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孕症女性体重指数对IVF/ICSI-ET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许定飞;伍琼芳;苏琼;田莉峰;李游

    目的 探讨不孕症女性体重指数(BMI)对IVF/ICSI-ET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VF/ICSI-ET治疗后双胎妊娠的妇女3399例,按BMI分为4组:低体质量组(A组,404例),BMI<18.5kg/m2,正常体质量组(B组,2372例),BMI=18.5~23.9kg/m2,超重组(C组,517例),BMI=24.0~27.9kg/m2,肥胖组(D组,106例),BMI≥28kg/m2,回顾性分析其妊娠结局,出生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⑴基本情况比较,4组间年龄有显著差异,随着BMI增加,不孕年龄增大.不孕年限有显著差异,随着BMI增加,不孕年限延长.⑵不孕因素比较: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高泌乳素血症4组间无明显差异,排卵障碍及PCOS4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随着BMI的增加,排卵障碍和PCOS发生率呈逐渐增长的趋势.组内比较排卵障碍A、B组与C、D组比较有差异,C、D组明显高于A、B组,组内比较PCOS C、D组无差异,其余各组间均有差异.⑶妊娠结局比较:出生孕周4组间无明显差异,组内B、C组与D组有差异,肥胖组出生孕周相对更低,其余无差异;早期流产率无明显差异,晚期流产率4组组间比较有差异,组内A、B组与C、D组比较有差异,随着BMI的升高晚期流产率逐渐升高.⑷出生结局比较:早产发生率各组间组内均无差异,早产<32周各组间组内均无差异,32≤早产<37周各组间组内均无差异;双胎中出生体重1,A组与其余各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略低于其余各组,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低出生体重及极低出生体重四组组间组内均无差异.出生体重2,4组间无明显差异,极低出生体重4组组间组内均无差异,低出生体重,组间无差异,B、C组D组有差异,其余各组无差异.4组间剖宫产率没有明显差异,但剖宫产率都高达80%以上.⑸孕产妇并发症:胆汁淤积综合症、高血压、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膜早剥、产后大出血、先兆子宫破裂、子宫切除、妊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重度子痫前期4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排卵障碍及PCOS患者BMI更高,BMI升高不孕年限会随之延长,晚期流产率增加,孕妇双胎分娩孕周与BMI没有直接关系,但肥胖女性分娩孕周有更低趋势,不同BMI组早产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双胎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体质量组略低于其余各组,但低出生体重及极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与BMI指数无明显相关性,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与BMI指数没有明显相关性,但双胎妊娠的剖宫产率仍居高不下.

  • 微刺激全部胚胎冷冻方案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的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孔娜;刘景瑜;陈华;王玢;孙海翔

    目的 探讨微刺激全部胚胎冷冻方案在常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方案失败的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6例IVF/ICSI-ET应用常规促排卵方案因POR放弃周期或移植失败后改用微刺激方案的402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前、后2次不同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402个微刺激周期中32个周期取消,周期取消率为7.96%,370个周期获得卵母细胞,平均获卵数(2.2±1.5)个,共233个周期有胚胎冷冻,胚胎冷冻率为57.96%,共194个周期进行了ET,临床妊娠74例,早期自然流产6例,起始周期累积妊娠率为37.75%(74/196),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8.14%(74/194),其中≤37岁组F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50.89%)明显高于>37岁组(20.73%)(P<0.05).微刺激方案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长方案.结论 微刺激全部胚胎冷冻方案对常规方案IVF/ICSI-ET治疗失败的POR患者具有疗程短、刺激剂量小,获卵率高、可利用胚胎率高、周期取消率低等特点,对于该类患者再次助孕可考虑微刺激方案.

  • 长方案卵泡中/后期添加含活性LH的不同促性腺激素制剂的临床结局比较

    作者:李颂军;沈秀;周睿琼;张红;杨彩帘

    目的:探索经典长方案卵泡中/后期添加含活性黄体生成素(LH)的不同促性腺激素(Gn)制剂后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佳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长方案行IVF/ICSI的1 441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后期所添加的Gn制剂不同,分为3组,A组为重组LH(r-LH)组,B组为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组,C组为高纯hMG(HP-hMG)组.比较3组患者的Gn使用总量、Gn使用天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顶级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期流产率等.结果:C组Gn使用天数显著低于A组及B组,B组Gn使用总量显著高于A组及C组,A组和C组双原核(2PN)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显著高于B组(P<0.05),但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顶级优质胚胎数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A组为44.0%,B组为38.2%,C组为42.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A组为62.5%和50.6%,B组为59.8%和44.0%,C组为65.3%和52.3%,A组和C组高于B组,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流产率各组间相似.结论:长方案卵泡中后期添加LH制剂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但添加HP-hMG与r-LH可以减少Gn使用天数和总量,增加顶级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有增高的趋势,总体临床结局均优于国产hMG.

  • 拮抗剂方案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诱导卵泡成熟的结局分析

    作者:陈攀宇;贾磊;李婷婷;史亚男;方丛

    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中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患者中诱导卵泡成熟的疗效.方法:共纳入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行IVF/ICSI的不孕症患者392例,根据诱导卵泡成熟方法分为GnRHa联合hCG组(A组,194例)及单用hCG组(B组,198例),观察并计算胚胎情况、妊娠结局及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患者年龄、基础FSH水平、窦卵泡数、促性腺激素(Gn)总使用天数和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卵子成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的双原核(2PN)受精率、第3日(D3)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中重度OHSS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中联合应用GnRHa及hCG诱导卵泡成熟可改善卵子成熟度,进而可能改善胚胎质量.

  • 三种促排卵药物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雯碧;陈国武;孙晓溪;李路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3种不同促排卵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治疗的3种COH方案[短方案、长方案与克罗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方案]不孕症患者的3 347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3种COH方案内再各分为3个组,分别为高纯度尿促性素(HP-hMG)组、人尿促性素(hMG)组、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组.比较3组患者给予Gn的时间、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hMG组无论在Gn使用的天数和剂量上,都显著高于HP-hMG组与rFSH组.在CC+Gn方案中,HP-hMG组在hCG注射日E2峰值低.在长方案中,HP-hMG组hCG注射日的P水平低(P<0.05).3种方案中各组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与种植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P-hMG在hCG注射日具有较低P水平,使得内膜更利于胚胎着床,其COH临床效果上与其他促排卵药物一样有效、安全.

  • 长方案超促排卵过程中LH变化趋势对IVF/ICSI-ET结局的影响

    作者:蒋秀敏;刘雨生;郑圣霞;童先宏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中LH变化趋势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个IVF/ICSI长方案周期,①按hCG注射日与降调节后Gn启动前血清LH水平的变化趋势,分为降低趋势组和升高趋势组;②将升高趋势组及降低趋势组根据COH中期与降调节后LH水平变化趋势分为A组和B组(升高趋势中的降低组和升高组),C组和D组(降低趋势中的降低组和升高组);③按照LH降低幅度将A组和C组分为A1组(下降幅度<50%)和A2组(下降幅度≥50%)、C1组(下降幅度<50%)和C2组(下降幅度≥50%),比较各组IVF/ICS-ET结局的差异.结果:①降低趋势组与升高趋势组获卵数、胚胎数、总的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胚胎种植率(26.09% vs 35.22%,P<0.05)、临床妊娠率(45.11% vs 58.67%,P<0.05)显著较升高趋势组低,早期流产率较升高组略高(26.08% vs 15.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与B组、C组与D组相比较IVF/ICSI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③A1组、A2组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可利用胚胎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优质胚胎率A1组较高(65.48% vs40.68%,P<0.05);C1组、C2组IVF/ICSI结局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VF/ICSI-ET长方案,hCG注射日较Gn启动前血清LH升高,有助于提高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且在COH中期LH下降幅度<50%,能显著提高优质胚胎率.故在COH的过程中适时添加LH,选择合适的血清LH水平启动COH,有助于改善助孕结局.

  • IVF/ICSI-ET技术中单卵双胎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孙林;罗海娇;鄢磊;孙秀静;邵小光

    目的:探讨潜在的可能导致体外授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单卵双胎(MZT)高发生率的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ET的2 885个周期,其中新鲜胚胎移植2 184个周期(常规IVF-ET周期1 473个,ICSI周期711个)和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701个,统计各个周期MZT妊娠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在2 885个周期中临床妊娠1 102例,多胎妊娠的发生率为20.78%(229/1 102),其中MZT(双绒毛膜双胎及单绒毛膜双胎)妊娠20例,占临床妊娠的1.81%(20/1 102),占多胎的8.73%(20/229).MZT中单卵双绒毛膜双胎5例,占MZT的25%(5/20),单卵单绒毛膜双胎15例,占MZT的75%(15/20). ICSI中MZT的发生率为1.76%(5/284),高于常规IVF-ET周期(1.56%,9/57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FET组701个周期中临床妊娠243个周期,多胎34例,MZT 6例,占多胎发生率的17.65%(6/34);新鲜移植的2 184个周期中临床妊娠859个周期,多胎195例,MZT 14个周期,占多胎发生的7.18%(14/195),FET组和新鲜周期移植组间多胎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囊胚移植204个周期中妊娠95例,多胎12例,MZT3例,占多胎发生的25%(3/12),非囊胚移植2 681个周期中妊娠1 007例,多胎217例,MZT 17例,占多胎发生的7.83%(17/217),囊胚移植组与非囊胚移植组间多胎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冻融囊胚移植发生MZT的几率显著高于冻融非囊胚移植(P<0.05). IVF-ET中MZT妊娠与非MZT妊娠患者的年龄、促排卵方案、促排卵天数、促性腺激素(Gn)剂量与时间、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ZT的发生率IVF/ICSI-ET明显高于自然妊娠;冻融囊胚移植明显高于冻融非囊胚移植,这可能与体外培养条件和冷冻复苏技术的应用有关,使其透明带硬度有所增加,致使囊胚在孵出时较易嵌顿,从而导致了MZT的发生.单纯显微授精技术不会明显增加MZT的发生率.

  • 不孕症女性体质量指数对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影响

    作者:卓胜楠;张印峰;张帅;张云山

    目的:探讨不孕症女性体质量指数(BMI)对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371例女性不孕症患者按年龄分成≤35岁和>35岁者,再按BMI分为4组:低体质量组(A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B组),BMI=18.5~23.9 kg/m2,超重组(C组),BMI=24.0~27.9 kg/m2,肥胖组(D组),BMI≥28 kg/m2,回顾性分析其IVF/ICSI新鲜取卵周期的相关指标及治疗结局.结果:①年龄≤35岁患者中,C、D组患者Gn使用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1);C、D组患者Gn使用总量明显多于A、B组(P<0.01);C、D组患者hCG注射日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A、B组,D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总获卵数显著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患者卵成熟率显著低于B组(P<0.05),D组显著低于A、C组(P<0.01);C、D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B组(P<0.05);C、D组患者流产率显著高于B组(P<0.05);各组总ET数、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年龄>35岁患者中,D组患者Gn使用时间及Gn使用总量显著高于B、C组(P<0.05);A组患者卵成熟率显著低于B、C和D组(P<0.05);其他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过高可导致IVF/ICSI治疗过程中Gn使用时间延长、Gn使用总量增加、临床妊娠率降低及流产率增加等,但BMI在不同年龄组对IVF/ICSI结局影响程度不同,对年龄较小(年龄≤35岁)的影响更显著,过高的BMI对IVF的结局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 解冻周期序贯移植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印峰;姚汝强;韩莹;张云山

    目的 探讨胚胎序贯移植法是否能够提高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常规体外受精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RIF患者,按不同的移植法分为3组:解冻周期序贯移植36例,卵裂期移植45例,囊胚期移植47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胚胎和妊娠结局.结果 解冻周期序贯移植组临床妊娠率(72.2%)及持续妊娠率(69.4%)明显高于卵裂期胚胎移植组(44.4%,37.8%)及囊胚期胚胎移植组(48.9%,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冻周期序贯移植法能够有效提高RIF患者的妊娠率,对于RIF患者序贯移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移植手段,该方案避免了取消移植的可能性并对有较多移植胚胎数的患者有效.

  • hCG注射日雌二醇(E2)增幅及每成熟卵泡E2水平对控制性促排卵hCG扳机的影响

    作者:张少娣;路锦;耿嘉瑄;张翠莲

    目的:探讨控制性促排卵(COS)hCG注射日雌二醇(E2)在hCG扳机时的作用.方法:接受长方案垂体降调节IVF/ICSI-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1 811例,测量COS周期中E2水平,计算E2增幅[E2增幅=(hCG注射日E2值-hCG注射前日E2值)/hCG注射前日E2值].按照E2的增幅分为5组:A1组E2增幅≤-10%,A2组E2增幅为-9%~10%,A3组E2增幅为11%~50%,A4组E2增幅为51%~100%,A5组E2增幅>100%;另按hCG注射日每卵泡E2水平分为5组:B1组E2≤200 pg/ml,B2组E2为201~300 pg/ml,B3组E2为301~400 pg/ml,B4组E2为401~500 pg/ml,B5组E2>500 pg/ml.比较各组间一般临床特征及IVF-ET的临床结局.结果:①A1组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获卵数及2PN数较其他4组高hCG注射日直径≥18 mm卵泡比例,较其他4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偏低,但与其余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5组hCG注射日P水平、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获卵数、2PN数、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均较其他4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2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较其他4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注射日E2增幅介于9%~100%、每成熟卵泡E2值介于201~300 pg/ml之间是hCG扳机的佳时机.

  • 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后促性腺激素启动时间对IVF/ICSI-ET结局的影响

    作者:许伟标;杨桂艳;蔡喆

    目的:探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促性腺激素(Gn)的启动时机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接受IVF/ICSI-ET治疗的7 1 0个新鲜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GnRH-a降调节时间分组:14~15 d者为A组,16~17 d者为B组,≥18d者为C组.分析和比较3组在年龄、不育年限、Gn使用天数、Gn使用剂量、启动日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水平、hCG注射日内膜厚度、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的差异.另根据月经周期Gn启动时间分组:在月经周期第3~7日者为Ⅰ组,月经第8日及以后者为Ⅱ组.分析和比较组间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的Gn用量为32.4±11.4支,Gn使用天数为12.5±1.9 d,显著大于B组(30.9±11.6支;10.8±2.5 d)、C组(30.5±11.5支;10.8±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Gn用量、Gn使用天数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Gn不同启动时间的3组间在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Ⅰ组、Ⅱ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适当延长GnRH-a降调节天数有利于降低Gn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但是Gn启动时间对临床结局无显著影响.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患者心理韧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马胜男;肖红;柳鸣;谢雅琴;赵梨媛;黄莎;李璐柳

    目的 探讨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女性患者影响心理韧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进行IVF/ICSI-ET的189例女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VF/ICSI-ET女性患者的心理韧性总分为(61.4±11.7)分,显著低于国内普通人群[(65.4±13.9)分](P<0.05),一般自我效能、积极应对方式、家庭内支持状况、文化程度、不孕类型、治疗周期数及不孕原因是心理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共同解释了IVF/ICSI-ET女性患者心理韧性63.00%的变异.结论 IVF/ICSI-ET女性患者心理韧性总体水平较差,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来提高其心理韧性,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