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拉合伤口在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班翠珍;钟荣桂;王月

    目的 总结拉合伤口护理方法在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科室2016年2月~2018年2月行结肠造口或回肠造口术后1周内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 13例,应用拉合伤口护理方法促进分离伤口愈合,观察愈合时间、愈合后的效果、有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以及经济花费情况.结果 无造口皮肤黏膜不愈合现象发生,愈合率为100% ;愈合时间为平均(10.15±1.03)天;平均每隔2~3天更换造口底盘1次;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于拉合伤口对造口皮肤黏膜进行分离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换药频次及成本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 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

    作者:左燕妮;贾永红;王静;尹艳;左健;张鹰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3例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伤口的客观评估,根据伤口深度选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及合理选用现代湿性愈合敷料,观察到皮肤黏膜分离伤口愈合所用的时间。结果经湿性愈合敷料伤口护理方法处理后,4例皮肤黏膜分离伤口深度0.2~0.4 cm患者5~7 d更换底盘时即可观察到伤口愈合;4例伤口深度0.5~0.8 cm患者10~15 d更换底盘时即可观察到伤口愈合;3例伤口深度1.0 cm患者在经较深伤口护理方法处理后,伤口深度变浅,改用浅表伤口护理方法处理,18~21 d更换底盘时即可观察到伤口愈合;2例伤口深度1.1 cm患者在较深伤口护理方法处理2周后,伤口深度变浅改用浅表伤口护理方法处理,20~28 d更换底盘时即可观察到伤口愈合。结论现代湿性愈合敷料的合理应用是帮助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尽快恢复和预防造口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

  • 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体会及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母斐;黄莉;董功航

    目的 探讨肠造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评估43例永久性造口患者出现肠残端坏死、肠腔狭窄、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并发症的发生率;总结5例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①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与性别、肿瘤部位没有关系(P>0.05);②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发生率为19.2%,坏死、狭窄、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率为12.4%;③在5例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3例经有效的护理后恢复良好,皮肤与造口周围黏膜无缝隙,无渗出液.结论 肠造口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十分常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肠造口术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伤口护理实践

    作者:洪小芳;谢玲女;蒋丽丽

    目的 观察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在乙状结肠造口术后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对20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使用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进行护理,观察记录患者换药次数、间隔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伤口愈合有效率为100%,愈合天数为(22.50±2.61)d,换药间隔天数为(3.62±0.42)d,换药次数为(6.10±0.78)次.其中14例患者治愈,6例发生明显好转.结论 针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早期使用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有利于炎症消退,促进健康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

  • 41例肠造口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

    作者:施婕;罗比可;刘琳

    分析和总结了41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经验.通过制订并实施有效的创面换药和造口护理方案,促进了创面愈合,保证了造口袋的有效粘贴,同时也有助于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复.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

  • 探讨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的影响

    作者:万艳华;胡庆霞;章小庆;徐建梅;龚艳

    目的:观察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肠造口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造口护理及伤口处理的护理方法,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伤口愈合上,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为14.3%,对照组为38.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患者的伤口愈合,临床效果好,值得关注。

  • 10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个体化护理

    总结10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是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加强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换药、加强营养、预防并发症发生、并实施有针对性个体化护理,10例大肠癌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

  • 15例造口分离患者的护理

    作者:孟燕

    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是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3周,肠造口开口端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黏膜缝线脱落、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导致肠造口黏膜缝线处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形成开放性伤口[1].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有15例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循证护理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的作用

    作者:裴新荣;杜月娥

    目的:探讨缩短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愈合时间、减少皮肤黏膜分离后并发症发生的佳护理方法.方法:将发生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60例患者,运用循证护理和湿性愈合敷料进行切口护理,出院后门诊随诊2个月,观察其愈合时间,肠造口内陷及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运用循证护理和湿性愈合敷料进行切口护理后,患者7 ~28 d痊愈出院,造口内陷2例,造口狭窄1例,出院1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将循证护理所获得的证据、护理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相关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万淑琴;徐宝兰;蔡玉莲

    目的:通过对肠造口患者前瞻性调查,分析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及平均发生时间,探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实施临床干预、有效降低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0例肠造口手术患者,从手术后第1天开始前瞻性随访21 d,记录患者相关资料,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分离发生情况,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0例肠造口手术患者中,发生皮肤黏膜分离49例,发生率为16.33%。皮肤黏膜分离的平均发生时间(11.80±7.21) d。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危险因素有皮下积液感染、黏膜缺血坏死、切口感染、术后白蛋白低于正常、术后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肠道准备差。结论:针对发生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加强营养,做好肠道准备,手术后密切观察并及时发现对预防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非常有必要。

  • 1例梅毒新生儿结肠造瘘口皮肤黏膜分离应用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护理

    作者:钱葛平

    造瘘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常由感染、伤口皮肤张力过大、全身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皮肤与黏膜分离留下一个开放性创面,造成排泄物积于凹陷处,影响伤口愈合[1]。常规以湿敷换药为主,治疗效果不理想。封闭负压吸引(VAC)近年来已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中广泛应用,其主要机制是:加快创面血液循环和肉芽组织的生长。负压吸引可以使创口周围的血流量增加,加快了伤口的愈合速度[2];抑制细菌生长,防止交叉感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使感染伤口5 d 内细菌数下降并保持在低于每克105个水平,而传统换药组细菌数在11 d 才能降至此低水平[3];减轻组织间隙水肿从而促进淋巴循环和营养交换[4]。封闭负压技术简便无创,有明显的疗效和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现就1例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梅毒新生儿结肠造瘘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病人的循证护理

    作者:裴新荣;杜月娥;龙菲菲

    [目的]探讨缩短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愈合时间、减少皮肤黏膜分离后并发症发生的佳护理方法.[方法]将发生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54例病人,分为干预组(20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其愈合时间等;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循证护理.[结果]干预组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愈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循证护理所获得的证据、护理经验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明显缩短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后的愈合时间及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一例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合并造口旁切口感染患者的护理

    作者:斯钦图亚;张凤联;张春英

    目的 报告1例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合并造口旁切口感染的护理.方法 通过患者的评估拆除缝线,清洗、清除感染坏死组织,选择恰当的杀菌、抑菌,管理渗液的湿性愈合敷料,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及防止排泄物渗漏而选择适宜患者的造口护理产品,治疗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旁切口感染.结果 控制并清除感染灶,解决了造口底盘渗漏问题,消除患者疼痛感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造口治疗师或者专科护士在造口患者护理过程中根据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 伤口三角评估在临时性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谢敏仪;黄樱;陈莉桦;罗瑞太;陶红梅

    目的:分析临时性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特点,探讨伤口三角评估方法在临时性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临时性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42例,结合其皮肤黏膜分离的特点,运用伤口三角评估方法,针对性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结果42例患者中,表浅皮肤黏膜分离22例,3~7 d愈合,深层皮肤黏膜分离20例,7~15 d愈合。结论应用伤口三角评估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临时性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愈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

  •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雍秀伟

    对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原因及相应处置对策作了分析和总结.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促进了创面愈合,同时也有助于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复,提高了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 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的效果

    作者:黄奕环

    目的:探讨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OWSMMS)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肠OWSMMS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通过伤口处理、造口护理及伤口的二期缝合等进行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愈合效果、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渗液的减少时间、拆除缝线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WSMMS联合伤口处理措施可加速患者创口愈合,效果显著。

  • 1例白塞氏病术后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

    作者:胡婉平

    本文介绍了1例肠型白塞氏病术后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通过去除坏死组织、运用新型湿性敷料和使用凸面造口底盘并同时使用腰带。根据渗液情况进行换药和更换底盘,配合心理疏导及营养支持治疗,为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的愈合提供可靠的保证,促进肠造口患者的身心健康。

  • 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1例护理

    作者:赵琦

    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并发症总发生率达40%[1].皮肤黏膜分离是常见并发症中的一种,系指肠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2].

  • 克罗恩病患者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作者:戴辉凤;丁岚;余红梅;马春联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其病变多位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1].目前克罗恩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是克罗恩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大部分的急症患者在手术治疗时需要造口[2],但临床护理中常发现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本研究旨在探讨克罗恩病患者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佳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 1例特殊回肠造口回缩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芳;谢幼华

    回肠造口是将回肠末端拖出腹壁做一个造口,以达到排泄、转流肠内容物的目的,是某些结肠、直肠疾病必需的手术[1].由于回肠造口的排出物较稀且量多,富含消化酶,对皮肤的腐蚀性强[2],如发生渗漏,极易导致造口周围皮炎等并发症.2014年5月本科经合理的造口评估和处理,结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治愈了1例回肠造口回缩合并粪水性皮炎、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