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美丽『冻人』导致寒冷性脂膜炎

    作者:郑玉巧

    寒冷性脂膜炎,顾名思义,是由于人体遇到寒冷刺激所致的一种皮肤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皮下脂肪层受寒冷刺激而发生炎症.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寒冷性脂膜炎呢?这是因为寒冷的空气刺激能引起皮肤收缩,致使皮肤表皮血液循环不畅,血流缓慢,皮肤及皮下脂肪血运不足.加之脂肪细胞很脆弱,当受寒冷刺激时,易发生凝固而变性,终导致脂膜炎.

  • 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脂肪血的质量评价

    作者:刘芳;朱仕清

    目的: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脂肪血,检测滤除前后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评价血液质量,提高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及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将新鲜采集的全血,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脂肪,分别检测过滤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细胞指标值.结果: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脂肪血后各项血脂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血液质量达到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结论: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脂肪血后可大大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可在血站推广应用.

  • 脂肪血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期代谢特性研究

    作者:杨俊鸿;蒋玉林;刘一锋;张志乾;钟昌莉;王念;季飞虎;靳倩妮;叶相森;陈婷梅

    目的:探讨脂肪血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储存期的主要代谢途径转换,为脂肪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储存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脂肪血和正常全血各10 U,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制备当天(d0)、d 14、d 35分别取样,采用UPLC-MS/MS检测红细胞内的代谢物.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标本糖酵解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代谢物的差异,分析脂肪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储存期的代谢途径变化.结果:d0实验组红细胞内代谢物葡萄糖、腺嘌呤、丙酮酸、GSH、GSSG和烟碱酰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 14实验组红细胞中葡萄糖、丙酮酸和G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腺嘌呤、烟碱酰胺和GSSG水平高于对照组.D 35实验组红细胞中葡萄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腺嘌呤、烟碱酰胺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丙酮酸、GSSG和G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红细胞相比,脂肪血红细胞储存期内能量代谢减弱,磷酸戊糖途径增强.

  • 降低无偿献血中脂肪血的报废率的研究

    作者:车骝强

    目的 降低无偿献血中脂肪血的报废率.方法 应用回顾性方法,收集青海省血液中心2001~2007年无偿献血者血液资料138 221份,其中因脂肪血报废1 640份,男性1 230份,女性410份. 结果通过对使用新方法前后7年的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使用该方法前脂肪血的报废率为1.75%,使用新方法后脂肪血的报废率为0.82%,有极显著性差异(χ2=241.42,P<0.01).结论 青海省血液中心提出的街头微量毛细管快速比浊仪定量分析的方法,值得推广.该方法成本少,效率高,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预防,降低了资源浪费,减少了输血风险.

    关键词: 脂肪血 报废率 分析
  • 青海省血液中心2007年脂肪血人群分布状况

    作者:康海文

    目的 了解我市无偿献血者脂肪血(乳糜血)发生的情况,减少宝贵的血液资源浪费.方法 对西宁市2007年23 416份无偿献血者中报废的142份脂肪血从献血者的年龄段、性别、民族、体质量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脂肪血的发生率在汉族显著高于少数民族,超重人群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男性显著高于女性,40岁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结论 在脂肪血防止方面可根据性别、体质量、民族、年龄段进行控制,以减少血液资源浪费.

  • 街头无偿献血者重度脂肪血调查分析

    作者:夏丽翚

    脂肪血的血浆一般不会损害受血者的健康,但重度脂肪血可引起受血者出现过敏反应,发热和脂肪栓塞等输血反应,为了更好的了解街头无偿献血者脂肪血出现的情况,便于制定预防策略,笔者对本市街头2007年1至8月,参加无偿献血的健康公民的血液做了中度以上脂肪血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关键词: 献血者 脂肪血
  • 献血者餐后脂肪血调查

    作者:刘忠;刘玉振;陈红进

    1998-10-01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献血模式由传统的有偿组织献血过渡到街头随机无偿献血.有偿组织献血可以告知献血者献血前一天及当天不吃油类食物. 而街头随机无偿献血,临时决定献血,献血前吃不同的油类食物,结果导致采集的血液有一些是重度脂血,而重度脂血不能用于临床,因此为了减少血液浪费,作者对献血者的血液外观进行调查,分析无偿献血者的脂血淘汰情况,以便制订相应的对策.

  • 无偿献血者乳糜血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

    作者:陈铁锤

    血液是抢救缺血患者生命的重要特殊资源,向医院提供优质安全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是血站的宗旨,因此,了解、分析造成无偿献血采集的乳糜血液报废的原因非常必要.针对脂肪血的报废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

  • 无偿献血脂肪血报废原因回顾分析及应对措施

    作者:朱岷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脂肪血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大限度的避免不合格血液的采集,确保血液的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周口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脂肪血的产生原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献血者脂肪血比率高于女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献血及餐后献血脂肪血的产生显著高于再次献血及上午献血者(P<0.05).结论 脂肪血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倾向性,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避免不合格血液的采集,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 黄疸干扰微量快速定量脂肪血检测的探讨

    作者:王勇

    目的 探讨微量快速定量检测脂肪血技术中黄疸对检测结果有没有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脂肪血浆以9:1,比例分别加入不同程度的黄疸液取其透光率.结果 脂肪血检测时黄疸可导致T值逐步下降,检测结果假性增高,说明黄疸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在进行微量快速定量脂肪血筛查时应同时注意黄疸的筛查,进一步确保血液的安全.

    关键词: 脂肪血 黄疸 干扰
  • 初探降低脂肪血报废率的方法

    作者:胡连训

    目的 通过3种检测方法筛选无偿献血中脂肪血,来降低脂肪血报废率.方法 加强街头的咨询.快速脂肪血目测检测技术、快速脂肪血定量检测技术在献血前进行检测.结果 统计2001年至2002年脂肪血报废率1.04%.2003年脂肪血报度率2.85%,2004年至2005年脂肪血报废率1.04%.2006年至2007年脂肪血报度率0.63%.结论 通过3种方法比较,以街头咨询结合微量快速脂肪血定量检测技术对降低脂肪血报废效果显著.

    关键词: 脂肪血 报废率 降低
  • 国内血站脂肪血报废状况

    作者:赵伟

    目的 通过西宁地区与国内部分血站脂肪报废率的比较,探讨降低脂肪血报废率的方法及应采取的措施.方法 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了西宁地区有效降低脂肪血报废率的方法.结果 2004年起通过街头微量脂肪血目测比浊方法的应用,脂肪血比上年同期有了明显下降,2006年起使用微量快速街头脂肪血定量检测方法又比目测比浊法有了明显下降.结论 微量快速街头脂肪血定量检测方法是减少脂肪血报废的有效方法,应在各级血站大力推广.

  • 138例脂肪血献血者原因调查及对策

    作者:关瑞;曲丽;关汉禹

    目的 探讨献血者自身因素对于脂肪血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选取该站2010年1月-2012年12月138例严重脂肪血献血者,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造成脂肪血的因素.结果 年龄31岁以上的献血者脂肪血者较30岁以下者要多,易出现脂肪血;体重80 kg以上者比较体重在80 kg以下者易出现脂肪血;男性比女性多,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时间并不存在差异性.结论 30岁以下年轻人代谢旺盛不容易出现脂肪血,31~40年龄段饮酒及食入高脂肪食物较多,中老年人代谢较缓慢,易导致脂肪血,献血前需咨询献血者饮食状况,予以重点防控,中老年献血者在食用油腻物后需多等一段时间后方可献血,献血前严格控制饮食结构,可预防脂肪血发生,避免因脂肪血引起血液报废.

    关键词: 献血 脂肪血 体重 年龄
  • 某地区2010年~2012年无偿献血可控项目报废情况的分析

    作者:李佳;姜殿箐

    目的:分析丹东地区2010年~2012年无偿献血可控项目报废情况。方法统计2010年~2012年无偿献血可控项目报废率。结果可控项目HBsAg、抗-TP、ALT、脂肪血平均报废率分别为0.48%、0.52%、0.70%、3.66%,其中抗-TP、ALT报废率波动幅度较大,脂肪血的报废率较高。结论我站无偿献血可控项目的初筛检测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加强体检征询、规范初筛操作可有效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血液安全。

  • 2009年~2011年某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吴爱霞;于俐丽;张剑云

    目的:掌握血液报废原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收集2009年~2011年本站血液初筛、血液报废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初筛共淘汰2889人次,其中 ALT 淘汰1686人次,占58.36%,脂肪血淘汰774人次,占26.79%。三年共检测标本25117人次,不合格率为3.33%,其中 ALT 排在第一,占2.16%。三年全血和红细胞报废为3.66%,其中 ALT 报废占2.33%,是导致血液检验报废的主要原因。另外,三年制备血浆报废为3.92%,其中脂肪血浆报废占0.60%,是非检测因素引起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严格执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做好献血前的宣传、征询、体检、初筛,建立自愿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等措施,是降低血液报废的主要手段。

  • 健康体检采血时近5年发生脂肪血280例分析

    作者:朱琳;张传涛;刘烁;王艳娇;张菲;郑琳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采血时近5年出现的280例脂肪血受检者,分析其特点.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健康体检中心2012年1月-2016年12月共出现280例采血时脂肪血,对280例脂肪血受检者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结果 受检者年龄有40.36%为41~50岁、有27.86%为51~60岁、有19.29%为31~40岁;受检者体重指数(BMI)25.0~29.9占52.14%、BMI>30.0占24.64%、BMI 18.5~24.9占22.50%;受检者采血时间有32.50%集中在16:00~16:59、有25.71%集中在15:00~15:59、有19.29%集中在14:00~14:59.结论 健康体检采血发生脂肪血的受检者,其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BMI特征以及采血时间特征.为此,为了有效防止采血时发生脂肪血,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尤其是必须对其采血前进食情况进行询问,通过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脂肪血的发生.

  • 溶血、脂肪血及保存条件对HBV DNA、HIV RNA核酸检测的影响

    作者:庄养林;熊丽红;张鹏飞;王芳;陈丹

    目的 研究溶血、脂肪血、不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血液HIV RNA、HBV DNA核酸检测(NAT)的影响.方法 应用罗氏MPX V2.0试剂,分别于4℃、25℃、37℃及-30℃下进行保存的12~30倍试剂检测下限(LOD)浓度的HIV RNA、HBV DNA标本,对所有标本于4 h、1 d、2 d、3 d、1周及4周后,采用6混样模式进行NAT检测;对含终浓度为2~5倍LOD的HIV RNA、HBV DNA标本的6组溶血标准样本[血红蛋白(Hb)浓度分别为97、34、17、8、5及3 g/L]、5组脂肪血标准[三酰甘油(TG)浓度分别为7.93、3.80、2.63、1.83及1.49 mmol/L]、1组无溶血正常三酰甘油浓度(Hb及TG浓度分别为0 g/L、0.95 mmol/L)的对照样本进行NAT检测.结果 在25℃及以下温度保存4 h至4周,HIV RNA、HBV DNA检测循环阈值(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在37℃条件下保存,3 d及1周检测Ct值分别与4 h、1 d、2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浓度为97 g/L时HBV DNA和HIV RNA均未能被检出,当Hb浓度<34 g/L时,HBV DNA、HIV RNA检测Ct值分别与其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7.93 mmol/L时,HIV RNA、HBV DNA各组检测C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罗氏MPX V2.0试剂检测的HIV RNA、HBV DNA标本,在25℃及以下长可以放置4周;Hb<34 g/L以及TG≤7.93 mmol/L时,对罗氏MPX V2.0试剂检测HIV RNA、HBV DNA没有显著性影响.

  • 流动采血车献血者脂肪血分析

    作者:劳丽嫦;梁静仪;张意钗

    目的:检测36129名流动采血车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中脂肪血的发生率.方法:比较分析广州市番禺区脂肪血占流动采血车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比例.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脂肪血的比例逐步增加,同一年龄段男献血者的脂肪血率明显高于女性,体重超重者更加明显.结论: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献血者对血液有关知识的了解,从而使血液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 无偿献血脂肪血报废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作者:徐松群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脂肪血报废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法:本研究选择分析我市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无偿献血2000名无偿献血者的统计资料,对其脂肪血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男性献血证脂肪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首次献血者脂肪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再次献血者(P<0.05).共有39人出现脂肪血情况,发生率为1.95%,其中,36-45岁年龄段人群脂肪血发生率高(P<0.05).结论:对于出现脂肪血现象的无偿献血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有助于提高血液采集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避免发生血液资源浪费情况.

  • 脂肪血去除白细胞后发生溶血的原因分析

    作者:王天恒;刘辉

    为进一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避免白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和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我站开展了血液去除白细胞技术,自2004年2月24日至6月30日共制备去白血液5652袋,其中去白全血612袋,去白悬液红细胞4940袋.现就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报告如下: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