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延续性护理对急诊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再住院率的影响

    作者:崔丽娜

    目的:对急诊PCI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分析对患者生活质量、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急诊PCI术后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实施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的24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的2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7.44±1.41)次、平均胸闷持续时间(8.73±2.15)min、乏力或者肌痛12.50% 、夜间呼吸困难4.16% 、再次住院率4.16% 均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大出血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PCI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可促使患者再出院率明显降低.

  • 全程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玉凤

    目的:全程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研究的对象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要低,护理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程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尿酸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对比剂性急性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文君;宋予苹

    目的探讨尿酸、二氧化碳结合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对比剂性急性肾损害( CI-AKI)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Ⅰ组术前尿酸(UA)、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均正常;Ⅱ组高UA,CO2-CP正常;Ⅲ组UA正常,CO2-CP异常(﹤22.0 mmol/L);Ⅳ组高UA,CO2-CP ﹤22.0 mmol/L。前瞻性的观察4组患者的CI-AKI的发生率及院内临床事件。结果208患者中12例发生CI-AKI(5.8%),其中Ⅳ组7例(3.4%),Ⅱ组3例(1.4%),Ⅲ组2例(1.0%),Ⅰ组为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045,95%CI:1.007~1.092,P =0.019)、术后低血压(OR=1.892,95%CI:1.229~2.751,P =0.001)、慢性心功能不全(OR=1.681,95%CI:1.227~2.298,P =0.001)、eGFR﹤60 ml·min-1·1.73 m-2(OR=1.708,95%CI:1.168-2.495,P =0.005)、高尿酸(OR=1.896,95%CI:1.269~2.830,P =0.002)、二氧化碳结合力﹤22.0 mmol/L(OR=1.695,95%CI:1.231-2.333,P =0.001)是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和二氧化碳结合力﹤22.0 mmol/L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对比剂性急性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 在胸痛中心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万芳;冯磊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动脉介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 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心电监测、血压监测,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现血运重建.结果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 PCI术的成功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的护理有重大关系;周到、有效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宁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行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中支架使用类型分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组(A组)和普通支架(B组)两组,各41例.比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情况及心肌染色Blush分级情况,行为期6个月随访,记录其死亡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分级及Blush分级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术后随访的6个月中,A组死亡1例,B组死亡2例,死亡率分别为2.4%和4.9%,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0.0%,明显低于B组的9.8%,两组于随访期内,除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外,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支架内血栓率等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可有效改善其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状况,利于其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抑制再灌注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研究

    作者:鲁谦;刘鹃锋;董梦舒;徐慧琳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抑制再灌注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诊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4例,均行急诊PCI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再灌注反应情况及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T段回落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心动过缓、室速室颤、低血压、阿斯综合征、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开通时间窗、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抑制再灌注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并提高安全性.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 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 术的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 Pci 术后血运重建均成功。结论 Pci 术的疗效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有关,还与护理措施关系密切,良好的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较好的效果。

  • 阿托伐他汀对急诊PCI术后早期心率变异性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张莹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诊 PCI 术后早期心率变异性(HRV)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 PCI 术,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后行 PCI 术,观察两组 HRV 及 MVA 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HRV 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MVA 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为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增加急诊 PCI 术后早期心率变异性,且能降低 MVA 发生率。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全程护理体会

    作者:陈梅;李玉兰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 C I术的全程护理。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重建血运。结果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是PCI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严密观察患者情况,术后仔细观察,精心护理,可提高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 影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门-球时间的可控性因素分析

    作者:占德进;曾玉玲;徐秀良;林英娜;罗瑞英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门-球时间的可控性因素,以期更好地控制门-球时间。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 PCI 术患者182例,分析患者从门(急)诊就诊至 PCI 术中球囊扩张完成时间,分别计算门(急)诊就诊至病房时间,病情评估时间,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病房至导管室并开始穿刺桡(股)动脉时间,桡(股)动脉穿刺开始至球囊扩张完成时间;分析各时间段耗时情况并与国内部分地区进行比较。结果182例患者的门-球时间为(60.50±20.62)min,门(急)诊就诊至病房时间为(12.85±8.63)min,病情评估时间(8.52±3.14)min,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25.74±16.88)min,病房至导管室并开始穿刺桡(股)动脉时间(3.12±1.14)min,桡(股)动脉穿刺开始至球囊扩张完成时间(25.46±10.72)min。本地区门-球时间低于其他7个地区(P <0.01);也低于我国首批通过认证的5家胸痛中心的平均值(72±23)min。结论减少门-球时间仍有较大空间,尽快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并签署同意书以及加强门(急)诊绿色通道建设是减少门-球时间的重要因素。

  •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护理新探究

    作者:汤迎春;宋秀春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护理.方法:采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梗塞血管重新建立血运.结果:2012年10月-2013年10月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成功36例,1例下壁心梗造影后是回旋支近端100%闭塞,病变钙化严重未打通.结论:是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水平、经验有关,还与导管护士与病房护士全程护理密切相关,医护默契的配合不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介入治疗成功.

  • 急诊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作者:刘桂玲;李淑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10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护士迅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细致的术后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开通病变血管并预后良好.结论:PCI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效果如何,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护士要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的护理工作,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 半自动除颤监护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应用体会

    作者:冯丽钦;黄玉仙;展丽元;李金莲;白丽明

    目的 探讨半自动除颤监护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2012年1月至12月入院的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50例患者进行半自动除颤监护24h.结果 50例患者中8例患者术后2h内出现电风暴-室颤,均在1min内予除颤,及时恢复窦性心律,成功率达100%;误报警室颤2例;无一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结论 在CCU应用半自动除颤监护简捷、方便、高效率,能够及时有效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电风暴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对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究

    作者:朱晓亮

    目的 :研究对进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4例患者.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急诊PCI术期间,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左心室的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病情的复发率.结果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进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良好,能够改善其预后,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 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因素分析

    作者:张阿莲;卞玲;胡靖超;薛超

    目的 了解再灌注治疗时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监护病房的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2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存活与否,将其分为死亡组(15例)和非死亡组(1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各组患者的合并症情况,确定发生院内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中女性(P=0.013)、年龄(P=0.001)、3支血管病变(P=0.012)、左主干闭塞(P=0.001)、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min(P=0.011)和并发心源性休克(P=0.001)显著高于非死亡组患者;死亡组中合并原发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比例较非死亡组显著增多.分析显示,年龄、女性、心源性休克和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 min是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与院内死亡相关,加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进程.结论 再灌注治疗时代,降低高危患者(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缩短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是进一步改善行急诊PCI的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治疗重点;对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的预防和治疗是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的基础.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护理体会

    作者:凌晓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周到、有效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后半年6MWT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解忠;丁志坚;王新;曹海涛

    目的 通过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的应用,结合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的分级,ST段回落率以及比较半年后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结果的差异,以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比较对近远期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4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各23例,抽吸导管组:予抽吸导管抽吸后,行支架植入;直接PCI术组,予单纯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比较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的分级,ST段回落率,半年后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结果的差异.结果 抽吸导管组即刻血流TIMI 2~3级者明显高于直接PCI组(P<0.05).抽吸导管组ST段回落率>50%明显高于直接PCI组(P<0.05),抽吸导管组六分钟步行试验步行距离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提示近远期心功能改善较好(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ZEEK(PCAB 3060)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术,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是有效、安全的.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

    作者:孙兰飞

    我院于2004年10月~2007年4月,实施急诊PCI术70例,现对术中护理做一总结.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的临床研究

    作者:钱国权;程震锋;俞海峰;陆玉良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的止吐疗效及其它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44~90(67.5±5.2)岁.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45~92(68.6±5.6)岁.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术前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10mg.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D-B)时间及术后肌钙蛋白I、BNP峰值、PCI术中恶心、呕吐症状发生情况以及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D-B时间[(70±10)min]短于对照组[(90±15)min],肌钙蛋白I峰值[(16.2±5.6)μg/L]、BNP测量峰值[(121±25)ng/L]、恶心、呕吐发生率(11.1%)以及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44.4%、17.8%、4.4%)和住院期间病死率(2.2%)均较对照组[(18.9±4.2)μg/L、(432±30)ng/L、35.6%、77.8%、33.3%、17.8%、8.9%]低(均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肌注甲氧氯普胺的止吐效果良好,能尽早开通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

  • 急性心肌梗死缓慢型心律失常急诊PCI术前应用阿托品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建勤;江力勤;王迎;郑继锋;郑展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尤其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易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这种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疾病过程中的风险,而且增加急诊PCI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可造成严重后果.既往处理常首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或者术中临时予阿托品针静脉注射.但是临时起搏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容易导致心脏穿孔、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故限制了它在急诊PCI术中的应用.我院从2011年5月起在此类患者中,在行急诊PCI术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即常规给予阿托品针0.5mg,必要时再追加0.5mg,发现PCI术中出现低血压、再灌注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的发生率减少.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