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相关的突变位点测定

    作者:王艳;刘二华;谭钢

    目的: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遗传机制.方法:采集1个只有先证者和1个舅舅发病的家系人员的血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抽提线粒体基因组,PCR检测线粒体基因组常见突变位点.对线粒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PCR突变位点检测发现先证者、发病的舅舅、外婆、母亲以及弟弟存在G3460A.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发现先证者和发病的舅舅存在G3460A和G9804A,G9804A还存在于另一正常的舅舅,并发现了39个共同的非热点突变.结论:G3460A合并G9804A位点突变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

  • 误诊为多发性硬化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三例报告

    作者:陆正齐;胡学强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retinopathy, LHON)自1871年Leber医生首先报告以来,国内外把它作为线粒体遗传病的一个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近来进展迅速,已确定其为母系遗传病,并且找到了线粒体DNA(mtDNA)的多个突变点,如11778、3460、9438等.该病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单眼或双眼视力同时受损为首发症状,常合并其他神经变性,极易误诊为视神经炎或多发性硬化(MS).此文报告3例误诊为MS的LHON,并结合文献分析误诊原因.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生化机制和基因治疗

    作者:黄淑娟;田国红;张晓君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是由于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的母系遗传性致盲性疾病,青少年多见.LHON发病的生化机制有呼吸链复合酶I功能障碍、活性氧生成增多及细胞凋亡学说等.对LHON理想的治疗措施是基因治疗.目前基因治疗采用异位表达、转染缺陷基因及抗氧化基因等方法.但临床上基因治疗LHON的开展及远期疗效尚需更多的研究证据.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少见mt-DNA原发突变位点研究

    作者:崔世磊;杨凌;王薇;尚军;张晓君

    目的 探讨中国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患者少见线粒体DNA(mt-DNA)原发性突变位点.设计临床研究.研究对象 常见线粒体DNA原发突变位点阴性的可疑LHON患者和正常人.方法 采集临床诊断LHON患者的外周血,提取总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mt-DNA G11778A、G3460A和T14484C突变位点筛查,对于以上3个突变位点均阴性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mt-DNA片段3962~4356和11320~11789扩增、测序,采用NCBI的BLAST服务,与剑桥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LHON患者是否携带C4171A或G11696A突变位点.主要指标 mt-DNA测序结果.结果 共收集临床诊断LHON患者56例,44例患者为3个常见位点之一为阳性(G11778A阳性36例,G3460A阳性3例,T14484C阳性5例),3个常见原发突变位点均为阴性患者12例,其中1例患者携带C4171A突变,未发现G11696A突变位点.正常对照组25例,未发现G11696A、C4171A突变位点.结论 C4171A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LHON患者少见原发突变位点.

  • 老年起病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例

    作者:郑加庆;王若方

    目的:了解L 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基因特点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以防误诊.方法:收集1例基因诊断的 65岁起病的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例 ,回顾其病史、临床表现、基因型结果.结果:本例患者G11778A基因位点发现均质性突变.结论:不明原因老年起病的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及视野缺损要考虑LHON的可能 ,基因诊断至关重要.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病理机制与治疗

    作者:王影;童绎;胡世兴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由于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的母系遗传性常见致盲眼疾.该病在发病率及突变位点中存在种族差异,不同突变位点间存在着不同比率的自发恢复现象.所谓的自发恢复现象尚待长期观察证实.由于线粒体基因的遗传特征的复杂性使该病发病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机制不清.现今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尚无成功的动物模型,亦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疗法可能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线粒体DNA及其基因突变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雅俊;胡裕翔;彭小蓼;吴晓蓉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为生物体提供约95%的能量,线粒体内含少量遗传物质,即线粒体DNA(mtDNA),受精时随母亲的细胞质进入受精卵,发挥遗传特性.mtDNA基因突变可改变呼吸链复合体的功能,直接影响电子传递过程或脱氧核苷(ADP)磷酸化,使ATP生成减少,能量代谢紊乱,引起耗能多的组织器官如大脑、心脏、脊髓、眼等受累,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为细胞质母系遗传病,其发生与mtDNA某些基因位点的突变有关,突变位点不固定,包括11778、3460、14484三个主要原发突变位点和其他继发突变位点,患者通常仅有一个mtDNA位点的突变,也可同时合并多个位点的突变.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一家系

    作者:韩桂梅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2005年4月来我院行视力残疾评定.患者自13岁起双眼先后视力减退,经多次治疗效果不佳.视力:右数指/眼前,左0.3,矫正不提高;双外眼正常,角膜清,前房深度正常,虹膜纹理清,瞳孔散大约5 mm,光反射迟钝,晶状体清;视盘苍白,边界清,周围血管数目明显减少,小动脉变细,管壁不透明.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张阳阳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临床上常见的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以母系遗传为特征的线粒体疾病,主要由线粒体DNA (mtDNA)3个原发突变G11778A、G3460A和G14484C引起.LHON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双侧视力下降或丧失和中心盲点.不完全外显和性别偏好是该病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虽然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但在美国进行的LHON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已取得初步成功.本文就LHON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分子遗传学特点、动物模型、基因治疗等进行介绍,进一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遗传早发现象观察

    作者:孟晓峰;陈辉;杜培洁;宋国英;金学民;李晓雯

    目的: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家系遗传早发现象及其与突变位点的关系.方法:调查5个LHON家系,采用DNA测序方法对其中3个家系的31位母系成员和40例健康人的原发突变位点11778和继发突变位点13730、13708、15257进行检测.结果:5个被调查的家系中4个存在遗传早发现象,31位母系成员均存在11778位点,无继发位点突变;40例正常人4个位点均无突变.所有受试者中新发现11719和15326位点的突变.结论:LHON存在遗传早发现象,但与各突变位点均无明显关系.

  • 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线粒体DNA 11778位点突变与外显率分析

    作者:杜培洁;周军卫;李晓文;金学民;宋国英;刘斌

    目的:分析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中线粒体DNA(mtDNA)11778位点突变与外显率.方法: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中国汉族LHON家系的31例母系成员进行mtDNA 11778位点突变检测,其中男14例,女17例;31例中15例为患者.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3个家系31例样本中全部存在mtDNA 11778位G→A突变,说明LHON患者均存在mtDNA11778位点突变.平均外显率48.4%,男性外显率(11/15)高于女性(4/16).男性外显率有逐代降低,患者发病年龄随传代数增加呈现遗传早发现象.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5家系遗传分析

    作者:徐艳芳;谢庆瑞;陈辉;金学民;李晓文

    目的 了解LHON家系遗传特点与规律.方法 调查5个LHON家系,分析该病的发生率、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比例.结果 5个家系的母系成员共82人,发病31人,发病率25.2%,男女比例20:11,平均发病年龄29.8岁,5个家系母系成员的发病率随着世代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并发现4个家系呈遗传早现现象.结论 LHON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遗传规律符合线粒体遗传的基本特点并存在遗传早现现象.

  • Leber病14484原发合并新继发位点突变频谱研究

    作者:安慧娟;张艳敏;宋丹;孙艳艳;杨旭;鲍玉洲

    目的:分析中国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4484位点突变的频谱及其遗传特征.方法:针对57例疑似LHON 14484位点突变的患者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并联合DNA测序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选取20例正常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57例LHON疑似14484位点突变者中,确诊9例为14484位点突变,占15.8%.其中2例单纯性14484位点突变,占22.2%;3例14484位点联合14502位点突变,占33.3%;3例14484位点联合14470位点突变,占33.3%;1例14484位点联合14569位点突变,占11.1%.对照组正常健康成人测序结果均为正常序列.结论:中国人线粒体LHON14484原发性位点突变中,存在与其他继发性位点联合致病的倾向,其中以14484+14502和14484+14470这两个突变位点为主.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

    作者:赖春涛;杨凌;尚军;张晓君;王景群;王薇;秦朝晖;王虔;孙林;余华峰

    目的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线粒体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PCR法扩增9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mtDNA中ND1、ND4、ND6上的3个片段后,用377测序仪对mtDNA上11778、3460、14484位点进行序列分析确定有无碱基突变.结果96例患者中40例(41.7%)线粒体基因突变,其中男性34例(85%),女性6例(15%);34例(85%)为11778位点突变,2例(5%)3460位点突变,4例(10%)14484位点突变;3460及14484突变均为散发病例;有家族史者突变表达占87.0%(20/23),无家族史者突变占27.4%(20/73);头颅MR显示11778突变者中3例有脑白质区病灶,1例LHON合并垂体瘤;12例突变阳性者检查脑脊液,11例有炎性脱髓鞘改变.结论LHON以11778突变常见;起病及病程多样化、散发病例比例较高、眼底微血管病改变不易发现、脑脊液改变与炎性脱髓鞘雷同导致LHON在临床上易漏诊误诊,应尽早行突变检测明确诊断.

  • 误诊为视神经炎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例

    作者:刘海;张勤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5个月,加重2个月”于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轻微下降,视物模糊,无眼部疼痛,无畏光、流泪,未行正规诊治.2个月前患者感视力明显下降,视远物及近物均模糊,无视物成双,无眼球活动障碍,无肢体乏力,院外查头颅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正常,双眼视诱发电位异常,考虑诊断“视神经炎”给予血栓通、B族维生素和胞二磷胆碱营养神经及泼尼松抗炎治疗,症状未好转,遂来我院.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