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气囊式创口贴预防PICC穿刺点出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甘淑贞;李丽香;林丽婵;欧英慧

    目的 采用气囊式创口贴对PICC穿刺点出血的患者进行干预,探讨PICC穿刺点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PICC穿刺且血小板均低于50×10.9/L的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均采用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4Fr).穿刺成功后两组均用无菌纱布对折4层覆盖穿刺点,用同样10cm×11.5cm规格透明敷贴粘贴固定.观察组再在透明辅料穿刺口上方贴上气囊式创口贴.比较两组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50例中,无出血40例,有效率80.0%;对照组48例中,无出血14例,有效率29.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囊式创口贴对于PICC穿刺点出血的患者有临床实用性.

  • 品管圈在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

    作者:孙静岚;郭萍利;马晓霞;何姣;陈丹;齐晶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 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建立品管圈,针对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的主题进行现状调查,拟定计划,设定与解析目标,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确认效果,标准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 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由39.4%下降至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对 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 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进行管理控制,可以降低其发生率,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 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相关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与完善,同时可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使护理工作持续改进。

  • 静脉输注活血药物后预防穿刺点出血的研究

    作者:崔伯艳;田帅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活血药物后预防穿刺点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60例静脉输注活血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按压时间分别为3,5 min;再选择按压5 min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未制动组32例,制动5 min组34例,制动10 min组34例,观察穿刺点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 按压5 min后穿刺点出血率明显低于按压3 min(P<0.01);手臂制动5 min组与10 min组穿刺点出血率明显低于未制动组(P<0.01);手臂制动5 min组与10 min组穿刺点出血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活血药物后增加穿刺点按压时间至5 min,穿刺手臂制动5 min能有效预防穿刺点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

  • 藻酸盐敷料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出血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刘蓉;修穆群;黄秀兰

    目的 探讨藻酸盐敷料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出血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本院行PICC穿刺的肿瘤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穿刺后予以藻酸盐敷料在穿刺点覆盖,为观察组;另30例患者穿刺后予以传统的无菌纱布敷料在穿刺点进行覆盖,并覆盖以透明敷贴,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30例,无渗血20例、轻度渗血7例、中度渗血2例、重度渗血1例,观察组出血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炎8例,发生率26.6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 藻酸盐敷料预防PICC穿刺点出血能有效预防穿刺点渗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运用和推广.

  • 藻酸盐敷料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出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胡成文;杨玲

    目的::采用藻酸盐敷料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穿刺点出血的患者进行干预,探讨PICC穿刺点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7月行PICC穿刺的10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采用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4Fr),穿刺后对照组用无菌纱布对折2次覆盖在PICC穿刺点的针眼处,观察组用藻酸盐敷料对折2次置于穿刺点针眼处,同样用10 cm ×11.5 cm规格透明敷贴粘贴固定,比较两组PICC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不同时间点穿刺点渗血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ICC置管后采用藻酸盐敷料的止血效果优于单纯采用无菌纱布止血。

  •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俞宁;方凌云

    目的:探讨两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582例,分成留置针22G 和24G 两组,常规穿刺,观察常见并发症。结果:4G 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22G 留置针。结论:24G 留置针适用于普通药物的输注优于22G。要减少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要熟练并规范技术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

    作者:李学勤;王缘

    目的 通过观察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推断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PICC置管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接受PICC置管术的化疗患者126例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3例.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两组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对照组出血发生率38.1%(24/63),干预组12.7%(8/63),两组出血的发生率差别显著(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减少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的并发症,使PICC置管更安全有效.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肺癌患者穿刺点出血的护理

    作者:吉婷;张琦婉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接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出现穿刺点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接受化疗的临床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现穿刺点出血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56例PICC置管患者中,50例患者置管为1次成功,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情况,经护理后,出血停止且无需重新置管.本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评分为(91.25 ±1.12)分、对护理操作能力评分为(89.54 ±2.45)分、护患交流为(90.14±1.41)分、健康宣教为(90.31 ±2.56)分,对护理治疗的满意评分普遍较高.结论 针对肺癌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渗出液及血液,更换无菌敷料,重新加压止血,妥善固定24h后再次查看穿刺点部位情况,一般经及时处理后不影响导管使用.

  • 钝性分离法在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

    作者:李蓉梅;袁玲;周玉洁

    目的 探讨钝性分离法穿刺点扩皮减少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点渗血、渗液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鞘直接扩张穿刺点的钝性分离法,对照组采用扩皮刀纵向扩皮法.结果 两组一次性扩皮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24 h穿刺点出血量、穿刺点渗液及7d内维护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血管鞘直接扩张穿刺点的钝性分离法,可减少患者PICC置管后出血量及穿刺点渗液,减少置管后的维护次数.

  •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按压时间的比较

    作者:周文悦;张晓梅;张颖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后局部按压的佳时间.方法 选择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后桡动脉采血患者150例,按入院日期分为A、B、C三组各50例,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 min、10 min、15 min,比较其出血发生率.结果 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时间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均P<0.012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 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后局部按压时间以10 min佳.

  • 银离子敷料在预防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出血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尹梅荣;刘倩;田立娟

    目的 探讨银离子敷料不同时效的应用在预防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80例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置管后穿刺点置1 cm×1 cm银离子敷料,第7天给予导管维护,对照组同样使用银离子敷料,第3天给予导管维护.比较两组PICC穿刺点出血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0%(38/40)、对照组有效率72.5%(29/40),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使用银离子敷料,延长导管维护时间至7 d,可以有效预防PICC穿刺点出血,提高伤口愈合率,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及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应用.

  • PICC穿刺点出血预防处理措施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丽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作为一种可长时间保留的深静脉导管,其临床应用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局部损伤,为肿瘤化疗及需要长期输液、输注高营养药物的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的静脉通道,可有效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保证病人的治疗,且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中也有独特优点.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穿刺局部出血成为置管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发生率与导管型号、穿刺手法、病人的基础状态及包扎换药方法等有关.通过选择合适的导管、改进穿刺方法、包扎技术,并合理使用凝血药物,能有效地预防出血发生.

  • 康复新联合喜疗妥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晗;邓丽蓉;王琴;肖妍琴

    目的:观察康复新联合喜疗妥对促进动静脉内瘘穿刺术后皮下血肿吸收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发生的出血面积>2cm 2的皮下血肿90例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喜疗妥加康复新组)和对照组(洗疗妥组),观察治疗24、48、72h 后患者疼痛缓解、瘀斑及血肿消失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48h 内两组血肿消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2h 治疗组皮下血肿消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康复新联合喜疗妥能有效促进皮下血肿吸收,减轻患者症状。

  • 肿瘤患者PICC导管穿刺点出血红肿采用局部红外线照射加百多邦外敷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蒋晓兰;丁玫;王连芳

    目的:探讨局部红外线照射联合百多邦外敷治疗的肿瘤患者PICC导管穿刺点出血红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PICC导致穿刺点出血红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局部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百多邦外敷治疗,并比例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出血红肿症状的消失时间快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6.0%VS80.0%),且 P<0.05。结论:局部红外线照射联合百多邦外敷治疗肿瘤患者 PICC 导管穿刺点出血红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作者:禹东连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1].此项操作安全,简单,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小,临床已逐步广泛应用,但由于PICC穿刺针鞘直径太粗,穿刺局部血管损伤较大,穿刺鞘退出后穿刺点出血较常见,因此,穿刺点局部出血成为置管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评估,预防,护理置管后穿刺点出血,以确保PICC治疗达到大的临床功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