重性精神障碍死亡个案共计12017例,平均病死率为14.52‰,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x2 =6.684,P<0.05);死亡患者平均寿命为(60.97±18.18)岁,疾病类型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死亡患者人口学特征方面,以汉族、农民、已婚、小学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在当地贫困标准以下者为主;死因主要包括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相关并发症、意外、自杀、他杀等,其构成比分别为48.9%、12.7%、9.3%、3.3%、0.2%;初次发病年龄平均为(43.64±21.41)岁,不同类型的重性精神障碍死亡患者的初次发病年龄有统计学意义(F=44.559,P <0.001);精神分裂症所致潜在减寿年数高,为165870.48人年,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所致潜在减寿率高,为1096.69‰.结论:湖南省在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死亡风险及寿命损失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降低患者病耻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提高精神障碍就医诊疗的可能性是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其健康寿命年的关键所在.

  • 电话回访机制在重性精神障碍全病程综合干预中的应用

    作者:元艳平;沈振明;白振菊

    目的 研究系统的电话随访在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全病程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既往出院后未进行电话随访的患者为对照组,出院后即开始进行系统的电话随访的患者为研究组,两组在出院1年后进行对比,总体印象量表(CGI)、社会功能、医嘱的依从性、1年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以及肇事肇祸危险等级评定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研究组干预1年后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总体印象量表病情严重程度SI(x2=1370.259,P<0.001)、疗效总评GI(x2=1232.43,P<0.001)、残疾等级比较(x2=1048.426,P<0.001)、危险等级比较(x2=17.23,P<0.01)、治疗的依从性比较(x2=890.428,P<0.001),1年后疾病复发人次比较(x2=426.49,P<0.001),出院1年后的再住院人次(x2=284.64,P<0.001),两组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话随访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社会功能,减少复发率和肇事肇祸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 澜沧县重性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黄萍;吴子瑜;刘铭涛

    目的:调查掌握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重性精神病患病率和就诊情况.方法:采用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表为调查工具,以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ICD - 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 -3)为诊断标准,对澜沧县≥15岁人口采取整群调查方法进行逐一筛查.结果:在完成的408 375人调查中,总患病率为2.05‰(不含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1.44‰,精神发育迟滞0.3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0.18‰,情感性精神障碍0.02‰.男性患病率为2.57‰,女性患病率为1.46‰,就诊率为(14.76‰).结论:澜沧县重性精神病患病率低于国内同类调查结果,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就诊率低于经济发达地区,高于西部其他地区.

  • 上海市虹口区4367例在册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现状调查

    作者:介勇;汪作为;周建芳

    目的:了解虹口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现状,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将4 367例重型精神病患者的信息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09月底虹口区累计报告登记在册重性精神障碍患者4 376例,报告患病率5.12‰,男性女性总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中55 ~ 64岁者占35.40%,占比多,而大于55岁者占比63.52%;未婚患者占51.04%,离异患者占8.59%;大学专科及以上占12.00%,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及以下的患者占63.98%;精神及智力残疾者占43.12%;经济状况以非贫困为主,占89.12%.六类重性精神障碍在册患者中,比例高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为3 347例(76.64%).患者治疗率为86.40%,住院治疗占17.04%,未就诊13.60%.父母看护者占38.49%,配偶及子女占36.84%,兄弟姐妹占19.03%,其它占5.36%,无看护人占0.27%.肇事肇祸患者共有76例(1.74%),其中男性55例(72.37%).结论:精神分裂症是重性精神障碍防治的重点,应提高康复投入,重视看护者问题.

  • 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

    作者:褚庆文;孙秋芳;陆怡;张展星;宋风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在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并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病情程度、遵医嘱情况、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病情稳定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期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后复发期患者占比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后患者劳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无劳动能力占比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患者遵医嘱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完全遵医嘱患者所占比高于干预前,不遵医嘱占比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总GQOLI-74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增加治疗依从性,同时提高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 2013年当涂县重性精神病调查

    作者:曹伟;秦宏;陈庆红;张启全;涂德华

    目的:调查掌握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重性精神病患病率和就诊情况。方法:采用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表为调查工具,以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为诊断标准,对当涂县≥15岁人口采取整群调查方法进行逐一筛查。结果:在完成的351870人调查中,总患病率为2.99‰(不含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1.87‰,精神发育迟滞0.99‰,脑器质性精神障碍0.054‰,情感性精神障碍0.08‰。男性患病率为1.72‰,女性患病率为1.27‰。结论:当涂县重性精神病患病率低于国内同类调查结果,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就诊率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 重性精神障碍女性住院患者保护性约束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吴梅玲;李香临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障碍女性住院患者保护性约束现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女性重性精神障碍患者846例,统计保护性约束例数,并调查保护性约束患者年龄、病程、既往约束经历等;使用SPSS18.0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保护性约束患者415例,占比49.05%;保护性约束患者约束平均次数为(3.28±1.14)次,每次约束平均时间(8.62±2.31)h;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35岁、病程≤5年、精神分裂症、复发次数≤2次、内向、有既往约束经历、有攻击行为、有出走行为、有消极言行及治疗依从性差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构成比显著高于年龄>35岁、病程>5年、双相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其他疾病、复发次数>2次、外向、无既往约束经历、无攻击行为、无出走行为、无消极言行及治疗依从性优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保护性约束因素中由大至小依次为有攻击行为(OR=11.864)、有出走行为(OR=10.214)、有既往约束经历(OR=9.814)、治疗依从性差(OR=8.025)、精神分裂症(OR=7.033)、有消极言行(OR=6.816)、病程≤5年(OR=6.624)、年龄≤35岁(OR=4.258)、复发次数≤2次(OR=1.012).结论:重性精神障碍女性住院患者保护性约束比例较高,约束时间长,有攻击行为、有出走行为、有既往约束经历、治疗依从性差、精神分裂症、有消极言行患者是保护性约束实施的独立危险因素.

  • 基于医院的家庭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 及再入院的影响

    作者:陈杰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的家庭护理(HBHC)对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回到社区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发随机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普通社区管理;干预组在社区管理的基础上,由专科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病情,开展HBHC干预.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再入院率评定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6个月时,两组的SD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t=4.285、5.478,P<0.05).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5,P<0.05).结论:HBHC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再入院率.

  •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乔云栓;张士巧;崔卫东;赵幸福;马燕;苏秀茹;方建华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干预模式对农村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的衡水市农村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在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分析两种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减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复发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就业天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干预模式对提高农村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 2014—2016年湖南省"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在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死亡分析

    作者:唐任之慧;刘学军;付文彬;罗邦安;谌良民;杨徐立;朱锁

    目的 对2014—2016年湖南省在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死亡行为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为今后的自杀预防及安全管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4—2016年间湖南.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所有自杀死亡个案的性别、发病年龄、死亡原因等相关信息导出,利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整理,并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 在湖南省2014—2016年系统录入的死亡患者中,自杀患者为401人,占所有死亡患者的3.33%,自杀死亡年龄小者为18岁,年龄大者为87岁,平均寿命为(44.17±14.72)岁,其中男性220人(54.86%),女性181人(45.14%);重性精神障碍自杀死亡患者多为精神分裂患者,其中以汉族(91.52%)、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69.83%)、已婚(55.61%)、农民(77.56%)、经济水平在当地贫困标准之下(68.08%)为主.结论 湖南省在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中,农村人群、文化程度较低者、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经济水平较低者是开展自杀干预的重点人群.应对罹患重性精神障碍的自杀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与管控措施,以降低其自杀风险.

  • 综合医院重性精神障碍服务现状

    作者:唐锴;叶庆红;陈志斌;刘树娇

    我国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约1600万人。关注综合医院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状况,对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综合医院重性精神障碍服务的现状、特点及伦理学问题等进行全面综述,并认为: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缓慢,对综合医院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早期治疗、分类干预是非常必要的。综合医院重性精神障碍的服务有待提高,政府应加大对综合医院精神科的投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促进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 石家庄市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现状调查

    作者:齐秀芳;王建军;周久利;杨丽娜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城区分布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制定统一调查表对石家庄辖区内所有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普查,记录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市2013年共登记在册重性精神障碍患者30590人,发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城市患者与农村患者相比,在患者检出率、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经济状况及疾病种类的分布中均差异显著,在年龄构成中无差异.结论 我市精神卫生工作形势严峻,应提高重视,尤其应加大农村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监管和救治力度.

  • 中医癫狂辨证与西医重性精神障碍诊断匹配性研究*

    作者:罗诚;阮冶;杨俊伟;姚坚;何小勇;陈震霆

    目的研究中医癫狂辨证后运用《社区精神病人诊断与公共安全风险评估软件》进行诊断,研究中医辨证与西医精神障碍的匹配情况。方法以200名中医癫狂或重型功能性精神障碍患者为招募研究对象,患者中医癫狂诊断要求,同时符合我国社区重性精神障碍诊断线索之一为纳入标准。两名精神科专业中医师按中医方法诊断为癫狂,并参考《中医内科学》辨证方法,然后当事人和知情人的进行软件问卷测试,得到西医精神障碍的诊断结果。结果①200名招募者完成有效测验184名,完成率92%.184名中医癫狂诊断患者软件提示相应西医诊断:精神分裂症占54.89%,双向障碍占20.11%,持续性妄想障碍占14.13%,抑郁症占8.15%,分裂情感障碍占2.72%,另有6.67%的患者不能得出重型功能性精神障碍西医诊断。②西医重性功能性精神障碍诊断下中医辨证:痰气郁结型占27.22%,痰火内扰型20%,心脾两虚型16.11%,火盛伤阴型11.11%,瘀热互结型6.67%,其他补充证型占14.44%,无证型的占6.67%.③各种重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辨证,精神分裂症以痰气郁结型为主,持续性妄想障碍和分裂情感障碍以痰火内扰型更多,双向障碍以火盛伤阴和痰火内扰型多见,与其他证型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障碍以心脾两虚型常见但统计学意义不突出(P>0.05)。结论通过人工辨证和《社区精神病人诊断与公共安全风险评估软件》诊断,认为中医癫狂和西医功能性重型精神障碍的概念总体上有一致性,但癫狂概念范围更大,同时有20%的西医重型精神障碍不能被癫狂覆盖,概念之间具有差异性,难以完全替代。

  • 专科医师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影响的对照研究

    作者:褚庆文;蔡军;陆怡;孙秋芳;张展星;宋凤

    目的 探讨精神专科医师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7例重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为47例,对照组为50例,对干预组患者应用精神专科医师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社区常规电话随访服务,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不稳定等情况.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康复状态量表在入组前以及入组后每三个月评估一次.结果 以基线和干预六个月后为观察点,基线水平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分为(68.9±15.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8±14.3)分,差异显著(t=2.20,P<0.01);症状量表总分干预组评分为(47.0±1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6±22.0)分,差异显著(t=-2.319,P<0.05).结论 精神专科医师综合干预模式能提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对患者的康复有利,延长观测时间可能会发现精神专科医师综合干预模式更多的效果.

  • 社区医生督导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西建;焦宁波;亢晓燕;李琨;庄蓉;吴岳峰

    目的 探讨社区医生督导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3年2月2日至2015年2月1日期间居住于同一社区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17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六级危险性评估,依据临床表现对所有患者作四级管理分类,并根据管理分类,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社区医生督导方案.2年后,收集所有患者服药依从率、症状好转率、社区集体康复活动参与率、肇事肇祸率等资料,并与2年前进行对比.结果 与管理前相比,患者服药依从率从59.1%上升到70.2%;社区集体康复活动参与率从27.3%上升到70.1%;肇事肇祸率从44.4%下降到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社区医生督导能有效提高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疗效,对提高患者医疗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 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的效果与分析

    作者:梁宝珍

    目的 实施个案管理对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全面康复的探讨,分析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复发可能造成社会隐患及成本效益控制.方法 选取东莞市望牛墩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量表方法收集资料,分纳入管理时、半年、一年时段进行量表评估对照.结果 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终达到自食其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结论 实施个案管理后患者病情稳定,减少了住院次数从而达到了成本效益控制,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值得推广.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